鄉鎮脫貧攻堅五年工作總結
時間:2022-11-26 09:30:57
導語:鄉鎮脫貧攻堅五年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6年至2020年,鎮將脫貧攻堅工作作為所有工作的主線,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決策部署,堅持以脫貧攻堅工作統攬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面組織、全面落實、全面提升,全面實現脫貧攻堅目標。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以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確保脫貧政策落到實處、脫貧工作健康發展、貧困群眾真正脫貧。五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扶貧辦的關懷指導下,在各個幫扶部門的積極幫扶下,經過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順利完成了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現將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建檔立卡精準識別和退出。鎮共有14個行政村,其中7個貧困村、7個非貧困村。2016年初,經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后,全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43戶1014人,歷經多次動態調整,目前全鎮貧困人口521戶911人,已全部脫貧退出。以公安部門出具的2014年底全鎮戶籍人口數2306戶6253人為基數,我鎮貧困人口發生率由五年前的16.2%降至0,實現了貧困發生率降至0.5%以下的目標。7個貧困村也在2019年全部完成脫貧摘帽。在貧困人口精準識別上,我們本著“應納盡納、應扶盡扶”,“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確保貧困人口識別合規、合法、合情、合理的原則,按照貧困戶識別“五步法”和“八不入”原則,經過逐村、逐戶、逐人摸底核實,經村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貧困人口退出上,我們嚴格按照貧困人口脫貧退出7項指標進行仔細核實,并綜合考慮其脫貧退出的收入穩定性、各方面保障的可持續性,審慎執行退出程序,保證貧困人口在脫貧退出后除發生重大意外事件,不出現返貧情況。
(二)大數據平臺信息錄入工作。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大數據平臺數據錄入工作,按照要求完善“全國扶貧開發業務管理子系統”的相關錄入,及時改正平臺中的檢測錯誤數據。一是強化組織保證,落實責任到人。通過召開鎮黨委專題會議研究大數據平臺的信息錄入工作,明確責任人,明確工作時限,落實工作任務,形成了“人人身上有擔子、個個身上有責任”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強培訓學習,確保工作質量。通過參加縣里的培訓學習,組織包村干部、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進行工作要點解讀,提高精準扶貧大數據采集錄入工作水平。三是組織信息核實、確保數據質量。由包片鎮領導牽頭,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包村干部、村干部配合,進村入戶,詳細核對農戶資料,確保了全鎮大數據平臺信息采集數據真實可靠、準確無誤。
(三)扶貧檔案材料整理。我們嚴格按照縣扶貧辦《關于印發精準扶貧檔案目錄的通知》(靖扶辦字〔2018〕103號)執行,按年度完成各級扶貧檔案的分類歸檔工作,并按照統一要求裝訂成冊,以內容真實全面、邏輯清晰、裝訂規范為目標,全面推進“三相符”(村增收臺賬的收入與戶臺賬相符、與農戶家中的臺賬相符、與系統相符)、“五統一”(村里檔案、貧困戶手中檔案、扶貧手冊、貧困戶家中上墻的收入明白卡、貧困戶口述)。確保檔案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邏輯性,形成可追溯和痕跡化管理,切實提高檔案的規范性和精準度。為確保精準扶貧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真實、齊全、規范、完整,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對鎮級檔案、村級檔案和戶檔案進行指導整理,扶貧辦工作人員入村指導及電話指導,確保精益求精、不出紕漏。
(四)“兩不愁、三保障”工作情況。一是加強義務教育保障和“雨露計劃”補助。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兩免一補政策”,對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再次進行排查,確保58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教育資助實現全覆蓋。五年來,累計對11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家庭學生發放“雨露計劃”補助資金7.35萬元,確保無因貧輟學現象發生。二是加強基本醫療保障。全面落實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兜底保障“四道防線”和“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簽約醫生服務等政策,解決貧困群眾看病難題。進一步核查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情況,做到“應簽盡簽”,建立貧困人口患慢病臺賬,引導患慢病貧困人口到縣級以上醫院開具診斷書,確保所有貧困患者包括新發病例全部納入管理。資助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全覆蓋。對經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報銷后個人負擔仍存在困難的給予醫療救助。加強政策宣傳,特別是實行鄉村兩級定點醫療機構報銷額度通用,村衛生室額度不低于350元,通過微信、入戶隨訪等多種途徑,深入宣傳解讀健康扶貧政策,提高群眾知曉率。三是加強住房安全保障。嚴格落實“以房查人、以人查房、動態調整”制度,開展貧困戶住房安全保障再排查,重點解決危房改造質量不高的問題,形成臺賬,落實責任,明確措施,確保住房安全全面達標。對重建戶原危房拆除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嚴格落實建新拆舊政策。五年來共完成危房改造42戶,完成易地扶貧搬遷45戶。目前,全鎮貧困戶都有安全住房。四是加強飲水安全保障。針對我鎮大排查發現的飲水問題及時整改。要求各村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工作制度》《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源保護工作制度》《農村飲水安全應急預案》《農村飲水安全水管員工作職責》張貼上墻,執行到位;分發揮水管員日常監督管理作用,加強水井房周邊環境衛生整治,做好水源消毒處置等相關工作。全鎮14個行政村17個自然屯飲用水無肉眼可見雜物無異色異味,水質檢測全部合格,檢測報告并于村級存檔,同時水量和取水程度上均滿足“安全飲水”標準。目前,全鎮“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已全部解決。
(五)產業項目發展情況。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發展短平快項目與培育特色產業相協調,以產業“輸血”激發貧困對象自身“造血”,讓貧困對象短期能致富、長期能增收。在已實施產業項目回頭看及遍訪貧困村、貧困戶的基礎上,逐戶研究有勞動能力貧困戶的項目實施和監管工作,確保貧困戶的項目留得住、能發展、發展好。抓好現有村集體項目管理,通過引入獨立經營、股份合作、聯合經營等多種參與模式,引導能人、黨員、干部帶頭創辦、領辦村集體經濟項目,力求在休閑民宿、觀光旅游、棚膜經濟、農耕體驗等方面實現突破。堅持以縣委縣政府“以獎代補”和“因戶施策”項目政策為依托,結合鎮實際情況,以“具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產業全覆蓋”為目標,激發貧困對象內生動力,變“輸血”為“造血”,繼續優化產業扶貧“以獎代補、因戶施策、黨員大戶帶動、合作社帶動”四種模式。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做到一戶一本臺賬、一戶一個計劃、一戶一個措施、一戶一個倒排工期,實現村村都有產業項目,促進貧困群眾增收,同時壯大村集體經濟。五年來,累計投資800余萬元完成了“以獎代補”“因戶施策”等產業項目,帶動1600多戶次、3100多人次實施了種養殖產業項目。
(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脫貧攻堅以前,以鎮政府所在地為代表的全鎮基礎設施極為落后,特別是道路、邊溝、供水等基礎設施損毀嚴重,對全鎮群眾生產生活及產業發展帶來嚴重影響,群眾反映強烈。針對這一問題,鎮黨委政府從包裝基礎設施項目入手,根據群眾生產生活的需求度,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共完成了包括水毀重建工程、自來水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水泥路工程、瀝青路工程、機耕路工程、彩鋼板圍欄工程、邊溝工程、橋涵維修工程、太陽能路燈工程等多項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累計扶貧資金投入近億元。現在,全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有了很大改觀,徹底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人居環境也較以前有了質的飛躍,全面推行“戶積存、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置”的垃圾規范化處置模式,確保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無死角、無盲區,實現鎮域全覆蓋;要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全面完成上級改造任務;要緊緊抓住政策機遇,爭取上級資金扶持,高標準打造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干凈人家星級戶,美麗庭院星級戶,全面落實“五凈一規范”活動,徹底整治“臟亂差”,努力實現“凈序美”,全力建設一批樣板村、樣板戶。
(七)光伏項目情況。2017年建設完成集中式10MW和分散式3MW兩座電站。2018年全力推進聯村光伏電站項目,成立了鎮光伏發電扶貧項目領導小組,并于2018年2月6日注冊成立“縣天恩光伏發電有限公司”。2.31336MW光伏發電項目廠區選在縣鎮村四隊苗圃西,占地面積78畝,項目運營期25年,項目總投資1896.84萬元,全部由財政資金解決。幾年來累計發放光伏收益分紅資金200余萬元,幫助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進行兜底保障。
二、責任落實
(一)主體責任落實情況。全面系統壓實三級書記和鎮包村工作組、各扶貧工作隊以及村干部責任,發揮基層黨建示范引領作用,標本兼治構建農村領域責任落實長效機制。加強對扶貧干部日常管理,定期、不定期通過大會、座談會等方式調度第一書記的工作開展情況,要求第一書記每天在微信群里報告駐村情況;根據“五位一體”工作措施,對包村領導工作進行部署,鎮黨委通過定期黨委會、專題會和座談會,由包村領導匯報進展、檢查督查情況通報等形式督促工作落實到位。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抓好“六個環節”,聚焦“三個精準”,對問題一村一村查找,對檔卡一戶一戶校準,對幫扶一項一項抓實,對資金一筆一筆審核,對政策一條一條落地,對責任一級一級到人。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
(二)問題整改情況。鎮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各級巡視巡查反饋問題整改工作。積極安排部署,將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逐項梳理,分析問題根源,提出解決辦法,確保各方面問題整改徹底、解決到位。安排鎮扶貧辦專門負責對問題匯總、整理以及指導各項問題如何整改,將整改事項責任到人,明確專人建立整改臺賬,實行清單管理、銷號管理,確保立行立改事項“條條有整改、件件有著落”,發現問題全部整改完成,同時舉一反三,確保做到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問題及時。
(三)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工作情況。為進一步貫落實中央和省、市、縣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強化后續幫扶,切實保持脫貧退出工作的穩定性、持久性,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同步實現全面小康,制定了《鎮后續幫扶及鞏固提升計劃》。一是組織開展“回頭看”工作,對照貧困人口、貧困村退出標準,對已脫貧人口、出列貧困村進行全面核查。抓好已脫貧人口,尤其是脫貧監測戶的鞏固提升,精準落實政策措施;構建全方位防范返貧工作體系,防止邊脫貧、邊返貧現象的發生。二是構建預警發現和及時應對機制,暢通各種渠道,對發現返貧現象,立即啟動相關應對程序。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村出列后,在攻堅期內原有的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等脫貧攻堅政策繼續保持不變,支持力度不減。三是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核心舉措和貧困戶穩定增收的根本途徑,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強化產業扶持,繼續完善和實施“以獎代補”產業項目,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針對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持續加大光伏分紅,保障收入穩定持續;充分發揮鄉村旅游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的重要作用,以清泉村、青山村為主,依托資源優勢,積極爭取上級優惠政策和資金扶持,繼續加大宣傳力度,打造本土特色品牌,吸引縣域內外游客觀光、旅游、住宿、消費,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致富。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認識。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指標和底線任務,是促進貧困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滿足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的重要手段,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著力增強“四個意識”,強化責任擔當,切實轉變作風,自覺從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以黨建促脫貧的中心思想,提高黨性修養,加強作風建設。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大會戰中的先鋒模范作用,推進基層黨建和精準扶貧深度融合。
(二)建立健全機制。鎮黨委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對各項工作進行考核,對工作扎實、成效明顯的單位和個人予以通報表揚,對先進典型和經驗做法予以宣傳推廣。對工作不主動、不作為、慢作為、落實不到位的由鎮黨委書記、鎮長約談或全鎮通報批評。
(三)抓好政策落實。按照縣負總責,部門聯動、鎮村抓落實的總體要求,落實鄉鎮脫貧攻堅的主體責任,包保單位包保責任,各村第一書記、村兩委班子脫貧攻堅的具體責任。主要負責同志對本鄉鎮本部門扶貧的重大政策、重大問題要高度重視,做到統籌安排部署,帶領機關干部、村干部和幫扶單位把精力、感情投入到脫貧攻堅上,壓實責任,促進脫貧攻堅向縱深發展,確保全面保質保量完成收官之年的各項工作任務。
四、創新工作及典型經驗
按照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我鎮黨委結合實際提出了“1256”工作方案,即聚焦一個核心,即全鎮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完善2個體系,即責任體系、組織體系;實施五大行動,即扶志(智)、產業發展、健康扶貧、基礎設施升級、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行動;確保實現6個目標:以激發內生動力為目標轉變貧困戶陳舊觀念、以增收為目標引導農民及貧困戶發展產業、以形成合力為目標強化鎮域扶貧工作、以扎實推進為目標逐步改善鎮村基礎設施、以達標為目標抓好環境衛生綜合整治、以能力提升為目標抓好基層黨組織,推進全鎮各項工作不斷深入的發展思路。創新農村社區治理機制,發揮村規民約作用,改變陳規陋習,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主題宣講,為全村黨員上“志智雙扶”專題黨課。幫扶責任人結合“大走訪”活動和包保貧困戶工作,組成夜訪組在農戶家中開展面對面民情訪談活動,現場辦公、解決問題,進一步提升了群眾滿意度,讓貧困戶的思想在根本上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積極營造出輿論引導氛圍、文化文藝氛圍和濃郁的社會宣傳氛圍。
- 上一篇:教育局脫貧攻堅工作總結
- 下一篇:經濟責任情況審計整改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