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教師素養總結
時間:2022-07-31 08:24:00
導語:小學語文教學教師素養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立足“自我成長”原點的教師素養渴求
作為人生奠基工程的小學教育乃兒童成長的大天地,其重大的意義早已不言而喻。小學老師不能只姓“小”,時代的發展呼喚“小”學校出“大”教師,環境的漸趨優化昭示著“小”學校能出“大”教師。
我們每天都面對的語文教育給我們帶來什么呢?哲學的啟示?審美的體驗?獨特的愉悅感和滿足感?奇特的發現和獨特的意義或意味?我從中激發感情了嗎?感到自我的擴大和提升了嗎?教育生活的過程其實就是老師感受自我的生命和生活的本義的過程,也是自我的素養不斷得到修煉的過程。只有回到自我本身,不斷追問自己,才能找到生生不息的自我素養提升的動力。
美國雷夫老師的故事就是一個“大教師”的例子。
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畢竟,教育無捷徑。——雷夫
語文是什么?是用語言為基石和載體編制的文化。對中國人而言就是作為母語的漢語教育,母語教育是人生開始的“根”,每一個人精神成長的文化“母乳”都應該是母語!語文本身承載著上下五千年人類宏博的文化結晶,又是在文化的土壤中生長的。文化是語文的特質和靈魂。語文老師憑借語文解釋、發展著文化,推動著文化的進步。語文是人文科目,反映著豐富的人文內涵,以陶冶健康的情趣、情調、情懷和情操,使學生領略文化的豐厚博大。
在語文教育中“文化”應該包括一次次文學審美過程的積累。課堂中的“美”不是空泛的虛幻的,而是真實可感的美的意象,美的語言,美的意境,讓文學的“詩意”、浪漫和審美帶來的愉悅充盈整個教室。用藝術的情感去靠近語言文本,聽到作者的心跳也聽到自己的脈息。
小學語文教學的“文化”過程對教師的素養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成就大教師的語文教師素養追求
(一)胸懷“大境界”
1.高遠理想
《望月》的啟示。
康德說過,“為我上者燦爛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教育的神圣猶如星空般深邃高遠而燦爛,需要我們腳踩大地,仰望星空般的虔敬。這種虔敬源自對教育執著的熱愛。正如愛因斯坦那樣,如果沒有對宇宙的終極關懷,沒有對科學的執著熱愛,就沒有科學的發現。他說:“作為一個物理學家,我們越對宇宙和生命研究得深入,越產生驚嘆和敬畏之情,我們能說明它怎么樣,卻不能說明它為什么會這樣,在這種情況下,我不得不產生一種宗教精神?!边@種“宗教精神”在實質上是一種寬泛的宗教情操,一種源于對人類以及宇宙的終極關懷。
2.圣潔情懷
馬克思說過,“我們現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跟世界的關系是一種合乎人的本性的關系,那么,你就只能用愛來交換愛,只能用信仰來交換信仰,等等。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別人,你就必須是一個能鼓舞和推動別人的人。你跟人和自然的一切關系,都必須是同你的意志的對象相符合的,你的現實的個人生活的明確表現。如果你的愛沒有引起對方對你的愛,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愛作為愛沒有引起對方對你的愛,如果你作為愛者使自己的生命表現沒有使自己成為被愛者,那么,你的愛就是無力的,而這種愛就是一種不幸?!蔽覀兠刻焖鶑氖碌墓ぷ鞑皇浅橄蟮赖碌囊螅皇莿e人對我生活的應然設想,不只是在倫理道德上值得贊美,它應該是我們心甘情愿所為。只要我們內心始終充滿愛,愛教育愛兒童愛世界!那么兒童也會愛世界愛學習愛我們。
3.高度責任
對教育的責任感需要直面社會生活變化的沖擊帶來的困惑和矛盾。最突出的就是崇高的歷史責任感與現實的功利主義之間的矛盾。胸懷教育的大境界,需要摒棄許多東西,擺脫一些名利和欲望,超越物質的羈絆,得到精神的自由,追求精神的生活,讓心靈深處留著一片凈土,才能產生生生不息的動力,才能在風雨飄搖中堅守自己的尊嚴。我們要尋求的正是中國古典文化中所說的“道”,一種本真的心靈狀態,一種尋求純真“自然”的大“道”,一種我們孜孜以求的心靈的回歸!就像自古以來,對“秋”的感懷異常豐富,古代文人從秋葉凋零,秋風瑟颯中,體味到人生的悲涼與落寞,而田野農夫從滿地金黃、稻谷飄香中感受到收獲的喜悅和生活的甜蜜,同樣的“秋”卻有著不同韻味和內涵,這完全取決于個人的生活態度和審美心境。胸中有大境界,才能“空故納萬境”。
(二)堅守“大品格”
所謂“大品格”就是堅守自主、自由、獨立品格。面對傳統的“官本位”思想,面對過于強大的行政干擾,面對強制的鋼性管理、備課固定格式、教法強求一律、作息分秒不差,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堅持自主獨立的品格,成就自我呢?
“大品格”首先表現在自主獨立的思考上。教師的生命在教學,培養創新人才的基地在課堂。小學老師面對迎面撲來的嶄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術、教育方式等最容易迷失自我。教育創新需要我們面對日常的一堂課、一篇課文、一個練習、一個教學策略、一個教學過程,面對教學參考、專家學者報告、同伴意見,甚至自己已有的教學方法,都要有獨立的思考,獨特的見解,養成慎思篤行的習慣。拒絕克隆,回避雷同。李吉林老師在小學校工作五十余年,至今仍工作不止。她說過“小學就是我的大學”。李老師情境教育的創立就是基于獨立思考創新的結果。只有不斷融入獨立思考的痕跡,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建立自己的教學風格,建構自己的教學模式,甚至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當今教育園地里,各種教學流派不斷呈現,我以為這是老師自我改革與創新意識的覺醒,唯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教育園地春光明媚,百花齊放。
其次“大品格”還需要自我即時的行動。停留在思想層面的觀念還只是觀念,唯有把觀念思考變成行動,才能讓思想閃爍實踐的光芒,顯現創新的魅力。
(三)擁有“大視野”
所謂“大視野”是指前沿的學術思想和厚實的文化底蘊。文化是創新的源泉。事實上,越高級的創造越不是突發奇想得來的,小學老師只要不斷汲取人類文化的優秀成果,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優化教學方法,同樣可以站在學術研究的大舞臺上。
1.“大視野”指有足夠的閱讀量。
語文老師站在學生面前,就是一部生動、豐富、深刻的教科書,我就是語文!小學課程改革的綜合化發展方向,昭示著小學老師必須有綜合的文化素養,大學的視野!所謂“大學視野”是指前沿的學術思想和厚實的文化底蘊。素養怎么來?教師得先種文化的大樹。培植文化的大樹,首先要讀書。事實上,越高級的創造越不是突發奇想得來的,語文老師只有不斷汲取人類文化的優秀成果,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才能力爭站在學術的前沿。
阿諾德在《文化與無政府狀態》中指出“文化即對完美的追求”。依照阿諾德的看法,所謂的“文化”也即通過閱讀、觀察、思考的手段,得到當前世界上能了解的最優秀的知識和思想,使我們能做到盡最大的可能接近事物之堅實的可知的規律……使我們能達到比現在更全面的完美境界。文化本身就被視為——通過學習人們迄今所想出的和所說出的最好的東西而達到的人類自身之完美的活動,審美活動就是使得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的通途。
“我們必須踮起足尖,把我們最靈敏,最清醒的時刻獻給閱讀才對!”小學語文老師要閱讀“詩史思”一類的書籍。語文老師也要練好“聽說讀寫”基本功。。
2.“大視野”指深邃的哲學頭腦,解決教育中的現實問題。
“大教師”不會把每天的教育生活當做無意義的日子度過,會利用空閑經常問自己“我是誰?”“我在哪里?”“我的教育將走向哪里?”“我的學生將被我帶到哪里?”在不斷的追問中認識自己,認識兒童,認識教育,解決作為人的存在的根本問題。
3.“大視野”指廣泛的興趣愛好。
小學是兒童道德、知識、能力、興趣、情感、審美、身體諸方面發展的基礎階段,老師廣泛的興趣愛好會直接給兒童帶來影響。一個興趣愛好廣泛的老師會讓自己的學生從小就有“八爪魚”的本領,讓兒童的興趣愛好向四面八方伸展,獲得比書本上所學到的更為豐富的知識,埋下理想的種子。所以小學老師不僅要在所任學科,而且在文學、藝術、科學、美學、歷史等多種領域均有一定的專長,品味并吸納一切美好的東西。綜合能產生不同領域之間的磨合,迸發創造的火花。
一個語文老師如果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尤其在文學和藝術領域里有一定的專長,能讓自己所任的學科和不同領域之間產生磨合,達到綜合融通的效應。往往有時一支樂曲就能支撐起整個課堂。藝術作為人心靈最活躍,體驗最豐富的狀態下的創造物,反過來又以其豐富的精神營養滋潤著我們的心靈,豐富著我們的課堂生活。它給人一種獨特的愉悅和滿足感。美學家們把這種獨特的愉悅稱為審美體驗。聽著天籟之音,感受宇宙生命的流動和跳躍以及對生活敏銳的感知力,對美的捕捉能力,美的旋律、美的色彩、美的精神便會充溢我們的生活。在審美體驗中,有時還會有一種奇特的發現,文學與藝術之間突然有了聯系和聯通。
班得瑞、詹姆斯·拉斯特、沙拉·布萊曼、甲殼蟲樂隊,古典音樂、鄉村音樂、搖滾音樂、民族音樂……語文老師的視野有多寬,對課程的理解就有多豐富。
4.“大視野”指合作中積淀的底蘊。
合作意味著思想的碰撞、激蕩、完善、升華,意味著自己和他人共同的進步。小學老師要善于和同伴合作,和學生合作,和家長合作甚至和中學、大學老師合作,形成一個個的教育研究團隊。會合作是當今社會公民的必備素質,從小培養會合作的學生,必然要有善于合作的小學教師。只有站在文化的大背景下,才能為兒童全面而具個性的發展提供最豐富最適合的課程資源,才能成就一個個“大教師”。
(四)蘊含“大智慧”
所謂“大智慧”就是站在活生生的教育實踐的地帶,破除路徑依賴,尋找到不同凡響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式。
“教育即實驗”“教師即研究者”。教育創新的土壤在哪里?在課堂里,在教師們自己的班級里,在活生生的教育生活的情境里,在探索研究的發現中,這是創新的源頭活水,不需要另辟蹊徑。美國“總統國家藝術獎”獲得者雷夫老師,一直在霍伯特小學擔任五年級的老師,面對高達九成的來自家庭貧困,且多出自非英語系移民家庭的學生,創造了轟動全美的教育奇跡。在全美標準化測試(AST)中,雷夫老師班里小學生的成績高居前5%,他獨創的閱讀、數學、藝術等基礎課程,深受孩子們的喜歡,他依據“道德發展六階段理論”培養學生的人格,使兒童的品質發生了令人驚異的變化。雷夫老師用愛心與智慧創造了一個教育的奇跡,可以說是“大教師”的代表?!按蠼處煛币欢〞疃染砣胝n程的研發,面向真實的個體,深入研究每一個學生,從道德發展、知識與能力提升、審美與身體發展,從課程設計到教學創新,在洋溢“泥土芬芳”的“田野行走”中捕捉信息?!按笾腔邸钡纳L需要扎根大地持之以恒的田野精神和精耕細作的功夫,就像雷夫老師那樣,用將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去創造自己教室的奇跡。
每一個老師的生活環境、智力背景、價值觀念、教學技藝水平都不盡相同,所面對的學生同樣千差萬別,當我們面對撲面而來的各種教學模式的引導,面對各種風格教學展示的誘惑,我們興奮一陣后,卻迷茫了,我們渴望擁有這樣“神奇”的模式帶來的教學效益,渴望擁有名師課堂上的瀟灑自如,智慧靈動,卻往往成就不了那樣的自我,永遠只能在后面觀望而不能成為“他們”。這種渴望帶給許多老師一種煩惱乃至一種痛苦。對自己教學能力的懷疑,對自己教學信心的喪失乃至放棄。我們必須追問:如何成為我自己?
教師首先要認識自己,進而規劃自己,實現自己,超越自己。我們需要開放自己的心靈來吸納優秀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它將成為引爆我們自己教育思想的“火藥”。我們應該擁有批判精神,不再死守自己的教學觀點,它將引領我們拋棄舊觀念,騰挪出心靈空間。我們擁有對各種潛能的挖掘和利用的能力,包括自身的知識素養、內在修養,環境手段的有效利用,用自己的“聯合能力”“將自己、所教學科和學生編織成復雜的聯系網,以便學生能夠學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p>
站在活生生的教育實踐的地帶,語文教師要成為學科課程資源的開發者、成為學科教學行為的研究者、成為學科情境智慧的創生者、成為學科知識體系的探索者。
一個好的建筑師,他把全部靈感和情感投注在一磚一瓦中,見那一座座大樓拔地而起的時候,他的靈魂一定得到一次升華!一個上等的廚師,當烹制出一盤美味佳肴讓賓客盡情享用時,他的靈魂一定得到了美化!一個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把學生教的思想活躍,激情飛揚,文如泉涌,自己的靈魂也一定得到一次洗禮!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人是自然之子,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自然在很大的意義上也一直是人類的導師,為我們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源泉,帶來無窮的啟迪。科學家從中尋找真知,哲學家從中感悟哲理,詩人從中汲取靈感,小學語文老師則能從中找到美的景美的聲美的一切?!拔┙现屣L,與山間之明月,再和之而為聲,同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無盡藏也”(蘇東坡語)大自然像一本永遠讀不完,讀不膩,常讀常新的大書。
蘇教版教材《田園詩情》讓我們享受到真正的自然:“極目遠眺,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上,是一頭頭黑白兩色的奶牛。有的牛背上蓋著防潮的毛氈,正在低頭吃草;有的站立不動,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犢跑前跑后,活像頑皮的孩子;老牛儀態端莊,好似牛群的家長。綠意盎然的村野鄉間,是大片大片鮮艷的郁金香?!贬溽嘣谌绱顺錆M詩意的田園風光中,整個身心都在自由舒暢地呼吸。當然,也有著人類制造的“第二自然”:汽車、火車、船只,但一切都是如此的安詳、溫馨、自由:“碧綠色的低地鑲嵌在一條條運河之間。成群的駿馬剽悍強壯,腿粗如樁,鬃毛隨風飛揚。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著運河,沒有什么能夠阻擋它們自由馳騁……沒有阻攔、沒有干擾,有的是自由。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見有人駕著小船過來,坐上小板凳,給嚴肅沉默的奶牛擠奶?!边@詩意田園,很容易想起辛棄疾的詞:“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边@里說的是中國古代農業文明,農村夏夜的風景,詩行中透遞出詩人對自然體貼入微的親近,洋溢著莊稼人對于大自然豐厚賜予的感激,這和荷蘭田園一樣,一方面是自然,一方面是文化。人類從遠古時代對自然的畏懼、害怕、恐懼、崇拜,到對自然的遵從,順時而行,到忘乎所以的對自然的征服到現在和自然的友愛關系的追求,充分證實了人對自然的態度在不斷發展?!斑\河之中,裝滿奶桶的船只舒緩平穩地行駛著。滿載著一罐罐牛奶的汽車火車,不停地開往城市。車船過后,一切又歸于平靜……”這就是自然而然的自然!
如果語文老師遠離了真實的自然,就像魚兒離開了江湖,樹兒離開了土壤,找不到生命的源泉,教學的生命必定會枯萎。按照現象學的思想,語言在本質上是棲居在大地之上的。離開了廣袤的大地滋養,語言最終將失去生命的活力而委頓枯槁。因此,語文老師應當為自己的語言生命創造寬廣開放的境域,使自己在與自然的對話、溝通中,豐富感知,激發情思,活躍語詞,產生“視覺經驗的詞語化”,用充滿生命意蘊的語言“狀桃花之鮮”,“盡楊柳之貌”,“逐黃鶯之聲”,“學草蟲之韻”……著名語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師積極倡導野外教育,把孩子們的學習帶入廣闊的世界中。她說:“當兒童走進大自然寬闊的世界時,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美感連同大自然種種景象所包容的、所顯示的因果關系,都會引起兒童的喜悅、驚嘆和思考。”“教育不能切斷源泉,教育必須帶學生到源泉中去?!倍嗝锤挥猩鷻C的學習活動!偉大的教育家在帶領孩子們去自然之前,他們的心中已經擁有了大自然的美。
如果我們把狐貍的博學多才、刺猬的目標專一、云雀的藝術靈氣、螞蟻的合作精神、貓頭鷹的夜晚活動(研究)作為一種意象的話,那么每一個小學語文老師總能適合自己發展的對象,成為一個個獨具個體魅力,不失良好素養的新一代的語文教師。
小學教師,應該有追趕太陽的氣魄、膽量和精神,朝著美好的方向飛奔,建造起屬于兒童和自己的精神天堂。公務員之家:
- 上一篇:幼兒園上學期教育歸納總結
- 下一篇: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