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綱要

時間:2022-04-15 06:26:00

導語:**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綱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綱要

一、根據鄉域體系規劃所提出的要求,確定加北村的性質和發展方向。

1、加北村的性質是:以生態農業,綠色蔬菜為第一產業,以畜牧業、漁業及多種產業為第二產業的生態型社會主義新農村。

2、加北村的發展方向是:充分利用地域優勢,挖掘資源潛力,在完全保護耕地,重新規劃用地布局,調整種植業結構,實現農田水利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村域閑置土地的作用,拓寬產品種類,發展多種經營,實現生產、儲藏、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模式。

二、加北村的發展目標:

1、加強鄉村建設規劃和環境整治規劃,調整用地布局,為經濟建設創造有力的外部條件,使全村用地結構趨于合理。

2、全面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副產品,產品初、深加工,綜合倉儲,產品銷售、牧業、漁業、旅游、文化等綜合產業體系。

3、發展農村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敬老托幼、技能培訓、扶貧、社保等各項社會公益事業。

4、造林增綠,保護生態環境,建立健全各級綠化體系,為村民提供休閑、娛樂、活動空間。加強基礎設備建設,為確保生產發展和創造良好居住環境創造條件。

5、制定防災規劃,防止火災、風沙、山洪泥石流等對村莊的危害。拆除、重建危房,消除各種不安全隱患,確保村民生命財產安全。

6、以工補農,以園帶村。把加北村建設成“用地布局合理,生產全面發展,基礎設施完善,交通組織便捷,各項功能齊全,生活環境優良,地方特色突出,鄉風鄉俗文明,村莊面貌一新,村民生活富裕,實現小康生活水平的現代化新農村”。

其發展計劃實現目標是:“一年啟動,二年實現,三年變樣,五年達標?!?!

三、局調整村莊布與體系結構

中心村基本保留完整,將畜牧養殖業盡量集中移出中心村,安置于下風向水草豐美處,使人畜分離,避免疾病的傳播,原加漠公路南側適當修建新住宅小區及公共服務設施,靠近加漠公路一側擬建一大型農產品交易市場,擴大當地農產品、山產品的銷售范圍,在村內適宜地段開發旅游業,從而帶動村內服務業的發展。

道路形成一縱一環為主,網格支路為輔的道路體系,即將原加漠公路、貫通主街,國稅一路及加北一路進行全面改造,形成環路,東西縱向貫通主街拓寬改造形成縱向主軸,其它現有沙石路基本呈縱橫交錯的方格網格,這樣就形成了加北村以現有路網為基礎,做適當調整,改造切實可行的村鎮體系結構和布局。

四、人口規模與結構

1、人口規模:

現狀:9個自然屯,8個村民小組,共有923戶,3057人。

預測:未來達到,

2、人口結構:

現狀:共有923戶,其中從事農業生產500余戶,畜牧養殖業80余戶,其余為亦工亦農人口。

預測:規劃實施后,從事農業生產村民戶數維持在500戶左右,畜牧業采取集中養殖措施,使畜牧養殖業村控制在30戶左右,利用農村生態旅游資源,開發農家田園式度假項目。規劃20戶左右村民從事旅游業、服務業,其它村民安置于村辦工廠及農產品及小產品經營,從而使農業富余勞動力得到安置,并加快農轉非的速度,使中心村向城鎮化靠攏。

五、提出各項基礎設施與主要公共建筑的配置建議:

1、道路設施

(1)、現狀:村屯內部道路體系不完善,

共有13條路面,全長17.5公里,

其中只有原加漠公路為水泥路面,寬只有6米,其余均為村間小路,且路況較差,道路配套設施不完善,電線桿零亂,存在不安全隱患,極待改善。

(2)、道路整治規劃配置建議:

結合現狀的主要道路,確定道路布局形式,對現狀道路進行硬化、寬化、拓寬改造同時調整道路豎向,保證地面排水順利。對原加漠公路,貫通主街,國稅一路及加北一路進行全面改造,其主路形成村內環狀道路系統,以該系統為中心,對其余現狀道路進行綜合整治。保證主路系統為水泥路面,其余道路路面鋪裝形成,根據村內具體情況確定。主路系統單側設置路燈,其余道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燈飾亮化,主路紅線寬度為18米,其余道路均為9米。道路兩側設排水溝,其具體形式為明溝,主干道兩側明溝設置加蓋板,街道兩側設街道樹,加強干道綠化,保證路面潔凈、平整。

2、供水設施

(1)、現狀:

村內現有自來水用戶達345戶,占全村的29%,其余村民均使用機井供水,全村共有深水井9眼,深度可達100余米,水質較好。現有自來水供水管網埋深較淺,村民用水量較少,冬季自來水易凍,村內現有農田無灌溉和防澇措施,村內大部分無室內消防水源。

(2)、供水設施整治規劃配置建議:

解決村內自來水問題,對現有機井水質進行化驗,如不符合標準,將修建幾處水塔,進行處理,保證自來水水量充足,使自來水入戶率達100%。確定輸水工程管線走向,及水源保護措施,將自來水管網進行整治,深埋。增加自來水加壓設施,保證室內消防水源。

3、排水設施:

(1)、現狀:

主要街道采用明溝排水,其余道路及用戶無排水設施。

(2)、排水設施整治規劃配置建議:

根據生產、生活污水量及雨水量,結合地形現狀統一設置村內部排水系統,劃分排水區域,實行合流制的排水體制,全面進行下水道、滲水井、排水溝渠的建設與改造。排水應結合道路建設一并改造,可采用明溝或暗渠的方式。確定排水溝渠的橫斷面,明確污水處理方式、規模及等級,確定污水排放地點。近期規劃生活污水及廁所污水用滲水井處理,地面雨水利用道路兩側明溝或暗渠排放,規劃遠期根據地勢高差沿道路規劃幾條排水管線,將村民廁所改為室內沖水式。

4、電力、電信、有線電視設施

(1)現狀:

村內已基本解決村民生活用電,全村共7處變壓器,其中100千伏安一個,63千伏安1個,其余均為30千伏安變壓器,無工業用電。通訊基本暢通,但室外電纜雜亂無章,影響村內道路交通。有線電視覆蓋率僅達到20%。

(2)設施整治規劃配置建議:

根據工業用電量增設工業用電變壓器。通訊及有線電視采用地下管網,結合現狀現形村內道路系統,盡量做到鋪設合理,不影響整體環境,使入戶率達到100%。

5環境衛生整治

(1)現狀:

村內每戶農民家中均有室外廁所,其中2005年將50戶室外廁所改為無味廁所,村內現狀只有小學及鄉政府兩處公廁,生活垃圾入家畜糞便堆放比較散亂。

(2)環境衛生整治建議主:對村內室外廁所進行統一改造,有條件的村民可在室內修建廁所。增設公廁,集中堆放垃圾,確定村內部垃圾收集點、轉運站和外部垃圾處理聲的位置與規模,確定垃圾處理方式,對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針對現狀提出人畜分離的改造方案,提倡村莊牲畜村外集中圈養,合理確定牲畜圈養的場所,其場所位置應考慮在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向處。

6主要公共建筑配置

(1)現狀:

村內公共設施建筑不完善,村內現有小學一處,共有7個班,學生204人,老師17人,教學樓共三層,教學設施較完善,但室外操場場地不平整,易積水。村內現有衛生院一處,共有醫務人員5名,4名初級職稱,1名藥劑師,醫療設施不完善,無敬老院及幼兒園,村內無大型公共場所。

(2)主要公共建筑配置建議:

對現小學進行整治,平整操場,增加運動設施,將現有衛生院建筑進行拆除,并在原址上進行新建,在中心區附近建設一處農民休閑廣場,并在廣場周邊修建幼兒園及敬老院各一處,對鄉政府及村政府進行改建、擴建,以滿足行政辦公的需要。

六原則確定建設用地標準與主要用地指標,選擇建設發展用地。提出鎮區的規劃范圍和用地的大體布局。

1、村鎮規劃建設用地標準包括人均建設用地指標。建設用地構成比例和建設用地選擇三部分。

(1)、人均建設用地指標確定為70平方米/人。

(2)、建設用地構成比例:

居住建筑用地60%,

公共建筑用地8%,

道路廣場用地12%,

公共綠地8%,

工業建筑用地12%。

(3)、本項目為對加北村進行整治規劃,所以建設用地位置不變,只是將其中一些地塊性質進行修改,并在村子原建設用地基礎上增加了一些用地。

2、村區規劃范圍:在原村建設用地的基礎上,東西方向的具體位置及面積待測量圖完成后共同確定。

3、建設用地的大體布局:

(1)、居住用地大部分對現狀民宅進行改造,基本上保持性質不變,將現狀危房拆除重建,另外在現磚廠地段及其東側規劃標準化農村住宅小區50-100戶,做為安置村內需動遷的村民。

(2)、公共建筑用地平均分布在居住用地內,一些公用的設施布置在村中心附近,另外在村西側接近加漠公路規劃一處農貿批發大市場。

(3)、道路用地盡量利用現有道路進行改建擴建,并在村附近規劃一處農民休閑廣場。

(4)、公共綠地:村內公共綠地主要以道路兩邊綠化帶及中心休閑廣場綠化為主,另外在西側池塘處規劃一處以農家特色為主的旅游渡假場所,該區域需覆蓋大面積綠化,養殖場和居民村之間設置植樹隔離帶。

(5)、工業建筑用地選址要靠近加漠公路,原則上不占用農田及耕地,并設在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側。

(6)、養殖業采取“人畜分離”的原則,將養殖基地移至村東西兩端的草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