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技術監督事業發展三年規劃

時間:2022-12-19 11:19:00

導語:質量技術監督事業發展三年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質量技術監督事業發展三年規劃

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質量技術監督工作也進入了一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新的歷史時期,省局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地提出了三年發展趕超戰略。為動員和組織全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緊緊圍繞全市的經濟建設,不斷發展和壯大全市質監系統的實力,三年內實現“西北一流、全國先進”的目標,特制定本規劃。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開拓創新為動力,進一步深化改革,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緊緊圍繞全市的中心工作,積極探索加快發展的新途徑,不斷提高質量技術監督工作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有效性。

二、發展目標

×年至××年期間,全市質量技術監督事業總的發展目標是:

主要業務工作質量要上一流,能夠適應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技術裝備和基礎設施建設要上一流,工作環境得到較大改善;領導班子和職工隊伍建設要上一流,干部職工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得到明顯提高;信息化建設要達到一個新的水平。通過上述目標的實現,使全市質監工作達到西北一流,整體上達到全國的先進水平。

一主要業務工作

⒈盡快向市政府提出“質量興市”實施方案,爭取早日將“質量興市”戰略列入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全面落實“質量興市”為主線,以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為出發點,大力實施名牌戰略,加強質量管理,強化質量監督、計量監督、標準化實施的監督以及鍋爐壓力容器等特種設備的安全監察,促進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和全民質量意識的全面提高。

⒉到××年,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宏觀質量管理體系在全市得到初步建立和完善,企業穩定可靠的質量管理體系基本建立。全市的重點大中型企業、名牌產品生產企業,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屬于國家實施安全認證強制性監督管理的電工產品全面獲得安全認證。全民的質量意識進一步提高。

⒊每兩年有個的產品獲甘肅名牌產品稱號。以上的主要工業產品的質量得到穩定提高。到××年,產(商)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在的基礎上增長,達到左右;重要定量包裝商品量的抽查合格率達到;列入國家工業產品目錄內的種工業產品可比性跟蹤監督檢查合格率達到以上,其中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的重點產品抽查合格率達到。

⒋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市場秩序顯著改善。全市生產企業不得生產假冒偽劣產品,所有生產企業不合格產品不得出廠,使人民群眾的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得到切實保障。全面落實打假責任制,建立全市質監信用體系。建立和完善與行政執法部門、司法部門的打假聯合行動工作機制,利用信息網絡,監控和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違法行為,實行不合格產品市場退出機制。

⒌所有工業產品按照標準生產,主要工業產品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的步伐明顯加快。工業產品執行標準覆蓋率達到以上,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產品使用采標標志數到××年達到個以上;初步建立起地方特色產品和農副產品地方標準體系,農業標準化工作再上新臺階。

⒍在用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檢驗合格率及檢驗覆蓋面進一步提高。到××年,列入國家強制檢定目錄的計量器具和標準器具受檢率達到;用于量值傳遞的計量標準完好率達到。計量基準、標準的國際化等效性加強。計量檢測網絡體系和整體水平進一步完善和提升,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計量檢測體系基本完善,中小型企業達到國家規定的計量檢測保證規范要求。

⒎實現先進的診斷技術和檢驗檢測方法,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在用設備注冊登記發證率達到,定檢率達到以上,確保鍋容管特設備安全經濟運行。對鍋容管特從業人員進行廣泛的技術培訓和安全法規教育,堅決杜絕無證上崗的現象。加強規范化工作,建立長效安全管理機制,實現信息化管理。大力推行企業第一安全責任制,建立企業自我約束的內部安全保證體系。

⒏全市依法設立或授權的質量、計量以及特種設備檢驗機構的檢驗范圍能覆蓋產品安全、健康項目的以上。產品質量、計量檢驗(測)體系以及特種設備檢驗體系進一步完善,整體的檢測能力和水平在全國處于先進行列。依法設立或授權的質量、計量以及特種設備檢驗機構被授權的檢驗項目及這些機構實際承擔的檢驗工作量能基本滿足產品質量監督、標準化實施的監督、計量監督、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的需要。

⒐進一步制定和完善執法和管理規章制度;建立健全行政執法監督制約機制,提高執法人員行政業務素質,執法人員全部實行持證上崗;全系統辦理案件差錯率達到‰以下,程序、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率達到。

(二)主要經濟指標

⒈預算外收入。年平均遞增,從××年的人,人均萬元增加到××年的人,人均萬元,預算外收入從××年的萬元達到××年的萬元。其中市局(含檢測中心)年平均遞增,鍋檢所年平均遞增,永昌縣局年平均遞增,河西堡分局年平均遞增。

⒉三年內固定資產年平均遞增。從的萬元增加到××年的萬元。其中市局遞增,檢測中心、鍋檢所分別遞增,永昌縣局,河西堡分局遞增。

⒊三年內設備固定資產年平均增長。到××年全系統設備固定資產達到萬元。其中檢測中心、鍋檢所年均遞增,永昌縣局、河西堡分局遞增。

(三)基礎設施建設和工作條件

⒈業務辦公用房面積:人均業務用房面積平米左右。各縣級局、事業單位辦公、實驗用房建設計劃為:××年前要解決永昌縣局、鍋檢所的辦公用房建設,××年完成河西堡分局的業務辦公用房建設。

⒉交通工具:市局機關(含稽查隊)擁有汽車輛,檢測中心、鍋檢所各擁有汽車輛,永昌縣局、河西堡分局擁有汽車輛。

⒊信息自動化和打假辦案取證、宣傳工具:局機關根據工作需要配置計算機臺,達到人均一臺,打印機臺,傳真機臺,攝像機臺;稽查隊配備電腦臺,打印機臺,攝像機臺;檢測中心、鍋檢所根據工作需要各配置筆記本電腦臺,打印機臺;永昌縣局、河西堡分局根據工作需要各配置計算機臺,打印機臺,攝像機臺。

(四)信息化建設:建立全市質量技術監督系統信息化網絡,擁有一批相關專業數據庫,××年實現與省局聯網,同時實現全市質監系統聯網。要以信息化推動全系統事業的發展,以信息化推動工作效率的提高,大力推行網上政務公開和網上辦公,所有行政審批項目均上網公開,部分行政審批項目實現網上辦理,提高辦事效率;加強信息服務的開發利用,加快檢驗機構、質量技術監督法律法規、組織機構代碼、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產品標準等數據庫的建設,向社會提供相關信息的查詢服務;完成建設觸摸屏查詢系統。

(五)技術機構改革與發展

⒈技術機構達到國內中等發達地區同類實驗室水平,其中農產品質量標準、計量標準、質量檢驗能力達到全國領先水平,燃油、食品質檢能力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具體目標為:使檢測中心檢驗項目增加到項(增加項),使計量檢測能夠實施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項目達項種,(增加項種),標準與信息具備對全市各種標準的收集、整理、檢索、查詢等服務能力。

⒉創造條件,建立有色金屬省級質檢站,把鎳、銅、鐵等重要工業產品納入監管視線,利用金昌的產業優勢,逐步形成服務甘肅、輻射西北的檢驗能力。

(六)領導班子與職工隊伍素質

⒈把市縣局和技術機構的領導班子建成堅強有力、團結一致、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的領導集體。市、縣兩級局及技術機構的領導班子成員全部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市局領導班子成員平均年齡要在歲左右,縣級局、技術機構領導班子成員平均年齡要在歲左右。

⒉有計劃地培養選拔一批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勇于開拓創新干實事的年輕優秀干部,逐步配備到各級領導崗位。創新干部人事管理機制,調動廣大干部職工工作積極性。堅持“逢進必考”,對工作和事業發展的高層次人才,一律通過公開招考方式引進;實行優勝劣汰,對干部的提拔使用引入競爭機制;注重培養年輕干部隊伍,選拔優秀的年輕干部到基層掛職鍛煉。

⒊全系統能夠完全做到依法行政,基本杜絕各種行業不正之風;行政機關以上的人員達到大專以上水平,技術機構中級職稱技術人員達以上。

⒋采取多種形式培養人才,努力提高質量技術監督隊伍的素質。通過舉辦崗位培訓、資格培訓、繼續教育培訓等各類培訓,努力造就一支熟悉業務和市場經濟法律法規的管理人員隊伍,一支既懂法律又懂技術的行政執法隊伍,一支熟悉現代高新技術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七)行業作風與精神文明建設

⒈創新反腐倡廉機制,維護“科學、公正、廉潔、高效”的部門形象。加強制度建設,完善行政審批的審、核分離,行政執法的查、審、執行分離,監督抽查的抽、檢分離等具體程序和辦法,建立權力制衡機制,加強對重點部位、重點崗位監督,使干部職工“不能腐敗”。對“十條禁令”的執行進行細化,嚴厲處罰各法違法違紀行為,堅決不對腐敗行為搞“下不為例”使干部職工“不敢腐敗”。

⒉爭創文明單位,到××年,市縣分局都要進入本地的行風評比先進行列,或被評為市、縣級文明單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建立責任制

實現“西北一流、全國先進”的奮斗目標,是國家局、省局在認真分析和總結了甘肅質監工作的實際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落實“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具體步驟,也給質量技術監督事業的大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全市的質監工作要實現“全國先進、西北一流”的目標存在很多困難,與國內發達地區相比,我市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的總體水平仍然存在明顯差距,全市的產品質量檢驗、鍋爐壓力容器等特種設備檢驗、標準化研究、計量技術及裝備水平、執法裝備配置等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仍不適應。全系統必須緊急動員起來,團結一致,把思想統一到國家局和省局的要求上來,各級領導必須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加強領導,各部門一把手都要親自抓。要按照《規劃》提出的各項目標和《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系統目標責任考核辦法》,把任務分解落實到年度目標中,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全面完成創建目標。

(二)深化體制改革,積極探索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有效途徑

進一步深化用人制度改革,按照核定的編制,科學合理地定崗定編,采取競爭上崗,雙向選擇等形式實施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技術機構內部競聘與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相結合的全員聘任制度;繼續推進分配制度改革,把工作責任、工作質量、工作效率、工作成績以及貢獻大小與分配緊密掛鉤,建立科學有效的分配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干部職工的積極性。

(三)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千方百計籌措資金

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集中力量發展一批“短、平、快”項目,大幅度提高預算外收入,同時要保證業務收入的以上用于事業發展。堅持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改進預算管理,強化審計監督,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