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工作要點

時間:2022-03-05 10:49:00

導語:養老保險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探索建立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的《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若干意見》也提出了“探索適合農民工特點的養老保險辦法”的目標要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此,今年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省委六屆八次會議精神,根據全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的要求,以科學的發展觀為統領,積極圍繞構建和諧河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任務,積極推動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設,探索制定適合農民工特點的養老保險制度,在城郊地區和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建立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事業的發展。

一、積極推動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設

200*年,我省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經過各地的不懈努力已打下了較好的基礎,200*年將在此基礎上積極推動試點工作的開展,力爭在今年每個市要建立2—3個試點,并逐步推開。其中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聯合有關部門盡快建立健全征地保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確保被征地農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將建立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作為征地的前置條件。二是要以新征地農民為重點人群,以大齡和老齡為社會保障重點推動制度建設。同時統籌考慮同一地區新老被征地農民、未被征地農民和城中改造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三是要明確保障對象,養老保障要從實際出發,從有利于城鄉制度的銜接,根據不同的年齡段確定繳費標準和保障水平。四是要認真執行《關于建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中規定的原則,個人繳納部分和集體補助部分進入個人賬戶,政府承擔部分進入統籌賬戶,提取的風險基金進入風險基金賬戶。三個賬戶要真正做實,資金足額到位,分別管理,不能混淆,更不能“空賬”。養老金發放時要嚴格按照比例從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中分別提取。養老金水平提高時要及時從風險基金中補充。

二、以城郊地區和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為重點,盡快建立起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從我省的實際情況來看,城郊地區和經濟發展較快的城、鎮農民轉為城鎮居民較快,地方財政狀況較好,集體經濟也具有較好的條件,財力較強,當地農民對社會保障的認識和參保意愿較高,最適合建立起較成形的養老保險制度。同時也有利于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維護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為今后具備條件的地區建立制度積累經驗,為完善城鎮養老保險、促進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的對接、轉換、融合創造條件。因此,各市要在2006年,以這些地區為重點,選擇具備條件的縣(市、區),以“個人繳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政府給予適度補貼或政策扶持”為原則,探索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在制度的建設過程中要充分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適度提高繳費基數。繳費基數的確定要與當地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相適應,并根據當地人均收入的增長水平適時調整。二是增加政府財政傾斜政策。在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做好調研工作,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向政府提交財政補貼方案。一種補貼可針對已經領取養老金的人群,凡按規定交費,且領取養老金額低于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差額部分政府可給予補貼。第二,政府可根據當地養老保險費征繳數額,從財政收入中提出一定比例的風險基金儲備,以備不時之需。第三,可根據當地農村生活水平的發展,測算出基金增值水平,在銀行利率不足以達到增值標準時,政府給予差額補貼。另外,集體補助部分也要隨著繳費基數的增加逐步提高比例。三是繼續開展農村干部、計劃生育對象等群體,以及非農產業人員的養老保險工作,要從多方位,多角度,積極穩妥地推動工作開展,逐步在有條件的農村地區建立起養老保險制度框架體系。

三、積極探索,盡快建立適合農民工特點的養老保險制度

目前,全省勞務輸出440萬人,僅2004年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就達到了160.4萬人,今后還將不斷增加。據不完全調查,農民工中有90%沒有參加養老保險,近年來,承德市部分縣在建立適合農民工特點的養老保險制度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經驗,但在許多方面還存在著不足。2006年各市要結合勞務輸出和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繼續積極探索建立適合農民工特點的養老保險制度。制度探索要考慮三個方面:一要從實際出發,既要考慮農民工的收入水平和企業的承受能力,又要考慮將來的養老金水平,保障年老后的基本生活。二要制度模式以個人賬戶為主,借鑒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經驗,同時考慮將來與城鎮養老保險或農村養老保險的接軌,便于農民工的定居。三要分類指導,分類解決。先解決本地農民工和輸出勞務人員,再解決外地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的共同天地農民工;先解決固定就業者,再解決靈活就業者。

四、建立基金管理制度和風險控制機制,健全監管體系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經過多年的探索和整頓規范,各項業務管理逐步趨于規范。但隨著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擴面的不斷增加,原有管理制度已明顯滯后于現實工作的發展。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盡快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農保基金管理機制。一要完善制度。省廳將在《河北省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辦法》和農保會計制度的基礎上,根據新業務的開展完善相關制度。各地也要集合原有制度,借鑒其它社會保險基金管理辦法制定相關財務政策。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基金要單獨管理,獨立核算,根據《關于建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要求,與財政、審計一起制定相關實施細則。二要健全機制。要認真落實“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監督小組”工作機制,積極協調勞動保障、財政、審計、金融等有關部門建立綜合監督機制。與此同時,還要建立大額基金運營申報制度,對大額基金存銀行、買國債以及進行其他渠道的增值時要進行申報,對基金運營風險進行實時評估。并建立不定期基金檢查制度,對所屬各單位管理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三要明確職能。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要加強對農保基金的收繳、支付和管理運營情況的監督;定期向有關部門匯報基金管理運營情況,主動接受財政、審計等部門的檢查。

五、加強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建設,提高人員隊伍素質

從我省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機構、人員、經費都還存在著較大的問題,辦公經費不足、基礎設施差也很普遍,很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各地一定要盡快抓好基礎建設工作:一要盡快向當地黨委、政府和機構編制、財政等部門匯報,爭取理解和支持,建立健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機構,充實必要的業務人員,切實解決經費來源問題。二要加快鄉鎮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機構的建設。已經建立勞動保障事務站(所)的地區,要明確承擔農保工作的職責。還沒有建立勞動保障事務站(所)的地區,要主動與民政部門協商,請他們繼續做好鄉鎮農保檔案的管理和發放工作,并盡快確定管理機構和人員,理順關系,為開展工作奠定基礎。三要配備必要的辦公設施和微機設備。由于歷史的原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的辦公設施普遍落后,很多方面已經嚴重滯后于事業的發展。各地要積極克服困難,盡可能為農保事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配備必要的辦公設施和微機設備,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實施。四要抓好培訓工作,提高業務人員整體素質。隨著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和原有制度改革,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探索,以及基金管理模式的改變,管理方式、管理規定都有了相應的變化,管理人員急需進行后續知識的補充。2006年,省廳要在全省范圍內開辦培訓班,在以下五個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的共同天地方面進行培訓:一是基本知識的培訓。即:世界各國相關社會保險模式介紹、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操作流程、檔案管理、制度的改革及探索。二是基金財務管理的培訓。三是邀請商業基金的管理專家講課,對基金管理和運營進行培訓,在農?;鸬墓芾碇薪梃b商業保險基金的管理經驗和辦法,跟上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發展步伐,提高運營知識水平和管理素質。四是進行相關的法律培訓,提高各級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五是在下半年將舉辦論文研討會,探索新形勢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制度的建設與發展。各市也要在此基礎上積極開展不同形式的業務人員培訓,從整體上提高業務隊伍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