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計劃

時間:2022-11-27 02:47:00

導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計劃

一、主要目標

力爭全流域省控監測斷面水質功能區達標率達90%以上,其中沙溪和閩江干流南平段分別達80%以上,富屯溪、建溪和閩江干流福州段分別達95%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基本達到功能要求。

二、重點任務

根據《規劃》和《工作意見》,*年閩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計劃投資10.4億元,重點推進八大工程120個項目。

(一)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程。落實畜禽養殖業禁建區要求,*年6月底前流域各市、縣(區)要完成轄區禁建區內養殖場搬遷、治理。治理禁建區外規?;笄蒺B殖場,*年底前流域各市、縣(區)政府要制定實施轄區禁建區外養殖場限期治理計劃,于2007年底前完成全流域規?;笄蒺B殖場治理。計劃投入約1億元,重點實施福州倉山區、沙縣畔溪洛溪流域,及三明、南平市畜禽養殖場污染整治等8項工程。

(二)推進城鎮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要落實省政府有關推進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的政策,鼓勵各種經濟成分采取BOT、TOT等形式,積極參與污水、垃圾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要制定實施《閩江流域沿岸鄉鎮垃圾整治規劃》。計劃投入2.1億元重點實施福州連坂、沙縣、南平、德化污水處理廠等8項城市污水處理項目,投入0.9億元實施福州紅廟嶺垃圾焚燒發電廠等11項垃圾處理工程。

(三)推進重點水源保護工程。嚴格執行各城市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劃定方案,各地要依法完成當地集中式生活飲用水一、二級保護區的整治。各設區市政府要組織開展轄區內建制鎮集中式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并于2007年底前完成。計劃投入1.3億元,重點實施福州西北區水廠水源地、三明東牙溪水源地等10個水源保護項目。

(四)推進清潔生產促進工程。要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堅決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大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年上半年,各地要落實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名單,指導督促有關企業于2007年上半年前完成清潔生產審核。要結合推行清潔生產,在年內制定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方案,分年度實施,從源頭治理和控制污染。三明市作為清潔生產試點城市,要加大清潔生產推進力度,對成效顯著的企業要予以資金扶持和獎勵。全年計劃投入2.7億元,重點實施54項清潔生產和污染治理項目。

(五)推進生態功能保障工程。以保障流域生態功能為目標,針對當前生態破壞的突出問題,重點推進梯級電站清理整頓、河道暢通、水土流失治理、礦山整頓、生態林保護和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恢復生態功能,維護生態平衡,發揮生態優勢。計劃投入1.2億元,重點實施福州南臺島內河整治、連城水土流失治理、德化戴云山自然保護區建設、政和金峰礦業整治等21個項目,并在年內完成青山掛白整治工作。

(六)推進循環經濟試點工程。建設延平區爐下鎮循環經濟實驗區,合理規劃養殖業布局,建立生物質能綜合利用模式。建設太平鎮南坪溪生態養殖示范點,構建養殖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和利用沼氣發電的能源綜合利用模式。建設馬尾生態工業園區,打造電子信息制造業生態產業鏈、食品加工生態產業鏈、飼料生態產業鏈。建設青口汽車生態工業園區,促進龍頭企業及上下游產業鏈的修補、拓展和延伸。建設三鋼集團生態工業園區,改善環境質量。在德化縣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發展縣域經濟,保持閩江上游良好生態環境。

(七)推進生態農業示范工程。加大生態農業建設力度,大力推廣成熟適用的生態農業模式,抓好現有國家級和省級生態農業試點(示范)縣建設。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優先在自然保護區、生態示范區、可持續發展試驗區、生態農業試點(示范)縣推廣培育和發展有機食品基地,推動農業、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計劃投入0.3億元,實施永泰縣同安鎮有機茶基地、南平市農村沼氣池工程等10個項目。

(八)推進環境管理能力建設工程。要抓好流域市、縣自動監測監控分中心建設,并制定重點工業企業在線監測監控系統建設計劃,2007年底前,COD、氨氮、總磷等主要污染物污染負荷占所在設區市相應污染負荷60%以上的重點工業污染企業都要安裝在線監測監控設備并與省、市監控中心聯網。要加強相關技術研究,重點實施5個項目,提高環境科研支撐能力。

三、工作要求

(一)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和部門職能分工,實行閩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市、縣(區)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主要領導負責制。各地要強化對2005年未完成項目和*年度整治項目的督促檢查。要把綜合整治任務完成情況和市、縣(區)出界斷面水質達標情況作為當地政府環保實績考核的主要內容。各設區市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要在每季度第一個月的10日前報送工作進展情況,由綜合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匯總通報。

(二)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堅持“污染者付費”的原則,明確投資主體,督促企業業主籌措治理資金,實施治理項目。要扶持重點項目實施,加強整治專項資金使用監管,確保專款專用,提高資金效益。沿江各市、縣(區)政府也要設立流域整治專項資金,??钣糜诹饔蛘巍J≈备鞑块T也要調整支出結構,安排相應資金,支持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省直各有關部門安排的整治項目及金額需征求并報備省閩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避免對同一整治項目重復安排資金。

(三)要進一步強化執法監管。環保部門要依照統一法規、統一規劃,負責對環境保護實施統一監管,各相關部門要認真履行本部門環境保護職責,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各地制定的相關政策要符合環保法律法規的要求,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干擾環保正常執法活動。要落實環保行政責任追究制,對違反環保法律法規政策造成重大決策失誤,或干擾執法、執法不力造成嚴重后果的,監察部門要依法追究有關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的行政責任。要將飲用水源保護區內違法排污情況、工業企業依法申領排污許可證和按證排污情況作為*年查處的重點。

(四)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各級政府要建立信息溝通和污染事故報告制度。對流域內發生的污染事故,有關單位要按規定及時報告當地政府和上級環保部門,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妥善處理處置。要切實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力度,努力提高公眾環保意識,鼓勵公眾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舉報監督。對公眾舉報而避免了重大環境污染損失的,由所在地政府給予第一舉報人50至2000元的獎勵。各級環保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環保社會監督員制度,對各種環境違法行為進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