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蘋果產業化發展規劃
時間:2022-04-21 10:33:00
導語:省蘋果產業化發展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落實省委、省政府以蘋果產業化為突破口,帶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部署,全面推動蘋果產業化的發展,特制訂本規劃。
一、規劃依據
我省陜北、渭北黃土高原具有發展蘋果產業的良好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省蘋果產業蓬勃發展,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為全面推行產業化經營奠定了基礎。
(一)自然條件優越。陜北、渭北黃土高原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土層深厚,地域廣闊。據全國蘋果區劃資料,黃土高原地區是全國五大蘋果產區中全部符合最適宜區七項標準的蘋果優生區,另有一些指標還超過了美國、日本等國的蘋果優生區。由于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加之現代工業布點較少,這里所產蘋果具有個大、色艷、細脆、香甜、耐貯藏、無污染等特點。在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我省蘋果獲金獎39枚,居全國首位。第三屆中國農博會上認定我省蘋果名牌產品17個,占認定的全國同類名牌產品總數的40%。
(二)市場潛力巨大。我國是蘋果生產大國,也是消費大國。目前人均占有蘋果14公斤,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4%;開拓國際市場的工作也才剛剛開始。這些情況表明,我省蘋果市場潛力很大,發展前景廣闊。只要堅持發揮我省果品質量優勢,實施以優取勝戰略,就一定能在開拓市場的競爭中站穩腳根,不斷擴大我省蘋果的市場占有份額。
(三)蘋果生產形成規模。一是建成了大規模、較集中的生產基地,初步實現了區域化布局。1996年,全省蘋果面積754萬畝,產量296萬噸,其中25個優質蘋果基地縣的面積464萬畝,產量214萬噸,分別占全省的62%和72%。二是發展了一批蘋果貯藏、包裝、加工、運輸、銷售企業。三是蘋果業已成為地方財政和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1996年,全省蘋果總收入61億元,純收入43億元,全省農民人均157元,蘋果集中產區農民人均超過千元;為地方財政繳納特產稅2.4億元;蘋果貯藏包裝增值15億元,加工增值3億元。
(四)市場競爭激烈,給我省蘋果產業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1、蘋果生產中,適用技術推廣工作滯后,普及率低,優質果率不高,影響市場銷售。
2、多數地方蘋果貯藏包裝設施落后,影響果品貯藏期和保鮮質量。鮮果商品化處理粗放,果品采收分級包裝把關不嚴。蘋果加工企業布局不盡合理,盲目布點和低層次重復建設比較普通,加工產品品種單一,市場銷路不暢。
3、缺乏冷鏈運輸設施,縮短了果品貨架期。市場體系建設滯后,在蘋果銷區對中小城市和農村市場開發不夠,一般果品的賣難問題仍很突出。
4、產業化水平低,利益調節機制不健全,生產者、經營者和服務組織之間沒有形成利益共同體,基本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態,嚴重影響市場競爭力。
上述情況表明,我省發展蘋果產業既有明顯優勢,也有很大差距,必須走產業化經營的路子,面向國內外市場,充分發揮優勢,推行以優取勝戰略,強化和完善蘋果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建立利益調節機制,形成總體合力,增加市場競爭力,促進蘋果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科技為依托,以生產優質果品為基礎,實施名牌和龍頭帶動戰略,優化基地建設,強化中介服務,發展貯藏、加工、銷售企業,推進果工貿一體化經營,提高蘋果產業的綜合效益,為推動全省經濟騰飛做出貢獻。
(二)發展目標
到2000年,初步建成蘋果產業化的框架;到2010年,基本實現蘋果產業化。具體工作目標是:
1、生產基地優化集中。蘋果生產達到優化布局、優化品種、優化技術、高優質果率的要求。全省蘋果栽培總面積穩定在800萬畝。栽培區域逐步向渭北、陜北優生區調整,優生區栽培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比例,2000年達到70%,2010年達到80%以上。
2、蘋果產量、質量同步提高。蘋果總產量2000年達到600萬噸,2010年達到800—1000萬噸。優質果所占比例,2000年達到50%,2010年達到70%以上。
3、果品貯藏、包裝、加工配套。蘋果鮮果貯藏能力,2000年達到總產量的70%,2010年達到80%以上。其中氣調貯藏能力所占比例,2000年達到總儲藏能力的10%,2010年達到30%以上。冷鏈運輸能力占貯藏量的比例,2000年達到15%,2010年達到40%以上。出售的優等鮮果中,經過商品化處理的果品比例,2000年達到30%,2010年達到90%以上。包裝材料符合國家標準,出口果品包裝達到國際標準。鮮果加工轉化所占比例,2000年達到15%,2010年達到20%以上。加工產品的質量符合國際標準的比例,2000年達到60%,2010年達到90%以上。
4、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果品銷售既要鞏固和發展國內市場,又要積極開辟國外市場。鮮果出口量占總產量的比例,2000年達到10%,2010年達到20%。蘋果加工產品出口量占加工品總產量的比例,2000年達到40%,2010年達到50%。
5、龍頭企業組織帶動能力增強。以蘋果產品營銷組織為主的各類龍頭企業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并逐步與果農結成利益共同體,帶動產、貯、加、銷各環節有機結合,協調發展。通過龍頭企業銷售果品占鮮果總銷量的比例,2000年達到50%,2010年達到90%以上。
6、產業化管理和服務體系健全得力。省上及蘋果產區各地、市、縣的蘋果產業化服務組織健全。信息網絡延伸到蘋果產業系統的所有單位和銷區的主要銷售點??萍挤占皶r得力,將各項先進適用技術加以組裝配套,使之得到全面普及應用。到2000年,果園標準化管理技術覆蓋面積達到60%,2010年達到100%。
7、產業收益增長。全省蘋果產業總收入(按現價計算,含貯藏、包裝和加工增值收入),2000年達到170億元,2010年達到250億元;基地縣農民通過蘋果業人均獲得的純收入,2000年達到1100元,2010年達到2000元以上;各級財政從蘋果各產業取得的稅收,2000年達到10億元,2010年達到20億元。
三、區域布局和建設重點
(一)生產環節
總的思路是,以提高優質果率為中心,穩定果園面積,調整區域布局,優化品種結構,提高蘋果單產,提高果品質量,提高經濟效益。
1、優化區域布局。關中灌區和秦巴山區是蘋果的次適宜區和非適宜區,通過市場引導,逐步調減蘋果面積;延安以北蘋果適宜區,以改造提高現有果園為主,發展新的加工品種;渭北原區和陜北的延安以南地區充分發揮最適宜區的區域優勢,利用荒山荒坡繼續適度發展新優品種,適度增加優生區蘋果種植面積和果品產量。
2、優化品種結構。適應市場需求,壓縮晚熟和中熟一般品種,通過高接換頭等途徑增加早熟品種和中、晚熟新優品種,使早、中、晚熟品種的比例逐步調整為8∶12∶80。
3、建立、完善苗木繁育推廣體系。突出抓好全省新優品種和無病毒苗木繁育推廣中心的建設,在2000年前建成工廠化脫毒育苗車間、中心苗圃和苗木檢驗推廣中心,建成國內一流的苗木繁育推廣體系,全面實現蘋果苗木良種化。
(二)貯藏和包裝環節以提高貯藏和包裝水平為重點,實現蘋果季產年銷和增值增收。建設貯藏設施要土窯洞、冷庫和氣調庫并重,同步發展,到2010年形成“三三制”格局。改造、擴建和新建冷庫、氣調庫要發揮大型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力爭每年增加容量25萬噸,到2000年達到300萬噸。合理配置蘋果商品化處理包裝生產線,提高果品商品化水平。外銷果品要推廣機械化清洗、打蠟、分級、貼標、包裝等先進技術。積極與國際程序標準接軌,改按果品重量包裝計價為按果品個數分級裝箱計價。開發適合市場需求的各類包裝材料,提高質量和檔次,提高果品的包裝水平。(三)加工環節
蘋果產量的80%左右經商品化處理包裝后以鮮果直接供應市場,其余20%不宜鮮銷或適宜加工的果品需要加工轉化。
1、在非優生區嚴格控制新建加工項目。我省現有已經建成和在建的以加工蘋果濃縮果汁為主的蘋果加工企業27個,年生產總能力9萬噸,可加工轉化鮮果70多萬噸,已經超過了鮮果總產量的20%。其中90%分布在關中灌區等非優生區,年加工轉化鮮果能力60多萬噸,占非優生區蘋果總產量的70%左右,遠遠超過了殘次果20%的比例。近年來由于這些加工企業的加工轉化,對緩解這些地方生產的中低檔果品賣難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普遍存在盲目布點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問題。今后在這些地區對加工業布點要嚴格控制,除經規劃論證,確需建設者外,原則上不再建設新的果品加工企業。對生產設備和工藝落后、產品質量差的企業要進行技術改造,不能改造的予以淘汰。
2、合理配置優生區加工能力。蘋果優生區現有蘋果加工轉化鮮果能力僅為總產量的8%,相對不足。今后優生區加工轉化殘次果應盡可能利用關中灌區現有的加工能力。確需新建的,應有計劃地按區域搞好布局和進行合理布點,建設新的加工企業。加工產品除濃縮果汁外,還要根據市場需要,積極研究開發果片、果餅、果干、果酒、果粉等新產品,改變產品結構單一的格局。建設新的蘋果加工企業,要選用新設備、新工藝,確保產品質量,加工規模應當達到經濟規模。
3、堅持走聯合發展的路子。鑒于果汁加工能力已經形成規模,為了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應由經濟實力和市場信譽較好的加工企業牽頭,組建加工業集團,把果汁加工企業聯合起來,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產品價格,統一營銷戰略,團結一致對外。
(四)銷售環節
1、疏理流通渠道,大力開拓市場。
積極促進聯合,增強競爭能力。我省蘋果產業初起之時,各類商貿企業、民營銷售組織和“千軍萬馬”的農民經銷隊伍為擴大蘋果銷售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在目前蘋果買方市場已經形成的情況下,這種營銷形式已不適應。要遵循經濟規律,以有一定經濟實力、經營業績好、市場信譽高的營銷企業或果業協會為骨干,促進營銷組織的聯合或合作,形成跨地域跨行業的企業集團,帶動蘋果產業的發展。
全方位開拓國內市場,擴大市場占有率。在國內市場,我省蘋果已經占有一定份額,要通過提高果品質量,改進營銷戰略和提高市場信譽等措施,繼續加以鞏固。同時還要不斷開拓新市場。一是在銷區的大中城市長期固定設點擴大銷售。二是在京、津、滬、穗、深圳、南京、武漢、長沙、昆明、南寧等重點城市組建果品銷售中心,擴展市場空間。三是按照“網絡化、連鎖化、規?;钡乃悸?,向中小城市、城郊及廣大農村延伸,開辟新的市場。
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繼續擴大民間邊貿銷售,規范營銷手段,進一步擴大市場。在通向越南、俄羅斯的邊境口岸,建立經銷辦事機構,開通銷售通道。同時鼓勵有外貿出口權的企業和引進省外、境外的蘋果營銷企業,按照果工貿一體化的思路,同生產、加工企業開展聯合,建設出口果品基地,開辟國外市場,增加我省果品占有份額。
2、加快果品批發市場體系建設。以規范化、現代化為目標,逐步形成以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批準在西安建設的西北農副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為龍頭,寶雞、咸陽、渭南、延安四大區域市場為骨干,各基地縣小區批發市場為基礎,省外經銷網點為窗口的市場網絡體系。
3、實施“名牌促銷戰略”。一是制定我省符合“綠色食品”要求的蘋果分級標準、加工產品質量標準和包裝質量標準。二是以我省獲獎品牌為基礎,在普遍穩定提高蘋果品質的同時,積極申請注冊商標,創出全國或國際知名的名牌果品。三是全面推行信譽卡制度,實行質量承諾,建立我省蘋果產品的市場信譽。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搞好協調.各級政府都要明確分工一位主管負責同志專抓蘋果產業化工作。果區各地、市、縣成立蘋果產業化協調領導小組,負責制訂蘋果產業化發展規劃,加強宏觀管理和調控,協調解決重大問題。設立蘋果產業化辦公室和行業協會,開展信息服務,加強行業管理,負責辦理領導小組委托的日常工作事務。協調各級有關主管部門明確分工,落實責任,為蘋果產業化提供系列服務。
(二)組建以蘋果專業協會為主的合作經濟組織,提高果農的組織化程度。各地要借擴大農民專業協會試點的機遇,本著自愿互利的原則,引導和幫助果農按照經濟的辦法,以勞動聯合和資本聯合為基本形式,組建民辦、民營、民受益的果業協會或蘋果專業合作社,為果農開展技術指導、物資供應、果品貯藏、加工、運銷的系列服務,也可以代表果農采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與龍頭企業聯合,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使加工、銷售環節的增值最大限度地返還果農。同時還要積極扶持和精心培育一批農民協會或專業合作社,建成高起點、高標準的市場主體,使之成為蘋果產業化的“樞紐點”和輻射源。
(三)選育龍頭企業,輻射和帶動蘋果產業化的發展。蘋果產業的龍頭企業必須具備輻射功能和帶動功能。本著這個原則,打破區域、行業和所有制界限,選擇和培育龍頭企業,給予扶持,促進發展。龍頭企業要建立資本積聚擴張機制,以資本為紐帶,采取兼并、聯營、合資、租賃、參股、重組等多種方式實現低成本擴張,以擴大規模,形成集團,發揮其帶動輻射作用。龍頭企業還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采用合同制、會員制、股份制、托管制等不同特點、不同適用對象和范圍的各種形式,同果農和相關經濟組織結成利益共同體,帶動蘋果產業化的健康發展。
(四)完善信息網絡,加強信息服務。以現有果業信息網為基礎,擴展完善網絡組織,把網點延伸到基地鄉鎮,與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聯網。并與銷區及國際有關網絡聯接,形成上下左右暢通的信息通道。
(五)實施科技興果戰略,抓好培訓網和示范區的建設。發揮科研、教學和技術推廣單位的優勢,實施科技興果戰略,促進果業增長方式的轉變。要加強蘋果產業化關鍵性技術的科研攻關,建設高標準的示范園、示范庫、示范廠,示范鄉、示范縣,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步伐。依托科技推廣體系,動員和組織果業科技人員,加強蘋果適用科學技術的普及推廣工作。大力開展百萬技術員和萬名信息員培訓活動。到2000年,使每個家庭果園有1名技術員,每個鄉鎮和企業有1名信息員。抓住機構改革分流人員之機,動員和組織一批學有專長的有識之士投身蘋果產業化主戰場,采用承包、領辦、投資、合作等方式,參與產業化各環節的經營活動,為加快蘋果產業化步伐做貢獻。
(六)落實扶持措施,促進產業化發展。1.將省財政安排的多種經營專項資金增加到1000萬元,其中70%用于扶持發展蘋果產業,開展科技培訓、良種苗木引進培育和扶持中介組織。果區各地市可以從財政安排資金,各縣區可以從蘋果業上繳的農業特產稅中提取3—5%,分別設立相應專項資金,扶持蘋果業的發展。2.各級安排的基本建設投資、扶貧開發、老區建設、綜合開發、多種經營等支農專項資金,以及生態環境建設、水土保持等項目資金,都要向蘋果產業化項目傾斜,加大扶持力度。3.各級金融機構應把蘋果產業化項目作為扶持重點,對蘋果產業化項目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給予貸款。4.對經批準的蘋果外向型出口企業,賦予自營出口權。5.果區各級政府要嚴格按照國家和省上關于減輕農民負擔的規定,規范向果農的收稅、收費行為,嚴禁隨意提高征收標準和擅自出臺新的收費項目,切實減輕果農負擔。6.搞好社會服務,優化社會環境。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市場管理,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不準以次充好,不準摻雜使假,不準坑商害農,嚴禁欺詐行為。加強治安管理工作,嚴懲車匪路霸,保持良好的社會環境,保護蘋果生產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要切實端正行業風氣,依法規范行政行為。各級工商、稅務、公安、物價部門都要加強行業作風整頓工作,堅決制止一切形式的“三亂”行為,全心全意為果農、為客商提供良好服務,為促進和加快我省蘋果產業化發展步伐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