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區衛生防疫工作計劃

時間:2022-08-21 10:25:00

導語:災區衛生防疫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災區衛生防疫工作計劃

災區的食品衛生是預防腸道傳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重要內容,需要強化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工作重點是:對救援食品的衛生監督和管理;災區原有食品的清挖整理與衛生質量鑒定和處理;對災區在簡易條件下生產經營的集體食堂和飲食業單位進行嚴格衛生監督和臨時控制措施;加強食品衛生知識宣傳,以居民家庭預防食物中毒為主。具體措施如下:

一、需要重點預防的食物中毒

(一)細菌性食物中毒

食用已死亡畜禽肉和未很好冷藏的米飯、蔬菜食品特別容易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以胃腸道癥狀為主,如腹瀉、腹痛、惡心、嘔吐,有時有發熱、頭痛,潛伏期一般在3~12小時,部分在13~24小時,少數在48~72小時。需要及時治療,以對癥治療為主,及時補充體液和電解質,必要時給予抗生素治療。

(二)化學性食物中毒

一般為誤食有毒物質(農藥、亞硝酸鹽等)引起。食入化學有毒物發病快,一般潛伏期在數分鐘~1小時內,死亡率較高,因此要及時對癥治療,包括停止食用毒物,及時進行催吐、洗胃、灌腸,使用特效解毒藥等。如亞硝酸鹽中毒給予美藍,有機磷中毒采用阿托品和氯磷定、解磷定,砷中毒采用二巰基丙醇,條件允許時應送醫院搶救。

(三)有毒動、植物性食物中毒

食用未經充分加熱的豆漿、扁豆或食用苦杏仁、發芽土豆、毒蘑菇會引起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誤食豬甲狀腺、腎上腺和含毒的魚類會引起有毒動物性食物中毒。該類中毒一般采取洗胃、急救和對癥治療。

二、發生食物中毒的現場應急處理

(一)對病人緊急處理和報告

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對病人及時診斷和急救治療并向當地疾控中心報告,內容包括食物中毒發生地點、時間、人數、典型癥狀和體征、治療情況、中毒食物。

(二)對中毒食品進行控制處理

1.封存現場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通知追回或停止食用其他場所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待調查確認不是中毒食物以后才能食用。

2.對中毒食品進行無害化處理或銷毀,并對中毒場所采取相應的消毒處理。對細菌性食物中毒,固體食品,可用煮沸消毒15~30分鐘處理;液體食品可用漂白粉消毒,消毒后廢棄。餐具等可煮沸15~30分鐘,也可采用漂白粉消毒。對病人的排泄物、嘔吐物可用20%石灰乳或漂白粉消毒(一份排泄物加二份消毒液混合放置2小時),環境可采用過氧乙酸進行噴灑消毒?;瘜W性或有毒動植物性食物中毒應將引起中毒的有毒物進行深埋處理。

三、災區食品衛生監督管理

(一)救援食品最好是直接入口的防污染和衛生質量穩定的定型包裝或者袋裝密封食品和瓶裝飲料。

(二)保證清潔瓜果蔬菜供應,禁止游動攤販售賣非包裝熟食品,尤其是散裝熟肉、水產品和切開的水果。

(三)不準銷售來源不明的食品及原料。

(四)集體用餐單位應優先配備清潔用水、洗滌消毒設備以及食品加熱和冷藏設備。

(五)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應在做好食品設備、容器、環境的清潔。消毒后,經當地衛生行政部門認可后開業,并加強對其食品和原料的監督,防止食品污染。

四、開展對預防食物中毒的宣傳教育

避免在簡易住處集中做大量食物和集體供餐,避免購買和食用攤販銷售的未包裝的熟肉和冷葷菜;食品要生熟分開,現吃現做,做后盡快食用;所有現場加工的食品應燒熟煮透,剩飯菜一定要在食用前單獨重新加熱,存放時間不明的食物不要直接食用。

(一)不可食用的

已死亡的畜禽、水產品;己腐爛的蔬菜、水果;來源不明的、非專用食品容器包裝的、無明確食品標志的食品;其他已腐敗變質的食物和不能辨認是否有毒的蘑菇。

(二)可食用的

1.新鮮的或工廠包裝的未被污染的食品;

2.燒熟煮透的現場加工食品;

3.加工后常溫下放置時間不超過4小時的熟食品;

4.消過毒的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