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發展計劃
時間:2022-02-07 01:27:00
導語:政府發展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實施“***”規劃承上啟下的一年,做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保持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對于全面推進“***”規劃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深入推進“三產強區,文化興區,環境惠區,民本建區”發展戰略,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壯大規模,提升水平;堅持以社會建設為重點,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堅持以改善民生為目標,以人為本,促進和諧,努力實現潯陽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主要指標。
200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206億元,增長16%;財政總收入突破5億元,增長19%,地方財政收入2.75億元,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3.8億元,增長27.9%;引進區外資金20億元;利用外資2500萬美元,增長18%;城鎮登記失業控制在4.5%以內;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83‰以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3億元,增長12.4%;民營經濟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在GDP中的比重有所提升。
三、主要任務。
2008年是“項目建設年”,全區上下要按照省、市的統一部署,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強力推動潯陽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項目是關鍵、項目是載體、項目是后勁、項目是財源,有項目才有資金流,有項目才能集聚人才,有項目才能充分就業,有項目才能科學發展。2008年,我區將主要把項目建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搶抓發展機遇,優化投資環境,拓寬融資渠道,以第三產業為主體、以沿江岸線為依托、以稅源經濟為補充,堅持招商推進、項目推動,大力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做大做強沿江工業。將繼續堅持有保有壓,著力支持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社會事業、自主創新、現代服務業、節能減排、重大基礎設施、城市建設等項目,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和銀行貸款投向市場效益好、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產業升級項目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為此,要扎扎實實做好如下工作:
㈠強力實施沿江開發戰略,培育工業經濟增長點。
積極融入全市沿江開發戰略,繼續舉全區之力推進東郊工業基地建設,完成金安組團3號園區征地拆遷、三通一平等工作。同時要圍繞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繼續抓好硬質合金項目,新簽約的慶豐塑料包裝項目和錦鋒石油化工項目以及上海匯川船舶有限公司船用鋼材項目的各項服務工作,力促項目按期啟動;繼續抓好九江恒達金屬精密加工項目的續建協調工作;繼續抓好已注冊的天然氣加氣站項目和煜程新型建材項目的跟蹤服務工作,不斷提高工業項目的產業技術含量,擴大企業規模,拓寬產業鏈,形成集群效應。
㈡全力打造第三產業發展平臺,不斷壯大現代服務業。
要大力推進中心城區商貿設施建設,調整業態布局,調優三產結構。為此,要加快金融保險、現代物流、傳媒創意、演藝動漫、信息商務、服務外包、公關策劃等現代服務業發展,精心打造大中路商貿精品街、潯陽路高檔服飾街等特色商業街,構建中心城區新的商貿經濟圈。年內要繼續抓好麗景半島·酒店、火柴廠地段商貿樓宇開發、陸家垅商務廣場等項目的開工建設;繼續抓好名湖廣場·沃爾瑪購物中心項目、信華建國賓館項目、華寶佳苑寫字樓項目、唐龍總部經濟項目等新建續建項目的跟蹤服務工作,力爭項目早建設早完工。
㈢大力發展文化旅游,做大做強旅游經濟。
要按照“歷史古城、文化名城、產業新城”的定位,積極跟進全市文化旅游發展戰略,著力挖掘保護歷史文化,包裝推介旅游文化,繁榮引導群眾文化,促動扶持產業文化,使潯陽深厚的歷史積淀轉化為現實的文化影響力、產業聚集力和經濟輻射力。牢牢把握文化和旅游兩大關聯職能,推動文化旅游主管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在旅游行業中打造文化品牌,在文化行業中引進旅游機制,使文化旅游產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要堅持產業聯營,發揮文化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作用,通過在傳統產業中引入文化概念,改造傳統產業,改進經營方式,提升商業價值。按照專業考證、項目包裝、市場推廣、公司運作的原則,不斷擴大金秋飲食文化藝術節影響,做響做亮廬山南路飲食文化一條街、“潯陽魚席”品牌。
㈣加快建設城區基礎設施,逐步提升中心城區品位。
城區建設要全面貫徹可持續協調發展觀,加快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是做亮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品位的需要,是切實為人民辦實事的體現,也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要加快推進濱江東路延伸線和琴湖大道建設項目的實施進程,要結合城區國企改制,適時啟動城區危舊房改造項目,努力改善人居環境,不斷提高城市品位、強化城市服務功能。爭取年內開工建設殷家販地段開發和九江化工廠地段開發項目,繼續抓好南門口舊城改造項目,油化廠地段開發項目,九江豪庭民政局地段開發項目等新建續建項目的協調服務。
㈤扎實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努力構建和諧小康新潯陽。
按照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加快建設一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項目。要圍繞便于管理、推動工作、服務群眾、高標準打造潯陽社區服務中心,同時年內建設兩個街道社區服務中心,解決5個社區辦公用房問題,支持10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提高大病統籌醫療救助標準,降低救助門檻,增加救助病種。為城區65歲以上特殊群體老人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為0-6歲兒童一類疫苗實施免費接種。適當提高一線環衛工人福利待遇和社區居干的生活補貼。完成姬公庵等4處村民復建址建設。新建一所義務教育學校和一棟老年公寓。籌集專項經費,為區屬義務教育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完成30條背街小巷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