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包裝印刷產業集群計劃

時間:2022-03-01 11:05:00

導語:文化包裝印刷產業集群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包裝印刷產業集群計劃

本項目為**城東北包裝印刷建設項目。*城總體規劃100平方公里,一期規劃用地面積22.5平方公里,范圍為東北包裝印刷產業區用地面積5平方公里?;A建設工程內容包括:土地整理、道路、給水、排水及供電等基礎設施工程,項目建設期二年。主要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國內外的包裝印刷企業投資設廠,在五年內,打造產值超千億元的東北最大的包裝印刷產業基地,填補東北的產業集群空白。

1.5研究結論

本項目完成后,將極大地改善**城的產業狀況,全面促進該地區經濟建設的發展,填補東北的產業空白,項目建設勢在必行。本項目建設必要性充分,方案合理,效益明顯,項目可行。

第二章項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設的必要性

2.1項目提出的背景

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實施大背景下,*確立了“工業立市”、建設西部工業走廊的發展戰略,為*城東北包裝印刷產業集群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

*鎮位于*市域中南部,毗鄰*市區,與*區的*、*、*等鄉鎮接壤,鎮域總面積96平方公里,鎮域總人口3.4萬人,鎮區建設用地總面積1.7平方公里,鎮區總人口7600人。近年來,*鎮的社會經濟形勢和城市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1995年到2005年GDP平均每年增長18%,尤其*年之后,每年增長23%。到*年末,*工業園有規模的工業企業70家,產值10.5億元,實現稅收3100萬元,其中有新華恒彩印包裝、高麗包裝、正發塑業、鮮眾聚氨脂等四家包裝企業,2005年實現產值1.1億元,實現稅收400萬元,*年,*神州印業、*港發包裝、*海霸印刷等30余家業內知名企業紛紛落戶*城東北包裝印刷產業基地,目前,項目正在建設之中。這些包裝印刷企業的發展為建設包裝印刷產業基地奠定了基礎。

在*市城鎮體系規劃對小城鎮發展潛力評價中,*鎮位于二級發展城鎮行列,在116個鄉鎮中排名第28位,是*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是*市小城鎮建設示范鎮,是沈遼發展軸邊緣、沈新發展軸上的重要節點,是*城區用地西延邊緣的重點城鎮,是新民市域內經濟最發達的城鎮帶上的工業重點鎮。**城的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新區規劃控制區面積100平方公里,規劃用地面積80平方公里,人口50萬人。其中102國道以南5.3平方公里為文教衛生區、行政辦公區、商貿金融服務區、生活居住區;5.5平方公里為遠期發展用地。102國道以北15平方公里(不含已建成生活區0.3平方公里)為以包裝印刷產業為主導工業區.

現在,用十年的時間,以*產業集群發展為依托,以*、法哈牛兩鎮間區域為平臺,統一規劃,綜合開發,滾動發展,建成一座具有國際水準、以包裝印刷產業為主導同時集農產品深加工、汽車二三級零部件、機械、化工設備為一體的工業新城。進區企業累計達到400戶,實現產值120億元,實現稅收8億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億元;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0億元,全口徑稅收達到10億元,本級財政收入實現2.5億元,人均收入達到4萬元,各項社會事業和諧發展。

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2.2.1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

以東北包裝印刷產業集群內土地整理和基礎設施工程的建設為區內的起步工程,可以有效地帶動*城的開發建設和經濟發展。在進行新區建設的過程中,城市基礎設施要先行,而基礎設施的載體是道路、給排水、供電等工程。本項目的建設是未來*城發展規劃的第一步,其建設可以改善景觀環境、完善功能,有效地帶動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并帶動周邊地區的土地開發、升值和利用。

規劃是龍頭,實施是關鍵,*城的“九通一平”尤為重要,要下大力氣,投入大資金,做好市政基礎配套設施,不能造成對引進項目發展的瓶頸,營造成熟的良好的投資環境。做好引進項目的服務,是非常必要的。

2.2.2*城將成為*市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市主城區空間發展戰略為“東優、西進、南拓、北統”,并將南部和西部確定為城市拓展的主導方向。東優:將東部地區規劃為生態旅游度假區;南拓:建設“大渾南、新*”新城區;北統:以高效都市型農業為依托的城鄉統籌發展區域;西進:向西延伸現代新型先進裝備制造業。沈西是都市區未來拓展的主要方向,*是*城區用地空間西進的重要門戶。*借助“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和沈西工業走廊啟動等契機,必將成為未來*最具潛力的核心區域。

本項目將合理利用*西部有利地理位置優勢,大力發展工業基礎設施,滿足大規?;窘ㄔO的需要,提高對外進出口道路的路面質量和建設標準,完善新城的配套基礎設施功能,為地區經濟騰飛提供堅實的基礎。

東北包裝印刷城作為**城的一個先期發展的產業集群,對**城主導產業的形成有著積極的支撐和拉動作用,對于推動*對外開放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具有深遠意義。將進一步提升*城作為西部地區中心城市的吸納和輻射能力,推動*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對吸引更多的溫州工商企業和包裝企業到*投資產生積極的影響。

2.3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2.3.1場地條件好,便于施工組織和實施

道路沿線大部分是建設用地和農用地,場地開闊,只要拆遷工作完成后,現場條件便于施工組織協調,各工序互不干擾,也便于道路材料的運輸和存放場地的選擇,避免二次倒運,現場具備供水、供電條件,可以保證工程的優質和按計劃完成。

2.3.2*、新民市委、政府重視,積極籌措資金

東北包裝印刷城的概念,是*、新民市委、市政府根據東北、*地區產業發展總體布局規劃提出來的。國內包裝印刷企業集群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東北還是空白。聯機政府十分重視**城東北包裝印刷城的總體規劃,土地整理及基礎配套設施工程的建設,企業落戶及發展的情況。成立*城管理委員會,距新民市全市之力,積極籌集資金,并為項目的前期工作做好各項準備,迅速建設東北包裝印刷城

第三章園區功能定位

3.1功能定位

城鎮定位:*鎮是*城鎮體系沈新發展軸上的重要節點,是位于城市邊緣區以第二產業為主導的重點鎮;是承接*市工業轉移,形成以包裝印刷為主導產業的綜合性現代化工業城市。

規劃目標:大力發展**城建設,展現新民面向*的“新窗口”;重點規劃工業區用地發展,創建*產業經濟發展“新亮點”;規劃控制遠期發展用地,為*城遠期發展提供“新基地”。

新城定位:是以*鎮為依托,以包裝印刷為主導產業,生態環境良好、基礎設施完善、功能配套齊全、特色突出,充滿活力和創新意識的新型城市。

3.2優劣勢分析

3.2.1優勢分析

區位優勢:*城依托新民市和*母城豐富的人才資源、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完善的工業體系,具有十分優越的地理位置。

交通優勢:工業新區周邊交通通達便利,東西向主要有102國道向東連接*市區,向西連接法哈牛、大民屯及新民市區;南北向由兩條現狀道路可以向南連接西部工業走廊,使其與沈新發展軸和西部工業走廊有便利的交通聯系。

創業條件優勢:新區廉潔、高效、全程服務的管理體制;全方位、多領域率先開放的尋商、分商、接商和招商服務體系以及鼓勵創新、支持創業、尊重科學的創新文化氛圍將為入區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3.2.2劣勢分析

周邊競爭激烈:工業新區位于*工業走廊邊緣,周邊擁有化學工業園、張士開發區以及*工業組團等成規模的產業集群,面臨著產業發展的激烈競爭。

自身條件薄弱:工業新區現狀公共服務設施和道路等基礎設施較落后,靠自身滾動發展,尚不具備發展的配套條件,急需政府的支持與扶持。

第四章建設地點和自然條件

4.1建設地點

東北包裝印刷產業集群位于**城,毗鄰*市區,東與*區*接壤,南與*區*鎮

1.4項目建設內容

本項目為**城東北包裝印刷建設項目。*城總體規劃100平方公里,一期規劃用地面積22.5平方公里,范圍為東北包裝印刷產業區用地面積5平方公里。基礎建設工程內容包括:土地整理、道路、給水、排水及供電等基礎設施工程,項目建設期二年。主要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國內外的包裝印刷企業投資設廠,在五年內,打造產值超千億元的東北最大的包裝印刷產業基地,填補東北的產業集群空白。

1.5研究結論

本項目完成后,將極大地改善**城的產業狀況,全面促進該地區經濟建設的發展,填補東北的產業空白,項目建設勢在必行。本項目建設必要性充分,方案合理,效益明顯,項目可行。

第二章項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設的必要性

2.1項目提出的背景

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實施大背景下,*確立了“工業立市”、建設西部工業走廊的發展戰略,為*城東北包裝印刷產業集群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

*鎮位于*市域中南部,毗鄰*市區,與*區的*、*、*等鄉鎮接壤,鎮域總面積96平方公里,鎮域總人口3.4萬人,鎮區建設用地總面積1.7平方公里,鎮區總人口7600人。近年來,*鎮的社會經濟形勢和城市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1995年到2005年GDP平均每年增長18%,尤其*年之后,每年增長23%。到*年末,*工業園有規模的工業企業70家,產值10.5億元,實現稅收3100萬元,其中有新華恒彩印包裝、高麗包裝、正發塑業、鮮眾聚氨脂等四家包裝企業,2005年實現產值1.1億元,實現稅收400萬元,*年,*神州印業、*港發包裝、*海霸印刷等30余家業內知名企業紛紛落戶*城東北包裝印刷產業基地,目前,項目正在建設之中。這些包裝印刷企業的發展為建設包裝印刷產業基地奠定了基礎。

在*市城鎮體系規劃對小城鎮發展潛力評價中,*鎮位于二級發展城鎮行列,在116個鄉鎮中排名第28位,是*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是*市小城鎮建設示范鎮,是沈遼發展軸邊緣、沈新發展軸上的重要節點,是*城區用地西延邊緣的重點城鎮,是新民市域內經濟最發達的城鎮帶上的工業重點鎮。**城的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新區規劃控制區面積100平方公里,規劃用地面積80平方公里,人口50萬人。其中102國道以南5.3平方公里為文教衛生區、行政辦公區、商貿金融服務區、生活居住區;5.5平方公里為遠期發展用地。102國道以北15平方公里(不含已建成生活區0.3平方公里)為以包裝印刷產業為主導工業區.

現在,用十年的時間,以*產業集群發展為依托,以*、法哈牛兩鎮間區域為平臺,統一規劃,綜合開發,滾動發展,建成一座具有國際水準、以包裝印刷產業為主導同時集農產品深加工、汽車二三級零部件、機械、化工設備為一體的工業新城。進區企業累計達到400戶,實現產值120億元,實現稅收8億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億元;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0億元,全口徑稅收達到10億元,本級財政收入實現2.5億元,人均收入達到4萬元,各項社會事業和諧發展。

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2.2.1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

以東北包裝印刷產業集群內土地整理和基礎設施工程的建設為區內的起步工程,可以有效地帶動*城的開發建設和經濟發展。在進行新區建設的過程中,城市基礎設施要先行,而基礎設施的載體是道路、給排水、供電等工程。本項目的建設是未來*城發展規劃的第一步,其建設可以改善景觀環境、完善功能,有效地帶動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并帶動周邊地區的土地開發、升值和利用。

規劃是龍頭,實施是關鍵,*城的“九通一平”尤為重要,要下大力氣,投入大資金,做好市政基礎配套設施,不能造成對引進項目發展的瓶頸,營造成熟的良好的投資環境。做好引進項目的服務,是非常必要的。

2.2.2*城將成為*市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市主城區空間發展戰略為“東優、西進、南拓、北統”,并將南部和西部確定為城市拓展的主導方向。東優:將東部地區規劃為生態旅游度假區;南拓:建設“大渾南、新*”新城區;北統:以高效都市型農業為依托的城鄉統籌發展區域;西進:向西延伸現代新型先進裝備制造業。沈西是都市區未來拓展的主要方向,*是*城區用地空間西進的重要門戶。*借助“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和沈西工業走廊啟動等契機,必將成為未來*最具潛力的核心區域。

本項目將合理利用*西部有利地理位置優勢,大力發展工業基礎設施,滿足大規?;窘ㄔO的需要,提高對外進出口道路的路面質量和建設標準,完善新城的配套基礎設施功能,為地區經濟騰飛提供堅實的基礎。

東北包裝印刷城作為**城的一個先期發展的產業集群,對**城主導產業的形成有著積極的支撐和拉動作用,對于推動*對外開放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具有深遠意義。將進一步提升*城作為西部地區中心城市的吸納和輻射能力,推動*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對吸引更多的溫州工商企業和包裝企業到*投資產生積極的影響。

2.3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2.3.1場地條件好,便于施工組織和實施

道路沿線大部分是建設用地和農用地,場地開闊,只要拆遷工作完成后,現場條件便于施工組織協調,各工序互不干擾,也便于道路材料的運輸和存放場地的選擇,避免二次倒運,現場具備供水、供電條件,可以保證工程的優質和按計劃完成。

2.3.2*、新民市委、政府重視,積極籌措資金

東北包裝印刷城的概念,是*、新民市委、市政府根據東北、*地區產業發展總體布局規劃提出來的。國內包裝印刷企業集群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東北還是空白。聯機政府十分重視**城東北包裝印刷城的總體規劃,土地整理及基礎配套設施工程的建設,企業落戶及發展的情況。成立*城管理委員會,距新民市全市之力,積極籌集資金,并為項目的前期工作做好各項準備,迅速建設東北包裝印刷城

第三章園區功能定位

3.1功能定位

城鎮定位:*鎮是*城鎮體系沈新發展軸上的重要節點,是位于城市邊緣區以第二產業為主導的重點鎮;是承接*市工業轉移,形成以包裝印刷為主導產業的綜合性現代化工業城市。

規劃目標:大力發展**城建設,展現新民面向*的“新窗口”;重點規劃工業區用地發展,創建*產業經濟發展“新亮點”;規劃控制遠期發展用地,為*城遠期發展提供“新基地”。

新城定位:是以*鎮為依托,以包裝印刷為主導產業,生態環境良好、基礎設施完善、功能配套齊全、特色突出,充滿活力和創新意識的新型城市。

3.2優劣勢分析

3.2.1優勢分析

區位優勢:*城依托新民市和*母城豐富的人才資源、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完善的工業體系,具有十分優越的地理位置。

交通優勢:工業新區周邊交通通達便利,東西向主要有102國道向東連接*市區,向西連接法哈牛、大民屯及新民市區;南北向由兩條現狀道路可以向南連接西部工業走廊,使其與沈新發展軸和西部工業走廊有便利的交通聯系。

創業條件優勢:新區廉潔、高效、全程服務的管理體制;全方位、多領域率先開放的尋商、分商、接商和招商服務體系以及鼓勵創新、支持創業、尊重科學的創新文化氛圍將為入區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3.2.2劣勢分析

周邊競爭激烈:工業新區位于*工業走廊邊緣,周邊擁有化學工業園、張士開發區以及*工業組團等成規模的產業集群,面臨著產業發展的激烈競爭。

自身條件薄弱:工業新區現狀公共服務設施和道路等基礎設施較落后,靠自身滾動發展,尚不具備發展的配套條件,急需政府的支持與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