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計劃
時間:2022-03-07 12:04:00
導語: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20*年工作回顧
20*年,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兩大目標,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全市農村經濟的穩定較快發展。第一產業增加值139億元,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5%。
(一)農業生產情況
1.種植業取得好收成
全市糧食總產量為249萬噸,比上年增長6.5%。其中,夏糧總產158.3萬噸,比上年增長2.2%,單產377公斤,增長2.1%。秋糧總產預計達到90.7萬噸。棉花生產顯著增長,總產為7萬噸,基本與去年持平,油料總產達到35萬噸,增長1.7%。種植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年,全市優質專用糧食收獲面積達405萬畝,占糧食總面積的62.5%。其中優質專用小麥面積284萬畝,占全市麥播面積的65.2%。大力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繼續推進杞縣小麥良種繁育基地項目建設,認真搞好尉氏縣4萬畝標準良田建設和*縣2萬畝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建設。
2.畜牧業實現較快發展
20*年,預計全年肉類總產量42.5萬噸,增長3.9%;禽蛋產量26萬噸,增長6.1%;奶產量16.8萬噸,增長23.7%,畜牧業增加值比重上半年達到40.5%,增長8%。規模化養殖快速發展,全市新建各類養殖小區24個,養殖小區總數已發展到293個。畜產品加工能力進一步提高,肉類、奶類加工總能力分別達到13.6萬噸和3.7萬噸。
3.林業生態建設提前完成任務
完成造林9.64萬畝,新建和完善農田林網56萬畝,重點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防沙治沙等國家和省級重點林業生態工程,使生態環境得到不斷改善。
(二)新農村建設情況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
一是著力抓好農村安全飲水工作。解決了重污染及高氟高鹽等地區11.8萬農村群眾飲水安全問題,占全年總任務15萬人的78.7%。二是加快推進農村沼氣建設。截止20*年底,全市農村戶用沼氣累計突破2.5萬戶,比2006年新推廣3645戶,并擴大沼氣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規模。三是抓好農村電網改造工程。農網改造三期工程全部完成,“戶戶通”已基本完成。
2.農村社會事業快速發展
新改造鄉鎮衛生院13所,全市已改造鄉鎮衛生院數量達到93所,占鄉鎮衛生院總數的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擴大到4個(通許縣、蘭考縣、杞縣、尉氏縣、金明區)。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也取得了較大進展。
二、20*年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經濟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和農村勞動力轉移還有不少問題,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
(二)農業基礎設施仍然薄弱,農業生產受氣候自然條件的影響仍然較大。雖然這幾年農業基礎設施有所改善,但是有效抗災、減災的能力仍然較差。
(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依然偏高,增加了農業生產的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國家惠農政策給農民帶來的好處,農民增收的步子依然較慢。
(四)農業科技服務體系還比較薄弱,綜合服務能力低,在技術培訓、生產指導等方面與農業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
(五)政府對農業的投入不夠,我市農業投入主要集中在國家和省級財政,從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國債資金發行規模將繼續減少。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大市級財政資金的投入。
(六)雖然我市畜牧業總量一直保持了較快的增速,但畜牧業內在質量和現代化水平仍然不高。主要問題是規?;B殖比重低和加工能力不足。
三、20*年農村經濟工作重點及主要計劃指標初步安排意見
20*年我市農村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是: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城鄉發展,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領農村工作全局,圍繞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兩大目標,從農民最關心、要求最迫切的問題入手,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重點加快畜牧業發展,提升糧食產業層次,積極發展棉花產業,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切實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和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動全市農村實現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和諧繁榮。
20*年第一產業增加值預期增長4%,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糧食總產量穩定在220萬噸,棉花、油料產量分別穩定在7萬噸、33萬噸,。
四、20*年我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
一是繼續搞好農村群眾安全飲水工程建設,爭取20*年解決不少于20萬農村群眾飲水安全問題。二是加快農村沼氣建設,爭取新建農村戶用沼氣2.5萬座以上,鼓勵養殖場(區)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加強沼氣服務體系建設。三是進一步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四是擬建標準糧田6.4萬畝,工程造林2萬畝以上。五是加強農業服務體系建設,強力推進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
- 上一篇:市農業和農村經濟運行分析
- 下一篇:市發改委農業發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