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標準化工作計劃

時間:2022-03-29 05:32:00

導語:制造業標準化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制造業標準化工作計劃

為推進本市先進制造業標準化工作,根據《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市標準化發展戰略綱要》和《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行動方案》,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發展現狀

加快實施技術標準戰略是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戰略行動之一。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本市先進制造業標準化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以國家標準為主體,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為補充的標準體系已經建立。

截至年底,全國275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5個直屬工作組中,本市承擔26個;全國407個分技術委員會中,本市承擔46個。這不但為國家標準化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撐,而且提升了在全國標準化工作中的地位,為本市標準化工作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年初到年底,本市共參與制訂、修訂相關國家標準606項,其中主持制訂475項,參與制訂131項,涉及的領域主要集中于電氣、機械、鋼鐵、信息技術、汽車等優勢產業。截至2007年底,本市已有累計17000項主要工業產品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采標率達到86%。本市的汽車、船舶、鋼鐵、機電、化工等重點行業的重點產品采標率已達90%。采標工作有力地促進了產品結構優化,也促進了企業參與研制國際標準。

本市還出臺了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等一系列文件,給先進制造業標準化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也對本市先進制造業標準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本市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的形勢和需求來看,先進制造業標準化工作任務仍相當艱巨。一是要進一步重視標準的國際化、知識產權化,不斷提高標準技術水平;二是要積極研究國際標準發展趨勢,建立適合本市先進制造業發展的標準體系;三是要進一步加強標準化組織框架建設;四是要加強國內外標準化活動交流,不斷增強全社會重視標準的社會氛圍。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落實《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年)》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標準化“”發展規劃》,充分發揮企業的標準化主體作用,加強科技創新成果與標準的緊密結合,實現優勢領域標準化工作的突破,不斷提高標準水平及標準的市場適應性,努力增強全社會的標準化意識,積極營造有利于標準化發展的環境,著力提升在國家、國際標準化活動中的地位;提高以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為核心的標準競爭能力,充分發揮標準在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國際貿易中的重要作用,為提高城市國際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二)基本原則

1.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標準化工作要在市場主導下,由企業、行業協會和社會中介組織共同參與。政府逐步由主導者變為引導者,通過提供政策支持和設立相應的扶持資金來營造有利于標準化工作開展的環境。

2.企業為主,點面結合。企業是標準化工作的主體,通過培育重點企業作為示范,帶動廣大企業重視和關注標準化工作,建立健全企業的標準化工作體系。

3.鼓勵創新,推動發展。將標準化工作作為引導企業應用與參與制訂、修訂先進標準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4.突出重點,提高水平。正確處理重點突破與全面推進的關系,著力推進對先進制造業發展有重大影響、具有比較優勢的重點領域的標準化工作,提高各行業、領域的標準化水平,促進先進制造業的發展。

(三)總體目標

根據《市標準化發展戰略綱要(2007-年)》的總體規劃以及市先進制造業發展的趨勢,通過行動計劃的實施,逐步形成“政府有效引導、行業緊密協調、企業積極運作”的先進制造業標準化工作機制;依托本市國民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綜合優勢,不斷提高先進制造業標準的制訂、修訂效率,提升先進制造業標準化水平,推動先進制造業標準化加快發展,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城市國際競爭力,并為全國先進制造業標準化工作作出積極貢獻。

三、主要任務

(一)結合產業發展實際,組織標準化工作基礎好、有行業優勢的機電、汽車、船舶、鋼鐵、石化、信息等行業的重點企業或科研院所,積極主動參與國家、國際標準的制訂、修訂活動,力爭更多單位實質性地參與國家、國際標準的起草和制訂工作并爭取標準制訂、修訂的主導權,力爭在標準的前瞻性、創新性、國際化和專利化等方面有所突破。

(二)以不斷提升本市的標準化整體水平為方向,大力支持具有產業發展優勢行業的龍頭企業和單位爭取國際標準化組織標委會、全國標委會、分標委會或工作組秘書處落戶。

(三)根據市政府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的要求,積極發揮技術標準的引領作用,加大采標工作的力度。組織行業協會、企業和技術機構,從產業實際出發,加快對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研究的步伐,分析國際標準的發展方向,熟悉國外市場準入的條件和程序,引導企業采用國際標準,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以國家標準委確定的年度重點采標產品目錄為基礎,強化對采標標準的宣傳、貫徹和實施,加大對采標產品特別是獲得采標標志產品的標準實施情況的跟蹤力度,不斷提高本市采標產品的質量。

(四)開展標準化良好企業示范試點。充分依托先進制造業的產業集聚區和高新技術園區,以行業為基礎,抓好科技含量較高、出口量較大的制造業標準化示范工作,發揮技術標準在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培育一批在國內領先、與國際同步的標準化成果,不斷縮小先進制造業標準化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四、重點領域的主要任務、重點項目與責任單位

(一)電氣制造業

主要任務:

1.加強電站、輸配電、軌道交通、高性能機床、自動化儀表、電梯、工業鍋爐、重型裝備、印刷包裝機械等重點領域的產品、安全、節能、環保等方面標準的研究和制訂。重點開展電站系統(核電)、工業鍋爐、軌道交通、自動化儀表等領域重點產業的相關標準的制訂、修訂。

2.加大相關標準宣傳、貫徹、實施和監督檢查的力度。根據裝備制造業各個不同行業,重點開展涉及各行業生產安全、節能環保的標準的宣傳和貫徹。加強《機械安全-機械電氣設備第1部分:通用技術條件》、《工業企業能源管理導則》、《評價企業合理用電導則》等標準的宣傳、貫徹和實施。在電氣制造業內積極推行標準化良好示范企業工作。

重點項目:

1.核電設備制造技術標準

2.高效火電設備制造技術標準

3.清潔能源(風電、生物質能、太陽能)設備制造技術標準

4.軌道交通設備制造技術標準

5.輸配電設備制造技術標準

6.節能環保設備制造技術標準

7.石油化工設備制造技術標準

8.自動化控制和儀表制造技術標準

9.高性能機床設備制造技術標準

10.煤礦機械設備制造技術標準

11.印刷包裝機械設備制造技術標準

12.電梯設備制造技術標準

13.重型裝備機械制造技術標準

14.工程機械設備制造技術標準

15.通用機械(水泵、真空泵、壓縮機、風機、閥)設備制造技術標準

責任單位:市經委牽頭,市質量技監局、電氣集團、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國家磁懸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市機電科技情報研究所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及相關協會共同推進。

(二)汽車制造業

主要任務:

1.重點開展新能源汽車標準的研究和制訂,逐步建立新能源標準體系。

2.重點開展機動車回收利用標準的研究和制訂。

3.重點開展機動車安全、環保、節能等標準的制訂、宣傳、貫徹和培訓,加大標準執行力度。

重點項目:

1.新能源汽車、安全環保標準制訂

(1)燃料電池、超級電容汽車安全及性能標準

(2)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相關技術標準

(3)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電磁兼容系列標準

(4)汽車產品重金屬禁用標準

2.機動車部分零部件回收利用標準制訂

(1)發動機整機及關鍵零部件可回收利用標準

(2)變速器總成及關鍵零部件可回收利用標準

(3)發電機、起動機、轉向器可回收利用標準

(4)其它行使系、傳動系、部分橡膠件、電器、鈑金件等零部件可回收利用標準

責任單位:市經委牽頭,市質量技監局、上汽集團、上汽股份、機動車檢測中心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及相關協會共同推進。

(三)鋼鐵制造業

主要任務:

1.跟蹤新一代汽車用鋼的發展趨勢,研究相關國家標準的內容框架。

2.完成高等級汽車用鋼系列國家標準的制訂、修訂。

3.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推進環境友好型鋼鐵產品標準的制訂、修訂。

4.關注標準的市場相關性,推進標準與技術創新體系的緊密結合。

5.關注標準與知識產權戰略(專利、商標、著作權)的結合,尤其是專利、產品商標與技術標準的緊密結合。

重點項目:

1.汽車用沖壓用鋼、汽車用高強度鋼和超高強度鋼等系列國家標準

2.涂鍍類鋼鐵產品國家標準

3.能源用鋼國家標準

4.常規化學和物理檢驗檢測方法國家標準和磁性材料測試方法國家標準

5.大宗原料的測試方法國家標準

6.參與制訂國際標準

責任單位:市經委牽頭,市質量技監局、寶鋼集團、寶鋼股份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及相關協會共同推進。

(四)船舶制造業

主要任務:

1.樹立標準化管理的理念,提高企業標準化管理水平,加大相關標準宣傳、貫徹、實施和監督檢查的力度。以標準化工作促進企業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效益。

2.及時了解國內外標準化最新信息,積極參加國家有關部門、市和中船集團公司系統各類標準化活動,努力承擔標準化項目的編制和修改。

3.在企業標準化活動中積極采用國內外先進標準,吸收先進技術和工藝。并把企業中成熟的、技術性能優秀的標準向上級主管部門推薦,力爭上升為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為船舶工業發展做出貢獻。

4.在中船集團公司企業標準體系的框架下,各企業技術中心牽頭有計劃的充實完善企業、行業和國家技術標準體系,爭取率先按標準化原理操作,逐步建立管理標準體系和作業標準體系。并向公司系統各單位推廣,最終完成相關的行業標準體系。為科研、設計、工藝、生產檢測等統一標準和方法,確保船舶標準內容和技術要求先進合理,填補國內空白并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重點項目:

1.船舶標準體系研究

散貨船標準體系研究

2.船用柴油機相關標準

(1)大功率船用柴油機引進技術標準研究與分析

(2)船用低速柴油機排放試驗與測試技術

(3)船用低速柴油機安裝條件

(4)船用柴油機凸輪及凸輪軸技術條件

3.造船設計、生產、工藝及相關檢測標準研究

(1)造船設計、生產、管理一體化編碼標準預先研究

(2)艦船長效防腐涂層標準預先研究

(3)船用奧氏體不銹鋼焊縫超聲波檢測標準研究

(4)ISA95標準及其在船舶工業應用研究

4.船舶部件結構設計標準

(1)自卸船斜提升通道結構設計計算方法

(2)自卸船A型架基座結構設計方法

(3)滾裝船車輛甲板結構設計要求

(4)滾裝船升降甲板結構設計要求

5.船廠設計相關標準

(1)干船塢設計規范

(2)舾裝碼頭設計規范

(3)船廠門座起重機技術規定

(4)機械化滑道設計規范

責任單位:市經委牽頭,市質量技監局、船舶工業公司等相關企事業單位以及行業協會共同推進。

(五)電子信息制造業

主要任務:

1.開展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的試點,推進企業標準化工作體系建設,增強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能力,進一步推動企業標準體系的持續改進與不斷完善,為企業標準化工作納入良性循環創造條件。

2.支持應用電子信息技術推進傳統制造業的技術改造,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引導產業升級換代。加強具有前沿研究和自主創新特征的電子信息標準研制,從戰略層面提高產業整體標準化能力。

3.促進信息技術在節能減排應用方面的標準研制;著重支持利用信息技術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水平的有關標準。

重點項目:

1.新型集成電路、顯示器件、發光器件、高頻聲表面波器件、高性能電池、新型傳感器等新型元器件標準

2.交互型數字電視、高清電視、平板顯示器等新型信息家電標準

3.車載信息系統、車載網絡控制系統、車載多媒體系統等汽車電子配套標準

4.與特種光電子材料、光纖傳感器、光存儲產品相關的光電子標準

5.無線移動通信領域的網絡信息交換、設備協同服務等基礎性標準,以及智能定位、身份鑒別設備等新一代通信基礎標準

責任單位:市信息委牽頭,市質量技監局、相關企事業單位以及行業協會共同推進。

(六)石油化工制造業

主要任務:

1.加強石化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排放等環境保護相關標準的研究制訂。加強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涂料和染料、食品和飼料添加劑等產品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相關標準的研究與制訂。加強特種新材料、工程塑料合金、功能材料等新材料的研發及標準的制訂,填補國內空白和替代國外進口。加強汽車工業發展相配套的輪胎及其橡膠制品標準研究與制訂。

2.加強危險化學品強制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宣傳、貫徹、實施和監督檢查工作。積極推進標準化良好企業示范試點。

重點項目:

1.《輪胎慣性滑行通過噪聲測試方法》、《載重汽車輪胎室內性能試驗方法》、《載重汽車輪胎系列》等國家標準

2.巨型子午線工程輪胎、高性能轎車子午線輪胎、綠色環保輪胎、新型橡膠原材料等前沿領域的標準積極采用國際標準

3.環保型涂料標準

4.高檔專用合成樹脂標準

5.工業用乙酸乙烯酯標準

6.工業用乙腈標準

7.纖維級聚乙烯醇樹脂標準

8.纖維級聚酯切片標準

9.大口徑給水管道系統用聚乙烯專用料標準

10.石油產品硫含量測定法(X射線光譜法)

責任單位:市經委牽頭,市質量技監局、華誼集團公司、中石化高橋分公司、中石化石化股份公司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及相關行業協會共同推進。

五、具體措施

(一)建立共同推進機制,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各級政府部門、各行業、各相關行業協會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要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并整合現有資源,逐步形成“政府有效引導、行業緊密協調、企業主動運作”的標準化工作機制,共同推進本計劃的實施和有關措施的落實。

(二)建立健全標準化工作體系。在企業、社會中介和行業協會、政府職能部門三個層面,都有專人(部門)負責、有相關制度和資金作保障,確保各層面標準化管理的完整性;形成標準和科研,標準與知識產權聯合推進的機制。

(三)加強宣傳培訓,提高標準化意識。針對制造業的特點,通過宣傳、普及、教育和培訓,在各層面人員特別是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中樹立正確的標準化工作理念,進一步提高對標準化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斷強化實施標準的自覺性。

(四)打造一支標準專業化人才隊伍。整合現有的標準化管理、標準研究和制訂、修訂的工作力量。建立制造業企業標準化培訓工作機制,落實具體責任機構,每年策劃和組織不同層面的企業標準化工作輪訓、講座、研討等活動。每年培養一批標準化工程師。發現和培養一批精通外語、熟悉技術、了解產業發展狀況、熟悉國內外標準化工作程序的技術骨干和專家隊伍。

(五)加強標準化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提高共享平臺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充分實現信息價值。開展以自主創新為主的多種信息深層次科技加工與處理,確保標準化信息的滾動更新和快速應用。標準化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既要提高自身開發、建設、使用和維護水平,又要與相關的資源平臺互聯互通,實現標準、檢測、許可、監管信息互聯互通,國內、國外信息互聯互通,標準、技術、專利、成果信息互聯互通。

(六)完善經費保障措施,探索多元化經費保障機制。積極用好市標準化推進專項資金,加大對技術標準研究、標準制修訂項目、承擔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項目、標準化示范試點項目、采用國際標準項目的投入力度,形成穩定的政府資金投入渠道。在這基礎上,各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科技園區、企事業單位等要積極探索形成多元化經費投入機制,建立標準化資金保障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