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工作計劃
時間:2022-03-30 04:37:00
導語:農業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鎮(現代農業園區、濱海度假區)、相關單位:
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作出的戰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改革開放30周年。保持我區農業發展的良好勢頭,對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意義重大。為更好開展年農業工作,結合上級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經研究,特提出年度工作要點,具體內容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市委九屆三次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和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組織化為載體,以社會化服務為依托,不斷推進我區高效生態農業和新農村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二、工作思路
年農業要緊緊圍繞“一個目標、二個原則、三個重點、四大突破、五項措施”,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強化為農服務,促進農民增收。
一個目標——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二個原則——一是堅持以農民為主體、注重實效原則;二是堅持政府扶持推進,突出重點的原則。三個重點——市場引農,科技興農,組織強農。四大突破——一是農產品銷售網點的數量和覆蓋面上有新突破;二是科技、人才引進、良種引進、技術合作與交流等方面有新突破;三是合作社組織類型和數量、質量有新突破;四是培訓農民的數量、形式、方法有新突破。五項措施——一是宣傳推介,樹立典型。二是建設隊伍,強化服務。三是政策聚焦,改善投向。四是創新機制,釋放活力。五是轉變作風,促進增收。
三、主要指標
年,計劃完成農業總產值30.5億元,其中種植業產值17億元,畝產值穩定在4800元。繼續穩定糧食生產,全區糧食播種面積19萬畝,其中水稻播種面積15.7萬畝,力爭完成全年2億斤糧食總量。畜禽水產業產值13.5億元。新增5000畝經濟林、600畝生態林、15萬株四旁林,森林覆蓋率確保16%以上。
建立面向重點區、重點社區的分銷體系10家以上,力爭進入500家賣場、超市,200家標準化菜場,努力建成面向市民的10大原產地“田頭超市”。
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力爭達到200家,帶動農民86000戶,組織化覆蓋率達到80%。
創業農民(高級經營管理人員)培訓30名,農業職業技能人員培訓800名,新型專業農民實用技術培訓1500名,面上農民適應性培訓10000人次,生產常規實用技術培訓5000人,外來務農人員培訓500人,農村富余勞動力培訓1000名。
引進科技人員16名,其中高級職稱實用人才2名,本科以上應屆畢業生14名。
建設國際合作交流科研基地1個,引進20品種;引進6項實用技術;引進1臺關鍵設備?;I建民間水稻育種研究所1個,引進水稻良種20個,實用技術5項。
四、工作任務和主要措施
圍繞08年農業工作思路和目標任務,團結拼搏、負重前進,努力推進高效生態農業建設,爭創工作新局面,確保農業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抓聚焦整合,突破瓶頸
1、銷售網點建設
一是以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為平臺,在市中心以及浦東新區建設10家以上優質農產品專賣店。二是通過合作社與超市賣場或者由第三方介入,將優質農產品打入世紀聯華、家樂福、聯華超市、麥德龍、大潤發、農工商和華聯吉買盛等,總數達到500家。三是以區農產品產銷聯合會為載體,優質農產品力爭進入200家標準化菜場。四是與農業旅游相結合,建設10個優質農產品原產地“田頭超市”。
2、加快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
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指導、協調、服務,積極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類型向營銷型、服務型、加工型等領域拓展,培育十大示范合作社,逐步提高合作社整體管理水平和運行質量。建立各鎮提高組織化程度的考核機制,確保08年合作社總數達到200家,帶動農戶8.6萬戶,覆蓋率80%。
3、積極推進科技興農
農業發展的最大潛力在于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提高。要大力推進新一輪(年-2010年)科技強農工程三年行動計劃。一是構建種質資源產業化,建立種源基地,大力發展種源農業。二是建設中日果蔬研究所及水蜜桃科研基地,提升水蜜桃品質,提高我區果農科學種植水平。三是加大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力度。以大地花卉種苗為龍頭,大力推廣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鉆石花種植。引進推廣優質水稻品種和適用技術,提升水稻生產能級。繼續推廣甜瓜新品種,不斷擴大種植規模。引進日本水蜜桃、甜柿、美國臍橙等新品種,加快水蜜桃貯藏保鮮技術的研發以及深加工技術引進和運用。四是提升農業設施裝備水平。要高度重視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要大力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全區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率要提高到40%。加快發展各類經濟作物和養殖業機械化。
4、培養農村實用人才
要大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一是繼續推進農業科技成果入社、入戶工程,廣泛開展創業農民中高級經營管理人員(包括營銷經紀人)、新型農民實用技術、生產常規實用技術、外來務農人員等各類培訓,加快提高農民素質和創業能力;二是大力提高區鎮兩級農業科技人員為農服務能力。要根據農業科技人員的需要,采取個性化手段和針對性措施,切實提高專業理論、實踐水平和指導能力。要提高行政執法人員對各專業法熟悉掌握程度,提高破解疑難案例的能力。
(二)抓宣傳推介,樹立典型
一是整合現有農委系統各部門的信息刊物,編印《農業》,讓各界各方了解、掌握農業動態和信息。二是邀請市級主流媒體來策劃年農業整體宣傳方案,列出08年我區農業工作的亮點,加大宣傳力度。三是樹立若干個農業企業、合作社以及農業致富帶頭人的典型,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起到示范、引領、輻射的作用,同時增強這些典型的帶動能力。
(三)抓隊伍建設,強化服務
要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精神,開展“提升素質,強農服務,促進發展”活動。一是在農委系統廣泛開展主題活動,通過各類培訓及內外加壓,提高農委系統科技人員專業素質。二是要強化服務,實行科技人員與服務對象的點對點服務,切實提高科技服務的質量。三是實行科技點對點服務的考核機制。
(四)抓政策聚焦,改善投向
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領導關于推進本市三農工作的講話精神,立足我區農業優勢產業、功能區域,突出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整合資源、整合項目、整合資金,重點區域重點打造、重點產業重點發展、配套項目重點支持。
繼續建設、管理好6.78萬畝設施糧田和保護地、露地設施菜田建設。擴大畜牧和水產標準化養殖基地改造范圍。積極推進新場水蜜桃、紅剛青扁豆等區域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啟動大團1000畝優質糧田建設、書院先行區百果園、六灶及航頭花卉生產基地、祝橋航空食品原料基地建設。
結合新農村建設,完成1500戶以上自然村落改造,推進20個為農綜合服務站建設,建設60個村級農業信息服務平臺。開展“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活動,創建市級示范點1個。建設20000平方米標準廠房,扶持若干個經濟薄弱村。
(五)抓機制創新,釋放活力
一是積極推進農業域外經濟。要繼續大力發展異地種養,通過鼓勵、獎勵等各種方式,引導農民在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帶領下走出去,建立域外的農業種養基地,或者成為域外農業工人。
二是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方式。要按照“關于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的精神,努力探索土地流轉新方式和“土地性質不改變,農民身份不改變”的新模式,切實讓農民和流轉者雙雙受益。
三是積極拓展農業功能。在保持農業經濟功能的同時,積極探索農業“接二連三”,通過品牌戰略和農產品深加工,使初級農產品變為商品,不斷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同時積極嘗試網上種田、觀光休閑、瓜果采摘游等方式,發展符合實際和特色的農業旅游,彰顯農業的社會功能、生態功能和景觀功能。
四是積極整合瓜果類品牌。利用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以及各銷售網點,以產銷聯合會為平臺,統一設計CI形象標識,重點在瓜果類產品上,逐步實現品牌的整合。
(六)抓防控監督,確保安全
一是農業執法監督。進一步加大法制宣傳力度,嚴格農資產品市場監管,加大禁獵區、禁漁區、禁漁期的檢查和執法力度。強化野生動物和古樹名木保護。
二是動植物疫病防控監督。要加強農作物和經濟果林重大病蟲害預警體系建設。強化林產品檢疫。要切實加強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依法開展動物防疫、檢疫工作,認真做好口蹄疫、禽流感、“豬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確保全年無重大動物疫病發生。
三是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督。要按照“預防為主、源頭治理、全程監管”的原則,全面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I建區級農產品檢測中心。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強產地環境監測和保護,強化農業投入品管理。不斷加強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對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08年建設三個病死畜禽收集點。
四是畜禽養殖場所綜合治理和監督。要確保新一輪三年環保行動計劃的順利實施,關閉、搬遷畜禽場6戶,綜合治理畜禽場14戶,中小型養殖場環境衛生整治400余戶。
(七)抓作風轉變,促進增收
一是統一思想認識。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深刻領會黨的對“三農”工作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不斷深化對“三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真正把“三農”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深入基礎、深入群眾、深入實際,不斷增強對農業的認識、增加對農村的了解、增強對農民的感情,站在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的高度,抓好農民增收工作,使農民有自豪感而沒有自卑感,有幸福感而沒有失落感。
二是努力推行城鄉掛鉤、局村掛鉤、村企結對等舉措,實現以工補農、以工促農,優化農民增收環境,合力推進農民增收工作。
三是結合作風建設,建立健全農民增收工作考核機制。加大目標責任考核中農民增收工作的考核力度,把非農就業率、純農戶減少率、提高組織化率、新型農民培訓率、農民收入增長率等納入考核體系,細化考核內容和措施。
- 上一篇:農委績效考核工作意見
- 下一篇:農委紀檢監察工作意見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