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局城市住房建設工作計劃
時間:2022-07-22 09:26:00
導語:規劃局城市住房建設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2009年度城市住房建設計劃住房問題是重要的民生問題,實施“住有所居”民生行動計劃是*市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重要內容。制定和實施住房建設規劃與住房建設年度計劃,是國務院做出的重要部署,是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的重點工作,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引導建立符合國情的住房建設和消費模式的重要措施,是完善住房供應政策和調整住房供應結構、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手段。*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改善人民群眾居住條件、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作為維護群眾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一項重要職責,通過市委、市政府和市各有關部門的努力,*市住房建設規劃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部門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中共*市委關于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決定》《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住有所居”行動計劃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市規劃管理局在總結2008年度住房建設計劃制定和公布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組織制定了*市2009年度城市住房建設計劃,現公示如下。第一條本計劃的適用范圍:本計劃的適用范圍覆蓋*市城區范圍,包括云巖、南明、小河、烏當、白云、花溪六個區及金陽新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二條本計劃的主要內容和工作重點:根據*市住宅需求情況,落實2009年度逐步解決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目標,合理確定居住用地供應規模、土地開發強度和住宅供應規模,把普通住房供應作為主要內容,突出強調以廉租住房制度為重點、多渠道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明確新建住房套型結構比例,明確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限價普通商品住房及其他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等的建設目標、建設項目、住房結構比例、土地供應保障措施等。第三條2009年度住房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1、以國家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切實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以及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相關政策文件為依據,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目標要求。2、立足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和市情,根據*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重點發展面向廣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各類保障性住房;采取多種渠道和方式,妥善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的居住問題。3、與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近期建設規劃相銜接。第四條2009年度住房建設的總體目標:1、大力推進“康居工程”實施,按照建設人民安居樂業、和諧幸福的宜居城市目標,進一步加快城市住房建設,完善以市場為主導、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住房供應體系,加強市場引導和調控,落實宏觀調控政策,調整住房供應結構,有效控制房價漲幅,引導建立符合國情、市情的住房建設和消費模式,逐步改善人民群眾居住條件,提高住房保障水平,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2、大力推進“住有所居”民生行動計劃實施,以城市低收入家庭為對象,在2008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進和規范經濟適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戶區、舊住宅區改造力度,力爭2009年內,使大部分低收入家庭住房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農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難群體的居住條件得到逐步改善。2009年對城區約2萬余戶人均住房面積低于12平方米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施住房保障,新增保障比例達到城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24%。3、2009年*市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力爭達到28平方米,城區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力爭達到27平方米,住房成套率達到95%以上,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覆蓋面達到89%,新建住宅區綜合配套率和物業管理覆蓋率達到100%,全面推進危舊房區域、“城中村”的整治改造試點。第五條2009年度住房建設供應體系:繼續優化住房供應結構,逐步形成以普通商品房為住房供應主體、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主要滿足城市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兩限普通商品住房主要滿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經濟適用房和公共租賃用房滿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廉租住房滿足城市最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第六條2009年度住房建設總體規模:2009年度*市城區預計開工建設各類住房共4.5萬套,建筑面積共420萬平方米。其中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的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含經濟適用住房)3.6萬套,建筑面積共295萬平方米,占商品住房建設總量的70%。計劃建設經濟適用住房總量約88.07萬平方米、1.47萬套,占2009年度城區住房建設總量的21%。計劃建設廉租住房約5萬平方米、1000套。第七條2009年度住房建設區域分布:重點加強中心區城郊結合部區域改造,加快城區各重點發展片區住房建設,進一步優化完善城市布局結構形態和人口分布,促進各片區均衡發展。1、中心區:按照“稀化”和“優化”的原則,加強舊城成片改造和“城中村”改造,重點對新添大道沿線、沙沖路沿線進行成片改造開發。2009年計劃建設住房共7000套,建筑面積共64萬平方米。2、金陽新區:進一步加快普通商品住房開發建設,重點完善與三橋馬王廟片區銜接區域用地開發和設施配套。2009年計劃建設住房共10000套,建筑面積共100萬平方米。3、小河片區:促進“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干道兩側用地置換整理,住房建設主要位于珠江路、花溪大道沿線。2009年計劃建設住房共4000套,建筑面積共36萬平方米。4、白云片區:加快南湖新區住房開發建設,實現與金陽新區的連接和融合。2009年計劃建設住房共5000套,建筑面積共46萬平方米。5、龍洞堡片區:促進片區整體開發進程,利用東出口、油小線交通優勢,成片開發建設住宅區。2009年計劃建設住房共3000套,建筑面積共28萬平方米。6、新天片區:完善片區水東路、北衙路區域居住用地布局和住房建設。2009年計劃建設住房共5500套,建筑面積共50萬平方米。7、花溪片區:繼續加強洛平新區居住開發和住房建設,完善片區用地布局。2009年計劃建設住房共4000套,建筑面積共36萬平方米。8、三橋馬王廟片區:加快三橋馬王廟地區整體改造,重點進行北京西路和馬王路沿線改造建設,與金陽新區連片發展。2009年計劃建設住房共6000套,建筑面積共55萬平方米。9、二戈寨片區:加快鐵路樞紐和二戈寨物流園區建設,適當配套居住用地,重點改造西南環線兩側城中村地塊。2009年計劃建設住房共500套,建筑面積共5萬平方米。第八條2009年度住房用地供應指引:1、促進節約集約用地,優化住宅用地結構。合理安排住宅用地,繼續停止別墅類房地產開發項目的土地供應和規劃建設。供應住宅用地要將最低容積率限制、單位土地面積的住房建設套數和住宅建設套型等規劃條件寫入土地出讓合同或劃撥決定書,確保不低于70%的住宅用地用于廉租房、經濟適用房、限價房和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設,防止大套型商品房多占土地。2、2009年度,*市城區規劃供應居住用地430公頃,其中通過增加城市建設用地,新增增量居住用地約110公頃;通過舊城改造和調整其它城市建設用地性質,新增存量居住用地約320公頃。第九條2009年度普通商品住房建設套型結構比例指引:優化住房供應結構,重點發展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按照總量與項目控制相結合的原則,統籌落實住房供應結構比例要求,2009年*市年度新審批、新開工的商品住房總面積中,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普通商品住房(含經濟適用住房)面積所占比重,必須達到70%以上。第十條2009年度兩限普通商品住房建設:1、2009年度建設一批限套型、限房價的“兩限”普通商品住房,以平抑房價,增加限價房供應,幫助中等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解決住房困難。2、“兩限”普通商品住房建設用地供應方式按照加強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和掛牌出讓規劃管理的要求,在限套型、限房價的基礎上,采取競地價、競房價的辦法,以招標方式確定開發建設單位。3、凡屬兩限普通商品住房的項目,必須按項目住宅總建筑面積10%的比例配建經濟適用住房、5%的比例配建廉租住房或公共租賃性住房,由市、區住房保障部門統一收購后,用于保障性住房安排。(詳見附表)4、兩限普通商品住房可以根據市有關政策規定,轉為經濟適用住房項目。轉為經濟適用住房的兩限普通商品住房項目按第十一條執行。第十一條2009年度經濟適用住房建設:1、2009年度*市經濟適用住房建設采取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方式集中建設或在普通商品住房項目中配建。2、在商品住房小區中配套建設經濟適用住房的,應當在項目出讓條件中,明確配套建設的經濟適用住房的建設總面積、單套建筑面積、套數、套型比例、建設標準以及建成后移交或者回購等事項,并以合同方式約定。3、2009年度新開工建設的經濟適用住房項目,嚴格按照《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的要求,單套的建筑面積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4、2009年度新開工建設的經濟適用住房項目,必須按項目住宅總建筑面積5%的比例配建廉租住房或公共租賃性住房,由市、區住房保障部門統一收購后,用于保障性住房安排。5、根據*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水平和市場需求,確定2009年度經濟適用住房建設規模。計劃新開工建設經濟適用住房總量約88.07萬平方米、1.47萬套,新開工項目34個。6、新建的經濟適用房建設項目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配套建設的原則,充分考慮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對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的要求,合理安排區位布局,主要在交通便捷,附近有主次干道和公共交通通過;用地條件較成熟,市政、管線、公建等基本配套齊全;開發成本較低,拆遷量不大的區域建設。2009年度主要在三橋、百花山、紅巖、扶風山、沙沖路、太慈橋等城郊結合部區域集中建設經濟適用房住宅小區。建設區域分布為:云巖區新建48.72萬平方米,南明區新建14.41萬平方米,烏當區新建13.02萬平方米,白云區新建11.92萬平方米。7、2009年度新開工建設的經濟適用住房建設項目按照政府組織協調、市場運作的原則統籌安排,大力推行項目法人招標的方式,選擇具有相應資質和良好社會責任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實施;也可以由市、縣人民政府確定的經濟適用住房管理實施機構直接組織建設。在經濟適用住房建設中,應注重發揮國有大型骨干建筑企業的積極作用。第十二條2009年度廉租住房建設:1、2009年度廉租住房保障目標是,繼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穩步擴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圍,逐步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云巖區、南明區、花溪區、烏當區、白云區、小河區將人均住房建筑面積12平方米以下的城鎮低保家庭納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圍,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實行貨幣補貼和實物配租等相結合。2009年度計劃對1000戶低保住房困難家庭實行實物配租,其余低保住房困難家庭實行貨幣補貼。2、2009年度計劃建設(收購)廉租住房約5萬平方米、1000套。主要在經濟適用住房以及普通商品住房小區中配建,也可以相對集中建設。建設區域分布為:云巖區2.0萬平方米,400套;南明區1.35萬平方米,270套;烏當區1.0萬平方米,200套;白云區0.66萬平方米,130套。3、新建的廉租住房建設項目嚴格按照《廉租住房保障辦法》(建設部令第162號)的要求,單套的建筑面積控制在50平方米以內,并根據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居住需要,合理確定套型結構。4、配套建設廉租住房的經濟適用住房或者普通商品住房項目,應當在用地規劃、國有土地劃撥決定書或者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中,明確配套建設的廉租住房總建筑面積、套數、布局、套型以及建成后的移交或回購等事項。第十三條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難群體的居住條件:1、進一步加快中心城區集中成片危舊房區域的改造。2009年云巖、南明兩城區啟動半邊街地塊、興關路地塊、火車站附近地塊等18處集中成片危舊房改造工程,總用地面積15公頃,建設規模19萬平方米。通過改造,使困難住戶的住房得到妥善解決,住房質量、小區環境、配套設施明顯改善,同時將困難家庭的負擔控制在合理水平。2、大力推進“城中村”改造。按照有利于城市規劃統一實施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和改善城市面貌的原則,采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和失地農民入股的方式,統籌考慮建設租賃性住房和解決失地農民生計問題,加快“城中村”改造,力爭2009年取得階段性成果。3、加大城鎮舊住宅區綜合整治力度。對可整治的舊住宅區要力戒大拆大建。要以改善低收入群體居住環境和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為宗旨,遵循政府組織、居民參與的原則,積極進行房屋維修養護、配套設施完善、環境整治和建筑節能改造。4、多渠道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在農民工集中的開發區和工業園區,集中建設農民工集體宿舍。“城中村”改造時,要考慮農民工的居住需求,集中建設向農民工出租的集體宿舍。積極引導和鼓勵城鄉結合部居民利用自有住房向農民工出租5、建設一批小戶型周轉租賃房。采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方式,有計劃地在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相對集中的區域建設小戶型租賃住房,用于收入較低的年輕公務員、職工等群體住房周轉。第十四條2009年度住房規劃建設實施政策保障措施:1、結合城鄉規劃效能監察工作,把住房建設規劃的編制與實施過程,近期建設規劃中落實項目用地、建設時序和進度安排情況,以及住房建設規劃與年度計劃及時向社會公布情況等作為規劃效能監察重點。2、引入社會監督機制,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饋機制,及時發現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確保住房建設規劃落實到位。第十五條本計劃由*市人民政府組織制定和實施,自批準之日起執行,具體內容由*市人民政府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 上一篇:基層環保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 下一篇:環境投資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論文
精品范文
10規劃設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