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財政局年度工作計劃

時間:2022-01-13 10:56:00

導語:市財政局年度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財政局年度工作計劃

一、圍繞兩大戰略建設,支持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發揮公共財政職能作用,在政策和資金上積極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大科技投入,支持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和公共科技服務平臺建設,吸引更多的科技領軍人物創新創業,引導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發揮財稅政策和資金的導向作用,支持“先進制造業”發展,不斷培育和壯大經濟新增長點。推進國際服務業外包產業、軟件基地的建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支持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發展環境,促進我市開放型經濟發展。支持跨江發展,加大對一區兩縣扶持,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促進協調發展。

2、支持環保優先,資源節約,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貫徹落實好各項財稅政策,促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有效實施污染企業搬遷。結合“東部城市綠色中心”建設,實施“綠色南京”戰略,增加對綜合性、公益性強的重大環境建設項目的投入,支持生態環境建設,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推進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城市建設。

3、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城鄉統籌發展。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大支農力度,調整財政支農結構,支持農村公共事業和經濟發展,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促進郊縣經濟較快增長,有效增加農民收入。重點突出完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保護和優化生態環境,建立和健全農業服務體系等。加大財政直補力度,做到真正讓每個農戶受益。在堅持“政府扶持、企業聯辦、風險共擔”原則基礎上,逐步擴大農業保險范圍,建立起較為完善的農業保險體系。鞏固和發展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二、堅持以人為本、普惠于民,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1、推進“教育優先”戰略,提高教育經費保障與管理水平,實現“學有所教”。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縮小城鄉教育事業發展差距。深入推進義務教育階段以政府為主導的扶貧助學政策,進一步減輕群眾負擔。支持職業教育事業,深化“職業教育助學金”政策的實施。在免收義務教育雜費基礎上,實現課本費減免。全面完成農村義務教育化解負債工作。

2、實施擴大就業的優惠政策,鼓勵實現創業帶動就業,推進“勞有所得”。有效籌集資金,落實各項優惠政策,重點援助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就業;支持新生勞動力、農村勞動力等群體自主創業帶動就業,落實小額擔保貸款和創業補貼;繼續做好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培訓,對外來務工人員給予就業服務補貼。支持勞動保障服務平臺建設。

3、完善各項保障、救助制度,不斷增加惠民投入,促進“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多渠道籌措資金,建立健全以政府為主體,企業盡責、公眾自立、社會援助相結合的社會保障體制。繼續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水平,確保及時發放;逐步提高城鄉低保、五保等各項社會救助的財政補助標準,實現應保盡保。完善城鄉困難群眾的大重病醫療救助制度,適當提高醫療救助標準,擴大救助范圍。支持慈善事業發展,推進城鄉各級社會福利機構建設工作。配合做好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增強基金支付能力。支持城鎮廉租房建設,解決低收入住房困難群體的居住問題,完善城市住房保障制度。

4、支持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保障“病有所醫”。增加投入,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支持重大疾病防控體系建設,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支持公立醫院深化改革,維護其公益性質,做好基本醫療服務。按照“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險”要求,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支持城鄉醫療救助體系建設,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水平和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全市醫療保障水平。

5、支持文體事業的繁榮發展。加大對文化事業投入,支持農村文化建設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引導文化產業發展,支持重點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做好新建文化場館運轉經費保障工作。支持全民健身活動設施建設。

6、支持“平安南京”創建,加強和諧南京載體建設。加大科技強警扶持力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確保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經費,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和諧社區建設,支持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社會基層的和諧穩定。支持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工程建設,增強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消費的安全感。

三、推進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不斷提高依法理財、為民理財水平

1、繼續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等財政改革。逐步加強資金歸口管理,改革基本支出預算編制方法。建立健全預算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切實提高預算管理水平。繼續深化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加強對市級預算單位授權支付的控制管理。逐步完善政府采購規范化管理和監督檢查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非稅收入收繳管理系統,提高收繳和管理的效率。繼續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逐步將所有非稅收入統一納入部門預算,實行統籌安排、統一政策、統一標準,增強政府調控能力。

2、繼續推進土地出讓金規范管理。認真執行國家、省的相關規定,加強監督管理,加強資金的跟蹤問效,注重提高財政管理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3、建立財政內部控制制度,確保資金分配、支付安全、高效。建立職責明確、流程規范和控制業務風險、制約制衡的財政預算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實現對財政資金運行全過程的監控。

4、加強調研,主動應對政策變化,減少震蕩。與相關部門加強調研,進一步分析實施新企業所得稅法對我市財政收入、經濟產生的影響。密切關注國家增值稅轉型、燃油稅出臺、資源稅等稅制改革動態,提前思考和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