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工作計劃二
時間:2022-01-18 07:03:00
導語:財政局工作計劃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8年,我縣財政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以及全縣各級各部門的大力配合下,財政部門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經濟發展思路和工作目標,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總體發展戰略和"三基地一軸心"發展定位,積極做好“重大項目年”的各項財政工作,努力克服5.12特大地震和宏觀經濟趨勢“雙重擠壓”下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不斷創新理財思路,大力推進財政改革,進一步規范管理,加強監督,狠抓增收節支,切實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全力支持我縣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財政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財政與經濟初步呈現良性互動的發展態勢。
一、2008年財政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全縣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萬元,完成預算的***%,比上年同期增長***%;地方財政收入完成***萬元,完成預算的***%,比上年同期增長***%。其中:地方稅收收入完成***萬元,完成預算的***%,比上年增長同期增長***%,非稅收入完成***萬元,完成預算的***%,比上年同期增長***%。
全縣財政支出完成***萬元,完成預算的***%,比上年同期增長***%。其中,一般預算支出完成***萬元,完成預算的***%,比上年同期增長***%。;基金預算支出完成***萬元,完成預算的***%,比上年同期增長***%。
二、2008年財政主要工作情況
2008年,我縣財政收入實現了快速增長,收入規模和增幅都創下了歷史新高;財政支出規模迅速擴大,基本保證了改革、發展、穩定和抗震救災的需要;財政管理進一步加強,各項管理不斷完善,財政改革穩步推進,理財水平不斷提高;控債化債工作成效顯著,“普九”債務達到有效化解;規范化服務型政府機關建設工作開展扎實有效。這一成績的取得是局黨組、局班子團結帶領大家,切實做好以下工作的結果。
(一)把組織收入放在財政工作的首位,確保收入任務完成
年初,圍繞政府下達的財政收入任務,層層分解,落實責任。堅持以組織收入為中心,一是針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對財政收入的影響,開展了對我縣稅源結構、納稅對象、征管范圍變化的分析和研究,確定了征管重點,拓展了納稅空間。二是加強了財稅聯動,啟動社會綜合治稅。定期召開財政稅聯席會議,及時解決組織收入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斷完善收入征管機制。在加強對建筑安裝、房地產等重點行業的營業稅征管的同時,大力規范娛樂業、飲食業、旅館業等營業稅征管,真正做到抓大不放小,不斷挖掘增收潛力,確保做到收入應收盡收。三是加強非稅收入的管理,對全縣行政事業單位非稅收入入庫情況進行了全面考核,及時掌握收入動態。特別是對全縣收入影響較大的土地收入、污水處理費和電力附加等收入實行每月一核,跟蹤檢查,確保非稅收入按進度入庫。
(二)積極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夯實財源基礎
積極轉變理財思路,創新理財方式,積極運用財政手段,大力支持縣域經濟發展。一是加大投入,支持招商引資工作,圍繞縣委、縣政府實施“重大項目建設年”戰略,專門安排招商工作經費260萬元,安排、籌集資金36613萬元,用于工業園區、城市基礎設施及重點項目建設,有力地提高了工業園區的承載能力,提升了蒲江城市形象。二是大力支持企業發展,促進企業產品升級換代,不斷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全年安排用于企業發展資金838萬元,有力地支持了企業發展,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形象和抗風險能力。三是積極支持農村金融企業改革,多方籌集資金3525萬元,化解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促進農村金融企業健康發展。四是準確把握國家政策導向,加強與上級財政部門的聯系,及時掌握政策信息、產業發展方向和財政支持的重點,配合有關部門包裝項目,積極爭取資金。先后包裝上報了萬事康服裝、海川制蓋、巨豐食品、蔚藍食品、佳享食品、龍郡建材、綠昌茗茶業、新朝陽生物、中新農業、派立食品、東駿激光等一批引資項目。全年共引進資金達31352萬元,完成目標任務的313.5%。五是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進一步推進區域合作和搭建融資平臺。青蒲農投公司為我縣31個現代農業項目融資1.67億元,撬動社會資金投入1.79億元。青蒲小城公司投資1.26億元實施成佳鎮同心村新型社區建設;利用興蒲、興城公司搭建融資平臺,放大貸款,成功融資***億元,重點支持了工業集中園區征地拆遷和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和重大產業化項目的資金需要,為我縣工業跨越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優勢農產品做強做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充分發揮財政職能,積極做好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5.12特大地震發生后,全局迅速啟動財政應急方案,成立了財政抗震救災領導小組,立即開通財政資金支付信息系統,及時與農行溝通,開辟資金撥付的“綠色通道”,確保救災資金及時撥付到位,保障了抗震救災工作高效開展;積極幫助企業、受災群眾復工和恢復生產,協助政府編制災后恢復重建規劃,籌集救災資金2446萬元,有力地支持我縣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
(四)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各項重點支出需要
在剛性增支因素較多、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堅持“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原則,按照“保工資、保運轉、保重點支出”的要求,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了全縣各項重點支出的需要。一是支持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和建立教育資助體系。撥付農村義務教育補助資金869萬元,免作業費資金74.2萬元,解決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經費問題;撥付資金322萬元,使全縣4123人次學生享受了寄宿生生活補助,2991人次學生享受了教育資助。二是高度關注民生。加大對統籌城鄉社會公共事業的支持,讓廣大農民共同享受改革成果。撥付584萬元支持健全城鄉公共衛生體系。2008年全縣202258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各級定點醫療機構門診33634人次,報費41萬元,住院22152人次,報費1349萬元,讓廣大群眾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合作醫療制度的好處。撥付資金899萬元用于農村改水改廁,進一步改善了農村飲水和環境衛生條件;撥付資金300萬元完成鄉鎮公立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切實改善農村的醫療條件和看病難問題;積極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時撥付資金5萬元,用于全縣食用含三聚氰胺嬰幼兒奶粉的0—3歲嬰幼兒篩查、診療工作。投入再就業資金196萬元,有力支持了職業培訓、再就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發放城鎮低保284萬元,農村低保409萬元,優撫對象和“五保戶”補助717萬元,城鄉醫療救助83萬元;撥付資金25萬元資助低保人員1047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全縣發放計劃生育家庭獎勵金296萬元;認真執行石油價格補貼政策,及時將131萬元補貼資金發放到城市公交、出租車、農村道路客運經營者手中,穩定了客運市場。三是加大“三農”的投入力度。全面落實各項支農政策措施,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累計投入農業綜合開發資金666萬元,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了農民增收;通過“一折通”形式發放糧食直補款273萬元、綜合直補1490萬元、水稻良種242萬元、退耕還林209萬元、油菜良種補131萬元。
(五)著重加強財政管理,穩步推進各項財政改革
及時、準確編制2008年縣本級部門預算,并于4月將預算下達各單位。在預算執行中,認真貫徹執行《預算法》,嚴格預算管理,切實做到有保有壓,將支出控制在預算額度內。積極推進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加強了人、車、會、話等重要支出的管理,認真履行監督職責,加大支出的審查力度。全年財政國庫集中支付中心拒付不合規支出***萬元。加強對政府采購工作的監督和管理,完善政府采購制度,制定印發了《蒲江縣2008年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和政府采購限額標準及招標數額標準》、《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采購工作的通知》和《關于加強抗震救災物資緊急采購監督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按照全國統一部署開展了全縣的政府采購執行情況專項檢查工作;擴大政府采購范圍,采購方式進一步多元化,采取了網上招標等多種方式,積極參與成都市的聯動采購,完成采購金額***萬元,節約資金***萬元,節約率達%。推進財政支出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對政府投資項目實行委托中介機構評審項目預算控制價評審,評審后的預算控制價作為工程招(投)標的最高控制價,招標或比選結果超過最高控制價則作為廢標。截止11月20日,共委托中介機構評審項目52個,送審預算金額25046萬元,中介評審項目工程預算投資控制價為23481元,審減額1565萬元,審減率達6.25%。完善制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對國有資產實行統一管理,委托經營,組建蒲江興城投資有限公司,由縣國資辦牽頭將原興蒲公司代管的國有資產移交該公司管理經營,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2008年國有資產收益達***萬元。積極開展“小金庫”專項檢查工作,下發了《關于深入開展“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蒲財發〔2008〕14號)文件,并對查出的問題進行了限期整改。完成我縣記賬機構的申請、審批、發證工作,引進成都市盛輝財務會計咨詢有限公司,并成立了蒲江縣盛輝財務會計咨詢有限公司會計記賬機構,實現了我縣記賬機構的零突破。
(六)切實加強債務管理,努力化解“普九”債務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清理化解鄉村債務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6〕86號)和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做好控制和化解鄉村債務工作的意見》(川府發〔2007〕2號)、《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川辦發〔2007〕38號)以及《四川省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工作實施方案》(川財預〔2007〕94號)的有關要求,按照界定的“普九”范圍,對全縣“普九”債務進行了一次全面清理核實,修定上報了有關“普九”債務信息數據,夯實了“普九”債務數據基礎,為落實化債任務提供了依據。同時積極爭取化債資金,消化我縣“普九”債務,今年共化解“普九”債務745萬元。
(七)深入推進規范化機關建設,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圍繞依法行政、依法理財,以更新觀念、建章立制、優化辦事流程、強化管理、規范服務、提高政務效率和服務效能為核心,全面推進財政規范化服務型政府機關建設。一是充分調動干部職工建設規范化服務型機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自覺把進一步實現管理者向服務者的角色轉變,自覺把規范化服務型財政機關建設融入到縣委、縣政府確立的中心工作之中,增強服務大局意識。二是著重社會監督,及時掌握群眾對財政機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三是進一步優化機關工作流程,推行標準化服務。四是進一步清理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辦事效率。五是建立內部督查制度,加強平時監督檢查。
二、財政工作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盡管2008年我縣財政收入增長勢頭強勁,但收入結構性矛盾仍然很突出,財政收入持續增長的壓力很大,今后財政將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
(一)財政增收能力不足,收入持續增長困難
1、收入來源單一。近年來,財政收入的增長主要靠投資和消耗土地資源拉動,房地產及相關產業已成為支撐我縣財政收入高速增長的主導產業和支柱財源。這種單一的收入結構,極易產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
2、后續財源不足。我縣新引進項目正處在成長初期,能為財政提供的稅收相對有限,真正的稅源型企業沒有成長起來,嚴重缺乏后續稅源,近幾年引進項目中對財政貢獻較大的企業少,加之整個經濟形勢趨于嚴峻,企業經營成本上升,效益下降以及企業轉型影響,致使企業為財政提供的稅收明顯不足。因此,財政收入要實現持續增長十分困難,而且還將面臨2009年增值稅全面轉型所帶來財政收入減少的壓力。
3、收入結構不合理。2008年非稅收入占全口徑財政收入的**%,占地方財政收入的**%,非稅收入仍然是我縣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和主要增長極。非稅收入中有很大部分專項收入和有規定用途的基金收入,這部分收入不能平衡一般預算支出,用于發放工資和公、業務費;我縣非稅收入有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土地出讓收入和國有資產收益,這些收入都是一次性不可再生的。因此,非稅收入的比重過大不僅給財政帶來很大的支出壓力,而且給財政持續增長帶來很大的困難。
(二)政府負債沉重,財政償債壓力大
據統計,截止目前全縣政府性債務余額達119438.4萬元。其中:縣本級債務112561萬元,鄉鎮級債務6877.4萬元。縣本級債務中,直接債務108970萬元,財政擔保債務3591萬元;鄉鎮級債務中,直接債務67073萬元,財政擔保債務170.1萬元。全縣負債率達39%(債務余額與當前全縣GDP的比例),債務率高達120%(債務余額與當前可支配財力的比例)。在縣本級負債中,國有投資公司通過融資用于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農業項目投資、新農村建設項目的貸款達77245萬元(包括正在洽談未落實的災后重建道路雨污管網及配套建設19993萬元貸款、工業區征地拆遷二期15000萬元貸款)。在鄉鎮級債務中,挪用村、社資金達1904萬元,占鄉鎮負債的27.7%。被鄉鎮挪用的村、社資金絕大部分是征地補償費,是老百姓的養命錢,在現行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下,縣財政必須為鄉鎮挪用的村、社集體資金兜底,否則將影響農村社會穩定。因此,縣財政面臨巨大的償債壓力,政府債務已成為我縣財政的主要風險之一。
(三)鄉鎮財政遺留赤字,嚴重困擾著縣級財政
我縣鄉鎮財政自求平衡的基礎和自我發展的能力極弱。2007年全縣12個鄉鎮地方財政收入僅1776萬元,地方財政收入上500萬元的鄉鎮僅有1個,地方財政收入上200萬元的鄉鎮1個,其余的鄉鎮都在100萬元以下,還有兩個山區鄉長秋、白云稅收入幾乎為零。由于歷史原因,致使鄉鎮財政遺留大量的財政赤字,全縣12個鄉鎮財政全部赤字,赤字面達100%,其財政赤字額達1076萬元,鄉鎮平均達90萬元,最高的鄉鎮達380萬元。鄉鎮財政赤字已嚴重困擾著縣級財政,使縣級財政背上沉重的包袱。特別是近幾年來,為了確保鄉鎮政權及村級組織的正常運轉,對鄉鎮實行“鄉財縣管”的財政管理體制,縣級財政把財力向鄉鎮下移,把支出缺口全部留在縣級,進一步增加了縣級財政的支出壓力,加劇了縣級財政困難。
(四)災后重建需要大量資金,籌集資金的難度加大
據不完全統計,我縣災后基礎設施恢復重建急需投資資金12億元,其中:學校0.70億元,衛生1.1億元。由于災后重建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在現階段除了向社會籌措部分資金外,絕大部分只有通過銀行信貸籌集,籌集資金的難度將進一步加大。
(五)村組會計核算“錢帳分管”工作無法展開
為落實市上村組會計核算必須實行“錢帳分管”的要求,我們積極與縣農業局、縣監察局、縣民政局等部門配合,著重落實相關配套措施,并擬定了有關文件,一切準備工作就緒。但因鄉鎮大量挪用村社集體資金,致使這項工作無法按市上要求如期完成。
三、2009年財政工作思路
2008年財政工作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一中、二中、三中全會精神,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財政工作全局,緊緊圍繞推進蒲江跨越式發展,確保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0%,努力實現縣委、政府提出的地方財政收入增長35%的奮斗目標,大力組織財政收入,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嚴格財政監督管理,更好地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為加快構建和諧新蒲江做出積極貢獻。
(一)做大財政收入,增強財政保障能力
積極創新財政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關系,建立健全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全面推進政府非稅收入征管改革,健全鼓勵發展的體制機制,努力擴大財政收入規模。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財政對社會事業的投入,財政分配更加關注民生,財力配置更加向基層和薄弱環節傾斜,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公共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二)加大財政融資力度,創新財政支持方式
按照構建公共財政的要求,正確處理好“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關系,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整合各類財政專項發展資金,著力提高財政預算內建設性資金規模,推動吃飯型財政向發展型財政轉變,為推進我縣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實的財力保障。積極抓住國家災后恢復重建和擴大內需的戰略機遇,主動配合協同有關部門做好重點項目的包裝、申報工作,爭取上級對蒲江發展的支持份額。建立健全財政投融資體系,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多渠道籌集資金,支持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積極探索財政支持與市場機制的對接方式,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引導功能,加大財政支持推進跨越式發展的力度。建立利益分配引導激勵機制,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間接調控作用,放大財政資金的“乘數”效應。切實加強財銀合作,扶持地方商業銀行發展,推動我縣中小企業擔保中心融資擔保工作,發揮財政與金融的耦合作用,共同推動我縣經濟跨越式發展。
(三)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
進一步加強預算管理,提高預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抓著蒲江縣作為全市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試點的契機,繼續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綜合預算。深入推進部門預算改革,強化績效預算意識,嚴格預算編制標準周期制度和預算編制程序,細化預算編制,健全支出定額體系,推行項目庫管理和評審論證,進一步公平預算分配。
(四)健全財政支出績效考評制度,強化財政執法監督
建立和完善財政支出績效考評制度,逐步形成科學合理全面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不斷擴大支出的績效考評范圍,將績效考評結果作為預算編制的重要依據,努力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主動接受人大、審計和社會監督,逐步建立部門預算查詢系統,穩步推行政府預算公開制度,定期向社會公開數據,提高財政工作的透明度。健全財政資金運行內控制度,構建事前審核、事中監控、事后監督的財政監督檢查體系,提高財政管理的科學性和財政資金使用的有效性。繼續采取有效措施,開展形式多樣的財稅普法宣傳活動。積極探索建立財政執法監督聽證制度,提高財政執法監督的公眾參與度。認真貫徹《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嚴格財政執法監督紀律,加大財政違規違紀查處力度。進一步完善財政執法責任制,強化財政執法錯案追究制度,促進財政依法理財。
(五)努力化解政府債務
切實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將償債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建立償債準備金。特別要加強鄉鎮政府債務的監管,按照“清理清查、分類處置、激勵約束、健全機制和綜合治理”的思路,積極推進化解鄉鎮政府債務工作,加大財政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逐步消化歷史債務;建立鄉鎮政府債務統計、預警和監管機制,嚴格控制鄉鎮新增債務。
(六)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提高依法理財水平
1、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以適應財政改革發展的需要,圍繞建設學習型機關的總體要求,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好機關干部的政治、業務學習和繼續教育,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提高依法理財、科學理財、民主理財的能力。
2、加強機關制度建設。建立健全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公開辦事程序,簡化審批手續,嚴格實行辦文辦事限時制、超時默認制和責任追究制,提高財政系統行政效能。
3、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堅持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不良風氣,大興調查研究、求真務實之風,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發展意識、服務意識和廉潔意識,堅持理財為民,樹立“為民、務實、高效、清廉”的財政機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