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重點工作計劃

時間:2022-03-12 04:01:00

導語:財政局重點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局重點工作計劃

20*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戰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實施“*”規劃承上啟下的一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黨的*精神為動力,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爭先創優活動為載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八屆五次全會、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縣十次黨代會確定的“四大目標”,瞄準“開封第一、豫東領先、全省一流”的戰略定位,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5%以上,其中一產增長5%,二產增長19%,三產增長2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完成省定目標。

圍繞年度目標和任務,應著力做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繼續把工業經濟放在首要位置,強力推進工業快速發展

做強工業園區,增強集聚力。把工業園區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高起點做好規劃,全力抓好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縣工業基地新入駐企業以棉紡織深加工或高科技項目為主,固定資產投資要在5000萬元以上,總投資超過50億元;嚴格控制投資強度、建筑密度和容積率,實行“廠宿分離”,建設高標準的標準化廠房和職工生活服務區,盡快使園區達到全省一流水平。新尉工業園區要加強規劃,搞好項目篩選,按照產業類別,合理劃分板塊,實施集約用地,加快形成若干功能明確、優勢突出的產業區,形成規模效應。每個鄉鎮年內至少有一個固定資產投資2000萬元以上的項目入駐新尉工業園區,力爭全年有20個工業項目入駐,投資額達到10億元以上。

壯大集群規模,增強支撐力。根據我縣六大產業的發展現狀,制定各個產業集群的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各個產業發展的思路、目標、工作重點和措施,在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引導產業集群拉長產業鏈條,膨脹集群規模,保持健康持續快速發展。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結構升級,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年內實現畜禽、紡織、金屬材料等產業大的突破。發揮縣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的作用,增強擔保能力,促進銀企合作,拓寬和暢通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盡快組建紡織、機械制造、金屬材料、化工等行業協會。扶持骨干企業,增強帶動力。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培育壯大20家發展前景好、有一定規模,對全縣工業有較大支撐和帶動作用的提升型、成長型企業,重點培育中原皓月、河南福甬、尉氏紡織、千里機械、千里車輪、久龍橡塑、中原橡膠、偉達金屬、瑞發閥門等骨干企業。突出抓好重大項目。加大項目的儲備、立項、申報和實施力度,重點做好大項目的推介、爭取和引進工作。全面推行規模企業“一費制”收費制度。力爭規模企業達到260家,產值超億元企業達到60家,大中型企業達到35家以上。

狠抓管理創新,增強競爭力。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抓好新上、技改、擴建項目的技術革新,積極引導企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堅持創新驅動,加快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實施品牌帶動,實現國家級名優產品零的突破。加強企業管理,搞好戰略定位,引導規模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走集團化發展道路。

(二)繼續把招商引資作為對外開放的主戰略,強力推進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堅持解放思想,創新招商方式。繼續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大投入、加快發展的突破口,吸取先進理念,突出思想解放,使“解放思想,擴大開放,推動跨越式發展”深入人心。創新招商方式,一季度研究和部署好全年工作,二三季度全力以赴招商引資,鄉鎮黨委書記或鄉鎮長、部分局委負責人分別帶著一個5000萬元引資項目任務到先進地區掛職鍛煉,加強合作交流,突出引進大項目。成立專門招商班子,積極探索圍繞重點產業招商引資的新路子。

深入挖掘潛力,拓寬招商途徑。突出工業園區聚集效應,注重引進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節能環保的大項目。注重精細招商,建立完善招商項目篩選評估制度,著重引進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評要求的好項目,積極探索標準化廠房等集約招商途徑,推動經濟發展、結構優化、產業升級。圍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六大主導產業、高新技術與現代服務業,努力實現政府招商、社會招商、企業招商相得益彰,政策招商、環境招商、項目招商充分結合,工業招商、農業招商、城建招商交相輝映的良好局面。

積極對外開放,提升招商水平。建立健全招商引資工作制度和激勵機制,落實招商引資獎勵政策,調動全民招商的積極性。支持骨干企業著眼產業鏈和發展戰略,篩選論證項目,主動與國內外大企業搞好對接合作,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鼓勵龍頭企業擴大投資規模,吸引配套項目,延伸產業鏈條,逐步實現招商引資從數量到層次、從規模到技術含量的轉變,由項目招商向產業招商、園區招商轉變。積極組織參加國家和省、市舉辦的對外宣傳、合作洽談、項目推介活動,努力擴大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多渠道引進縣外資本,加快構筑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20*年,全縣招商引資總額要達到22億元,引進500萬元以上項目達到80個,實際利用外資350萬美元,實現進出口總值500萬美元。

加強項目建設,提高招商實效。積極招大商、引大資、興辦大項目。加大項目的儲備、立項、申報和實施力度,重點做好大項目的推介、爭取和引進工作,提高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成功率。對已經開工建設的重點工業項目,抓好進度,力爭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對已經簽約的超千萬元重點項目,繼續實行縣級領導分包制度,盯緊盯牢,特事特辦,全力促成項目早開工、早建設;對正在洽談的項目,千方百計爭取早簽約、早落戶。通過向上爭、外邊引、民間融、財政補等形式,多渠道籌集項目建設資金。建立和完善專門的項目協調機制,加快前期工作進度,確保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和發展能力持續增強。

(三)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步伐,強力推進城鄉協調發展

突出抓好農業發展農民增收。鞏固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堅持并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和補貼制度。決不放松糧食生產,今年糧食總產要穩定在10億斤以上,油料總產要達到8萬噸,優質農作物比重達到68%以上。進一步加大對畜牧業的扶持力度,強力推進畜牧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大力發展畜產品加工,突出抓好以中原皓月為龍頭的肉牛肉羊產業和以賈魯河灘為依托的蛋鴨肉鴨產業;切實加強動物疫病防控;年內新增規模養殖小區15個以上。抓好林業生態縣建設,大力實施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生態廊道網絡建設工程、城市林業生態建設和村鎮綠化工程,全年完成防護林體系擴建工程林網2.73萬畝,新增有林地4.72萬畝。著力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工程,積極培育、扶持和規范民間勞務輸出組織,提高農民進入務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以培訓帶動勞務經濟,全年技能培訓3.5萬人,多渠道輸出勞動力21萬人次,其中有組織輸出要達到40%以上。深入開展“領導干部下基層,包村聯戶抓建設”、“民企富民”等活動,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大力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積極引導農業向適度規?;l展,拉長農產品加工鏈條,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加大扶貧開發和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進度,推廣農業節水設施和技術,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狠抓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確保實現省“紅旗渠精神杯”五連冠。狠抓農業機械化發展,加快先進實用、生產急需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積極探索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有效機制和辦法。大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全農村市場流通體系。大力推進農村信息化。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農村沼氣普及,加快農村電網建設步伐,加強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建設一批影響群眾通行的危舊橋梁,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升級改造縣鄉公路,完成全縣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年度目標任務。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村莊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狀況,因地制宜、搞好規劃、分類指導、典型示范,從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入手,有效改善環境衛生狀況和村容村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人均收入超過5000元的村莊,重點要提高建設和管理水平,搞好統一的垃圾處理、供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綠化和環境美化,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村務管理水平,推動有條件的村莊逐步發展成農村新社區,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樣板。人均收入在2000至5000元的村莊,要搞好村莊規劃,硬化村中道路,搞好村莊周圍、庭院和通道綠化;積極改灶、改圈、改廁,實行垃圾集中處理;力爭使多數村莊有衛生室、有小超市、有文化大院、有健身活動場所。對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村莊,要與扶貧開發緊密結合,加大整村推進扶貧力度。進一步擴大新農村建設試點范圍,加大扶持力度,完成全縣20%以上的行政村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工作。集中資金,創新機制,每個鄉鎮都要有亮點。繼續采取補助措施,毫不懈怠地抓好沼氣建設,全年再新建沼氣池6000座以上。

(四)全面加強城鎮建設與管理,強力推進城市高品位發展

高起點完善城鎮規劃。在完善城市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規的基礎上,加快編制管網、綠化等專項規劃;全面完成新尉工業園區規劃;加快村鎮體系規劃編制,完成水坡、蔡莊、十八里3個建制鎮修編和門樓任、大營、崗李、南曹4個鄉規劃編制。加大規劃管理執法力度,嚴格規劃審批管理,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大力度推進城市建設。縣城建設按照清華大學的規劃設計,采取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從人民路、建設路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爭取城市品位有較大幅度提升。全年力爭拆遷達到5萬平方米,新建30萬平方米以上,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達到5億元。把興國寺、嘯臺作為城建文化項目對外并招商引資,打造尉氏亮點。對縣城部分生活道路進行改造建設。修建工業污水處理廠、天然氣管網二期工程,加快建設強弱電線路入地工程,加強自來水供應能力和管護水平,提高普及率。加快縣城綠化、亮化、美化、凈化工程建設,提高城市品位。

高標準加強城鎮管理。加強土地儲備工作,不斷提高政府土地收益,增加經營土地收入。全面實施和強力推進“凈、暢、美”工程,加大城區公路交通環境綜合治理力度,集中對干線道路、市政設施、市容景觀等進行集中整治和改造,重點對城市交通秩序、早夜市攤點、店外經營、環境衛生等進行專項整治,努力塑造市容秩序井然、環境衛生整潔、管理配套完善的城市新形象。

全方位推動小城鎮建設。加強鄉鎮政府所在地特別是重點鎮的建設與發展,強化產業支撐,完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綜合承載能力,提高輻射帶動能力,吸引更多的群眾到城鎮就業居住,大力提高城鎮化率。

(五)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強力推進現代服務業繁榮發展

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把繁榮發展服務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財政收入、擴大勞動就業的重要舉措,著力打造服務業品牌。建設好商貿集中發展區和各類專業市場,提高商貿業的聚集度和輻射力。著力培育尉東市場、豫東家具城、眾信建材市場等大型專業市場,建設好家電五金專業市場、金三角農貿綜合批發市場。以規范、完善、提高為重點,不斷壯大餐飲、娛樂等服務業規模,積極推進星級賓館建設步伐,加快對傳統商業企業的嫁接改造。大力開拓農村市場,規范鄉鎮集貿市場,引導城市連鎖和超市向農村拓展延伸。實施“家電下鄉”工程,對農民購買規定類家電予以補貼。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制定和完善物流業發展規劃,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大力發展物流業,做大做強專業物流企業,加快構建功能齊全的現代物流體系。繼續抓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加快推進農村現代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信息服務業,積極發展金融、保險業,培育發展咨詢評估、會計審計、產權交易等中介服務機構,鼓勵發展物業管理、家政服務等社區服務業。整頓和規范房地產市場,促進健康發展。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加強文化強縣建設,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施好文化精品工程。積極引導和擴大文化消費,加強文化市場監管,繁榮文化市場。有效開發文化資源,做好劉青霞故居、興國寺塔、阮籍嘯臺等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管理和利用工作,積極探索利用歷史古跡、歷史名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渠道。加強基層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文化大院建設,大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不斷增強文化發展的活力。

(六)深化改革創新,強力推進“全民創業工程”蓬勃發展

加大改革攻堅力度。不斷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進一步推進企業改革,加快產權多元化進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全面落實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推進部門預算、政府收支分類、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制度改革。加快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形成集體林業良性發展機制。扎實開展農村公路養護體制改革,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的穩定的養護資金投入機制。積極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競爭和管理機制。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進文化、交通、水利、公用事業、價格、殯葬、農村綜合改革等各項改革。

創新發展金融服務。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工業經濟、新農村建設、現代服務業、非公有制經濟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健全中小企業擔保體系,鼓勵銀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投放。大力加強信用體系和法制環境建設,切實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引導金融機構拓展服務領域,開發金融產品,創新服務手段,實現地方經濟與金融發展的良性互動。

深入開展“全民創業工程”。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創業精神,大力促進全民創業,建立健全創業服務體系和平等就業制度。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創造力,使更多的勞動者成為創業者,以創業帶動就業,切實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要把為全民創業提供優質服務作為政府各部門工作的著力點,在政策層面上給予創業者實實在在的支持,最大限度地激活各類創業主體。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完善社會服務,讓更多的創業者擁有施展才華的平臺,使更多的民營企業通過不斷創業做大做強。高度重視企業家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支具有遠大目光、時代精神和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隊伍。支持經營管理和科技人員領頭創業,吸引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返鄉創業,大力扶持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鼓勵高校畢業生自立創業,推動廣大農民致富創業,引進縣外人才來尉創業,激勵各級干部在全民創業中干出一番事業,使“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干部創事業”成為尉氏大地奔騰不息、蓬勃發展的創業潮。

(七)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文明建設,強力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積極做好保護生態環境和節約資源工作。著力推動林業生態縣建設規劃實施,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全面完成省林業生態縣建設任務。實行嚴格的目標責任制,將節能減排任務目標列入政府考核評價體系。突出抓好工業污染治理、城市污水處理等工程建設,以完善配套管網、提高運行負荷、實現穩定運行為重點,切實抓好污水處理廠的企業化、市場化運行和管理。嚴把項目準入關,嚴禁新上高污染、高耗能項目,加快淘汰高耗能企業和產品。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抓好重點流域、區域和行業的環境綜合整治。狠抓生態保護和建設,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強農村節能減排工作,全面完成生態示范縣創建工作任務。著力抓好重點節能工程,推進技術進步,積極推廣新型墻材。以工業園區為重點,大力推廣多層標準廠房。扎實推進以太陽能、沼氣為主的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狠抓耕地保護和質量建設,嚴格耕地尤其是基本農田的保護。繼續開展土地“三項整治”,加強對閑置和低效土地的利用,鞏固磚瓦窯廠關閉成果,搞好關閉磚瓦窯廠土地復墾工作,確保耕地總量占補平衡。加強土地利用規劃和計劃管理,大力推行節約集約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摸清基本農田基數,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留足調整空間。用好我省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省政策,全面推動我縣資源型工業和農業領域循環經濟發展。

(八)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強力推進社會和諧發展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創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認真組織實施“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項目,組織開展科技培訓、科技示范、科技下鄉活動。加快文化館、村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推進農村電影“2131”工程,開展以“掃黃打非”和“網吧治理”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市場管理,建立健全網吧治理長效機制。著力構建和諧文化,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大力普及科學知識,反對封建迷信,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不斷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加強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保障藥品、食品安全。認真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強化計生服務,落實獎勵扶助政策,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廣泛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發展壯大體育產業,籌辦好全縣第四屆運動會。進一步抓好農村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關心支持青少年工作,大力發展婦女兒童事業,進一步做好老齡工作,關心殘疾人就業和生活。搞好國防教育和民兵預備役建設,廣泛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全面做好統計、僑務、對臺、氣象、編制、檔案、縣志、宗教等工作。

著力解決民生問題。優先發展教育,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鞏固九年義務教育成果,穩步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造農村中小學,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實施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從秋季起免除縣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全面落實積極就業政策,大力促進全民創業,構建良好的就業和創業環境,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退伍轉業軍人、城鎮新增勞動力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工作。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打造勞務輸出品牌。實現新增城鎮就業10000人以上,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000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擴大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失業保險覆蓋面,把高風險行業農民工納入工傷保險覆蓋范圍,建立起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多層次優勢互補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提高城鄉低保標準,逐步將農村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范圍。落實農村五保戶供養、城鎮困難群體和下崗職工再就業優惠政策,完善特困戶救助、災民救助等制度。積極發展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為重點的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加快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醫療保障和藥品供應體系。加大疾病預防控制和重大傳染病防治力度。認真落實“四免一關懷”政策,加大艾滋病防治救治控制力度。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提高合作醫療資金使用效益。繼續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努力減少貧困人口數量。加快廉租住房建設,逐步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落實好穩定物價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強價格監管,保持市場物價基本穩定。繼續著力解決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設拆遷、環境保護、企業破產中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高度重視信訪工作,進一步創新信訪工作體制機制,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以創建“平安尉氏”為目標,深入開展“一分錢創安”工程。繼續依法嚴厲打擊嚴重暴力犯罪、黑惡勢力犯罪和“兩搶一盜”等多發性犯罪,鐵腕整治加工、吸食、種植和利用艾滋病人販毒的違法行為,建立起打、防、控、管、治于一體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制,進一步增強群眾的安全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狠抓安全生產“隱患治理年”的各項工作任務,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