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區財政局工作總結及思路
時間:2022-04-09 04:39:00
導語:城區財政局工作總結及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區財政局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公共財政為目標,不斷夯實財政工作基礎,創新財政工作方法,改善財政工作作風,著力促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和和諧社會的建設,為全區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一、財政收入高速增長,財政支出運行平穩
20*年,我局加強與國地稅等部門的配合,做到涵養稅源與強化征管兩手抓,財政收入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提前111天完成了全年705500萬元的收入任務。全年我區財政收入完成971280萬元,同比增加329975萬元,增長51.45%,完成區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財政收入預算705500萬元的137.67%。財政支出運行平穩,全年我區財政總支出預計完成925765萬元,同比增加368791萬元,增長66.21%??傮w來看,20*年財政收入實現較高幅度增長,總量、增幅、進度三項指標均達到2001年以來的歷史最好水平,呈現出“總量大、增幅高、進度快”的運行特點。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財政保障能力繼續增強。
二、積極籌措資金,全力支持以奧運建設為主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20*年,我局積極籌措資金,全力保障市、區兩級政府各項重點工程、折子工程和奧運建設項目的資金需要,全年共籌集經濟建設類資金545524萬元。投入224818萬元,主要用于德內大街改造、展西路*段拆遷、國家大劇院外部市政道路改造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區域的承載力;投入165918萬元,主要用于什剎海地區、西單地區、“城中村”、“城市邊角地”、奧運場館周邊等地區的整治工程,使我區以良好的形象迎接奧運會的召開;投入119164萬元,主要用于奧運場館改造、學校教學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居委會用房等社會事業發展用房建設,為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環境;投入2170萬元,主要用于簡易樓改造和故居修繕,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保護文化歷史資源。
三、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的保障能力
在確保行政事業單位正常運轉的基礎上,繼續以公共財政為目標,以改善民生為著力點,加大對困難群體、薄弱環節和基層建設的投入,確保全區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全年教育支出達111700萬元,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著力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化,教育經費投入達到了法定增長。支持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投入6912萬元,支持了科技創新和科技示范項目的推廣,保障了“科普書苑”工程的啟動。加大對文化體育事業的支持力度,投入6800萬元,加強了基層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區文化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保障了“全民健身運動”、“特色文化活動”、“奧運匹克文化節”等一系列群眾文化體育活動的開展。
大力支持衛生事業特別是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全年醫療衛生支出74663萬元。積極推進社區常用藥品零差率銷售和社區衛生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對符合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了藥品零差率銷售補助,完成了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試點。積極推進公費醫療管理制度改革,保障了全區在職和離退休人員的公費醫療經費。
積極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加大對殘疾人、老年人、低收入者等的保障力度。發放了無固定收入的重殘人員生活補助金;設立了無固定收入退離居委會老積極分子的生活困難補助專項資金;提高了精神病防治工作經費標準,由原來的人均0.5元提高到人均0.8元;向低保人群發放了消費品價格變動補貼。積極支持城鎮無醫療保障老年人和學生兒童大病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及時將補助資金撥付到位。按照市有關精神,對公益性就業組織專項補助、社會保險補貼等進行了相應調整。針對新的經濟形勢下出現的就業問題,會同勞動局研究了失業人員創業培訓補助和促進“零就業家庭”成員的就業補助政策。全年社會保障就業類支出共計1*857萬元,比上年同期的96572萬元增加11285萬元,增長11.69%。
四、深化財政改革,提升財政管理水平
細化部門預算管理,加強預算管理的規范化建設。規范指標文的管理,將指標文納入到公文管理中,強化指標管理與預算執行、資金撥付的有機結合,促進預算管理的科學化和精細化。完善財政運行評價指標體系,加強局內外各項財政相關數據的信息共享,探索建立涵蓋全面、實時更新、準確有效的財政運行評價指標體系管理平臺。探索全口徑預算管理,加強對土地出讓金納入預算內管理的研究。完善制度建設,研究出臺了《*市*區區級部門預算編制管理辦法(試行)》和《*市*區區級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性結余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促進了區級部門預算編制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規范了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性結余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在全區范圍內首次開展部門決算批復工作,對各部門行政事業類收支結余、行政事業類財政撥款收支結余以及預算外專戶資金的上繳和核撥金額等進行了批復,進一步推進了財政的法制化進程。
深化國庫支付制度改革,加強國庫管理制度建設。財政授權支付改革范圍進一步擴大,年內授權支付改革單位由原來的5家擴大到42家,并首次將二級預算單位納入到改革范圍中,年底將使全區除各街道辦事處、教委事業外的所有一級預算單位都納入到授權支付改革范圍中。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工資統發工作進一步完善。全年共實現政府采購直接支付16200萬元,累計統發工資128260人次,累計發放工資金額58377萬元。財政內控制度進一步完善,形成了制度約束、崗位約束、系統操作權限三種方式相互配合、相互融合的內部約束機制。
深化政府采購管理改革,提高政府采購效率。進一步擴大政府采購范圍,實現應采盡采,政府采購規模達到4722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718.47萬元,增長11.11%。政府采購項目范圍涵蓋了貨物、服務和工程等2700個項目。按照政府采購預算對全部政府采購項目實行分級管理制度,對10萬元以下的項目實行“綠色通道”,100萬元—1000萬元的項實行“跟蹤反饋”,1000萬元以上的實行“重點監控”,有效地提高了采購效率。嚴格采購程序,取消在政府采購立項時采購人推薦供應商的做法,規范公開招標過程中轉變采購方式的程序,安裝了評標專家隨機抽取軟件,增加了政府采購檔案備案環節。加強對公務用車的管理,對全區處級單位及科級單位的公務車狀況進行了摸底,并建立了車輛信息庫。
積極開展績效評價試點工作。選取了區科委試驗區經費、區衛生局科教經費等9個項目進行績效考評的試點,通過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和引入專家考評答辯機制,對項目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進行綜合評價。通過試點,提高了全區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認識,完善了我區績效評價工作機制,為下一步擴大績效考評的范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強化財政監督,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加強財政資金的監督檢查。20*年,圍繞財政重點工作和財政改革的需要,制定了科學合理的財政監督工作計劃,完善了監督檢查工作流程和技術手段。20*年共組織開展市追加專項資金、奧運場館建設資金撥付使用情況、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試點情況、社區醫療改革中財政經費保障機制以及部門預算管理中信息化運維費、物業費、軍退管理機構經費調整等標準測算和會計信息質量等15個項目,共涉及財政資金9.9億元,覆蓋全區近60家單位。
加強資產管理。按照中央及市有關要求,按時保質完成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通過清查,一方面摸清了我區各單位資產分布狀況及資產管理情況,另一方面通過固定資產卡片庫建設完善了各單位的資產管理制度。制定出臺了《區級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指導意見》,從制度完善、內部控制和管理程序三個方面對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行為進行了全方位規范。啟動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動態管理工作,完成了卡片庫系統完善、網絡連接以及數據的審核上報等工作,年底將實現全區一級預算單位的資產動態管理,為編制2008年部門預算提供數據參考。
加強債務管理。認真落實我區各項債務管理制度,定期向區人大、區政府報告政府債務運行情況;積極研究國家金融、經濟各項政策的變化對我區政府債務的影響,采取有效措施減小債務風險;嚴格按照債務合同的約定,做好債務的償還工作,維護政府信譽。截至20*年底,我區直接負債480612萬元,較年初增長111961萬元,增幅達30.37%,或有負債總規模為134000萬元,與年初相比下降了84000萬元,降幅達38.53%。
六、夯實財政工作基礎,促進和諧機關建設
積極推進財政法制建設。加強財政法制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律法規教育活動;完成我局1982-2006年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做好行政執法職權分解工作,積極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建設。將法制工作貫穿于財政各項工作中,加強對政府采購、對外發文和簽訂合同等工作的法律服務和法律審查,防范行政風險。
財政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深化。財政一體化系統向二級預算單位推廣,全區一二級預算單位都可以通過財政網上服務大廳辦理財政業務。系統功能日益完善,開發“財政收支數據簡表”,實現系統自動取數、自動彈出數據,使用戶能夠方便獲得財政收支主要數據信息。加強系統的運行維護,保障系統的平穩運行。
加強政風建設。以區政府開展“政風建設年”活動為契機,積極開展行風政風建設。制發了《*區財政局關于加強政風建設提高服務意識的意見》,制定和完善了文件管理、督察管理等內部管理制度8項,啟動了公文時限管理。大力倡導求真務實、勇于創新、廉潔高效的工作作風。
加強財政干部隊伍建設。完善干部培養考核機制,擬定了《*財政局科級干部選拔和培養管理辦法》;組織開展多形式的干部教育培訓活動,全年共完成各類培訓9*人次,共計8459學時,組織知識答題274人次。
20*年財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本完成了年初預定的任務和目標,但同時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一是財政收支的矛盾依然很大,財政支出的壓力還很大;二是部門預算還不夠細化,預算的嚴肅性還需進一步加強,項目資金的管理還需進一步強化;三是財政改革還需進一步深化,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還需進一步提高;四是財政干部和財務人員的素質和服務意識還需進一步提高等等。
第二部分2008年的工作思路
2008年是落實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舉辦奧運會的一年。2008年我們的工作思路是:全面落實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提高財政的保障能力、規范化水平、服務水平為目標,抓好財政收支,深化財政改革,強化財政監督,為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而努力奮斗。具體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采取有力措施,保持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
加強財源建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調控作用,優化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利用好財政資金,積極改善區域經濟、社會環境,提升*區的吸引力和綜合實力,實現我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對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的研究,特別是對區域稅源情況的研究,分析奧運舉辦、稅收政策、經濟政策等調整對我區財政收入的影響,提高對財政收入的預測能力。加強稅收征管,做到應收盡收,確保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
二、優化財政支出,促進各項事業發展
在保障政府正常運轉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城市建設、關系國計民生方面的投入,實現財政資金向公共服務領域、基層和困難群眾傾斜。
一是加大對城市建設的投入。積極籌措資金,確保各項與奧運相關的基本建設、環境整治工程的順利完工。加大對惠及群眾的環境整治項目的投入,積極改善群眾的居住環境以及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水、電、氣、道路交通等狀況,提升*區居民的生活質量。
二是加大對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的投入。在確保教育、科學、衛生各項事業財政投入法定增長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結構,不斷加大對公共性或公益性事業的經費投入力度,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大力支持社區建設,積極改善社區的辦公條件。全面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支兩條線改革,積極做好“一老一小”醫療保險制度的保障工作。
三是加大對社會保障事業的投入。繼續落實市區各項社會保障政策,加大對殘疾人、老年人、低收入群體的保障力度;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加大就業弱勢群體的幫扶力度,不斷完善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幫困機制。
三、改革創新,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體系
一是繼續深化部門預算改革。完善預算管理制度體系,研究制定預算管理的基礎性制度,包括基本支出管理辦法和項目支出管理辦法等,以提高預算管理的科學化水平;研究制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包括會議費管理辦法、物業費管理辦法、系統運維費管理辦法等,以提高預算管理的精細化水平。繼續完善財政運行評價指標體系,在20*年初步構建財政運行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建設財政運行基礎數據庫,采取科學方法,多角度多層面加強對財政運行的分析預測,提高財政預算分析的水平和質量。
二是不斷擴大國庫集中收付改革范圍。在總結現階段改革的基礎上,將財政授權支付的改革范圍擴大到全區除教委學校外的所有一二級預算單位,加強調查與研究,逐步推進街道辦事處和學校的財政授權支付改革工作。根據事業單位人員收入政策改革的進展,適時擴大財政工資統發范圍。積極開展非稅收入收繳改革試點工作,為2009年全面開展非稅收入收繳改革奠定基礎。
三是規范政府采購管理,提高政府采購效率。繼續擴大政府采購規模和范圍,嚴格按照《*市*區2008年政府采購集中采購目錄及標準》將符合條件的項目全部納入政府采購管理,實現應采盡采;繼續完善政府采購項目分級管理體系,規范采購行為,加強對項目的制度約束,強化對重點項目的監控。加強對采購過程的監管,大力推進公開招標采購方式,提高政府采購透明度。繼續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政府采購效率。
四是繼續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試點工作。全面總結20*年試點經驗,完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機制,不斷擴大財政支出績效考評的范圍。做好對績效考評結果的利用,積極發揮績效考評對預算安排、資金安排等決策的參考作用。
四、規范財政管理,加強財政監督
加強財政監督檢查。圍繞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和重點,抓好奧運專項資金的跟蹤檢查,加大對“教育、衛生、社?!钡汝P系群眾切實利益的財政重大支出項目的監督檢查。加強對檢查整改情況的追蹤調查,重點選擇歷年檢查中存在問題較多的單位進行跟蹤回訪,確保監督檢查工作落到實處。強化大監督理念,加強與審計、市財政局等的溝通與聯系,實現監督資源共享,提高監督的工作效率。
推進財政法制工作。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評議考核機制,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深入貫徹落實《*市行政處罰執法資格管理辦法》、《*市行政處罰案卷評查辦法》、《*市行政執法責任追究辦法》等六項制度,提高財政干部的依法執政水平。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落實“五五普法”方案。
加強資產管理。在總結20*年一級預算單位資產動態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將動態管理的范圍擴大到二級預算單位。加強對實物資產處置的管理,引入“入場交易”的方式,對已報廢的實物資產進行公開拍賣。研究探索資產實物配備標準,強化實物資產的管理。
加強政府債務管理。認真總結我區政府債務管理的經驗,進一步完善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堅持政府債務報告制度,積極籌措資金,按期償還債務,維護政府信譽。
強化會計監管。認真貫徹執行《會計法》,將會計監管與會計管理、預算管理、財務管理、國庫集中收付管理以及財政監督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懲戒會計違法違規行為;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指導各單位建立和完善財務管理內控制度;加強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檢查與指導,規范各單位的財務行為;加強會計隊伍建設,進一步推進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探索會計人員信用管理與單位財務會計信用等級評價相結合的途徑和辦法。
五、加強政風建設,提高服務水平
一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結合當前財政工作的特點和要求,繼續完善財政干部隊伍培養、考核、任用等管理體系。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在提高干部的責任意識、廉政意識、創新意識、服務意識上下功夫。
二是加強作風建設。對內規范管理,明確和細化各項工作制度,確保財政工作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將各項規章、制度落實到工作中,實現工作效率的再提高。對外強化服務,創新服務方式,端正服務態度,豐富服務內容,實現“管理型”財政向“服務型”財政的轉變。
三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加強廉政教育和廉政制度建設,構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線、制度防線。繼續抓好源頭治腐工作,健全廉潔理財機制,建設一支廉潔高效、一心為公的財政財務干部隊伍。
- 上一篇:公務員辭職辭退制度
- 下一篇:公共人事行政環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