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維修行業發展計劃

時間:2022-03-31 07:56:00

導語:汽車維修行業發展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汽車維修行業發展計劃

一、汽車維修行業規劃的指導思想

根據黨的改革開放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方針以及汽車維修行業的服務宗旨,汽車維修行業規劃的指導思想主要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條件下,充分運用技術的、經濟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強對汽車維修行業的宏觀調控,引導汽車維修行業健康發展,形成一個供給與需求協調、平等競爭、服務方便及時、資源合理配置、秩序良好的汽車維修市場。在宏觀調控和市場機制作用下,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以市場為導向,調整行業結構,使全行業向專業化、規范化方向發展,提高維修質量和服務質量,提高全行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我國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

二、規劃目標

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規劃的目標應該是加速汽車維修市場宏觀調控監督系統的形成和功能的完善;促進汽車維修行業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進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的汽車維修市場,使汽車維修行業成為一個與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技術先進、結構優化、專業(車型、維修作業)分工明確、優質方便、秩序良好的汽車維修服務體系。

這個服務體系應該逐漸形成以城市為依托,向公路沿線輻射,以一類企業為骨干,二類企業為基礎,三類企業為補充的多層次、多形式、門類齊全、遍布城鄉、服務方便及時的汽車維修市場格局。同時要依靠科技進步,建立健全維修質量的監督體系和平等競爭的市場機制,實現優勝劣汰,提高全行業的素質和水平。

三、規劃方案

規劃期為1996年—2005年,即十年汽車維修行業發展規劃??紤]到社會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因此規劃期分成兩個時間段,即1996年—2000年、2001年—2005年。

規劃期內要達到的具體目標由六個指標組成的指標體系進行表述。這六個指標也就是規劃考核指標,即:總量指標,服務性指標,維修質量指標,效益指標,技術進步指標和人員素質指標。

1.總量指標

(1)總量供給與總量需求(表1)

到2000年時我國仍處于市場經濟的初期,供需比按1.25:1計算;2005年時按1.2:1計算。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供需關系應逐漸趨于動態平衡。

(2)各類汽車維修企業結構比例

各類汽車維修企業的結構比例,可按企業性質劃分或按經營性質劃分(表2)按經營性質劃分可分為貨車大修、貨車二級維護、客車大修、客車二級維護、汽車小修,并將各類企業預測結果折合成貨車大修輛次來計算、分析。按企業性質劃分可分為國有、集體和個體等。本規劃僅按經營性質劃分的結構比例進行預測。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資源優化配置和競爭的特點,供給應略大于需求,2005年時我們按1.2:1計算。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可參照這個比例。汽車維修市場屬于服務市場,一般情況下不太可能形成大的企業集團。因此,形成市場運壟斷的狀況不大容易出現。

2.服務性指標

(1)維修點數/千輛車

根據抽樣調查,沈陽、山東、大連、四川、北京、湖南、上海、浙江、新疆、山西、天津、廣東、青海、甘肅等十四個?。ㄗ灾螀^、直轄市)1992年這個指標的平均值為24.18(其中:一、二類企業為7.4)。2000年每千輛汽車應配備的維修點數為16.5(其中一、二類企業為4.2);2005年每千輛汽車應配備的維修點數為13.0(其中一、二類企業為4.0)。

汽車維修網點在各城市的規劃布局,應本著“分布均衡方位合理、方便用戶、適當集中”的原則,同時必須考慮到汽車保有量、維修需求量、城市交通總體規劃、機動車出行OD預測、交通條件、環境條件等。新建一、二類企業不宜設置在市中心,繁華街區,以設置在市區周圍的公路干線附近為宜。城市各區的維修網點數量、類型,亦應考慮到各區的汽車保有量、車型結構、維修需求量等因素。

(2)在廠(場)車日

3.維修質量指標

(1)維修質量保證期內的返修率

質量保證期內的返修率,2000年時應不大于5%,2005年時應不大于4%。

(2)上線檢測一次合格率

汽車大修、二級維護上線檢測一次合格率,2000年應不低于85%,2005年應不低于90%。

4.效益指標(未考慮貨幣時間價值)

(1)產值利潤率(每百元產值實現的利潤,元)及收入利稅率(每百元收入實現的利稅,元)

2000年和2005年產值利潤率全國平均應達到10元;收入利稅率應達到20元。

(2)全員勞動生產率

1992年抽樣調查,沈陽、蘭州、濟南、山東、大連、四川、北京、湖南等人省市全員勞動生產率平均為9875.75元/人,今后每年按5%的速度增長。

5.技術進步指標

(1)檢測設備臺數/設備總合數、專用設備含數/設備總臺這兩項指標,1992年濟南市、山東省、蘭州市、新疆自治區、天津市、欽州市、南京市第七省(自治區)市國有、集體及其它企業達到的水平,如表4所示。

這兩項指標本應用固定資產凈值之比表示,因得到的調查統計資料是以臺數為單位統計的,故仍用合數比值。

2000年上述兩個指標應分別達到30%和35%。

2005年上述兩個指標應分別達到32%和38%。

(2)技術進步對產值增長速度的貢獻(技術進步對汽車維修行業經濟增長所占份額指標)

根據1993年及以前統計資料測算結果,該指標值為22.8%,這說明我國汽車維修行業經濟增長中技術進步含量比較低,尚未走依靠內涵擴大再生產道路。根據我國汽車運輸業及機械制造業測算分析,90年代初期該指標達到20%左右,而發達國家機械行業該指標值為40%—50%。

因此,依靠技術進步逐漸促進我國汽車維修行業經濟增長是今后應重點抓好的主要工作之一??紤]到1992年后汽車維修檢測和專用設備數量增長較快,人員培訓進展良好,2000年該指標應達到35%左右,2005年應達到45%左右。

6.人員素質指標

(1)技術人員數/全部職工數

1989年的JT3135《汽車大修企業開業技術條件》規定,作為一個汽車大修企業開業的最低要求,技術人員數占全部生產人員數的5.3%。根據抽樣調查,沈陽、杭州、大連、濟

南、四川、北京、上海、山西、天津、廣西欽州、甘肅、南京、山東等省市,大多數已達到這一要求。1992年這十三個省市技術人員數/全部職工數平均為6.45%。2000年這個指標的全國平均值應達到7%,即達到現有的中等水平;2005年應達到10%,即達到現有的較高水平。

(2)持證上崗率

一線工人及質量檢驗人員持證(技術培訓合格證)上崗率,2000年應達到100%。

四、實施規劃的措施

1.加強汽車維修市場總量投入的宏觀調控

隨著改革的深入和汽車維修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尤其是中央發展第三產業的政策,使汽車維修行業出現了迅猛增長的勢頭。然而,有的地方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導和調控,出現了盲目發展的趨勢,某些方面供大于求,不僅造成市場混亂,而且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受到較大的影響。作為行業管理部門面對這種形勢應保持清醒的頭腦,采取措施加強宏觀調控,優化行業結構,提高企業素質,保持總量的基本平衡,促使行業的健康發展。

(1)積極引導現有的一、二類汽車維修企業加強技術和資金投入,提高生產率和效益水平,走內涵發展的道路。對新開業戶嚴格執行準入條件,使一批高起點的企業進入市場,同時適當批準一部分合資企業進入市場,以此提高行業總體水平和市場競爭水平,滿足市場的需要。

(2)對三類汽車維修業戶,可進一步放開,以市場競爭手段為主,維持市場供需的平衡,但要維護進出市場的秩序,并強化管理制度。同時,引導和鼓勵和一部分競爭能力強的專項維修業戶上規模、上水平,成為專項維修業戶的骨干,起到穩定三類業戶的作用。

(3)鼓勵和引導汽車制造廠家選擇有條件的汽車維修企業建立專一車型的售后服務中心或維修站,促進專業化生產的發展。鼓勵和扶植一批維修車型專業化和維修項目專業化的企業進入市場,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維修質量。

(4)在車輛比較集中的大、中城市,應能夠完成各種車型的各類維修業務;在一般中小城市,應能完成國產主要車型的各類維修業務及進口主要車型的維護和小修業務。在國道和省道沿線30公里的范圍內,應設有一個二類以上的維修企業。

(5)對目前各大中城市中已形成維修廠點比較集中的區域,可建立有形市場,加強管理,在競爭中引導各企業發揮各自特色,逐漸向某一車型或某一專項修理的方向發展。

2.加強汽車維修質量管理,提高行業的服務水平汽車維修質量不僅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源泉,而且是行業管理的一項重要目標。所以在實行汽車維修行業管理的過程中,應始終以提高維修質量為中心。

(1)在全行業認真貫徹《產品質量法》和交通部第28號令《汽車維修質量管理辦法》,當前主要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①加強汽車維修出廠合格證制度的執行力度,為在全國統一出廠合格證式樣的要求創造條件。

②認真貫徹國家標準《汽車維修質量檢查評定標準》(GB/T15746—1995),抓好汽車維修質量的檢查評定工作。

③做好汽車維修質量監督檢查工作,增加抽查面和抽查數量,各級道路運政管理部門要增加抽查檢測費用補助資金。

④督促企業實行維修車輛進、出廠及生產過程中的檢驗制度即“三檢”制度和按標準修車,幫助企業制定維修操作規程,完善企業內部質量保障體系。

(2)建立健全汽車維修質量監督檢驗體系

在規劃指導下,鼓勵相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和社會力量建立不同級別的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增強汽車維修質量檢驗的手段。

(3)堅持質量檢驗員的培訓考核、持證上崗制度,并實行質量檢驗員的年度審驗制度。

(4)實行汽車維修質量保證期制度。

(5)要把在廠車日作為維修企業服務質量的一個主要指標來抓,管理部門要盡快研究制定各類汽車維修作業在廠車日的量化指標。

3.完善汽車維修市場的運行機制,規范企業的經營行為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市場行為規則和市場道德。對汽車維修這樣一個點多面廣、服務性強、技術和勞動力密集的行業尤為重要。幾年來,雖然汽車維修市場已經初步形成,也建立了一些市場的運行規則,但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有些規則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有些規則尚待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做進一步的完善。當前主要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進一步宣傳貫徹《汽車維修合同實施細則》,這是規范汽車維修市場經營行為的基礎和有利手段。在貫徹中遇到的問題,可結合本地具體情況作一些必要的補充規定來解決。

(2)做好汽車維修價格管理的改革工作。原則上仍堅持統一工時定額、有條件的放開工時單價的原則。在制訂(修訂)工時定額時,應加入車輛進出廠檢測工時,為車輛維修竣工出廠時進行綜合性能檢測奠定基礎。放開工時單價后,實行優質優價,采用企業自由定價、同行議價或浮動價等形式。但不論采取什么方式,企業必須明碼標價,接受用戶和管理部門的監督。管理部門要創造條件實行“企業自定價格備案制度”,維修費用較小的可推行“結算清單”管理,規范企業的經營行為,維護企業和用戶的經濟利益。

(3)建立健全以城市為主體的汽車維修市場監督體系,做好市場經營行為的日常監督工作,及時糾正行業的不正之風。統一各類汽車維修企業的標牌,標牌上應注明企業類別、經營范圍、審批單位和編號,以便車主選擇和社會監督,解決超范圍經營問題。

(4)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以行業協會的名義,制定汽車維修行業的行為規則和道德準則,使經營者增強自我約束的自覺性。

4.提高汽車維修行業人員素質,促進行業技術進步汽車維修行業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其管理水平、技術水平和從業人員素質都比較落后,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各級管理部門必須清醒地認識這一現實。因此,行業管理部門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改變行業的落后面貌,這也是衡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標志。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汽車維修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的力度。從長遠來說,管理部門要充分利用行業的現有條件,發揮全社會的積極性,建立行業培訓基地,制訂培訓辦法。培訓工作要充分發揮協會和大專院校的作用。

(2)實行全行業持證上崗制度。要引導、幫助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加強對廠長、會計、統計以及技術管理人員的培訓。

(3)汽車維修技工和質檢員的培訓要加快速度,一部分條件較好的省、市盡快實行持證上崗制度。

(4)鼓勵和引導企業,尤其是一、二類骨干企業,采用電子計算機技術、檢測診斷(特別是對汽車電子噴射系統等的檢測診斷)和現代化的車輪烤漆、車輪平衡、車廂整形等維修設備,促進行業的技術進步。

(5)行業協會要組織編寫汽車維修技術資料,及時為企業提供新車型,尤其是進口車型的維修資料和信息。

(6)辦好各種汽車維修的刊物、信息和動態等,并在全國形成信息網絡,充分發揮信息引導市場的作用。

(7)行業管理隊伍的建設、人員素質的提高也是行業管理工作中迫在眉睫的大事。重點要加強對在職管理人員的再培訓工作,更新知識更新觀念。

5.貫徹執行13號部令,加強車輛技術管理工作

要繼續貫徹執行《汽車運輸業車輛技術管理規定》,確保車輛技術狀況良好,保證行車安全。主要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加強運輸車輛強制維護制度的實施工作。盡快出臺車輛強制維護管理辦法和檢查監督程序。行業管理部門內部以及部門之間要相互配合,統一思想,把工作做細做好,解決當前在該項工作中出現的“異地罰款”和放松管理等問題。

(2)落實運輸車輛技術等級評定制度。結合執行客、貨運輸業戶的開業條件和進行年度審驗,促使經營者平時注意維修車輛和及時更新車輛,提高運輸車輛的技術水平。

(3)加強運輸車輛技術檔案的管理。采用統一格式,擴大建檔面,檔案工作要逐步走向經常化,制度化,積極采用先進的計算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