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體局全年學校德育工作計劃
時間:2022-06-09 05:54:00
導語:市教體局全年學校德育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和全國、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陣地作用,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小學德育大綱》以及《市年中小學德育工作要點》,結合我市學校德育工作實際,制定年中小學德育工作計劃,內容如下:
一、加強德育隊伍建設,提高德育工作專業化水平
1.加強德育干部培訓。要通過理論輔導、專題討論、自主學習、課題研究等多種形式,對德育干部進行系統培訓,全方位地提高德育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研究制定中小學德育工作評價方案,切實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2.加強班主任培訓。要認真貫徹教育部《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省教育廳《關于加強師德建設規范普通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若干意見》,加強班主任培訓。通過組織專題培訓、邀請名師講座、組織優秀班主任先進事跡報告、“以德立教、為人師表”經驗交流等形式,不斷提高班主任文化素養、道德水準及管理水平,打造一支敬業愛崗、開拓進取的班主任隊伍,促進德育工作扎實、持續推進。
3.加強德育課教師培訓。要組織德育課教師深入學習新的德育課程標準,強化專業培訓,結合校內德育重點,把握時代、地域德育特色,創造性地實施德育課程。
二、深入實施“修身立德”工程,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4.加強民族精神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要采取靈活多樣、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和實踐要求。利用第七個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及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教育契機,整合民族文化、歷史名人、革命傳統等教育資源,尤其要挖掘、利用我市的自然、人文資源,通過撰寫征文、演講比賽、辯論賽、經典誦讀、主題班會、知識競賽、研究性學習、參觀體驗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和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理想信念。
5.加強傳統美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深入挖掘傳統文化中積極健康的教育因素,結合學生和學校的實際,不斷創新教育形式,豐富教育內容,激發廣大學生崇尚美德、踐行美德的良好道德情操。重點加強“八德”教育,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要從學生身邊小事抓起,從根基抓起,以小事養德,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做有道德的人。
6.加強養成教育,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要根據新形勢的要求,立足學生思想實際及德育工作現狀,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圍繞“守公德、勤學習、講衛生、愛勞動”等習慣養成教育主題,選擇小而精的養成目標,通過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如班隊活動課、大(團)隊主題隊會、實踐體驗等等,促進學生“熱愛學習、樂于探究、誠實守信、尊重他人、孝敬長輩、遵紀守法、節儉樸實”等良好習慣的養成,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具體要做好“五個一”工作:一是舉行一次養成教育活動啟動儀式。學期初,由大隊部或團組織向全體同學發出倡議,使同學們了解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意義。二是發放一份習慣養成標準。要確定養成教育內容,將習慣養成要求落實到每一周的教育重點中,做到天天有安排,周周有重點。三是召開一次養成教育專題會議。每周進行專題總結、部署,細化活動要求。四是辦一期以養成教育活動為主題的展板或板報。每個班級每學期至少辦一期,要聯系學生實際,表揚先進,鼓勵后進,鞏固養成教育成果。五是推選一名習慣養成標兵。每班每周推選一名,由點帶面地開展自我監督、自我教育活動,以榜樣的力量促進習慣養成。
7.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要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教師隊伍建設、心理教育網絡建設和心理咨詢室建設,進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化和信息化水平。我市今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題是“和諧、陽光、快樂、健康”,各校要圍繞這一主題,開展系列活動。心理健康教師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收集整理,定期以板報、廣播等形式對全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指導。
8.加強感恩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要利用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和身邊的鮮活事例,通過感恩作業、征文活動、詩歌朗誦、主題班會等形式,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感恩意識、關愛意識和責任意識,以實際行動感恩親人、回報社會、報效祖國。
9.加強環保教育,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要通過學科教學和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懂得保護生態環境、愛護人類資源的重要意義,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提高環保實踐能力,養成良好的低碳生活習慣。
三、強化教學活動主渠道功能,推進德育和智育有機融合
10.加強學科教學德育滲透,落實中小學階段的德育目標。要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融合,使德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重點在思品、語文、歷史、地理、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等內容的滲透,陶冶學生情操,激發愛國情感,培養團結協作、樂于探究等品質。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學要結合行業特點和專業技術發展需求,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職業理想與創業精神教育,培養動手操作及創造實踐能力。
四、完善家校溝通工作機制,提升家校育人合力
11.加強家長學校制度建設。要貫徹落實《省中小學家長委員會設置與管理辦法(試行)》,結合實際,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家長學校領導小組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家長委員會,全面領導和組織實施家長學校的日常工作,規范家長學校運行,不斷提高家長學校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水平。領導小組和家長委員會要制定工作計劃,定期召開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充分發揮家長在學校民主管理監督、實施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2.開展“科學家教進萬家”活動。要貫徹落實《關于加強家校溝通促進教育和諧發展的意見》,面向學生家長開展以“家庭教育公益課堂”為主、符合家庭教育實際、切合家長需求的服務活動。
五、抓好校外活動場所建設,豐富中小學德育資源
13.推進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建設。一是要加大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建設力度,加強管理使用;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就近取材,因地制宜,建立德育實踐基地。要通過校外活動場所的建設,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中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豐富的資源條件,使廣大青少年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校外活動中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14.實施“社會課堂”工程。要配合市文明辦統籌整合文化、教育、體育、科技、經濟、國防等各類資源,向中小學生開放,更好地發揮社會資源在中小學生成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保證中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 上一篇:市政辦學生藝術節活動通知
- 下一篇:市政辦全年干部教師教育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