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工作計劃
時間:2022-08-01 02:56:39
導語:教育科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務實推進內涵發展工程
1、加大力度,推進特色學校創建。在充分調動學校自主辦學積極性的前提下,加強指導、督辦,著力文化和項目建設,組織特色創建亮點展示和特色創建校校行,推動創建工作。組織“我的辦學理念與實踐路徑”校長論壇,推動校長深入思考,確立科學的辦學理念,提高辦學水平與能力。
2、強化行動,推進全面質量提升。分層次選擇學校開展教學、德育、體衛藝、辦學行為管理與實施綜合試點,研制有利于學??茖W發展、學生全面發展的可操作、可持續、可評價的運行與管理機制。在試點基礎上,研制全市教育教學管理實施細則,修訂完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細則與辦法,推進全面質量提升??茖W務實地組織好2013—2014學年度教育質量評價。
3、鞏固完善,落實好“零擇?!焙托“嗷?。完善落實“零擇?!惫芾磙k法,強化監督制約機制,組織馬家店城區小學服務區域調整和學生入學工作。加強督辦,確保小學與初中全部實現小班化,引導學校開展小班化教育研究與實施。
4、加強學校章程建設,規范辦學行為。督促全市中小學制定或修訂好學校辦學章程,依法行使辦學自主權和承擔相應責任,加快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管理、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加強明查暗訪,督促學校嚴格落實課程計劃和作息時間規定,嚴格控制學生在?;顒涌偭亢妥鳂I總量,保證學生體育鍛煉和休息時間,進一步規范教學用書和教輔資料管理使用,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二、深入抓好立德樹人工程
5、繼續實施德育“一三五工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教育全過程,以良好習慣養成教育為重點抓手,以特殊群體學生為重點關愛幫撫對象,以各種活動和日常生活為平臺讓學生感染和內化,組織有體系的校本德育活動課程評選與展演,組織好市教育局“德育品牌”示范學校評選。加強省德育“五項專題研究”課題指導與管理,確保順利結題。
6、完善德育常規工作管理。深入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督促學校開展好各類節慶紀念日教育活動和市文明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安排,通過多種形式落實社會實踐活動和文學、藝術、體育、科技等社團建設,組織好星級學生和綜合素質評價。加強校外活動中心、鄉村少年宮活動項目與隊伍建設,認真實施,加強管理,充分發揮育人功能。
7、科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認真實施《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細則》和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開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加強心理咨詢室和心理咨詢教師隊伍建設,以導師制、同伴互助等形式建立心理輔導志愿者隊伍,通過心理咨詢網站、心理信箱、面對面交流與影響等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問題。積極創建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
8、開展全員育人研究與實踐。加強德育干部和班主任隊伍建設,調動積極性,提高工作水平與能力,組織“班主任工作實踐談”、“德育活動創新踐行談”網上論壇評選活動。組織學科教師開展如何落實“立德樹人”研究。
三、扎實做好教學管理工作
9、深化高效課堂建設。加強多形式的教學研究,深入推進以“以學定教、自主合作”為特征的高效課堂創建活動,加強“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研究,做實以“教學資源比應用,課堂教學比高效”為核心的“課內比教學”常態化工作,推動年輕教師專業成長、中老年教師專業發展。組織參加市“比教學”競賽活動。
10、加強教學過程管理。指導和督促學校優化教學過程管理辦法,科學、有效地實施備、教、批、輔、考、研、評等教學環節的管理,加強問題研究。小學、初中要將地方課程(含專題教育)、校本課程的教學納入正規管理,納入教師績效考評范圍。督促學校研究并落實培優輔差工作,著力提高合格率。組織好小學學年調研考試和中考。加強高中教學工作管理,確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合格率,抓好高三復習備考工作,確保三所普高在市RSR值評價中提值進位,努力保持我市高考成績在市的應有地位。
11、加強課程建設。進一步明確和落實國家、地方和校本課程的標準和課時安排,堅持課程建設、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相統一的原則,提升學校的課程執行力和校長的領導力。切實統籌、規劃和開發好校本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督促學校按相對集中的要求規范專題教育師資安排,全面上好安全、法制、國防、預防艾滋病、預防、環境、健康教育(衛生知識、人口理論、性與生殖健康、疫區預防血吸蟲病等)內容,并開展相關宣傳教育活動,加強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內容的實踐與演練工作。
12、規范學籍管理和招生工作。建立學籍網格化管理模塊,做好新生基礎數據采集,嚴格異動手續辦理。規范義務教育新生就近入學,嚴密組織普通高中招生。組織學籍管理工作情況檢查和普及程度抽查,確保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100%、鞏固率99%以上、完成率97%以上、初中畢業升高中比例97%以上。
13、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本著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要求,督促學校普及科技知識,組織開展小發明、小創造、小設計、小建議、小論文“五小”科技活動。與科協聯合舉辦第七屆中小學生科技節,組織參加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科技部門舉辦的科技、計算機知識與應用競賽活動。
14、做好特殊教育工作。研究并完善殘疾少兒教育工作,扎實做好殘疾學生隨班就讀工作。督促特校進一步完善內部建設,優化各項管理,打造“大愛育人”的學校特色,落實國家對聾啞、培智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四、全面加強體衛藝工作
15、落實《省學校體育三年行動計劃》。制定我市《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落實目標、任務和措施,組織學習,督促實施。
16、推進體藝2+1工程落實。督促學校創造性地落實《省中小學校每天一小時陽光體育運動實施方案》、《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在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的通知》和枝教發[2008]12號、[2009]90號、[2011]106號等文件,落實體育、藝術和衛生教育課時、師資和學習內容,科學安排大課間和體藝課外活動時間、活動內容、場地設施、指導教師和考核評價,保證學生每天運動一小時,基本掌握2項體育運動技能和1項藝術特長。組織開展“大家唱、大家跳”和冬季長跑工作。督促高中階段學校組織好新生軍訓。
17、抓好競賽活動。督促學校在抓好普及的基礎上,注重競技水平的提高,舉辦好春秋兩季運動會、藝術節和多種小型競賽活動。探索小學、初中相銜接的體育競技項目建設,舉辦市第十一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和第八屆中小學生籃球運動會,與文化體育旅游局聯合舉辦其它球類競賽。
18、組織好體衛藝工作評價。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爭先”活動,認真組織《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率、體衛藝課程完成率、體藝2+1目標實現率抽測工作,實施實行學校體育報告公示制度。督促學校組織好學生健康體檢與分析等工作。探索建構體音美專職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平臺。
19、積極組織創建。開展第三批“2+1工程”示范學校、體育藝術特色項目申報初評與前二批命名學校復評。組織學校積極創建市、省“陽光體育運動”示范學校、體育、藝術“2+1”項目典型學校、體育藝術特色項目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組織好本市的評價認定工作。
五、努力提高學前教育水平
20、強力推進《指南》《規范》實施。通過多種形式強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市幼兒園一日活動保教規范》的學習,加強研究,落實行動,杜絕小學化傾向,加強營養配餐情況督查,切實規范幼兒園保教工作,提高幼兒教師的保教水平。
21、著力幼兒良好習慣養成。指導、督促幼兒園高度重視“人之初”的良好習慣養成,細化、落實行動方案,研究、落實家校結合途徑和方式,加強教師、保育員工作考核。組織巡視,開展督辦,推介典型。
22、加強機制建設。培育和發揮中心幼兒園的示范帶頭作用,完善區域協作組建設,建立公民辦幼兒園有序競爭、協調發展機制。調研指導,規范辦園行為和園務管理。
23、推進辦園條件檔次提升。實施第二個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引導民辦幼兒園改善辦園條件,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推動幼兒園加強班級五大領域區角建設,打造適合幼兒幼兒身心健康、習慣養成、智力發展的環境,提高保教質量。組織首屆優秀活動課、優秀環境創設、優秀園務管理、優質后勤服務“四優”競賽活動。
六、著力提升職業教育品味
24、推動管理優化,爭取招生新突破。進一步完善職教中心、二技校適應技能高考和社會需求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深化以“準軍事化半封閉式”管理為主體的德育管理改革。積極宣傳,爭取市、鎮政府重視,充分發揮初中學校引導優勢,加強招生秩序管理,力爭完成上級下達的招生任務。
25、推進課堂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推動職教中心、二技校全面開展“基于工作(學習)過程”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編寫貼近學生基礎、符合專業或文化課程需要的校本教材。完善技能訓練平臺,積極備賽,確保省、市技能大賽實現新突破。加強備考管理,確保技能高考取得新進展。
26、強化隊伍建設,提升整體水平。促進職教中心、二技校名師和中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工作,創建名師工作室。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組織開展“十佳雙師型教師”評選活動。
27、推進校企合作,拓寬辦學之路。推動職教中心、二技校立足服務經濟建設、適應市場需要,擴大雙通雙聯工程,抓好引廠入校、與企業聯合辦廠工作,探索職業學校多元辦學之路。創造條件,探索工學結合的新思路、新方式。
28、規范社會培訓,提高質量效益。以職教中心、二技校為基地,完善社會培訓體系,積極開展就業培訓、安全培訓、退役士兵培訓、鑒定培訓、特種職業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不斷提升培訓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和服務水平。
- 上一篇:計生局三萬活動工作方案
- 下一篇:群眾最厭三件事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