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時間:2022-01-11 08:38:00

導語:體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一、“十五”計劃回顧

(一)主要成就

“十五”期間,我市體育工作貫徹國家關于大力發展體育運動,提高國民身體素質的指示精神,堅持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的方針,緊緊圍繞全市經濟建設的中心工作,積極主動為全市中心工作服務,為改善城市環境,拓展城市功能服務。通過舉辦“十強賽”、世界棋牌賽、足球周、世界杯滑雪賽、國際龍舟邀請賽等大型國際體育活動,不斷拓展體育的社會功能,使體育在城市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全市體育呈現出全民健身蓬勃發展,競技體育成績突出,體育產業初見成效的可喜成果,為促進我市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和擴大*的國際影響做出了積極貢獻。

1、全民健身常抓不懈,群眾體育蓬勃發展

五年來,我市群眾體育工作始終堅持以貫徹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為重點,以提高廣大群眾身體素質為宗旨,以舉辦大型全民健身活動為載體,努力構建全民健身服務保障體系,在健全組織、實施場地設施建設和開展活動等方面常抓不懈,促進了全市群眾體育的普及和發展。通過實施《綱要》,堅持開展健身月、健身周等活動,不斷擴大體育人口,使我市體育人口已達340萬,占全市總人口的47.2%。我市被省和國家授予全民健身“先進市”、“優秀市”的光榮稱號。

一是加大投入,建好百姓身邊的健身場地和設施,為廣大群眾創造良好的健身環境。為了滿足群眾就地就近、方便參加體育健身活動。近年來,我們充分利用城區拆遷改造的契機,主動與城建、規劃、園林等部門溝通,把社區公共體育設施用地和建設納入規劃。積極爭取本級財政的大力支持,經市(體彩資金)、區兩級政府共同投入3000多萬元,在全市1124個社區、10個公園、6個廣場中興建了全民健身工程。截止到2005年底,全市共安裝各種健身器材總計約10萬多件,深受市民歡迎,被譽為“民心工程”。今年,我市又加大了這項工程的投入,力爭到今年年底,全市有條件的社區體育健身器材的安裝率達到100%。目前,我市的公園體育、廣場體育和社區體育蓬勃開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人們自覺健身意識大大增強。

二是加強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建設,充分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作用。積極發揮各級政府、行業體協和各個部門的作用,齊抓共管。明確職責、義務和權限,使我市全民健身組織網絡更加規范。目前,我市95%的城區街道、70%的農村鄉鎮建立了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95%的社區、70%的村屯成立了體育工作指導委員會或工作領導小組。在社區體育,健身協會,健身站點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是堅持開展健身活動,群眾體育豐富多彩。近年來,我們在全市大力倡導“科學鍛煉,有益健康”的新理念,積極組織以“激情*、人文奧運”為主題的系列群眾體育活動,營造出2008年奧運會*賽場的氛圍。通過舉辦“十強賽”、棋牌節、五里河足球周、體育嘉年華、萬人長跑、龍舟賽等大型體育活動,進一步豐富和活躍了群眾文化生活。在全市產生了很好的反響,受到廣大市民的贊譽。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促進了大眾健身,增進了國際交流,擴大了*的影響。

在舉辦大型體育健身活動的同時,我們還堅持開展形式多樣、市民喜聞樂見的廣播操、健美操、晨晚練、體育健身咨詢等多項活動;組織開展體育進家庭,百戶家庭踢毽、跳繩比賽、冬泳、冰上趣味健身活動,推進了社區體育向縱深發展。

2、競技體育夯實基礎,運動成績不斷提高

我市的競技體育工作以發現和培養體育人才,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為中心,以參加奧運會取得優異成績為*爭光為目標,大力加強后備人才的培養,不斷取得了好的運動成績?!笆濉逼陂g我市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亞運會、全運會、城運會和省運會都取得過驕人的戰績;我市體育代表團參加歷屆省運動會和城運會都處于領先和第一集團軍地位。多年來,我市共向遼寧省輸送運動員224人。參加省級比賽女運動員共獲得544枚獎牌,男運動員共獲得584枚獎牌,向國家輸送男運動員10名,女運動員16名。參加國家級比賽女運動員獲得41枚獎牌,男運動員獲得71枚獎牌。從上屆全運會、城運會和省運會我市運動員參賽情況看,第九屆省運會獲86塊金牌、90塊銀牌、61塊銅牌;第五屆城運會21塊金牌、15塊銀牌、17塊銅牌;第九屆全運會4塊金牌、5塊銀牌、8塊銅牌;第28屆奧運會2塊金牌、1塊銅牌;世界杯和世錦賽從2001年—2004年,共獲得21塊金牌、4塊銀牌、7塊銅牌。期間涌現出馬林、高娥、張越紅、戰殊、趙剛、黃晶晶、馮桂鑫、孫英杰、王霞、高偉、王利、佟嵐等優秀運動員。

3、積極探索體育產業發展的新思路

我市在新形勢下,積極發揮和拓展體育的社會功能和產業功能,謀求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

一是體育彩票發行取得可喜成果。五年來,我市體育彩票發行額逐年遞增,總發行額9億元,獲公益金8000余萬元。在全民健身活動、競技體育比賽和體育設施建設上發揮了積極作用,真正體現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彌補了體育事業經費不足,為我市體育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二是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及商業運作不斷加強。為滿足廣大群眾體育需求,我市將籃球館、羽毛球館、網球館、游泳館、五里河體育場、足球場等體育設施常年對外開放,適當收費。每年通過承辦中超聯賽、大型商業演出,采取商業運作的形式,滿足了競賽、表演和娛樂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同時也吸引了更多的群眾走進體育消費的行列,增加了收入。

三是部分體育項目實施有償培訓,彌補了訓練經費不足。在保證培養重點隊伍和尖子隊員的前提下,對一些熱門的體育項目實行有償培訓,彌補了訓練經費不足。培訓對象以青少年為主。目前我市的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武術等項目有基礎,參加培訓的人員比較多。市區及協會都相繼成立了培訓中心和青少年俱樂部,開展有償訓練,深受群眾歡迎。

四是體育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得到社會和人們的認可。隨著人們體育健身意識的不斷增強,花錢買健康已成為時尚。我市社會力量興辦的體育場所,為市民健身提供了方便,滿足了人們健身的需求。目前,我市已擁有社會興辦的健身俱樂部、游泳館、保齡球館、臺球社、棋牌社、健身房等健身場所,范圍已涉及到高爾夫、輪滑、賽馬、賽車、釣魚、射擊、乒乓球、網球、武術等16個項目,這些項目通過社會力量興辦,不斷得到發展壯大,并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基本經驗

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是體育工作三大中心工作。

在新形勢下求得共同發展,我們要不斷地更新觀念,抓住根本,突出重點。群眾體育要以青少年為基礎,以提高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為根本,不斷擴大體育人口;競技體育要突出優勢項目,增加訓練工作中的科技含量,使尖子人才脫穎而出;體育產業要盤活有形資產,發展體育彩票產業,開發場館功能,實現資金有序流動。

(三)存在的問題

我市體育工作在取得很大成績的同時,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要繼續完善社區體育健身設施建設,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縮小城區與郊區(縣)體育活動開展不平衡的距離;二是加大對區縣(市)體校和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投入,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我市后備人才培養新格局;三是拓寬體育產業發展渠道,加快體育產業的發展速度。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我國舉辦2008年奧運會為契機,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市民整體素質為根本目標,努力提升競技體育水平,大力發展體育產業,積極籌備場館改造和建設,深化體育改革,推進體育運行機制轉變,促進體育事業健康發展,努力開拓進取,務實創新,打造體育強市,使我市體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二)發展原則

堅持把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市民身體素質作為根本任務,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努力推進體育體制改革和運行機制的轉變,堅持依法行政,以法治體,保障體育事業健康運行,為實現我市體育事業快速發展,全面振興*老工業基地做出新的貢獻。

三、主要目標

群眾體育普及程度明顯提高,全市人民的體育意識和身體素質進一步增強,形成多元化的親民、便民、利民的體育服務體系。到2010年,根據全市人口發展目標,我市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人數占全市總人口的55%左右。競技體育總體實力穩中有升,繼續保持在省和全國的領先地位。在第十屆省運會、第六屆全國城市運動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我市運動員力爭取得好成績,實現體育強市的目標。到2010年前爭取承辦大型國際體育賽事1至2次。體育產業基本形成結構合理、規范發展的體育健身娛樂、體育競賽表演、體育技術咨詢服務、體育旅游和體育彩票等體育產業市場。體育產業指標納入國民經濟的統計指標,整體實力明顯增強。到2010年,體育彩票發行額12億元。

加強體育設施建設。在渾南新區規劃新建*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規劃新建和改造體育訓練場館;在渾河沿岸新建“體育長廊”;滿足承辦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體育設施。體育科教水平進一步提高,取得1-2項在省內、國內具有影響的科研成果,形成布局合理、學科配套的體育科教體系。

四、主要任務

(一)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推動群眾體育向縱深發展

要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納入社會發展整體規劃和目標管理體系。開展體育健身活動,組織開展好青少年、職工、農民、老年人、殘疾人和少數民族體育以及各行業的體育活動,用科學、文明、健康的體育文化活動,占領群眾業余文化陣地。

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實施全民健身工程,保障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基本的體育服務;建設并管理好健身廣場、健身公園、健身路徑、健身中心等場所,方便群眾就地就近參加體育活動;加強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建設,搞好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設立市級社會體育輔導中心,在區、縣(市)設立分中心和輔導站(點),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積極的作用;開展國民體質測試和檢測工作,定期公布國民體質監測報告。要建立健全市、區兩級國民體質監測中心。

以抓好學校體育工作為重點,保證青少年身體素質的提高。要認真執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保證體育教學質量,保證每名學生每天在校體育活動的時間不少于1小時。定期舉辦中小學生運動會和體育比賽,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

以社區為重點,抓好城市體育。組織開展適合不同人群、貼近家庭的健身活動,適時召開社區體育大會等系列健身活動。在“十一五”期間,每年舉辦國際或國內體育活動或比賽1—2項;舉辦具有品牌性,有影響的群眾體育健身活動1—3項;市區(縣)開展廣場、公園和社區健身活動4000次左右,推動體育進社區、進家庭活動廣泛開展。逐步實現每個社區都要有活動室及相關的健身器材、健身場地。力爭到2010年全民健身路徑器械進社區達到100%,全民健身路徑器械進村屯達到80%。

以鄉鎮為重點,抓好農村體育。農村體育要以鄉鎮為龍頭,形成以鄉鎮、村屯和農民體協為紐帶的農村體育網絡。每個鄉鎮都要有一個籃球場和一個體育健身活動室,積極組織開展廣大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

(二)全面實施奧運戰略,提高我市競技體育水平

認真貫徹實施新時期奧運爭光計劃。競技體育是體育事業發展水平的標志,也是一個城市的形象,實現體育強市,不僅要為國家培養和輸送高水平的體育后備人才,還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處于全國領先水平的競技運動品牌項目,不斷提高競爭實力,在各級各類比賽上取得優異成績。積極組隊參加省運會和城運會,通過參加各項競賽,鍛煉隊伍、發現人才,不斷提高競技體育水平,鞏固和提高我市競技體育在國內的地位和綜合實力。把握承辦2008年奧運會足球比賽的契機,推動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全面提升*市在國內、國際上的知名度。

辦好各級體育運動學校,為國家輸送優秀體育后備人才。根據2008年奧運會目標和省級專業隊運動項目的設置,對我市及區、縣(市)體校業余訓練項目進行整合調整。鞏固現有的尖子項目,拓展新的優勢項目,在項目的設置上向城運會、奧運會靠攏。對優勢項目和有潛力的項目,要進一步加大人力、財力的投入,在科技服務、政策保障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抓好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建設,做到從小培養、抓出特色,為國家和省輸送更多的優秀體育后備人才。

加強運動隊伍建設。把提高運動技術水平與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一代運動隊伍結合起來,深入持久地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努力抓好運動訓練和文化教育,提高運動隊伍的科學文化素質;加強教練員、裁判員、管理人員和體育科研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堅持體育競賽公平、公正和公開的原則,堅決反對通過使用違禁藥物和行賄等手段騙取體育榮譽,維護體育競賽的公正性和純潔性。

進一步加強區、縣(市)業余體育訓練工作。認真研究、制定和落實有利于調動基層輸送體育運動人才積極性和各項保障措施,拓寬體育后備人才輸送的渠道。各區、縣(市)要強化輸送意識,選擇一、兩個適合本地區特點的項目,塑造品牌,建立基地;加大對區、縣(市)體校和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扶持力度,安排專項資金,給予重點投入,使區、縣(市)業余體校真正成為我市體育后備人才基地。

以科技為先導,不斷提高競技體育的科技含量。要以備戰省運會和城運會為重點,進行科技攻關和科技服務。把體育科研納入全市科研工作計劃,增加對體育科研經費的投入。培養和引進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不斷提高我市體育科技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

(三)積極發展體育產業,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體育產業體系

體育產業是新時期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研究制定有利于當前我市體育產業發展的經濟政策,放寬體育產業的市場準入,逐步形成有利于體育產業發展的社會氛圍。

開發和培育體育市場。重點培育以體育健康娛樂、競賽表演、體育旅游、體育中介、體育用品、體育人才、體育培訓、體育信息和體育技術咨詢為主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注重體育無形資產開發和新興運動項目的開拓,加強對商業性賽事的管理。盤活國有資產,整合體育資源,建立補償機制,不斷增強體育發展的動力和后勁。以承辦2008年奧運足球比場為契機,做大做強“五里河”品牌,以足球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吸引國際體育組織、體育產業集團來我市投資,鼓勵社會各界投資興辦體育產業,要堅持“誰投資、誰所有、誰獲益”的原則,打破地區、部門和所有制界限,大膽引進外資來我市投資;鼓勵、支持企事業單位和個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興辦面向大眾的體育服務經營實體;鼓勵社會各界對體育事業、公益性體育機構和公共體育設施的贊助和支持,保障和維護其正當權益;鼓勵和支持社會團體、民間組織辦體育,推動體育社會團體開展各類體育活動。

加強體育彩票的管理和發展。體育彩票要從規范發行,提高體育彩票發行效益著手,逐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彩票發行制度。要加強對體育彩票發行工作的管理,提高服務質量,促使體育彩票的發行科學化、制度化,使體育彩票收入成為體育事業發展的一個主要渠道。加強體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和管理。公益金的使用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使用比例列入本級部門預算,加強體育彩票公益金的監管,發揮體育彩票資金使用效益,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集中財力辦實事。

(四)加快體育設施建設,依法強化管理。

將體育用地和體育設施建設列入政府整體發展規劃,做到統一安排、合理布局、逐步建設。新建居民小區必須配套建設相應的體育設施和活動場地。因城鄉建設確需拆除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或改變其功能、用途的,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的有關規定。公共體育設施要面向社會開放,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體育場館,也要逐步地向社會開放,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多的體育健身場所。由政府投資在渾南金廊黃金地段規劃建設一座高標準、現代化、設施功能完備的*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一場三館”的總建筑面積26萬平方。其中:能容納6萬人的體育場;能容納1萬人的體育館;能容納4000人的游泳館;能容納2000人的網球中心。充分發揮渾河水域*段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在將渾河兩岸打造成生態景觀、親水游憩、休閑度假、旅游觀光的公共活動空間的同時,增建高爾夫球場3個,高爾夫練習場2個,標準足球場6個,足球練習場5個,籃球場50個,網球場40個,排球場30個,乒乓球臺50個,輪滑場地10個,戲水池5個,健身器械區25個等體育設施。要加大對公益性體育基礎設施資金的投入,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進行新建、改建和擴建體育設施,并吸納社會資金,重組和建設好與中心城市相適應的大型體育基礎設施,完善城市整體功能。

加強法制建設,不斷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體育法制建設要以立法和執法監督為重點,認真貫徹《體育法》和《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等有關法規。加強體育市場管理,規范體育經營秩序,建立健全符合市情的體育法規體系,將體育工作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

五、政策取向

堅持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為基礎,促進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全面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奧運爭光計劃》,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加速體育科技進步,抓好優秀體育人才的培養,促進我市體育事業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