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局十二五發展規劃

時間:2022-03-25 02:36:00

導語:林業局十二五發展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局十二五發展規劃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在2011——2015年的“十二五”林業發展規劃中,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嚴格保護、積極發展、科學經營、持續利用”的方針,以保護和增加林草植被為目標,以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等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為中心,以城鎮、通道、村莊綠化為重點,為把××建設成生態宜居壩上中心城市,特制定本規劃。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把××建成生態宜居壩上中心城市為目標,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為重點,深化改革分類經營、分區實施,依靠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加強林業產業化建設,推進林業科學發展,促進林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把××建設成山、水、草、林、園為一體的生態宜人壩上中心城市做出更大貢獻。

二、發展思路

按照全縣東南部沿壩、中北部平原和西部丘陵區三個不同類型區地形特點和現有“兩帶一網一片”格局,完善全縣生態防護林體系建設,做到以林業項目為載體,推進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工程建設,實施低質林改造項目工程,創建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建設××壩上高寒區千畝城鄉用苗基地,完善建立森林消防體系和森林病蟲害防治體系,全面提升林業生態體系建設整體水平。

三、發展目標

2011——2015年5年期間,計劃安排工程造林面積45萬畝,其中退耕還林20萬畝,荒山荒地造林10萬畝,封山育林15萬畝,到2015年新增有林地30萬畝,全縣實有林地達到184萬畝,“十二五”末全縣森林覆被率達到31%。

四、規劃項目

(一)加強林業工程建設:一是圍繞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防風固沙功效,以大西灣、大河、單晶河、海流圖、兩面井、公會等6個西部鄉鎮為重點,繼續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在“十二五”內完成退耕還林工程30萬畝,其中:退耕地造林20萬畝,匹配荒山造林10萬畝。二是認真組織實施封山育林工程,在沿壩的戰海、三號、大囫圇、白廟灘、小二臺、郝家營、油簍溝、臺路溝8個鄉鎮和壩頭林場,5年完成封山育林15萬畝。

(二)推進林業產業基地建設:一是充分開發利用全縣現有60萬畝沙棘工業原料林資源,2012年前引進沙棘深加工項目1個,項目投資3000萬元,年創產值5000萬元。二是結合退耕還林工程后續產業基地建設,在2011——2013年發展種植文冠果、藥材等基地達到2萬畝。

(三)加快低質林改造項目建設:為使全縣現有的30萬畝成、過熟林的低質林最大限度的發揮其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在2011年積極向國家、省林業局申報低質林改造項目,爭取實現當年申報、當年立項實施,以每年改造2萬畝的目標,投資1億元,分5年實施,到2015年完成低質林改造面積達到10萬畝。同時利用更新的木材,投資4000萬元,建高密度板加工企業項目1個,實現年產值2000萬元。

(四)創建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一是投資3164萬元,經過2011——2013年3年的創建,將安固里淖濕地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二是投資4億元,到2014年將樺皮嶺省級森林公園和西郊森林公園建設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五)建設××壩上高寒區千畝城鄉用苗基地:結合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從2011年開始,組織實施建立“千畝苗圃”項目工程,項目規劃總投資3000萬元,利用3年時間,建成一個面積1000畝喬灌、林草、觀葉、觀花、常綠、落葉的城鄉綠化種苗基地,年產各類苗木100萬株,年產值達5000萬元。

(六)建立森林消防體系和森林病蟲害防治體系:一是在2011年——2012年,投資500萬元,建設完成縣級森林消防指揮中心1個,規范化的的森林消防器材庫8個,實現森林消防全覆蓋。二是投資100萬元,在2012年前,建設完成縣級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標準站1個、森防基層站18個,聘用觀察員36名,實現森防檢疫信息網絡化管理。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思想認識,強化責任落實?!?a href="http://www.trq119.com/article/shuzhibaogao/jhgh/niandugongzuojihua/201003/352722.html" target="_blank">十二五”期間,全縣林業發展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圍繞“構筑京津綠色屏障,再造××秀美山川”和“城市面貌三年大變樣”目標,在堅持政府主導的基礎上,依靠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充分調動社會和群眾的積極性,加快建設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發展的林業產業體系和高新的林業科技推廣體系。強化行政領導和技術指導,建立和健全目標管理責任制,將森林覆蓋率凈增長量列入各鄉鎮目標考核責任狀,年終進行考核評比。

(二)依托工程造林,強化生態建設。要積極爭取國家、省重點工程,統籌推進城鄉綠化全面協調發展。依托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等國家重點工程,堅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并舉,加快建設綜合防護林體系,繼續著力治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在城鎮、村莊、道路、河渠兩側等人口聚集區,啟動一批縣級重點綠化工程,加快建設生態景觀林體系,著力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面貌三年大變樣。

(三)加大扶持力度,強化產業建設。針對全縣林業產業尚處弱勢的情況,通過建立完善扶持政策,建立林業產業專項扶持資金,突出抓好灌木加工業、林下產業、森林旅游等產業項目的發展,促進我縣林業產業實現由弱到強的轉變。特別是要加大對現有林下養殖、沙棘加工林業產業項目的扶持力度,使其發展壯大形成規模,為加快全縣林業產業化進程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四)增加科技含量,強化科技推廣。要強化林業科技推廣意識,把落實好封山育林技術、容器育苗造林技術、抗旱節水配套技術、生態經濟復合型造林模式技術、林下經濟模式技術、林木害蟲防治技術等推廣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將林業科技推廣工作做深、做細、做實,極大地發揮林業科技推廣技術在林業發展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提高林業科技含量、提升造林綠化成效。

(五)狠抓機制創新,強化社會造林。一是按照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的原則,在深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以推進宜林“三荒”使用權的合理轉作為突破口,通過拍賣、承包、租賃等形式,加快宜林“三荒”使用權的流轉,促進社會造林工作的快速發展。二是落實以項目競爭招標制為重點林業管理新機制,不斷完善發展社會造林的相關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規范工程管理,推動社會造林健康、快速發展。三是廣泛吸納社會資金投資林業建設,要對經營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民營造林大戶和企業造林,在政策、技術等方面優先扶持,培樹典型,發揮示范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