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局完善金融發展計劃

時間:2022-06-07 10:22:00

導語:商務局完善金融發展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務局完善金融發展計劃

由國際金融風暴引起的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對當前商務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我們認為,商務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首先,歐美各國政府均提出了救市計劃,安排了巨額資金,而我國政局穩定、經濟發展長期穩定健康;其次,中央政府啟動4萬億投資計劃和推行增值稅轉型,宣告將以擴大投資和消費,以及減輕企業負擔來拉動經濟持續增長;第三,從經濟發展周期的規律來看,經濟學家預測2011年世界經濟將會迎來復蘇期,而目前加快引進項目,度過幾年投資建設期,恰好能趕上經濟復蘇帶來的財富收獲。第四,經過幾十年的奮斗和積累,縣已形成了自己的比較優勢。一是已成為“三湘首善”、“中部第一縣”,經濟總量與可持續發展能力非其他兄弟區縣輕易可比,這為商務工作提供堅實的基礎;二是形成了自己的主導產業,工程機械、汽車零部件和電子信息在全國有名,特別是工程機械的“一都一廊”建設從思路到舉措都日漸明晰;三是園區建設經驗豐富,擁有優質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一批充滿活力的鄉鎮工業園區,經過多年的探索,各園區定位鮮明,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有力推動者;四是擁有現代化程度較高的縣城,適宜人居,適宜創業,對投資者有較大的吸引力;五是擁有國際機場,這是其他區縣難有的資源,縣委、縣政府正抓緊實施航空城建設計劃,這是我縣招商引資新的突破口和經濟增長極。因此,年,我們應當堅定信心,搶抓機遇,精心謀劃,認真組織和實施,促進我縣商務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指導思想

面對當前的經濟困局,我們的指導思想是:發揮縣的比較優勢,搶抓機遇,揚長補短,真抓實干,以主導產業為導向,全面實施工、農、三產業整體開發,努力開創我縣商務工作的新局面。

二、奮斗目標(按縣下達指標)

全縣(不含經開區)實際到位縣外境內資金46億元,力爭完成47.2億元,其中市外境內資金形成固定資產投資34.5億元,市內縣外資金11.5億元,合同利用外資1.44億美元,實際到位外資8240萬美元;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8.36億元,其中,外貿出口8.12億美元,進口10.24億美元,外派勞務550人,新增境外投資項目3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1億元,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

三、具體舉措

為達到上述目標,確保完成和超額完成全年商務工作任務,為此,我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著力:

以我縣主導產業為導向,實施立體式開發招商。

1、實行工、農、三產業綜合、協調開發。工業以工程機械、汽車零部件、信息產業為主導,農業以現代農莊、茶葉、生豬、花卉苗木為突破口,三產業以現代物流、休閑旅游、房地產業為支柱,實施綜合、協調開發,實現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把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作為我縣擴大出口,提高外貿依存度的重要舉措來抓,組織以引進加工貿易項目為主的專題招商活動,實現利用外資與加工貿易發展的良性互動。以被國家獲批為“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和兩型社會建設為契機,加大對外宣傳、推介的力度,積極吸引國外服務外包企業的投資。采取盤活“兩安”用地、鼓勵建標準廠房和孵化器等方式集約用地,破解土地瓶頸,并通過召開現代服務業大會和現代農業投資洽談會等節會的方式,實現二產業招商向一、三產業的轉變。

2、總部經濟、臨空經濟、專業市場經濟等全面鋪開。9月11日,省政府下發《關于成立全省臨空產業領導小組的通知》,并出臺5項財稅政策,扶持民航產業做大做強。下一步,我們將抓住這一有利契機,依托國際大型樞紐機場,發展裝備制造、高新技術、商務會展、現代服務、休閑旅游等產業,形成航空物流產業鏈和優勢產業集群,構建“臨空經濟走廊”,同時利用空港交通優勢,發展總部經濟和研發機構,建設航空商務區。積極探索專業市場建設“政府出規劃、出環境、出政策、出服務,民間出資本”的投資模式,并將其納入縣域經濟和縣城總體發展規劃,嚴格控制同類專業市場的重復建設。設立專業市場發展專項扶持資金,發揮政府的調控作用,組織協調和解決專業市場建設和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同時加大市場監管力度,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確保市場繁榮和穩定。

3、招商舉措全方位施展。在堅持節會招商的同時,擴大小分隊上門招商頻率,增強招商的針對性。嘗試商務的方式,由單一的政府招商擴大到社會中介招商。探索聘請專業咨詢公司對招商引資項目進行評審的路子,提高項目的質量。通過商會、貿促會、工商聯、國際俱樂部以及政府網站和商務網站向外界宣傳推介我縣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良好發展態勢,加強對外合作和交流,實現以商招商和網絡招商。

以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為契機,發展開放型經濟拓展國際國內市場。

充分發揮我縣在資源、人才、技術、交通、產業配套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全力搶抓3-5年加工貿易產業轉移機遇期,認真研究、用好用足相關鼓勵政策,加大對沿海加工貿易轉移項目的信息搜集,主動上門對接洽談項目,承接產業鏈中附加值大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營銷、服務等環節,通過逐漸消化和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打造自主品牌,帶動全縣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同時,著力營造承接轉移良好服務環境,以投資軟環境建設和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健全重大投資項目“綠色通道”制度。推行重大投資項目審批全程代辦制,開辟工業項目報建快速辦結通道,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投資環境。注重承接轉移平臺建設,在做大做強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同時,打造一批特色鮮明、配套完善的專業園區。同時,加大外貿企業支持力度,扶持外貿企業“走出去”,提高縣域經濟外向度。

以市場擴容提質為手段,著力培養三次產業消費亮點。

一方面,著力推進農貿市場建設提質工程,維護良好、依法運作的市場經營秩序。在推廣年累積的經驗的基礎上,根據《縣商業網點規劃》要求,按照市政府規定的標準,我們將從嚴、從緊把縣城建成區范圍內符合要求的農貿市場全面進行提質改造。并將該項工作向鄉鎮延伸,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鄉鎮,啟動集貿市場提質建設工作,徹底整治全縣的馬路市場,取締有場不入、以路為市的現象,做到攤歸位、人入市、車進站,確保市場經營有序。另一方面,在消費市場上,啟動“家電下鄉”工程。根據省商務廳湘商建設〔〕116號文件的要求,做好銷售網點的審查和備案登記工作,對家電銷售渠道和備案網點進行調度和管理,督促銷售企業及網點積極組織貨源,保證市場供應,健全產品進入家電下鄉流通體系。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工程。積極發展方便農民、服務農村的生活資料、醫藥、農資“三合一”農村連鎖超市新模式,重點扶持承辦企業的生產、生活資料配送中心建設。并重在積極探索農產品加快流通的新形式上下功夫,完善糧食、花木、水果、生豬、竹木等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不斷完善生產服務業,升級擴大生活服務業,快速擴張新型商業業態,不斷提高傳統商貿流通業水平;深入挖掘消費高速增長的內在動因,圍繞住房、汽車、家電、珠寶首飾、信息產品等,以專業會展的形式,加快引導消費結構調整,形成新的消費熱點。同時,以建設食品安全城市為契機,全面推進商務綜合執法工作。

以優化軟環境為吸引力,對外樹立縣域良好投資形象。

1、搭建項目進入的便捷平臺。一是立足我縣資源優勢,高層次精心包裝策劃一批具有吸引力的優勢項目,完善縣級招商引資項目庫,全方位向外推介,利于對我縣產業對路的重大項目的引進。二是建立世界500強企業、戰略投資者及我縣三大主導產業的信息庫,及時做好其動態的資料收集、信息整合,深入研究其投資意向和發展趨勢,利于我縣找準其擴展布局與產業發展規劃的鏈接點,引進和開發一批針對性強的大項目、好項目。三是全面實施區域營銷。將縣區域形象宣傳片在央視、鳳凰衛視等主流媒體上播放,同時,利用互聯網的諸多優勢,完善電子政務,打造一個全新的、動態的集對外招商、政府宣傳、項目展示、園區管理等政府主導、面向投資商、服務企業的新型商務門戶網站,擴大縣域經濟的影響力,讓更多的人了解星沙、投資星沙、置業星沙。

2、完善、整合產業發展的各種優惠政策。優惠政策種類繁多,政出多門,難免在執行中出現偏差。過去,我們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對我縣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隨著形勢的變化,很多政策已難以適用當前形勢發展。對此,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商貿流通、外經外貿的相關優惠政策,出臺具體項目的專項優惠政策,對涉及商務工作的相關優惠政策進行整合。同時,加大對政策的宣傳力度和執行力度,確保優惠政策落實到位,真正用政策吸引人,營造良好的親商、安商、富商氛圍。

3、提升招商隊伍專業和職業涵養,竭誠搞好服務。一方面,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黨員隊伍思想作風建設,轉變工作作風,增強干部職工全局、服務意識,切實抓好項目的跟蹤調度和支持服務力度,幫助企業解決好建設和經營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為投資者排憂解難。另一方面,我們將在干部的專業素質、職業涵養上下功夫。加強干部隊伍的專業知識培訓,培訓內容涉及商務禮儀、國土、規劃、城建等方面的知識。同時,開拓眼界,采取選派業務骨干到沿海發達地方考察學習、跟班學習等方式,著力提高招商引資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培養造就一支適應現代商務發展要求的高水平、高素質的干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