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共青團工作總結與工作設想

時間:2022-04-24 09:14:00

導語:街道共青團工作總結與工作設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街道共青團工作總結與工作設想

2011年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正確領導下,在團縣委的直接指導下,我街道團工委緊密結合團省委關于區域共青團整體化建設的總體部署,按照“區域覆蓋、尊重主體,對外互聯、促進活躍”的總體思路來推進共青團強鎮(街道)創建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著眼于實現區域化覆蓋,積極探索組織覆蓋的有效形式

1、規范青年干部讀書會活動。

圍繞青年干部的特點和需求,結合工作實際,每兩月推出一個學習主題,采用集中授課、交流討論、外出考察等形式組織街道的優秀青年干部實現工作與學習的結合。成員組成為街道團工委委員全體成員、街道機關青年干部組成,根據學習需要,可擴大到部分上規模企業團干部、社區團干部、街屬部門團干部等。機構設置為一名會長,一名秘書長,每期設流動主持人。學習內容為政治理論知識,當前青年關注的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團建團務知識,現代化建設必需的各種知識。通過邀請領導專家講課、學員討論等形式進行。今年主要組織安排了蛇蟠涂學習考察、基層團干部學習會、拓展訓練等一系列學習活動。通過青年干部讀書會這個有效的學習載體,為街道培養和造就了一支政治堅定、素質高、年紀輕、活力強的干部隊伍。

2、加強農村團組織創新改革。

根據各村不同情況,因地制宜調整村級基層組織建設。一是村村聯建型。將團建薄弱村或團員人數較少、缺乏特色產業項目、活動難以開展的村和大村、強村合并,實現強弱聯合或弱弱聯合,走以村帶村的路子,如將團的工作基礎較好的云臺村和嶺腳吳村團支部進行合并。二是村企共建型。將村和所在地企業團組織聯合,搞以企帶村,以村帶企或村企聯建模式,如元峰村與所在村企業聯合建立團總支,促進村企團組織的共同發展。經過調整組合街道47個村級團組織合并為27個。三是項目型,針對某一主導產業,成立產業團組織,如建立元峰生豬養殖合作社團支部。

3、深化非公企業建團和團建。

街道兩新組織較多,規模以上非公企業173家,已建黨組織61家,已建團組織28家,為努力消滅這一領域的團建空白點。一是“建”字先行。依靠黨建帶團建,工團共建的原則,對符合建團條件的能建則建,今年新建團組織12家。二是“聯”字促活。針對非公企業的組織結構,勞資關系對共青團組織接納度小,團組織在其中通常沒有制度的安排,團組織活動資源和場所受限制較多的情況,認真做好“聯”字文章,提出“工團聯系、行業聯合、社區聯建、社團聯動”的“四聯”工作方針,非公企業團組織打破以往不同程度的封閉割裂狀態,初步實現了共建聯誼狀態,工團聯系就是企業團組織和工會組織在經費上相互支持,活動上聯合開展;行業聯合就是針對同行業企業,開展行業活動,比如在閥門企業開展技能比武競賽活動;社區聯建就是通過社區內68家企事業單位團組織選派代表成立共青團社區共建委員會,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實現企事業單位間共青團聯合組織;社團聯動我們組建了“青年志愿幫幫團”、單車俱樂部等青年組織和共建委員會形成聯動機制。通過“四聯”,形成了區域共青團對象的整合、社會資源的整合以及活動方式的整合,全面促進了區域共青團組織整體活躍。

4、建立“青年志愿幫幫團”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城市社區涌現出大量的流動團員青年,他們分布在不同領域,有一部分還游離于團組織之外。著眼于掌握底數,提供服務,擴大覆蓋,街道團工委8月份向轄區內社團、眼睛店、理發和足浴行業近400余家單位提出倡議,按照“自主自愿、優勢互補、共同參與、促進發展”的原則成立了“青年志愿幫幫團”?!扒嗄曛驹笌蛶蛨F”下設五個服務社和二個俱樂部,分別為:愛心援助服務社、法律援助服務社、愛眼服務社、醫療咨詢服務社、護理(美容美發)服務社、單車俱樂部、青春相約交友俱樂部。到目前已有成員217名?!扒嗄曛驹笌蛶蛨F”通過民主推薦方式,成立理事會,設一名主任,二名副主任,每季度確定一名輪值副主任牽頭舉辦季度活動,“青年志愿幫幫團”確定項目后,通過工作例會或依托青年團員之家QQ群,由各服務社、俱樂部自主領辦,實行市場化、社會化運作。通過單車郊游、青春派對、志愿服務、愛心結對等一系列活動極大的增強了團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五、建立紅楓市場青年理事會

紅楓生資建材市場是縣政府重點扶持,由躍龍街道西門經濟合作社主辦的大型建材專業市場,現已成為市縣(市)級規模最大的建材專業市場,占地面積8萬多平方米,去年市場成交額達5.3億元,現有經營戶328戶,有團員青年200多人,為拓寬共青團組織服務領域,進一步凝聚和服務青年,更好地組織引導廣大團員青年參與和投身到紅楓市場建設中去,根據團省委區域共青團整體化建設部署,本著建設“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青年組織為目標,我們于12月16日成立紅楓市場青年理事會并開展了商務禮儀培訓,深受經營戶歡迎,下一步我們還要聯合工商稅務部門開展“十佳誠信經營戶”評選活動。

二、著眼于實現整體化推進,積極探索開放互聯的實現途徑

1、建立青年團員之家QQ群,探索團組織由簡單號召向團員青年雙向互動轉變。

為改變傳統的組織動員方式,分別在街道團工委、部分有條件的村(居)、企事業單位建立了QQ群,并充分發揮其組織動員的歷效。一是活動項目網上征集。通過網絡平臺向團員青年公開征集活動創意,匯集集體智慧,發揮團員青年的積極性、主動性。二是共同主題網上討論。圍繞青年共同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通過QQ群進行討論,自由發表看法和建議,密切團組織和團員青年的關系。三是組織動員網上進行。在堅持傳統的組織動員方式基礎上,通過在網上團的活動信息,讓團員青年提前了解活動動態,吸引他們自主自愿參加活動。

2、服務黨員遠程教育,探索黨團教育資源共同的實現途徑。

街道村村都建立了黨員遠程教育平臺,我們感覺這一平臺也是加強團員教育的陣地資源,但由于團員青年思想活躍,興趣愛好廣泛,如何提高學習教育吸引力是需要重點探索的問題。對此,我們本著學習教育與團的活動開展有機結合的原則,在草湖村重點探索延伸黨員現代遠程教育功能,實現黨團資源共用的途徑。一是豐富教育功能。依托黨員遠程教育活動、學習、志愿服務等功能分布,相應設置團員青年教育室、閱覽室、文化活動室。二是豐富學習形式。依托各類活動、學習、志愿服務等陣地,抓學習促活躍,寓教于樂,同步開展乒乓球、棋牌、臺球等各類文體活動;抓學習強基礎,在組織團員青年開展學習教育同時,同步做好團務知識咨詢、團員活動登記、團務工作公開等工作。三是建立長效機制。為確保學習的長效化,還建立了學習活動預告制度,通過宣傳欄、農民信箱等途徑,向團員青年節目預告;建立學習反饋制度,做好每項學習登記、討論和信息反饋工作,及時掌握團員青年的學習教育情況。

三、著眼于實現主體化運行,積極探索尊重主體的實現方式

1、規范和發展團內民主。

規范和發展團內民主是尊重主體、增強團組織凝聚力、激活基層團組織整體活動的一種有效形式。在鞏固原先團內各項民主機制的基礎上,我們重點深化了三大團內民主機制,維護團員青年的參與權、選擇權、知情權、監督權、建議權,團員青年民主訴求得到滿足,團員意識增強,參與團工作熱情提高,團干部素質更優、責任心更強。一是民主懇談。自發召開了街道、“青年志愿幫幫團”、村企團支部團員青年民主懇談會11次。懇談分敞開式集中懇談、約請式集中懇談、個別懇談,并建立懇談信息反饋機制。二是團務公開。利用“青年志愿幫幫團”、網絡、QQ群、手機短信等平臺,公開團組織近期工作計劃、工作開展情況,宣傳典型,就團內事務征求青年意見等。三是民主選舉。包括海選和直選兩種形式?!扒嗄曛驹笌蛶蛨F”采用了直選的形式,選舉產生了首任主任、輪值副主任。在兩新組織等領域,共海選產生7個團支部。

2、尊重主體意愿開展系列活動。

根據新形勢下基層團員青年需求多樣化,自主參與活動愿望強烈的實際,組織開展了系列活動。這些活動在動員方式上改變原來傳統組織動員為利用網絡、QQ群和手機短信等信息平臺動員;運行方式上改變原先團干部全程組織、自娛自樂、團員青年被動參與、積極性弱為團員青年自主設計活動內容、自主實施、自主參與、自我評價活動;團干部由原來運動員、操作員變為工作指導,既培養了團員青年的工作能力,又使團干部有更多精力用于思考謀劃工作;各項活動也更符合團員青年實際,團員青年參與積極性提高。如“攜手綠色奧運,共建文明城市”單車迎奧運環保宣傳活動,吸引100多名單車愛好青年前來參加。還有今年是學校取消暑假班的第一年,為了讓廣大中小學生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我們聯合大學信息學院團委推出“青少年假日課堂”,吸引500余名學生前來參加,得到家長一致好評。其他“七夕鵲橋會”等活動均吸引了許多青年朋友參加。

3、加大農村青年培養扶持力度。

以培養新型青年農民為重點,繼續深化“新農村•新青年”發展計劃。結合甬團聯〔2011〕19號文件提出的“1+X農村青年創業幫扶計劃”,進一步加大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青年農業產業化帶頭人、青年農民經紀人三支隊伍的培養扶持力度,依托街道科協建立了青年農民發展促進小組,把街道從事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的龍頭農業大戶集中起來,并以他們為主要力量,創辦了躍龍望府茶葉科研所、興海水產養殖科研所、生豬養殖技術協會等民營科技組織,推廣有機農業、綠色食品生產技術和先進農業科技成果,引導農村青年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和“定單農業”。并根據街道青年的實際需要,街道團工委整合優勢資源,推出了青年職業技能培訓工程,目前,已舉辦培訓班6期,343人,對轄區內企業的用工信息進行收集,加大推薦就業工作力度,幫助部分農村勞動力合理轉移。認真開展“低收入農戶青少年關愛行動”,以“青年志愿幫幫團”為平臺,開展愛心結對活動,已結對低收入農戶青少年25名,結對資金達10000余元。

4、關注外來務工青年的民生問題。

深入外來務工青年集聚地,了解外來務工青年群體的生存狀態,掌握外來務工青年在權益維護、學習成才、就業創業、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利益訴求。加大外來務工青年的維權力度,協助外來務工青年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勞動安全、人身傷害、工資拖欠等問題,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增強外來務工青年的歸屬感。我們于6月份聯合街道安全辦開展“十佳外來務工青年”評選活動,10月份在怡惠社區開設“新市民課堂”。

四、著眼于實現機制化保障,積極探索黨團互促共建的實現途徑

我們感覺促進整體活躍,機制建設至關重要。為此,我們堅持黨建帶團建,積極推動街道黨工委加強三方面的機制建設:一是建立推優入黨機制。在農村嘗試村(居)團支部向黨支部推薦優秀團員,作黨的發展對象的同時,同步向街道團工委推薦優秀團員;街道團工委進一步考察審核后,將優秀團員上報街道黨工委,街道黨工委通過嚴格考察,將適合發展入黨的團員以建議名單的形式反饋給村黨支部。今年共推薦28名優秀團員青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二是建立區域共青團整體化建設考評機制。每年年底,街道團工委聯合各共建單位黨支部對團支部進行表彰。三是建立黨建帶團建同步推進“兩新”組織建設機制,全面帶領和推動團的建設。

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繼續區域化整體試點工作為重點,系統總結街道近年來在青年中心建設、非公企業團建、區域資源整合等工作上的創新成果,積極借鑒先進團組織的成功經驗,按照“該建團的建起來,已建的轉起來,區域團組織聯起來,團員青年動起來,各種資源用起來,青年社團管起來,團干部素質優起來,整體工作活起來,服務青年實起來,對中心工作的貢獻大起來”的具體要求,發揮團員青年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以組織設置、功能布局、基礎設施、教育服務、聯系動員、活動聯誼等內容的整體化建設為目標,打破原本條塊分割、塊塊封閉、各自為政的工作狀態,重組工作區域,努力創新基層團的組織覆蓋形式和組織運行方式,大力探索區域黨建帶團建工作機制和區域團組織的聯動和協作機制,推動街道團建工作實現整體活躍。

1、探索區域團的組織覆蓋形式。繼續鞏固、加強原有的行政區域團組織,大力關注非公有制企業、青年社團、網絡虛擬組織等新興區域,探索建團模式;進一步完善以青年中心為代表的青年組織的建設、管理和運行方式;探索共青團對青年社團的培育、管理模式。

2、探索區域團的組織運行方式。通過對團內事務民主化、組織管理動態化、作用發揮有形化、動員方式信息化、團員服務功能長效化等內容的探索,努力激發團員青年的自主參與熱情,發揮團員青年的主體作用。

3、探索區域團組織的聯動和協作機制。切實增強基層團組織開放互聯的意識,推動團組織以項目為牽動,以機制為保障,建立完善區域團組織聯席會議制度和區域共建委員會制度,實現跨行業、跨單位的合作,形成區域共建的整體合力。

4、探索區域黨建帶團建工作機制。加強黨建帶團建,以激活團內組織資源為立足點,整合區域內的組織資源和行政資源,優化基層團建的環境。已建黨組織的非公有制企業要更加重視團建工作,積極探索黨團組織的配套建設機制;各級團組織要加大推優入黨、推干薦才的力度,積極探索基層黨團干部隊伍的配套選配機制;黨團組織要以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為切入點,積極探索黨團陣地的配套使用機制;積極探索黨團考評配套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