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年度工作計劃
時間:2022-05-15 04:10:00
導語:市政府年度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市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和“艱苦奮斗,站穩排頭兵;開拓創新,當好領頭羊”的工作要求,搶抓東大門建設機遇,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富民強市為主題,以壯大循環經濟、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狠抓工業園區、重大項目、招商引資和環境治理四項工作,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加速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新型工業、現代農業和文化旅游產業化發展,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主要預期目標:生產總值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0億元;地方財政增長18%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20%和17%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6%0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
重點工作任務:
一、強力推進項目建設
(一)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緊緊圍繞全市安排的58個重點項目和86億元的年度投資任務,著力保障在建和續建項目有序推進,重點抓好列入的重點項目和“雙十”工程。夯實全員抓項目機制,繼續實行市級領導包聯和部門負責制,加大協調服務和推進力度,著力解決項目用地、融資和外圍環境等難題,做實做細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強化對重點項目建設的督辦和考核,實行月通報、季點評、半年視察制度,力促重點項目早啟動、快推進,按期竣工、達效。
(二)下勢治理投資環境。著力解決村企矛盾和部門效能不高兩大問題。強化效能監察和行風評議,嚴查推諉扯皮和吃拿卡要等不作為、亂作為的人和事。推行陽光政務和服務,簡化辦事程序,提高為企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夯實鎮辦和主管部門責任,加大村企矛盾協調和化解力度,綜合運用利益調節、教育引導、依法治理的辦法,及時、快速處理村企糾紛,減少阻工事件。對堵門斷路、強買強賣等惡意阻工、擋工的首要分子,要依法嚴厲打擊。
(三)加強項目策劃儲備。加大資金爭取力度,圍繞國家產業和財政資金投放新動向,用好用足東大門建設和關天經濟區各項政策,瞄準農業、水利、民生、扶貧、生態、循環經濟、文化產業等方向,抓好策劃包裝,不斷充實項目庫,確保項目建設有序接替,持續增長。采用網絡、報刊等媒體,加大項目宣傳,適時公布項目策劃、儲備與招商信息,引導更多企業發展包裝出一批符合產業發展、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項目,實現儲備一批、推介一批、引進一批、建設一批的良性推動機制。
(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我市“十二五”規劃和產業結構調整,立足園區、景區、城區三大平臺,突出循環經濟、文化旅游、城市建設和輕工業發展四大領域,拓寬招商渠道,豐富招商手段,招大引強,提質增量。力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突破30億元。
二、做大做強現代工業
(五)全力確保工業增長。加大對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的運行監測調控,及時準確掌握工業經濟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著力解決企業運行中存在的原材料運輸、融資、用電等難題,促進骨干企業提質增效,滿負荷生產。加大銀企對接力度,建立銀企經常性互動聯系機制,全力助推中小企業發展,確保工業經濟持續增長。
(六)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做強傳統產業,鞏固鋼鐵、煤炭、焦炭、建材及煤化等行業的規模優勢,不斷延伸產業鏈。加‘部新鋼城建設,全力推進龍鋼周邊村莊搬遷工作,重點推進龍鋼1000萬噸產業升級項目、龍鋼生產工業站和鐵路專用線改造項目。做優煤炭產業,不斷提升地方煤礦裝備水平,重點抓好礦業公司桑樹坪礦技改項目、興隆煤礦120萬噸機械化技改項目,加快王峰煤礦建設,全力支持桑北、岑底、龍亭煤礦前期開發。穩步提升焦炭產業,做強煤化工產業。重點抓好龍門煤化500萬噸焦化基地續建項目、20萬噸甲醇項目、25萬噸液化天然氣、30萬噸合成氨、50萬噸尿素等化產項目,同時支持合力100萬噸焦化二期等續建項目。提升建材行業,依托徐德龍院士工作站,加大新技術創新力度和轉化速度,打造建材技術新優勢。
(七)強化園區功能。加大園區固定資產投入,完善園區水、電、路網布局,加快濱河路、禹門大街北延、八一路等道路建設,爭取啟動108國道二期項目和西禹高速龍鋼出口項目,推進陜汽物流園、白村物流中心建設,構建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的物流運輸格局,打造關中東北部物流中心,同時抓好園區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等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園區承載能力。
(八)啟動輕工業園區。完善輕工業園區平臺功能,盡快完成輕工業園區總規和詳規編制,啟動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力爭使簽約的食品、醫療器械、機械等項目順利入園,加大招商力度,重點引進新材料、新能源、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為我市經濟發展提供新支撐。
三、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九)推進農業產業化。啟動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建設龍亭、居河沿岸兩大農業示范園、萬畝果業示范園和五星、西范和史帶村3個設施蔬菜示范園,引導主導農業產業向標準化、生態化和規模化生產轉型,將農業與休閑旅游、農家樂等餐飲等服務業有機相結合??偨Y推廣農業產業、合作社、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等現有模式,提升農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做強花椒產業,穩定花椒規模,主打大紅袍花椒全國馳名商標品牌,支持花椒期貨上市,以花椒芽菜生產和加工項目為龍頭,延伸花椒產業鏈。落實促進畜牧業發展各項決定,積極爭取引進正大集團,形成企業投資指導、農戶代養的新型畜禽養殖模式,擴大產業規模,解決農戶投資難題,提高養殖水平,增加農民收入。充分發揮盛大牧業、金太陽油脂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提高農業的產業化和組織化程度。
(十)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以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為契機。,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捆綁使用各類支農資金,推進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快小型灌區節水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設,完善農村小型水利設施,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解決36個行政村3萬余人的飲水問題,恢復改善4.3萬畝可灌溉農田。充分利用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政策,加大扶貧開發和貧困村整體搬遷力度,新建扶貧重點村3個,搬遷貧困人口466人,徹底改善貧困村面貌。繼續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和農村公路建設,加大農村新能源建設,年內完成2個大型沼氣、l2個養殖小區沼氣、2900戶節能太陽灶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十一)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面落實中省各項惠農政策,足額兌現各項補貼資金。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實施陽光工程和現代農民教育工程,進一步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綜合素質和創業技能。以創業促就業,加大農民創業政策扶持力度,創新農村信用擔保制度,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和村鎮銀行,為農民創業提供寬松環境。加大勞務輸出,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渠道,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業產業和城鎮轉移,年內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萬人。深入開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動”和“百部包村扶貧千元增收計劃”等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
四、振興文化旅游產業
(十二)加快旅游項目開發。全面落實與陜文投的各項合作意向,全力支持“史記·風追司馬”文化景區建設,完成古城搬遷安置年度任務和史記長廊雕塑景觀試驗段工程。實施好普照寺、大禹廟、九郎廟等9項文保工程,啟動梁帶村遺址博物館建設。抓好黨家村、黃河風情、猴山等景點建設,把建成以古城、司馬遷祠、黨家村為支撐的國家級歷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力爭全年接待游客170萬人次以上,綜合收入7億元。
(十三)加強旅游服務設施建設。鼓勵和吸收民間資本進入旅游行業,推進五星級酒店建設及景區綠化靚化工作,提升旅游檔次和發展水平,大力發展餐飲、商貿、金融、娛樂等服務業,進一步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十四)激活文化產業。認真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步伐,激活文化產業。大力實施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盡快啟動狀元街“文化一條街”和全民健身中心項目建設,構建鎮辦文化站、村級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完成8個鎮村文化站建設。繼續舉辦民祭司馬遷、大禹、秧歌大賽,和秦腔大賽等活動,激發基層文化活力。深度挖掘司馬遷文化、黃河文化、民俗文化內涵,整合行鼓、秧歌等傳統文化資源,培育扶持特色文化企業和演藝團體,不斷充實文化軟實力,擴大知名度和影-向力。
五、統籌城鄉建設
(十五)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按照“建高樓、騰空間,增綠地、造景觀”的思路,實施主城區“北進、南伸、西延”戰略,啟動城市北區建設,實施北二環、大禹東路、黃河大街北沿等骨干道路和城市供排水、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西部投資集團城市北區中央商務區項目前期籌備工作,力爭年內開工建設。啟動象山森林公園建設,完成“象嶺朝霞景觀區”建設,完成西禹高速入口、二環路、太史大街等綠化亮化工程。大力推進城中村改造,重點抓好河瀆新農村示范村建設,通過典型帶動,全面加快董村等6個村改造進程。加大棚戶區、沉陷區、工業聚集區和深山區村莊的搬遷力度,引導農民向城鎮聚集。
(十六)加快重點鎮建設。堅持“規塒先行,基礎突破,服務配套”的城鎮建設思路,努力加快小城鎮建設,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推進城鎮化進程。加快西莊、昝村、芝川等小城鎮建設,重點推進龍門重點鎮建設,力爭完成年度投資2.4億元。
(十七)繁榮城鄉經濟。完善市場體系,加強市場監管,建立公平、規范的經濟秩序,不斷壯大第三產業。落實扶持政策,引導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現代服務業,推動餐飲、住宿、商貿、倉儲等傳統服務業,促進傳統產業上檔升級,積極拓展文化旅游、現代物流、商務、培訓、理財、健身等新興服務領域。
六、持續改善生態環境
(十八)加強面源污染治理。深入開展“三城聯創”,著力抓好園區、景區、城區和國道沿線環境綜合治理。實施重點污染企業技術改造、廠區、礦區道路硬化等項目,治理企業內部環境污染。加大對108國道環境專項整治力度,解決車輛拋撒、“三堆”和違章建筑三個突出問題,改善國道面貌。狠抓城市管理,集中對城市交通、環境衛生、建筑秩序、市容市貌、集貿市場等方面進行治理,下大氣力改善城鄉結合部、背街小巷和城中村的衛生狀況。繼續開展重點鎮村“創衛”活動,努力建設環境優美、潔凈舒適的人居環境。
(十九)強力推進節能減排。進一步落實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管理減排三項措施,加強節能減排機構和制度建設,以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完成大唐二電、堯柏水泥、礦務局矸石電廠、黃河節能電力公司等4項煙氣脫硝工程,進一步降低單位產品污染物排放量。強化鋼、電、煤、焦等高耗能、高排放企業的在線監測和日常監管,引導高耗能產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確保實現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化學需氧量(COD)消減160噸,二氧化硫(S02)減排7000噸的目標。
(二十)加大生態恢復工程。繼續抓好“三帶四區”綠化工作。在高速路沿線、108國道沿線、西部沿山及城區、龍門園區、西昝園區、司馬遷景區大力開展造林綠化,努力提高重點區域綠化水平。積極實施國家林業重點工程項目,深入推進全市林業生態建設,全年完成各項造林綠化工程4萬余畝,切實改善全市的生態環境。
七、不斷改善民生
(二十一)優先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始終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社會建設的頭等大事,重點推進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和文化事業,著力解決就業、住房、物價、食品安全、藥品監管等方面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快衛生、文化、食品監管體制的改革,加大教育、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同時推進計生、廣電、科技等其它各項事業,形成亮點紛呈,協調進步的局面。
(二十二)持續推進民生工程。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重點實施十大民生工程。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繼續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續建、新建廉租住房640套,3.2萬平方米,公租房540套,3.3萬平方米;支持河瀆新農村建設,全力保障新河瀆小區建設;加快橋南村整體搬遷;加大幼教投入,加快標準化幼兒園建設,完成新城區第一幼兒園建設,改擴建7所鎮(辦)中心幼兒園,完成職專教學實訓樓等建設工程,實施新城四中等初中標準化建設和校舍維修改造工程,生活設施改造工程,完成建筑面積3萬余平方米,提高辦學水平,啟動農村中小學教師周轉房建設工程,改善師生生活條件;實施薛峰水庫供水安全工程,改造輸水管道6678米;實施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完善配套建設供水管網42.85公里;繼續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和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改善龍亭灌區灌溉條件;繼續實施千里綠色長廊建設項目,并按照規劃要求,在陡坡耕地繼續實施退耕還林及人工造林工程,切實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二十三)不斷加強社會保障工作。密切關注弱勢群體,切實做好城鄉低保、醫療救助、扶危濟困、殘疾人保障等工作。全面推廣“五大”社會保險,繼續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農村養老保險工作,不斷擴大保險覆蓋面;及時調,整失業保險金、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農村五保對象補助標準,提高享受財政補助的村干部補助標準。加強對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和統籌,用好各類社?;稹M菩懈臃e極的就業政策,促進充分就業,全年新增就業5500人。
八、加強社會管理
(二十四)加大信訪調解工作力度。加大矛盾調處力度,構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三位一體,無縫銜接的矛盾調處體系,迸一步夯實信訪責任,深入開展市級領導大接訪活動,形成領導駐廳制度,加大下訪、約訪、回訪工作力度,妥善處理征地拆遷、環境污染、企業改制、醫患糾紛、交通事故等信訪突出問題,有效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和群體性事件。
(二十五)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堅持依法治市,深入開展“六五”普法教育,繼續推進“平安”建設,針對群眾反映的熱點社會問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不斷增強群眾的安全感,提高治安滿意度。
(二十六)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穩步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加強對煤礦生產、道路交通、消防(包括森林防火)安全等重點領域的安全監管,嚴厲打擊非法采煤行為。進一步梳理排查,杜絕各類事故隱患。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認真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嚴格責任追究,堅決遏制較大及以上事故,千方百計減少一般傷亡事故。
(二十七)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加強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能力,完善預案體系,做好各級各類應急預案的銜接,增強應急預案的實效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積極推進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防范應對聯動機制,確保應急救援措施及時準確到位。
九、以扎實的作風推進政府建設
(二十八)努力構建“五型”政府。以作風建設為切入點,轉變政府職能,不斷增強廣大干部的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崗位意識。加強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現代科技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政策理論和引領科學發展的能力,努力建設學習型政府。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群眾、服務企業、服務社會的質量和水平,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建立市政府常務會和市政府全體會議學法制度。依法規范行政行為,強化法制意識、責任意識,做到按規矩辦事、按程序辦事、按法律辦事,努力建設法治型政府。深化機關效能建設,強化目標考核和督查、督辦機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抓落實的能力,努力建設效能型政府。加強廉政責任制建設,狠抓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大力開展理想信念、黨風紀、廉潔從政和艱苦奮斗教育,加大對領導干部審計和監察力度,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現象的發生,努力建設廉潔型政府。
- 上一篇:深究阿片類鎮痛藥護理認識
- 下一篇:衛生運動及檢查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