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委黨建工作打算

時間:2022-07-04 05:50:21

導語:工委黨建工作打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委黨建工作打算

2012年,街道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的工作大局,以“區域化黨建、聯動式發展、組團式服務”為目標,進一步鞏固科學發展觀實踐成果,不斷提高黨組織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和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為打造“百年、人文新社區”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一、以區域化黨建完善組織架構,形成“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縫隙、立體化”黨建格局

(一)構建區域化全覆蓋基層組織體系,完善街道“大黨工委”制度。優化街道基層黨組織的設置模式,構建統籌協調的基層黨建新體制,在完善現行街道黨工委制度的基礎上,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增設3至5名兼職黨工委委員,吸納駐街單位中有影響力的黨組織負責人進入街道黨工委班子兼任黨工委委員,吸納駐區單位和組織參與街道工作。建立健全街道黨建聯席會議制度,街道黨工委每季度至少召開一次黨建聯席會議,實行黨務共議、事務共辦。

(二)做好社區“兩委”換屆工作,大力優化社區黨組織設置模式。在進一步鞏固社區黨委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社區黨組織設置模式,建立社區居委會黨總支和工作站黨支部,建強片區網格黨支部和樓棟黨小組,成立居民黨員支部、老黨員支部、流動黨員支部、社區工商從業人員支部、院落支部、樓棟支部。通過優化社區黨組織設置體系,加強黨員的管理教育,促進黨員發揮作用,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扎實穩妥地做好社區“兩委”換屆。積極推進“三推直選”,通過換屆進一步完善黨建組織體系,落實對基層組織建設的要求,社區居委會黨總支和居委會班子成員交叉任職比例達到60%以上,書記、主任“一人兼”比例達到80%以上。

(三)加強非公有制經濟和新社會組織黨組織組建工作。按照“組建一個、鞏固一個和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原則,進一步加強非公有制經濟和新社會組織黨組織組建工作,把駐管區中介機構、協會、學會、商會、民辦學校、民辦醫院、民辦培訓機構,商業集中區、集貿市場、商務樓宇等各類非公有制經濟和新社會組織納入街道社區區域網格化管理,確保非公有制經濟和新社會組織黨組織組建率穩步提高。

二、以聯動式發展創新共建模式,打造多元化黨建平臺

(一)深化和拓展黨組織之間“共駐共建”、“結對共建”活動。進一步深化駐區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共駐共建”“結對共建”活動,把社區建設成為執政為民教育基地,年內組織管區機關事業單位到社區進行實踐教育,互動交流。同時,增強與駐區單位聯動式發展的意識,整合資源,以社區環境共管、社會治安聯防、公益事業聯辦、精神文明聯創為紐帶,充分調動駐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建立和完善共駐共建項目認領制度。制定年度共駐共建工作目標,把對口幫扶、扶貧濟困、文明創建等工作分解為共建項目,提供給駐管區單位黨組織認領,與黨建聯席會成員單位全部簽訂共駐共建項目協議,進一步整合轄區資源優勢。通過黨建資源的良性互動,帶動黨建工作的共同提升和生產經營要素的合理流動,形成聯動式發展共建局面。

(二)同步推進群團各類基層組織建設。深入開展“黨建帶工建”、“黨建帶團建”、“黨建帶婦建”工作。按照同步部署、同步實施、同步考核的要求,建立健全社區居委會以及社區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等各類基層組織建設。年內新建10個非公企業團組織、3個新社會團組織,及1個“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同步設置黨員先鋒崗、工人先鋒號、青年文明號、巾幗建功標兵等活動載體,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聯系帶動其他群團組織建設,實現與工、青、婦及其他群團組織聯動式協調發展。

(三)結合“三個中心”建設和作用發揮,積極推進黨建陣地保障建設。以“三個中心”建設為著力點,加快社區黨員之家建設步伐,力爭年底前6個社區全部完成符合標準要求的黨員之家。進一步拓寬“三個中心”模塊化應用的思路,就如何最大限度挖掘“三個中心”資源潛力,有效利用公共服務、公共資源優勢為黨建陣地提供保障展開專項課題研究。加強社區“黨員之家”和流動黨員服務站建設。加大硬件配套設施投入,不定期通過“黨員之家”和服務站平臺舉行黨建經驗交流會、座談會、上黨課等,組織開展各項黨員活動。并實行登記制度,對流動黨員落實登記制度,基本情況做到“六個掌握”,保證“流動不流失”,為流動黨員干事創業搭建發展平臺。

三、以組團式服務構建活動體系,帶動全方位協調發展

(一)完善組團式黨員管理教育服務體系。以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建設、黨員服務站等服務載體,構建集約、共享、開放式的組團式黨員動態教育管理服務平臺,為黨員群眾提供各種服務。建立“條塊結合”的黨員教育管理新模式,實行黨組織對黨員的“多重管理”。黨員在參加組織關系所在基層黨組織活動的同時,積極參加街道社區黨組織的活動,并在社區黨員服務中心登記,參加社區黨組織的活動,在居住地發揮好黨員的作用。不斷深化拓展服務內容和方式,增強黨組織生活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二)以落實在職黨員服務社區、黨務公開為著力點,提高組團式服務意識。選拔一批想為群眾辦事、能為群眾辦事、群眾威信高的黨員擔任黨支部書記、黨小組長,充分發揮其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深化聯系群眾家庭“一管三帶一聯”制度,完善6個社區“在職黨員聯絡站”建設,落實制度延伸、職責延伸、服務延伸“三個延伸”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鼓勵和引導在職黨員向社區報到、在社區活動、為社區群眾服務。同時,將政務公開、居務公開和公共事業單位辦事公開納入黨務公開運行機制,不斷完善公開制度,豐富公開內容,創新公開形式,提高管區普通黨員對黨內事務的參與度,增強主動服務意識。

(三)圍繞保障和服務民生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組建“黨員連心便民服務團隊”,為管區空巢老人和困難群眾解決生活實際困難,樹立黨組織良好形象,增強凝聚效應。加大對居民素質提升工作的領導力度,結合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深入開展黨史宣傳教育;表彰一批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組織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文藝創作和慶?;顒?。結合創先爭優和首善先鋒主題實踐活動,每個社區樹立1到2名先進黨員典型,榜樣引領,形成亮點,以品牌凝聚人心,推進創先爭優工作的開展。

(四)進一步健全服務考核評價機制,提升黨員干部隊伍素質。把黨組織書記履行抓基層黨建,開展服務黨員、服務民生工作情況納入目標績效考核,結合街道實際,落實黨組織書記分別向黨員代表和上級黨組織述職、黨員代表和上級黨組織負責人分別進行評議和點評的“雙述雙評”方式,嚴格民主評議黨員制度,充分發揮書記點評、黨員互評、群眾測評的“三評議”作用,完善信訪、電話、網絡“三位一體”舉報平臺,加大對黨員干部履行義務、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情況的監督。落實區《人才發展規劃綱要》,依托區干部輪訓班提升干部執行力、創新力和解決復雜問題能力,以干部素質提升帶動居民素質提升。

2012年,街道黨工委將團結和帶領管區各級黨組織、全體黨員干部隊伍和人民群眾,以迎接建黨90周年為契機,實現管區黨建工作新的突破和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