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委工作總結暨工作思路
時間:2022-08-14 09:19:23
導語:口岸委工作總結暨工作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2年以來,我局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和全市港口口岸工作會議要求,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標,搶抓機遇,攻堅克難,銳意進取,著力加快區域性中心港口建設步伐,全面提升港口綜合服務功能,積極發揮龍頭輻射帶動作用,為推進全市崛起振興、帶動沿海開發和促進東西部區域共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今年以來港口口岸建設發展情況
今年以來,港口口岸系統努力克服國際金融危機給航運市場帶來的不利影響,全力推進重點工程建設,積極營造港口發展環境,著力研究會辦矛盾問題,港口口岸各項工作整體運行良好,呈現平穩上升的良好態勢。1-11月份,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7億噸、集裝箱455.7萬標箱,分別同比增長10.9%、2.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億元,超額完成年度投資任務。
1、深水航道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3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自開工以來累計完成投資42.7億元,其中今年完成投資9.9億元。區25萬噸級主航道完成交工驗收,并對外正式通航,已成功接卸25萬噸級以上船舶18艘次,其中最大載重噸30.5萬噸級。徐圩港區航道外段15公里10萬噸級航道已經建成,港內航道正在從5萬噸級向10萬噸級加快推進。17.6公里的旗臺作業區和徐圩港區圍堤均已建成。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可初稿通過專家咨詢,爭取年內召開省內預審會議。
2、主體港區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區旗臺防波堤通過交工驗收,氧化鋁、散化肥碼頭具備投產條件,液體化工泊位水工主體完工。內河港中云臺作業區一期29個泊位主體基本完成,保稅物流中心二期堆場建成,廟嶺集裝箱辦理站堆場完工,港口中心貨運站綜合樓年內封頂,墟溝作業區61-66號泊位升級改造工程年內開工。礦石帶式輸送機工程單向掘進880米,北疏港高速公路單洞掘進1260米,226省道跨燒香河大橋建成通車,旗臺作業區鐵路專用線年內主體完工。
3、兩翼港區開發取得實質性進展。徐圩港區防波堤東斜坡堤于10月23日正式開工建設,東直立堤工程工可、初步設計均已獲批,將于年內啟動開工,2個10萬噸級通用泊位建設加快推進,5萬噸級液體散貨碼頭起步工程開工建設。贛榆港區5萬噸級航道、防波堤、一期4個5萬噸級通用泊位主體建成,年內將實現開港運營。灌河港區海河聯運區2個2萬噸級通用泊位主體建成,燕尾作業區2個3萬噸級泊位加快建設,灌河口攔門沙治理2萬噸級航道建成通航。
4、港口生產經營穩中有升。港口新開辟、、、等集裝箱航線8條,目前,港口運營穩定的集裝箱航線達到53條,月航班超過300班次。港口海鐵聯運業務不斷做大,至被鐵道部納入全國35條客車化運營模式范圍,與、等城市簽訂深化戰略合作協議,新建霍爾果斯內陸場站。1-11月份,集裝箱鐵水聯運量28.1萬標箱,位居全國沿海首位,其中大陸橋過境運輸完成集裝箱7.3萬標箱,同比下降26%;中韓客運班輪運行364個航次,運載旅客10.9萬人次,集裝箱運輸7.5萬標箱,同比分別下降15.8%、1.5%;港口保稅物流業務不斷壯大,保稅物流中心進出貨物260萬噸、總貨值超過9.6億美元。
5、以港容港貌整治出新為突破口的港口轉型升級實質性啟動。編制完成區布局優化方案,各大作業區功能布局更加清晰。港口整治出新成效初顯,散裝木薯干限裝停裝,疏港道路改造工程試驗段施工完成,總計200多棟、50多萬平方米的港區建筑物主體出新完畢,港口散雜貨按照“統一貨種、統一垛型、統一色調”要求大部分實現標準化堆碼。港口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成績顯著,30萬噸級航道開敞海域淤泥質淺灘深水航道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課題正式入選國家863計劃,船用岸電技術獲得多項國家專利,并上升為國家標準,至阿拉山口鐵水聯運物聯網示范工程獲批實施,港口成為全國唯一低碳試點港和科技示范港。
6、口岸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崭叟R時開通至香港航線,30萬噸級礦石碼頭正式開放通過省級驗收,大型自動取制樣系統安裝調試完成,廟嶺突堤集裝箱碼頭開放工作加快推進;贛榆口岸聯檢大樓即將投入使用,港區年內實現臨時開放,徐圩港區、灌河港區口岸開放前期工作加快推進。H986大型檢測設備通過驗收并投入使用,邊防檢查站指揮中心年內投入使用,國檢綜合試驗樓地基部分全部完工,海事基地陸域完工,車牛山VTS雷達站設備安裝完畢并試運行。
二、全年目標預計完成情況
港口生產方面。預計全年完成貨物吞吐量1.85億噸,比去年凈增2000萬噸,集裝箱完成500萬標箱,略有增長;集裝箱海鐵聯運有望突破30萬標箱;大陸橋過境運輸預計完成8萬標箱,相比去年有明顯下降。
建設投資方面。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9億元,其中航道和防波堤工程預計完成投資13億元,碼頭工程預計完成投資19億元,其他項目約7億元,新增5萬噸級泊位4個,10萬噸級泊位2個,新增吞吐能力1400萬噸。
三、主要經驗做法
回顧2012年港口口岸的建設發展,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
(一)堅持“三個突出”,抓好年度工作部署落實。一是突出省市黨代會及領導要求推進工作部署。在對省市黨代會精神和省主要領導多次來連考察講話精神進行及時貫徹的基礎上,組織召開全市港口口岸工作會議,明確了2012年港口口岸工作的主要目標和八項重點工作。二是突出港口轉型升級推進港容港貌整治出新。著眼于港口發展的轉型升級和一體兩翼格局的全面形成,擬定了港轉型升級三年實施方案,認真組織研究港容港貌整治出新作設計方案,報請市委、市政府同意后立即組織實施,督促港口集團成立指揮部專門負責整治出新工作,在推進過程中,市分管領導帶隊每周現場督查、會辦解決矛盾問題,確保整治出新工作按序時進度順利推進。三是突出港口可持續發展推進港口建管體制研究。著眼于一體兩翼港口長遠發展,深化港口在公共基礎設施管養、兩翼管理體制、一站式服務中心管理、物流園區開發等方面體制機制的研究,為市委常委議港會的召開做了充分調研、提出相關建議。
(二)搶抓有利時機,積極爭取各方支持。一是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在全國兩會、十八大期間,協調市主要領導走訪國家相關部委,爭取在港口重點工程建設、口岸特殊監管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二是鞏固省級層面對港口的支持。對港口口岸的發展情況和問題矛盾,及時向省各部門匯報,爭取省政府在政策、資金、項目上繼續給予港口傾斜和支持。三是吸引各方資源投資港口發展。務實做好在新加坡、等國家和香港、臺灣等地區港口專場招商各項工作,進一步吸引世界知名航運公司參與港口建設和運營;促成神華集團與我市成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近期投資200億元、遠期500億元的大型煤電中轉儲運綜合能源基地落戶建設。
(三)強化溝通協調,營造一流口岸發展環境。進一步加強與各口岸查驗單位的協調,切實增強查驗單位加大服務地方發展的支持力度。海事局組織開展了“礙航養捕治理”、“客渡船專項治理”等專項活動,確保30萬噸級航道等重點工程施工和生產船舶安全進出港;幫助實施“一船一議”政策,僅今年前11個月超等級靠泊為港口增加貨物吞吐量約6600萬噸。海關推進分類通關改革,出臺了促進地區外貿穩定增長的16項工作舉措,擴大了“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的適用范圍,進一步減少進出口環節收費和優化減免稅審批程序,前11個月港口向中西部轉出關稅85億元,占實際入庫海關稅收近70%。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推動構建了“港地聯動、合作共贏”蘇北五市檢驗檢疫合作機制,為蘇北地區貨物直通放行奠定了基礎;研究優化檢驗流程,提高檢測速度,鉻礦等進口礦產品檢測周期很自由規定時間的三分之一;積極落實促外貿穩增長各項措施,預計四季度為全市進出口企業減免檢驗檢疫費用4000萬元。邊防檢查站推出服務沿海開發16項舉措,全面實行網上報檢、網上辦證,打造“邊檢服務安捷通”品牌;持續推進愛民固邊模范碼頭創建活動,開展專項行動和專項治理11次,有力維護了口岸安全穩定的形勢。
(四)強化行業管理,增強服務港口發展保障水平。一是進一步加強港口口岸行政執法建設。按照全市“三集中四到位”統一部署,增掛行政服務處牌子,將港口所有行政審批業務集中到一個部門辦理,大大提高了行政審批效率;依法完善和規范港口建設項目招投標行政許可程序,對所有港口在建工程實施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督,港口工程優良率達到100%;積極加強執法隊伍建設,組織參加全省港政執法培訓,統一執法服裝,推動港口行政執法的規范化建設。二是進一步增強服務港口發展的水平。及時落實集裝箱航線補貼政策,增強航運企業增開集裝箱航線的積極性;不斷放大集裝箱公路通行全免的優惠政策效應,推動在浙江義烏、蘇州、淮安等地設立辦理窗口;在全省率先引入直升機接送引航員,更好地滿足了大型船舶快速進出港需求;建立規范了港口建設費、貨物港務費的征收及使用管理制度,編制了港口規費年度支出預算,重點支持港口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維護及信息化建設。三是進一步加強港口安全穩定工作。積極開展平安港口建設和水運工程“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定期進行港口安全檢查和安全隱患排查;組織開展了2012年度港口危險化學品集裝箱安全和保安演習,聯合海事、邊防、漁業等部門積極開展港口礙航養殖捕撈聯合清理活動,為港口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環境。
(五)加強黨的建設,為港口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一是深入開展廉政建設。推進港口工程建設領域專項治理活動,強化對港口重點工程項目招投標、資金使用的監督,強化黨員干部黨風廉政建設教育、管理和監督,確保“工程優質、干部優秀”雙優目標。二是注重人才隊伍建設。針對省財政同意撥付的1000萬人才支持資金,會同市組織人事、財政、科技等部門研究制定了港口口岸人才培養引進實施方案;圍繞沿海開發戰略、港口行政管理、突發事件處理等內容,邀請相關專家開展專題培訓,全局干部職工的眼界和水平得到顯著提高。三是積極開展港口宣傳和典型挖掘工作。積極報送政務信息,局政務信息采用量位居市級機關前列;加大港口重點工程、發展亮點的題材撰寫,在人民日報、新華日報、中國水運報等各類媒體上宣傳報道港口最新發展情況,有力提升了港口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強力推進港口生產一線先進典型,高級引航員張留成獲得全省交通十大“最可愛的交通人”榮譽稱號。
四、2013年形勢分析、工作思路和主要工作舉措
201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我們將按照國家和省委、省政府對港口發展的戰略定位和要求,深入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港口“轉型升級、綜合發展、做大做強”的決策部署,以落實沿海開發規劃為工作重心,進一步加快區域性中心港口的建設,提升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的輻射帶動作用,為推進沿海開發和國家東中西區域共同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一)對2013年形勢的初步認識
從總體上,2013年港口口岸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
機遇方面:十八大以后,國家將會在基礎設施投資、重點項目建設以及刺激經濟增長上出臺一系列措施,引導我國進入新一輪發展周期,形成更加穩定的發展環境和更加有利的發展機遇,這對于加大項目爭取及信貸投資創造了條件;四大國家戰略加快實施,國家和省里對的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強;大型央企及國際知名航運企業對港口關注越來越高,參與發展的熱情越來越高;30萬噸級深水航道和專業化碼頭的帶動效應不斷放大,對港口持續上量提供了堅強支撐;兩翼港區臨港產業發展勢頭迅猛,贛榆、灌河港區的石化、鋼鐵、造船等產業初具規模,徐圩港區一大批產業已落戶并將陸續形成產出,這些都將對港口與產業的互動發展提供難得的機遇。
挑戰方面:從宏觀經濟形勢看,世界經濟緩慢復蘇所表現出來的反復與低迷可能還將持續一定時間,國內經濟面對外需疲軟、投資放緩、成本上升等多重壓力,經濟發展增速下滑風險不斷累積;從航運市場來看,受國際貿易需求不足影響,國際航運市場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航運企業為減少成本,紛紛采用超大型船舶運輸,對港口航道及貨源組織提出更高要求;從港口自身來看,石料短缺、征地拆遷、資金緊張等矛盾更加突出,重大項目批準的前置條件更加嚴格,港口重點項目推進的難度和復雜性進一步加大。所有這些問題,都使港口在激烈的港際競爭中面臨更多挑戰。
(二)2013年港口口岸發展思路
2013年港口口岸工作主要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港80周年為契機,以“轉型升級、綜合發展、做大做強”為重心,以增強港口核心競爭力為目標,更加注重港口功能的發揮,更加注重港產城的協調發展,更加注重一體與兩翼的錯位發展,更加注重港口與口岸協同發展,持續興起港口口岸跨越發展的熱潮。
圍繞以上發展思路,2013年港口計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億元,新增10萬噸級泊位5個,新增吞吐能力1700萬噸;港口貨物吞吐量確保完成2億噸、力爭2.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確保540萬標箱、力爭560萬標箱。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推進以下工作:
1、持續加大投資拉動力度,真正形成一體兩翼發展格局。航道建設方面。全面建成3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并力爭二期工程明年年底開工;力爭開工建設贛榆港區10萬噸級航道。防波堤方面。徐圩港區防波堤工程完成投資10億元,加快東斜坡堤、東直立堤建設,開工建設西防波堤;加快贛榆港區防波堤二期前期工作。碼頭建設方面。區55-57號泊位主體建成并具備靠泊條件,加快旗臺作業區液體化工泊位及后方罐區建設,升級改造31-33號、61-66號等泊位;徐圩港區實現開港運營,2個10萬噸級通用泊位主體建成投產,一期液體散貨泊位加快建設,年底實現開港運營;贛榆港區一期4個泊位全面建成,推進二期前期工作和建設,神華集團大型能源基地開工建設;灌河港區燕尾港實現開港運營。園區建設方面。公路中心貨運站一期工程、內河港29個泊位建成運營,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商務中心一期工程開工建設。集疏運建設方面。力爭開工建設連鹽鐵路,完成大港路中期改造,北疏港公路掘進1500米,墟溝互通主線橋主體工程完成70%,基本建成臨海高等級公路段,推進兩翼港區鐵路專用線前期工作。
2、持續攻堅航運市場開發,確保完成吞吐量2億噸大關。拓展腹地貨源市場。加快推進、、霍爾果斯、奎屯等場站建設,不斷完善蘇北、魯西南以及中西部廣大地區場站布局。發揮深水航道、大型專業化泊位的帶動效應,盤活有色礦、焦炭、鐵礦石等貿易市場,拓寬上量增效新渠道。開辟航線航班。充分用足用好航線獎勵政策,全力開辟近遠洋航線、加密內貿航線,開通至鹽城、揚州、淮安等內河航線,實現“遠洋補上、近洋爭優、內貿穩增、內河突破”。開發鐵路班列。加快形成“一港三通道”運作格局,擴大—阿拉山口通道示范效應,推進—霍爾果斯班列實現常態運營,加快開發銀川、蘭州、霍爾果斯等新的鐵路班列,強化與上海路局合作,提升全港裝卸車能力,實現鐵路日均裝車突破2000車、力爭2200車。
3、持續推進整治出新工作,實現主體港區面貌全面改觀。顯著改善港區環境。完成港區內所有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改造工程,按照統一標準重新制作道路標志、隔離欄、城市家具;進一步規范港區貨物堆存,逐步淘汰更新遮蓋苫布;高標準完成10號崗、6號崗重建和新東方集裝箱進出門崗出新工作。推進貨物結構調整。主體港區部分貨種向贛榆港區轉移,墟溝、廟嶺作業區鐵礦石向旗臺作業區轉移,馬腰作業區件雜貨向墟溝作業區轉移,廟嶺作業區部分泊位調整為散糧碼頭,加快旗臺液體化工泊位建設,推進將危險品庫區遷至旗臺作業區。加快設施設備改造。進一步加大港區非生產性設施整合改造力度,開工建設墟溝、廟嶺、馬腰、旗臺西侯工輔助區以及旗臺綜合辦公區,完成中遠修造船的搬遷,加快啟動客運站建設,完成兩航基地、海軍79大隊遷建工作。
4、持續推進口岸開放,不斷放大口岸引領作用。努力擴大口岸開放。推動贛榆口岸、空港臨時開放的續期工作,滿足臨時開放需要,力爭空港實現正式開港,加快贛榆、徐圩、灌河一類口岸開放的申報工作。加快口岸配套功能建設。確保海事監管基地、檢驗檢疫綜合實驗樓及檢驗設施、徐圩港區口岸查驗辦公樓主體建成,推進海事巡邏船、搜救艇建造以及溢油應急設備庫建設;爭取木材檢疫除害處理區獲得國家批準,加大綜合保稅區、汽車整車進口口岸、大宗農產品示范口岸等特殊監管政策的爭取力度。三是努力提升口岸大通關水平。推進海事沿海動態執法及調度指揮平臺建設,啟動運營新亞歐大陸橋檢驗檢疫信息互通平臺,持續落實穩增長促外貿的檢驗檢疫和海關通行便利措施,穩步推進口岸查驗信息化和優化邊檢勤務模式,積極克服人員不足矛盾。
5、持續推動多方集聚發展要素,促進港口綜合發展。擴大開放與合作。積極擴大赴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招商成果,推動新加坡萬邦、巴西淡水河谷加快或參與礦石中轉配送基地建設,爭取新加坡國際港務、馬士基等企業加盟集裝箱運輸,加快落實與中石化、中航油、神華等企業合作協議,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格局。進一步創新融資方式。繼續深化銀企合作,依托銀團貸款、項目貸款、中長期貸款等,通過香港公司引入境外低成本資金,研究推動港口集團整體上市,保障港口發展資金供給穩定。進一步做大做強港口集團。協調做好港口集團與金港灣公司的整合工作,充分發揮港口集團的資本優勢和金港灣公司已經初步形成的品牌效應,加快推動物流園區開發建設;積極爭取財稅政策支持,加快土地、岸線、海域等綜合注入,進一步壯大港口集團資產規模,增強融資能力和競爭力。
6、狠抓低碳港口和科技示范港建設,提升港口競爭力和影響力。打造科技示范港口。組織落實科技示范港建設實施方案,以綠色、生態、智慧為導向,組織開展港口建設、經營、管理等重點科技項目攻關,積極打造行業標準、行業創新體系。大力推進低碳港口建設。充分發揮全國低碳試點港政策優勢,加快推進船舶岸電系統的推廣使用,重點實施5個泊位船用岸電設施裝置改造,完成加油站油氣回收應用、堆場倒運工藝改造、散礦作業高效節能工藝改進、LNG清潔能源的推廣使用、龍門吊油改電節能改造等環保技術,加大節能設備研發投入,引導和鼓勵港口企業節約使用水電煤油,爭取率先在全國沿海建立資源循環利用系統。加快打造“物聯港”。統籌推進港口、口岸、物流園區、中心貨運場站等信息化建設的有機融合,推進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拓展口岸公共信息平臺功能,加快口岸數據開放共享;重點推進港口物流、電子商務等信息化建設項目,以鐵水聯運信息化為突破口,搭建以港口為樞紐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務平臺。
7、提升港口管理經營水平,增強港口發展的保障能力。深化港口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港口公共基礎設施管理養護中心、航運管理中心、港口物流園區建設指揮部、贛榆港區管理機構的組建,統籌安排港口貨物港務費、港口建設費的征管和使用。提升港口行業管理水平。加強港口建設市場管理和規范招投標有形市場,研究實施履約考核,認真做好港口建設項目招投標工作行業監管;加大港口經營市場監管力度,維護港口經營市場秩序;推進港口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修訂港口總體應急預案,組織開展聯合應急救援演練,不斷完善港口應急救援體系。推進港口企業精細化管理。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港口發展的形勢需要,引導企業實施管理創新,研究制定推動物流、倉儲、裝卸等港口從業企業提升管理水平的培訓計劃,幫助港口企業轉變發展方式,為港口從業企業轉型升級提供行業宏觀指導。
- 上一篇:黨組專題學習計劃
- 下一篇:公務員管理系統建設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