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扶貧工作計劃

時間:2022-07-21 10:03:49

導語:農業產業扶貧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產業扶貧工作計劃

為切實推進產業扶貧到戶、到產業,增強精準扶貧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帶動和扶持貧困戶穩定增收,結合全縣農業產業扶貧工作實際,制定2018年農業產業扶貧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精神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市委、縣委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按照全縣扶貧工作會議要求,全面形成決戰攻堅態勢,確保如期脫貧摘帽的工作部置。發起農業產業扶貧強勁攻勢,以“村村有扶貧產業,戶戶有增收門路”為目標,“以有能力的扶起來,扶不起的帶起來”為原則,扎實推進農業產業扶貧工作取得實效,分為全縣脫貧攻堅提供堅強支撐。

二、目標任務

2018年全縣如期整體全面脫貧,金竹畬族鄉大通村、谷崗鄉水口村等26個貧困村退出(“十三五”6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9825人脫貧,貧困發生率控制在1%以內,全面實施產業全覆蓋,著力實現產業穩定增收。

三、農業產業扶貧計劃

1、設施蔬菜:全縣新增設施蔬菜1500畝,達5000畝,各鄉鎮均應打造100畝以上大棚蔬菜示范點,加快高山蔬菜發展,年產高山反季節商品蔬菜0.5萬噸,引導特色蔬菜種植,戴坊淮山,金竹茅苔韭,南村山露菜要作為特色品牌擴大種植,新增食用菌1000畝。通過發展蔬菜產業,計劃帶動400戶貧困戶脫貧,年戶均增收1.5萬元。

2、煙葉產業:全縣煙葉種植面積1.66萬畝,煙葉收購總量4.65萬擔,實現總產值0.57億元,創煙葉稅2160萬元,通過發展煙葉產業,計劃帶動200戶貧困戶脫貧,年戶均增收1萬元。

3、蠶桑產業:全縣規劃發展桑園約3000畝,桑園面積1.55萬畝,養蠶1萬張,產繭8000擔,總產值達1600萬元。通過發展蠶桑產業計劃帶動68戶養蠶貧困戶脫貧,戶均增收1.4萬元。

4、油茶、毛竹產業:全縣油茶林總面積18.9萬畝,2018年計劃油茶新造林面積4000畝,帶動貧困戶50戶,戶均增收3000元。全縣現有竹林面積35萬畝,毛竹總株數3900萬株,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區五個鄉(鎮),面積雖大,但大多是低質低效低產的竹林,2018年進行毛竹低改尾欠10000畝,帶動貧困戶50戶脫貧,戶均年均增收3000元。

5、綠色生態水稻:推進1萬畝綠色生態水稻種植基地建設,進行統一生產、統一加工、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創建綠色生態水稻知名品牌,提升大米市場競爭力。通過發展綠色生態水稻產業,帶動500戶貧困戶脫貧,戶均增收4000元。

6、稻田養魚:全縣發展稻田養魚1萬畝,每畝投放6-7cm魚苗300尾,平均25公斤/畝,產值500萬元,帶動貧困戶500戶,戶均增收2000元。

7、黃牛產業:發展能繁母牛0.8萬頭,飼養母牛50頭以上養殖戶12戶,新建7個規模養殖場,種植優質飼草1萬畝,出欄肉牛0.5萬頭,帶動貧困戶500戶,戶均增收4000元。

8、特色種養業:在發展主導產業的基礎,大力發展食用菌、果樹、甲魚、養蛇、竹鼠、泥鰍、花豬等地方特色產業,不斷發展新的特色養殖,最大限度地拓寬貧困戶選擇面積增收渠道,豐富產業扶貧業態。通過發展特色養殖,帶動貧困戶1000戶脫貧,戶均增8000元。

9、全面落實產業“脫貧貸”。重點選擇無能力發展產業又無力務工的“貧中貧、困中困”未脫貧對象,安排龍頭“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能人大戶”等扶貧帶動經濟體實施產業脫貧貸,實現失能弱能失智弱智特困對象產業脫貧貸全覆蓋。確保其產業扶貧收益不少于3000元。

10、扶貧基地。以縣財政專項產業基地建設獎補資金為引導,重點打造10個縣級產業扶貧示范基地,帶動每個鄉鎮1-2個特色產業扶貧示范基地發展,推動每個行政村發展1個以上脫貧主導產業,力爭覆蓋帶動貧困戶1000戶以上。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為保證農業產業扶貧工作順利進行,真正把發展農業產業作為振興鄉村,開展精準扶貧,促進農民增收的強縣富民工程來抓,成立縣農業局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具體負責農業產業扶貧工作,落實工作責任,細化工作措施,確保農業產業扶貧工作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

2、強化技術指導,成立技術服務小組。由相關業務部門人員組成,具體負責制定技術方案,開展技術培訓,現場技術指導等,技術指導小組,實行分組分片包干,在關鍵農時季節組織開展技術培訓,現場觀摩,專家巡回指導,督查驗收等工作,確保農業產業生產技術入戶到田。

3、廣泛宣傳引導。在農業產業扶貧示范區樹立標牌,在項目區的村組通過公告欄、墻報、橫幅等加強宣傳,及時總結發展農業產業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大力宣傳發展農業產業的政策舉措和行動成效,積極調動各方參與發展農業產業,營造發展農業產業的濃厚輿論氛圍,擴大社會影響。

4、落實扶持政策。加大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力度,將整合資金重點投向特色農業產業形成合力,放大資金聚合效應,大幅度提升產能,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對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的引領和杠桿作用。在有關農業項目和專項資金安排上,優先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把握發展重點和關鍵環節,謀劃扶持產業發展的項目和措施,加大扶貧產業發展支持力度。

5、加強督查驗收??h農業局組織有關人員對農業產業工作情況進行定期監督檢查,督促整改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堅持每月一檢查,每季一督查,半年一總結,掌握工作進展情況,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認真收集生產過程中的有關資料,包括物資采購手續,發放憑證,開展工作的照片等生產結束后,及時組織有關專家,對生產現場進行驗收,并做好匯總考核評價上報等工作,在發展生產過程中,不按技術要求,政策落實不到位的單位和責任人由紀檢監察部門予以查處,確保2018年如期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