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產業扶貧工作計劃
時間:2022-07-26 04:31:26
導語:農業局產業扶貧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縣委、縣政府關于印發《縣脫貧攻堅產業扶貧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以“一個新希望、三個著力、四個堅持”為指導,以貧困戶增收脫貧為主要目標,以實施產業扶貧為主線,堅持防止返貧與鞏固提高相結合,產業扶貧與社會扶貧相結合;各鄉鎮因地制宜,制定產業扶貧規劃,通過“政策引導、政府幫扶、企業帶動、群眾參與”的方式,輻射帶動各鄉鎮貧困戶脫貧致富,特此制定2018年產業扶貧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
以黨的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對提出的“一個希望、三個著力”的要求,狠抓產業扶貧,變“輸血”為“造血”,圍繞“產業發展、農民增收、減貧摘帽”的工作思路,著力推進我縣茶葉、金桔、板鴨、油茶、毛竹、蜜柚六大富民產業、其他特色種養業和鄉村旅游業,按照差別化的扶貧政策,使全縣所有鄉鎮的全體貧困人口享受到產業扶貧成果,力爭到2018年通過發展產業項目實現減貧7.7萬人,將貧困發生率降至2%,確保到2020年與全省同步建成小康。
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發揮縣委、縣政府的統籌協調作用,做好與有關規劃的銜接,加大產業扶貧資金投入力度,協調行業部門將行業政策向扶貧對象傾斜,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產業扶貧。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尊重企業、經濟合作組織和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和經營決策權。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充分結合我縣實際,因地制宜地規劃扶持效益好、見效快、覆蓋面廣、能帶動貧困農戶致富的優勢產業。已有的主導產業,要重點打造產業鏈,構建特色支柱產業體系,推進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對扶貧對象實施特惠政策。正在培育的主導產業,注重產業發展的配套設施建設和連接帶動扶貧對象的組織建設,實行差別化扶持政策。尚未形成的主導產業,注重生計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村級互助資金,結合勞務輸出和移民搬遷,改善生活條件,提高收入水平。
二、發展目標
(一)充分發揮產業扶貧資金的帶動引領作用,力爭到2020年,產業基地建設再上臺階,帶動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深入參與產業扶貧項目,實現脫貧。實現每個村都建有一個產業扶貧基地,全縣目標建成15萬畝金桔基地、4萬畝蜜柚、家禽500萬只、家畜35萬頭、蔬菜6000畝、雜交水稻制種1萬畝。金桔主產區貧困戶金桔面積戶均達到2.2畝、年增收0.7萬元以上;家禽主產區貧困戶戶均家禽100羽,年增收0.2萬元以上;家畜主產區貧困戶戶均家畜6頭,年增收0.8萬元以上;蔬菜主產區貧困戶蔬菜面積戶均達到2.1畝,年增收0.4萬元以上;雜交水稻制種區貧困戶雜交水稻制種面積戶均達到3.3畝,年增收0.3萬元以上
三、工作措施
1、切實加強技術服務。
繼續抓好貧困村貧困戶技術培訓及示范基地的技術服務工作,建立健全“農技人員+示范基地”的技術包干服務模式,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同時,建立對農技人員技術包干服務工作的綜合考核機制,以科學的考核和有效的機制鞏固產業發展成果。
2、實現產業全覆蓋。
對沒有享受產業扶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發起產業扶貧強勁攻勢。抓住春耕備耕有利時節,大力推進產業扶貧全覆蓋工程,積極宣傳產業扶貧優惠政策,鼓勵貧困戶通過“產業扶貧信貸通”貸款發展“四個一”產業,既可解決貧困戶發展產業資金短缺問題,又可通過發展“四個一”產業享受獎補,從而建立長效穩定的增收渠道。
3、健全產業扶貧基地。
以“村有扶貧產業、戶有增收門路”為目標,以優勢特色產業為依托,以組建合作組織為渠道,以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為鏈條,強化長效脫貧根本之策。通過村干部與能人帶頭領辦和村黨員主動參與、村民自愿參與、貧困群眾統籌參與的“一領辦三參與”模式,發展貧困村產業扶貧基地,全面實現86個貧困村產業扶貧基地和光伏擴面基地建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戶從中受益。
4、爭取政策扶持力度。
積極向省市各級領導匯報產業發展成效,以農業產業招商引資為依托,爭取省市財政資金對我縣扶貧產業的傾斜支持力度,為貧困村的產業發展和貧困戶脫貧增收保駕護航,真正實現“村有產業基地、戶有增收渠道”的總體目標.
- 上一篇:美麗鄉村和農業產業化發展匯報
- 下一篇:文廣新局脫貧攻堅“夏季整改”匯報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