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局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
時間:2022-03-09 09:31:39
導語:農業農村局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也是深入謀劃“十四五”,推動轉型升級、加速崛起、趕超發展的關鍵之年,縣農業農村局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市委、縣委工作要求,加快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領域短板,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一、轉作風提士氣,持續深化從嚴治黨
(一)強化作風轉變,提升向心力。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扎實開展不作為亂作為干部作風問題專項整治,聚焦作風轉變,班子成員帶頭檢視問題、帶頭制定問題清單、帶頭研究整改措施,引導全局廣大黨員干部堅決貫徹執行上級決策部署、堅決依法依規按程序辦事、堅決壓實黨委主體責任。2020年舉辦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14次,專題民主生活會2次,7名黨委成員查擺問題35條,制定整改措施35項。
(二)倡導率先垂范,提升凝聚力。班子成員帶頭嚴格遵守和執行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為加快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一是班子成員帶隊,組織機關黨員到社區開展基層黨組織“雙報到”志愿服務活動,深入生產基地和田間地頭講政策、送技術;二是班子成員帶頭,63名機關干部深入10個村126戶貧困家庭中訪貧問暖、結對幫扶,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本年度,3名科級干部下派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和鄉村振興服務隊,3名班子成員和多名中層干部參與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工作專班。
(三)落實決策部署,提升執行力。對標對表承擔的市縣重點工作任務,堅決貫徹落實上級黨委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嚴格依法行政,把法治政府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確保各項任務指標按計劃推進;認真貫徹落實黨委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黨委會議定期分析研判思想文化領域突出問題;積極履行環保責任,打好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農業生產安全監管,持續保持健康穩定的發展態勢;把黨建引領與統一戰線貫穿始終,奮力開創統一戰線新局面。
二、抓制度嚴紀律,時刻保持廉潔勤政
(一)抓紀律,嚴守政治規矩。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實施細則,認真學習黨的《廉潔自律準則》、《紀律處分條例》,積極落實“兩個責任”,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牢固樹立黨章黨規黨紀意識,自覺做到守紀律、講規矩,知敬畏,存畏懼,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到實處。
(二)抓考核,落實“一崗雙責”。堅持“一把手”負責制,始終堅持把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作為“一把手”工程,細化責任分解,優化責任考核,強化責任落實;把黨風廉政建設、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明確了領導班子成員在黨風廉政建設中的職責和任務分工,充分調動領導班子抓黨的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的積極性和使命感。
(三)抓制度,建立長效機制。重新梳理修訂機關管理制度,從嚴規范黨內政治生活;認真貫徹執行《黨章》、“”和“主題黨日”制度,黨組成員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雙重組織生活制度;完善談話和約談工作機制,加強教育提醒,對發現有違紀苗頭的,及時談話,指出危害,查找原因,提出要求,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和初始階段。2020年談話提醒4人次。
三、勇擔當善作為,始終堅守為民初心
(一)突出穩產保供,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抓復工復產。精心研判疫情期間農業政策新靶向,在全市率先探索制定了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復工復產管理辦法,指導9家家禽屠宰企業和15家飼料生產企業第一時間復工復產,恢復產能,復產率達到100%;發放農產品運輸通行證2333輛,辦理員工通行證2600余張。
抓糧食安全。堅持抓好糧食生產的政治責任不松懈,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著力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大力開展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活動,積極實施耕地地力保護、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圓滿完成全國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收集;在建成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基礎上,新開工8.5萬畝;整合條銹病防治專項資金386萬元,加大重大病蟲害防控力度。全年糧食面積穩定在174萬畝,總產達76萬噸,糧食生產穩定度列全市第一等次。
抓穩產保供。統籌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和蔬菜生產,確?!安嘶@子”產品生產穩定;牧原集團100萬頭生豬全產業鏈項目加快推進,五個場區年內全部陸續投產,超額完成全年45萬頭生豬存欄任務。
(二)加快三產融合,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加快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組織開展創建績效中期評估,與麻店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項目整體推進,規劃建設研發冷鏈物流加工項目核心區。菌包廠、2000畝花木示范區、4萬平方米農業孵化器等項目陸續建成投產,12月16日順利通過省級評估驗收。
加快推進農業品牌信息化建設。深入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累計建成益農信息社1020家,覆蓋14個鎮辦全部行政村;完成農產品倉儲保鮮項目建設,建成倉儲保鮮庫19處;以“原耕”區域公用品牌為依托,深化與首農集團合作機制,成功將淄角黃瓜打入北京市場;持續強化與阿里、京東的合作對接,促進線下線上融合發展;與土發集團合作建設的淄角鎮鄉村振興產業示范基地奠基啟動,鑫誠農業、齊發果蔬成功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
加快推動農產品監管標準化建設。深入開展農業綜合執法,加強農藥監督管理,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對全縣蔬菜種植基地、園區、種植大戶進行拉網式督導檢查,開展農產品檢測5801批次,抽檢蔬菜生產基地450個次,檢測結果全部合格;接受農業農村部等上級各類檢驗檢測9次,共抽檢各類農產品125批次,檢測合格率達98%以上。2020年,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16個,全縣“三品一標”農產品113個。
加快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掃尾工作,鞏固改革成果;會同縣委組織部制定出臺《實施意見》,指導注冊成立黨組織領辦合作社900家;2020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3675畝,全縣土地流轉面積達到66.31萬畝,土地經營規模化率58.92%。探索開展農村集體經濟股權質押貸款試點,為種植大戶提供貸款54筆680.5萬元;5月17日陽光大數據平臺正式啟用,錄入涉農資金57萬余條,往來涉農資金3.7億元。12月10日,全市農業農村重點工作推進會議現場觀摩我縣糧好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和陽光大數據綜合管理平臺,對我縣三資管理經驗給予高度評價并要求全市推廣。
(三)聚焦“雙招雙引”,助推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持續發揮現代農業招商專班牽頭作用,圍繞畜禽加工、冷鏈物流引進產業鏈、做強供應鏈,年內新簽約項目3個,合同投資5.8億,在談項目2個,新開工、續建項目累計到位資金7.35億元。
加大鄉土人才培訓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民教育培訓數據庫,優化師資力量,創新培訓方式,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培訓新型職業農民400人,超額20%完成市局下達的培訓任務,獲評齊魯鄉村之星2人,十佳鄉村之星2人,全縣各級鄉村之星達到78人。
加大新型主體培育力度。重點龍頭企業不斷提檔升級,年內認定縣級重點龍頭企業9家、14家企業晉級市級重點龍頭企業,4家企業晉級省級重點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日益規范,國家級示范社實現零的突破,新增縣級以上示范社55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4家,市級6家,縣級34家;家庭農場示范場逐步壯大,新增縣級以上示范場14家,其中省級2家,市級2家,縣級10家,2家園區獲批市級示范園。
(四)聚力鄉村振興,持續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牽頭抓好林水會戰。2020年,實施了徒駭河綜合治理、南支流治理、水毀修復等16項重點水利工程,完成合格造林2.96萬畝,水系綠化61.7公里,道路綠化104.37公里,高標準農田5萬畝,連續舉辦九屆黃三角綠化苗木博覽會,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在5月10日進行的全市林水會戰觀摩活動中,觀摩總成績列全市第二位。
牽頭抓好美麗鄉村建設。研究制定了美麗鄉村示范片區考核評比細則,高質量完成2019年度省、市級美麗鄉村創建,順利通過省市評估驗收,組織2020年5個省級11個市級創建村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創建工作有序推進。
牽頭開展清零行動。農村廢舊房屋殘垣斷壁“清零行動”期間累計投入機械11543余臺次,拆除廢舊房屋5600處,拆除率100%,整理面積78.69萬平方米,綜合利用率58%以上。10月27日我縣作為三個抽查縣之一代表市高分通過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評估驗收組檢查驗收。
牽頭打造齊魯樣板。省市齊魯樣板示范區齊頭并進,麻店鎮魏集鎮兩個片區先后建成項目14個,在建項目18個,累計投入財政資金5560萬元,帶動社會投資15.64億元。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存在差距與不足:一是農業科技含量不高,綜合競爭力不強。新型經營主體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短缺,農業轉型升級面臨考驗;二是二三產業薄弱,三產融合程度不高。產業鏈條延伸度淺,附加值得不到有效提升,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薄弱,達不到接二連三;三是干部隊伍工作作風上還存在短板,工作能力上還有所欠缺。面對當前工作的高標準、嚴要求,我們的一些干部,在解決難題上還存在著惰性思維和畏難情緒,在新形勢下解決新矛盾的能力不強,找不到推進工作的有效措施、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導致工作拖拖拉拉,效果馬馬虎虎。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2021年開始,“三農”工作重心將由脫貧攻堅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業農村工作進入新的歷史方位,面臨更多機遇挑戰,我們將切實扛牢管黨治黨責任,以黨的建設統領農業農村發展大局,以推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為己任,明責知責、履職盡責,在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征程上續寫農業農村工作新篇章!
- 上一篇:“土壤保育院”建設工作方案
- 下一篇:農業農村局政務公開培訓計劃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