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信局十四五工業經濟發展思路
時間:2022-06-21 05:10:11
導語:經信局十四五工業經濟發展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區工業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綠金·品質”發展戰略,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做好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提升兩遍文章,打造食品制造(生物科技)和信息產業兩個百億產業集群,加快推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具有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主要預期目標: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工業和技改投資均增長10%以上,效益指標保持平穩增長。
(一)積極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一是加強項目謀劃。搶抓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等政策機遇,圍繞食品制造(生物科技)、信息產業兩大主導產業,研究謀劃并儲備一批能夠延鏈、補鏈、強鏈的優質大項目,以“工業四基”“四新”“三品”和綠色制造為重點實施轉型升級項目。全年謀劃儲備投資超億元工業項目20個以上。二是加快項目建設。落實重大項目分層分級調度制度,建立完善重大項目調度臺帳,嚴格按照施工計劃協調推進,加快雙創信息產業園二期、生物科技孵化基地三期、家家悅農產品加工等重大項目建設進度,推動創藍電子、裕維鑫達等PCB電路板及樂相科技、幻境科技等VR項目加速入駐并建成投產。全年實施產業升級和技術改造項目30個以上,建成投產項目10個以上。
(二)加速推進企業技術創新。一是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強化產學研用合作創新,推動行業優勢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加強技術協作,積極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食品制造、生物科技、信息產業領域共建一批企業技術中心、研發和檢測中心等創新平臺,力爭全年爭創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家以上。二是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圍繞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和產品質量、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開展制造業主要設備、生產工藝、生產換線摸排調查,列出技術改造清單,引導金冠玻璃、阜邦生物、人良生物、德蘭和創等企業更新工藝流程和關鍵設備,加快工業機器人、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等關鍵技術和裝備在生產經營中的應用,促進產業提檔升級。全年計劃實施工業技改項目10個以上,預計新增產值1.5億元以上。
(三)加快推進制造模式升級。一是推進智能制造。以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應用為重點,推進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建設步伐,發展智能制造新業態新模式,實施“企業上云”,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全年爭創省級以上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個。二是推進精品制造。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加大“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三首”扶持政策落實力度,推動優勢技術標準成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促進產品更新換代、品牌效益提升、企業和產業升級,爭創市級以上工業消費品“三品”示范企業3家、省“工業精品”1個、省級新產品3個。三是推進綠色制造。推進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四位一體”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提升綠色發展水平,爭創市級以上綠色工廠2家。深入開展節能環?!拔鍌€一百”專項行動,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實施工業能效提升計劃,推進工業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四是推進服務型制造。圍繞“產品+服務”、“制造+服務”,推動傳統制造產業向技術研發、工業設計、采購分銷、生產控制、售后服務延伸,發展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爭創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和平臺1個、工業設計中心1個。
(四)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做優。一是實施“領軍”企業培育計劃。建立納稅千萬元以上、營業收入五億元以上制造業企業培育庫,推動企業通過擴產擴能、并購重組、創新發展等方式,做強核心主業,做大規模實力,提升產出效益。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引導優勢企業專注細分產品市場,加快技術創新、質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形成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小巨人”企業,樹立中小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標桿,爭創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3家。二是實施規上企業培育計劃。建立新建投產企業培育庫、“小升規”企業培育庫,加強跟蹤輔導,實施精準幫扶,多措并舉促進澤力新能源、聚澤新能源等企業盡快進規入統、健康成長。全年計劃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家以上,預計新增產值6億元以上。
(五)持續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一是精準幫服企業。持續深化“四送一服”工作,健全完善分層分級聯系包保機制,開展大走訪大幫扶集中專項行動,通過組織舉辦各類要素對接會,切實幫助民營中小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用電、用氣、用工、用地、融資、物流等實際困難,促進企業加快發展。二是狠抓政策落地。落實兌現《區支持先進制造業發展若干政策》,加大對傳統產業、優勢產業、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創新發展、融資解難、減稅降費等各類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各類政策措施,保障民營中小企業及時獲取政策支持。三是釋放存量空間。摸排完善僵尸企業信息庫,落實市、區盤活僵尸企業若干政策,通過招商盤活、整體收購、司法拍賣等方式,加快僵尸企業處置進度,有效盤活存量資產。力爭全年處置僵尸企業3家以上,盤活用地300畝以上。四是強化運行調度。完善工業經濟運行監測調度機制,強化對食品制造、電子信息、煤炭、建材等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生產運行情況的精準調度,推進億元以上重點企業增產滿產,支持新增規模企業量產達產,全力穩住重點企業生產經營局勢,加快釋放即期重大增長點,確保工業運行穩定增長。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以及視察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綠金·品質”發展戰略,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實施“12310”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即:圍繞“工業總產值和規模企業戶數兩個翻番”這一目標,打造“食品制造(生物科技)、信息產業”兩個百億主導產業集群,建設“5G智慧產業基地、大健康產業基地、源創客科技孵化基地”三個產業承載平臺,實施“規劃引領、項目建設、技術創新、兩化融合、質量品牌、綠色發展、扶優扶強、園區提升、開放合作、幫聯服務”十項工程,奮力推動全區工業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一)發展目標
一是經濟實力穩步提升。實現“工業總產值和規模企業戶數兩個翻番”,形成“食品制造(生物科技)、信息產業”兩個百億主導產業集群。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45%。二是經濟結構逐步優化。非煤產業占工業總量的比重達50%。三是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市級以上技術中心30家,高新技術企業30家,專精特新企業40家。四是兩化融合不斷加強。五是品牌影響不斷加大。中國馳名商標10個,省級新產品20個,工業精品5個。六是綠色發展成效顯著。
(四)發展路徑
一是實施產業規劃引領工程。深度對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集團),以鳳凰新區規劃為統領,完善食品制造和信息產業發展規劃,培育打造兩個百億產業集群。食品制造(生物科技)規劃方面,以綠色食品生產加工為基礎,著力發展方便食品、功能性保健食品、休閑養生食品等特色食品產業,培育壯大一批龍頭企業。信息產業規劃方面,以PCB制造為基礎,大力發展從集成電路、顯示器件等電子元器件,到多層高密度線路板,再到信息終端設備、消費電子、虛擬現實(VR)等終端產品完整信息產業鏈條,構建獨具特色的信息產業體系。
二是實施項目建設推進工程。謀劃推進并動態實施“十四五”重大工業項目26個,總投資279.6億元。圍繞經濟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加大協調調度,強化要素保障,狠抓項目開工率和竣工投產率,加快今麥郎食品產業園、完美生物科技、東莞華廈自動化、中電鋰馳科技等重大項目建設進度,確保按期建成投產;推動裕維鑫達、梅州多成電子、樂相科技、惠州電子馬達等簽約項目盡快落地開工,努力在營養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劑、PCB電路板、5G、VR產業等若干個重點細分行業加快形成集群集聚效應,打造工業經濟新增長點。
三是實施技術創新提升工程。建立創新發展的基礎支撐體系,大力推進企業創新平臺建設,支持楊府錦食品、尊龍環保、上海樂相等企業深化產學研合作,建立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電子信息檢驗檢測中心、生物科技研發和檢測中心等各類研發和檢測機構,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促進創新資源與企業需求的有效對接,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提高產業發展層次和水平。
四是實施兩化深度融合工程。大力實施“互聯網+制造業”生產模式,積極推進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與制造業發展深度融合,加快工業機器人、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等關鍵技術和裝備在生產經營中的應用,引導企業推廣智能制造生產方式,建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化工廠,培育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和柔性化制造等智能制造模式,實現企業設計過程、生產過程和服務過程的智能化。
五是實施質量品牌升級工程。組織開展“質量標桿”活動,引導企業對標、追標、創標,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訂修訂,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和標準。大力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行動計劃,弘揚“工匠精神”,支持園區企業不斷研新品、出優品、造精品,推動“品牌升級”、“品質革命”,積極推動爭創國家馳名商標、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省工業精品、省政府質量獎,切實提高品牌附加值和軟實力,促進品牌向品牌、中國品牌、世界品牌提升。
六是實施工業綠色發展工程。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積極培育具備產品設計生態化、用地集約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點的企業,支持企業開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創建活動。深入開展節能環?!拔鍌€一百”專項行動,大力推廣節能環保裝備產品、低碳技術、低碳工藝和低碳流程,推進工業清潔生產、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和再制造產業發展。
七是實施企業扶優扶強工程。加大技改升級,圍繞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的推廣應用,重點引導和支持相關重點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推動企業擴能提質。狠抓存量盤活,落實市、區盤活“僵尸企業”若干政策,加快泰康隆食品、周氏食品等企業的處置進度,通過“騰籠換鳥”,落實倒逼機制,清理低效用地,有效盤活存量資產。加大規模培育,建立完善規模企業培育庫,倒排入規計劃,加強服務扶持,抓好“小升規”,確保實現規模工業企業個數的倍增計劃。推進專精特新。集聚要素資源,支持園區企業向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形成一批國內細分行業“單打冠軍”、“配套專家”、“獨角獸”和“行業小巨人”。
八是實施園區提升發展工程。圍繞產城融合、科技融合發展,結合鳳凰新區規劃建設,認真謀劃開發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等重大項目,快速推進5G智慧產業基地、大健康產業基地、源創客科技孵化基地三大平臺建設,大力培育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對標國內先進開發區,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整體發展質量和水平,努力把開發區建設成為新興產業的先導區、優勢產業的聚集區、創新驅動的示范區、區域經濟的增長極。
九是實施開放合作深化工程。發揮好優勢資源、主導產業、園區平臺、產業基金積極作用,瞄準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廈漳泉、成渝等地區產業轉移和企業擴張機遇,突出項目科技含量、企業研發能力,緊盯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食品制造(生物科技)、電子信息上下游產業企業,認真研究其投資動向和戰略布局,有針對性的鎖定目標,廣泛開展產業招商,著力提高招商質量和效益。高標準舉辦食品工業博覽會、VR產業峰會和PCB電路板高峰論壇,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進博會等國內外大型展會,加強企業推介,開展招商洽談,尋求合作商機。
十是實施企業幫聯服務工程。持續開展“四送一服”,完善聯系包保機制,加大企業走訪調研力度,收集交辦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用電、用氣、用工、用地、融資、物流等問題。全面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減稅降費、降低成本、勞動用工、人才、金融等系列惠企政策和措施,謀劃制定《區支持先進制造業發展若干政策》、《區支持信息產業發展政策》等相關政策,加大宣傳引導,做好政策解讀,組織符合條件的企業爭取財政補助、信貸支持、推進降本減負、保障企業穩崗穩產,幫助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二O三五年工業發展遠景目標
展望二O三五年,我區工業經濟實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將邁向新的大臺階。
——轉型升級實現重大突破,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取得決定性進展,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實現從數量和規模擴張向質量和效益提升的根本性轉變。
——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建成,聚焦打造產值超千億元工業產業總量,在食品制造、生物科技、信息產業及細分領域形成若干個先進制造業集群,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數字經濟引領產業發展,圍繞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實現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制造強區、網絡強區和數字取得明顯成效。
- 上一篇:經信局十三五工作總結
- 下一篇:學術期刊網絡社交完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