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五年工作總結及下一步工作計劃
時間:2022-11-01 04:28:40
導語:街道五年工作總結及下一步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換屆以來工作總結
(一)主要工作
1、財政收入連續五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21年1-9月份完成5499萬元,今年力爭突破億元大關,實現“五年翻四番”目標,較2016年增長17.8倍,年均增長78%。
2、經濟指標方面:五年來共招引愛特藍化學、德耐弛科技、康養院等重點項目23個;現有“四上”企業15家,較2016年增加14個;五年來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45億元;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個,較2016年增加3個;目前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為1.47億元,2016年為3600萬元;現有高新技術企業1個;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2家;外貿進出口總額為5913萬元,較2016年增加3913萬元。
3、棚改方面:實施了社區、中醫院南片區、片區西門社區、小學片區、新村片區5個片區共計32.51萬平方米、涉及2000余戶的棚戶區改造工作,騰出村莊建設用地1266畝。完成了百合苑小區門面房、中醫院南片區、片區、片區西門社區、百合苑二期回遷安置工作。
4、民生項目方面:完成了我縣20余個重點項目的征地清障工作,征地3000余畝;五年來轄區基礎設施提升投資約為5000萬元;明星路、銀星路、花園路、寶塔路、光榮路、泉河路、文化路、南市街等8條城區道路貫成通車;中學、小學、小樓小學3所學校建成并投入使用;新中都農貿市場順利搬遷啟用;高標準建設“四好農村路”13條、共12.71公里;5個行政村全面實現“戶戶通”;新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1處,兒童素質教育基地3處,關愛兒童之家5處。
5、農業農村方面:流轉土地1.58萬畝,較2016年增加0.72萬畝;新建高標準農田1.6萬畝;種植特色作物油菜花3000余畝,白蓮藕1000余畝;農村無害化廁所改造完成5個行政村、2332戶;農村電代煤、氣代煤改造完成5個行政村、2519戶;城鄉供水一體化改造5個行政村、4200戶;打造美麗庭院870戶;目前轄區5個行政村集體經濟均突破10萬元,其中2個村居突破50萬元,2016年各村集體經濟均不到5萬元。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初見成效,八里農莊項目食坊一條街、共享民宿、田園餐廳、研學游基地順利建成運營,特色農業產業園打造了農耕文化園、千畝荷花、油葵花海、油菜花迷宮,實現了“農業+旅游”深入融合,綠港現代農業示范園一期12000㎡高標準玻璃溫室大棚正在施工。
6、基層黨建方面:現有黨員1054人;建設黨建陣地30余處,3600余平方米;縣黨員干部黨性教育展館、縣雷鋒精神展館、縣公民道德教育展館等3處教育展館建成使用;打造了七問大課堂、雷鋒講堂、學雷鋒志愿服務教育基地等多處教育基地,創新7+X民主協商議事、全科社工、紅色物業、馬扎書記等黨建工作品牌10余個。
(二)亮點工作
1、獲得的省級、國家級榮譽:榮獲省“旅游強鄉鎮”、全省“醫養結合示范街道”、省級文明單位、全省和諧社區建設示范街道。
2、爭取省級以上現場會、試點:全國畜牧文化論壇暨畜牧產業現場交流會、全省食品安全縣創建現場觀摩會、全省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重點工作現場推進會、2021年“護童成長”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試點項目專家研討暨現場觀摩會。在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現場推進會上作典型發言。
3、其他突出成績:各類經驗做法被CCTV、電視臺、大眾日報、齊魯晚報、農村大眾、日報等中央、省、市各級媒體廣泛推廣刊發500余篇。西門社區榮獲“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全國“雙零”社區、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文明社區、省最美服務社區、全市民主法制示范社區等榮譽稱號。西門社區縣青少年紅色教育館被被評為“省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省鄉村振興“十百千”示范村居、全省休閑農業示范村。
(三)完成的重大工程項目
社區回遷樓(新城),社區回遷樓(南市街家園),百合苑二期回遷樓工程,中學,小學,小樓小學,新中都農貿市場,城區道路建設工程,“雙城同創”,鄉村振興齊魯田園示范區,1.6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
(四)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是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高,在基礎設施配套、綠化亮化、社區管理等方面與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尚未解決,產業層次低、創新能力不強等短板依然存在。三是城區人員構成復雜、各類生產經營單位多,棚改拆遷、城市管理等訴求問題較多,社會穩定、安全生產等隱患仍然較為突出。
二、2021年工作成績
(一)主要工作
2021年新增“四上”企業4個,十強產業到位資金1.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5.95億元;500萬以上的在庫投資項目8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個,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47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5913萬元,較2016年增加了3913萬元;1-9月份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499萬元,同比增長44%,較2016年增長17.8倍。
(二)亮點工作
1、獲得的省級、國家級榮譽:省級文明單位、全省和諧社區建設示范街道。
2、爭取省級以上現場會、試點:2021年“護童成長”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試點項目專家研討暨現場觀摩會。在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現場推進會上作典型發言。
3、其他突出成績:承辦了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
(三)完成的重大工程項目
縣公民道德教育展館,田園綜合體項目,八里農莊項目,特色農業產業園項目,綠港()現代農業示范園項目,研學游基地,1.6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
三、今后一個時期發展規劃
(一)工作思路和具體目標
街道將緊扣我縣“優化中心、北優東展”發展戰略,科學謀劃“三城”布局:中部文化城。發揮“一條尚書路,貫穿儒釋道”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秉持城市更新理念,轉變城市發展方式,以“有機更新、整體保護”代替“老城拆改”,推動“城市增長”向“城市成長”跨越式轉變,因地制宜,因案施策,定制特色中部文化城。北部生態城。以國家4A級旅游景區濕地為核心,發揮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以生態與文化、旅游、康養產業深度融合為抓手,加快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打造北部生態城。東部新城。以社區、社區等5個片區共計32.51萬平方米、涉及2000余戶的棚戶區改造工作為依托,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優化城市空間結構,以數字經濟和總部經濟為牽引,打造多業態混合新空間,聚集新消費、新服務、新亮點,建設新增長極,打造東部新城。
(二)擬實施的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
鄉村振興齊魯田園示范區、八里農莊鄉村示范區、現代高效農業產業集群、特色種植觀光區、生態康養帶、社會治理示范區、尚書路歷史文化街區、仁義巷子文創街區、總部經濟發展區、東部新城智慧社區、資源循環產業區、寶相宮文旅項目、創智園項目。
(三)重點工作計劃
一是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標增速高于全縣平均水平。2035年“北部康養帶”產業集群達到十億級。文旅經濟快速崛起,仁義巷子,田園綜合體等重點項目實現跨越式發展,5年內完成二期項目建設,2035年全部建成投用。
二是新型城鎮化實現新跨越。“一湖一區”和東部智慧城市框架到2035年基本建成,寶相寺、濕地組團發展活力進一步顯現,智能化交通運輸網絡和現代物流體系5年內進一步完善。5年內實現新一代高速光纖網絡、5G+互聯網城鄉全覆蓋,M15社區試點建設3個,到2035年構建“鄰里生活圈-街道生活圈-小鎮生活圈”三層體系。
三是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以西門社區為典型,發掘其他城市村(社區)亮點,5年內因地制宜各村居建設鄉村劇院、文化館、科普教育館等公共服務場所,更好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豐富精神世界,增強文明力量。
四是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初步健全,能源資源配置、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空氣優良天數持續增加,城鄉飲用水水源地得到有力保護,土地污染狀況得到遏制,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
五是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教育現代化加快推進,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重大疾病防治能力進一步增強。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全面推進。
六是社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行政效率和營商環境滿意度顯著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明顯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四、2022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思路和具體目標
圍繞城市北部快速崛起“一個目標”,城市改造提升和鄉村全面振興“兩大引擎”,生態康養宜居區、產業融合示范區、文化旅游先導區“三區建設”,雙基建設、城鄉建管、民生改善、風險防控“四項重點”,突出“五個堅持”促進街道全面發展。2022年力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15%以上,外貿出口總額增長30%以上。
(二)擬實施的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
創智園項目,仁義巷子文旅項目一期,田園綜合體項目,八里農莊鄉村旅游項目,特色農業種植園項目,綠港現代農業示范園二期、三期。
(三)重點工作計劃
一是堅持黨建引領,全面提高基層社會治理水平。一是加強社區黨建工作,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健全完善社區管理運行機制,持續完善紅帆驛站、“7+X”民主協商議事制度、紅色物業、全科社工等做法,廣泛推廣“老孟工作室”“馬扎書記”“日記書記”等典型經驗。二是加強物業管理工作,成立物業管理辦公室,重點加強物業管理和環物委建設,采取提檔升級、兼并重組、直接進駐三種模式,實現物業服務全覆蓋。三是健全社會治理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社會治理服務中心作用,提升“紅管家”管理平臺功能,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步,使日常工作達到“一趟不用跑,群眾都說好”的目標。四是倡樹文明新風。繼續實施“知、解、暖、塑”四步走社區治理模式,規范以“兩館兩堂”為核心的縣學雷鋒志愿服務教育基地,暢通市場主體、新社會階層、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著力打造和諧社區。
二是堅持系統觀念,著力推動縣城北部快速崛起。一是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確定的重點城建項目,包括棚改回遷、道路建設、民生項目、房地產開發項目、老舊小區改造等,做好群眾工作,確保順利實施。二是堅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的原則,融入城市更新理念,整合轄區內土地、規劃、旅游、教育、醫療等資源,系統地策劃、規劃創智園、仁義巷子文旅項目、特色文化小鎮等一批帶動力強、輻射面廣的綜合性城市精品項目,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和檔次,促進城市綜合發展。三是做細做實城鄉建管基礎工作。全面落實“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加大對“兩違”的巡查、整治力度,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堅決做到發現一起,拆除一起,絕不手軟;逐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促進公共服務提升,努力實現老舊小區更美、城市環境更優。
三是堅持生態發展理念,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鄉村振興·齊魯田園”示范區建設,運用“農村+”多業態發展模式,推動農業與旅游、養老服務等產業相融合,抓好鄉村民宿、共享農莊、康養基地、農耕體驗、特色觀光等新業態,推動農業與旅游、養老服務等產業相融合,大力發展終端型、體驗型、循環型、智慧型新產業新業態,以“1+2+3=6”的新六產帶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探索“農戶+合作社+公司”的“利益共同體”發展模式,充分調動農戶主觀能動性,發揮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紐帶作用和公司的運營主體作用,建立三方共享共贏的長效運營機制。
四是堅持民生為本,全面增進社會福祉。一是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化機制,繼續實施“全域綠化”工程,對荒蕪庭院、廢舊宅基地進行清理利用,進一步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環境。二是積極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持續開展大清理、大整治活動,重點對背街小巷、臟亂死角進行徹底清理,全面提升環境衛生管理水平。三是扎實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重點抓好轄區污染源、建筑揚塵、畜禽養殖等方面整治,確保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四是毫不放松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針對關鍵環節和風險點,加強日常防控保障,強化應急處置,始終保持警惕、嚴密防范;五是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強化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監管,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六是強力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各類黑惡勢力違法犯罪。
五是堅持項目為王,全面筑牢經濟增長基礎。全力全速推進大項目建設,探索總部經濟、生態經濟新模式,大力引進500強、“中字號”大企業和與轄區總體規劃、發展理念、特色定位相吻合的補鏈、強鏈及動能轉換項目。力爭引進500強項目1個,過億元項目3個,新增“四上”企業5家、納稅百萬元及以上企業5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力爭實現1.1億元。加大仁義巷子文旅項目、創智園項目、中醫院康養中心項目等重點項目推進力度,力爭盡快投產達效。
- 上一篇:綜合行政執法局2021工作總結
- 下一篇:危化品企業安全生產檢查督導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