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局市場工作安排

時間:2022-06-27 01:45:57

導語:商務局市場工作安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務局市場工作安排

一、指導思想和任務目標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和各級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轉方式、調結構、統籌城鄉發展為主線,認真研究分析我縣商貿流通現狀,采取得力措施,力促我縣商貿流通行業新發展;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推動我縣商務工作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根據2011年任務目標完成情況,初步確定2012年任務目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進出口增長10%;實際到賬外資增長10%。

二、2012年工作計劃

(一)商貿流通方面

1、加強市場體系建設

(1)抓好商業網點規劃建設。按照我縣總體規劃,積極與有關部門協調,把城鄉商業網點建設納入城鄉規劃,認真做好《縣商業網點規劃》編制前的準備工作;做好縣城規劃區內商業網點布局的有關管理工作。

(2)積極開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一是制定出臺有關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政策辦法,推進工作順利開展。二是加強再生資源企業的規范管理,對全縣再生資源企業實行備案登記,統一規范管理。三是培育龍頭,健全功能。積極吸引多種經濟成份、社會資金以及外資,規劃建立再生資源回收分揀處理中心。

(3)穩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一是著力提高農家店、農資店建設數量和質量,2012年計劃建設100家。二是積極推廣“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專用標識的應用,提高商品質量和管理水平。三是圍繞降低物流配送成本,繼續建設或改造農村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大力發展第三方配送。四是拓寬農家店經營范圍,增強農家店服務功能,穩妥推進農村商貿服務中心試點。

(4)加大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2012年,力爭新建農產品物流配送及批發市場1個;新建鎮級農貿市場1個,升級改造農貿市場1個;在全縣各級連鎖店建設生鮮農產品直營連鎖店或銷售專區5個,連鎖網點基本覆蓋中心城區。積極爭取市商務局支持,在我縣舉辦一期農產品對接會,推進農超、區超等多種產銷直接對接模式發展,減少流通環節,暢通農產品運銷渠道。

(5)打造城區特色商業街區。按照“統一領導,全面負責、日常管理、部門攜手聯動”的方式,以提升老街區、培育新街區、創建名街區為重點,力爭到2012年底,創建由省政府命名的省級特色商業區1條。使特色商業街區真正成為集購物、旅游、休閑、娛樂于一體,體現時代特征、特色的“新窗口”。把特色商業街區打造成體現形象的名片和商旅文化于一體的集聚區。

(6)大力發展社區商業。一是按照便民利民原則,鼓勵樂萬家、萬盛隆等連鎖經營企業進社區,推動社區便民連鎖超市發展。二是加強居民服務。進一步完善社區服務功能,逐步建立社區公共服務體系。

2、創新現代流通方式

(1)提升發展住宿餐飲業。一是組織開展烹飪技術交流活動。發現培養烹飪技術新人,評選餐飲特色名店及名廚名菜,挖掘地方餐飲精品,精心打造生態高地菜系,形成濃厚的餐飲文化氛圍。二是積極開展餐飲企業品牌認定活動。主要是開展“生態高地餐飲名店”和“生態高地特色餐飲店”評審認定活動。三是積極組織餐飲企業參加省魯菜創新大賽。

(2)大力推進新型零售業態。推動發展連鎖百貨、連鎖專業店、連鎖專賣店、連鎖折扣店、連鎖便利店等業態,實現直營連鎖、加盟連鎖和特許連鎖相結合。鼓勵和提升住宿、餐飲、休閑、娛樂、家政、租賃、維修等行業發展連鎖經營,加快汽車、建材、藥品、圖書、音像、家居、美容、洗染等行業連鎖發展,不斷提高連鎖經營銷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

(3)加快“早餐示范工程”項目建設。項目總體規劃建造大型主食加工配送中心一處,產能達到日供應1萬人次,固定門店式標準化早餐網點及便民快餐亭20個,同時積極引導早餐定點企業創建“市放心早餐工程定點單位”。

(4)著力推進流通網絡信息化建設。重點搭建農村商業信息化平臺、農村服務信息平臺、農村金融服務平臺、移動增值業務辦理平臺,拓展農村流通網絡功能;以信息化改造后的農家店為平臺,大力發展農村現代服務業,推動金融、電信、農技、信息等服務下鄉。

3、優化商貿流通發展環境

(1)加強市場監管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一是積極拓展“3612312”服務內容,完善舉報投訴受理、便民服務指導、政策業務咨詢、交辦反饋監督等功能,建設覆蓋全縣范圍、全天侯服務、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的商務公共服務平臺。二是加大綜合執法力度。組建商務綜合執法大隊,強化商務行政監管職能,著力解決執法力量薄弱及工作缺位問題,做到人員、場所、經費盡早落實,迅速開展工作;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確保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加強生豬定點屠宰工作。一是加大執法力度,進一步抓好定點屠宰場的監管,嚴打私屠濫宰等違法行為,確保我縣豬肉市場良好秩序。二是切實抓好小型屠宰場整合工作。扶持有條件的企業新建一家年屠宰量達30萬頭的大型機械化屠宰企業,積極穩妥地整合關停小型屠宰企業。三是制定出臺《縣生豬屠宰與銷售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我縣生豬定點屠宰管理秩序。

(3)嚴格酒類許可制度。市酒類管理辦法實施后,要嚴格執行酒類許可證制度,規范和理順酒類銷售渠道,杜絕無證經營。

(4)規范整頓市場秩序。一是牽頭協調全縣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的相關工作,提出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工作的實施建議;建立健全相關預警、督查督辦和評估考核體系。二是加快“放心肉”、“放心菜”、“放心酒”管理體系建設,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商業欺詐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保護消費者權益。三是健全完善信用體系。做好社會信用制度建設,組織擬訂相關規章和標準,實施商務信用分類監管,建立市場誠信公共服務平臺;積極組織開展誠信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誠信守法意識和識假防騙能力。

(5)積極組建商貿流通行業協會。建立健全縣商貿流通行業協會,積極引導行業協會充分發揮橋梁、平臺作用,當好職能部門的參謀和助手,規范行業自律行為。各協會要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探索行業發展過程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破解行業發展中的瓶頸要素,豐富和完善行業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3、發揮企業主體帶動作用

(1)實施品牌帶動戰略。促進流通企業走品牌之路,加大對流通企業商標、商號等知識產權的保護,實現服務品牌帶動產品品牌推廣,積極參與“老字號”、“老字號”認定工作。

(2)培育大型商貿流通企業。支持和鼓勵樂萬家、萬盛隆、京源商廈、東方購物廣場等具有競爭優勢的商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參股、控股、收購、托管、特許加盟等多種方式提升業態層次。積極引進客商參與我縣大型零售商業企業的改造,提高企業的經營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

4、提高市場監測與調控水平

(1)加強市場運行監測工作。一是提高監測數據報送率和報送質量。二是制定辦法,強化考核。2012年市商務局將報送率納入考核目標,考核結果與各項商務扶持政策掛鉤,要建立和完善我縣市場監測信息報送考核管理辦法。三是加強監測成果轉化。及時市場監測信息,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引導商貿流通企業的生產經營,切實做好市場供應保障工作。四是開展培訓,進一步加強監測隊伍建設,上半年擬舉辦一期市場運行監測培訓。

(2)建立完善重要商品的儲備和快速應急調控機制。高度重視米、面、糧、油、肉、禽、蛋、奶、食鹽、蔬菜等生活必需品、重要商品的儲備制度。構建政府公共儲備和企業商業儲備,實物儲備和資金儲備互補的新型商品儲備體系。建立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突發事件、關鍵時期的預警和應急機制,進一步提高各級政府快速應急調控能力,確保市場平穩運行。

(二)外經貿方面

1、進一步引導企業優化出口產品結構,爭創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一是積極實施“科技興貿”和“品牌強企”戰略,鼓勵外貿出口企業加大產品研發和品牌建設力度,不斷推出國際市場適銷的新產品,重點支持藥玻公司的預充式注射器、魯陽公司的可溶纖維、瑞陽制藥的凍干產品、瑞豐的pvc助劑等高新技術產品的品牌建設和市場開拓。二是加強對外貿出口企業的業務技能培訓和外貿知識培訓,鼓勵外經貿企業引進人才,加強內部管理,落實節能降耗措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三是全面實施“品牌惠農”戰略,加快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步伐,充分發揮山川、海達等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形成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產品營銷體系,切實提高我縣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2、加大招商力度,著力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水平。一是加強項目征集與調度,從中篩選出一批科技含量高、有發展潛力、突出資源優勢和綠色環保農業、旅游項目。二是突出產業招商,根據我縣產業結構特點,吸引一批高端、高質、高效項目,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切實把我縣的資源優勢與招商引資結合起來,努力開拓特色的招商途徑。三是創新利用外資方式,抓好企業境外上市和外資并購。充分利用各類招商活動,加強簽約項目的落實工作,力求在親情招商、資源招商、企業主題招商、產業鏈招商上有新突破。

3、多措并舉推動外經工作再上新臺階。一是做好項目跟蹤調度工作。重點抓好興國礦業和華聯礦業公司境外投資項目的資金投放、魯陽公司境外設立企業、魯村建筑公司境外承包工程的跟蹤調度工作,做好政策扶持和信息導向,爭取項目盡早完成。二是鼓勵企業積極“走出去”。積極推進紡織、建材、輕工、醫藥等產業領域具備明顯比較優勢的企業走出去,培育我縣優勢產業境外聚集區,為我縣經濟結構調整贏得新空間。三是建立外派勞務服務平臺,獨立開展外派勞務工作,及時掌握外派勞務輸出人員的準確情況,積極與各地勞務輸出機構建立穩固的聯系,力爭多輸出。四是積極推進服務外包工作。加大服務業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國外先進分銷手段、營銷網絡和服務體系,提高我縣服務貿易的競爭力。重點做好眾陽軟件開發有限公司對上爭取政策,力爭2012年服務外包額度突破2000萬人民幣。

三、切實加強黨組織建設

(一)圍繞“三信”教育,加強思想政治建設。一是開展“三信教育年”活動,深化學習效果。在注重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同時,更加注重商務法律法規、外經貿、商貿流通方面業務知識的學習,使廣大黨員干部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實現雙提升。二是開展紅色教育活動,知黨情、感黨恩。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到臨沂紅色教育基地、革命歷史展覽館、縣委舊址等地參觀學習,切實感受黨的偉大歷程及光輝事跡。三是開展“七言”標準樹標尺活動,規范行為標準。引導黨員干部嚴格按照“七言”標準要求自己,注重在轉變工作作風、廉潔自律、為民服務上下功夫,切實將“七言”標準作為自己工作的標尺。四是開展“六查六看”找不足活動,提高自我、完善自我。要求認真查找理想信念、思想觀念、精神狀態、工作作風、為民服務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及時整改,明確今后努力方向,堅定每位黨員的“信仰、信念、信心”,提高黨員的黨性修養。

(二)創新活動載體促發展。圍繞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早餐示范工程、生豬屠宰監管、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等重點商務工作,積極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創新活動載體,將基層組織建設融入到每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引導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信心和決心,在項目建設中要求黨員“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增強廣大黨員干部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三)加強組織建設,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一是以完善規章制度促進組織建設。進一步完善“”制度、學習培訓制度、聯系企業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真正做到有章可循,進一步健全黨內生活,嚴格黨員管理教育,增強黨組織的戰斗力和活力。二是以人才支撐促進組織隊伍壯大。加大對年輕干部的培養力度,積極吸引具有高度的共產主義覺悟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的優秀年輕干部加入,優化干部隊伍結構。三是強化考核、獎懲機制,激發黨員活力。本著“團結、公平、公正”的原則,以增強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為目標,對黨員在政治、思想、工作等各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評價、考核、激勵,激發干事創業的活力。

(四)強化作風效能和反腐倡廉建設。一是治樹結合深化作風效能建設。以開展新聞媒體公開承諾、“百個科室大家評”等活動為平臺,重點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不思進取、“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拖拉”、“自由主義”等不正之風,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樹立開拓進取之風、真抓實干之風、勤政為民之風、高效快捷之風、紀律嚴明之風,進一步增強宗旨意識、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二是自律、他律,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要自覺遵守和執行黨和國家有關廉潔從政的規定與要求,自覺做到清政廉潔,堅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的侵蝕,真正做一個“廉潔自律、清正嚴明、一心為民”的優秀共產黨員;通過黨務公開、政務公開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強化群眾、黨員干部和組織的監督力度,著力解決基層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及時發現和幫助黨員干部廉潔自律,有效遏制腐敗問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