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體育工作思路和要點

時間:2022-04-04 09:03:00

導語:群眾體育工作思路和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群眾體育工作思路和要點

2009年是*成功舉辦奧運會、殘奧會之后的第一年。*市群眾體育工作要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充分繼承和發揚奧運會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放大“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的效應,推動群眾體育工作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建設“人文*、科技*、綠色*”和國際化體育中心城市做貢獻。

一、指導思想

2009年的群眾體育工作,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實踐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以人為本,以增強市民體質、提高市民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為根本目的,以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為目標,以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強化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責任,進一步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提供優質社會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緊抓成功舉辦奧運會的歷史機遇,堅持改革創新,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建立“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的長效機制,促進群眾性體育活動普遍化、經?;?、生活化、科學化,努力完成《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提出的目標任務。

二、工作思路

2009年*市群眾體育工作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以及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推動*奧運會后全民健身活動廣泛深入開展;充分發揮群眾體育在構建人文*、建和諧奔小康的多功能作用,滿足不同人群的多元化健身需求;探索群眾體育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創新工作模式,推動全市群眾體育工作的整體水平再上新臺階。

廣泛深入開展群眾體育活動,創新全民健身活動模式,以舉辦全民健身迎國慶等系列活動為重大時間節點,努力開創品牌、傳統、特色體育活動常年不斷,小型、多樣、日常健身活動遍布城鄉的局面;加強研究推廣適合不同人群的健身項目和健身方法;全面總結回顧、大力宣傳群眾體育發展成就;注重發揮社會團體、體育協會等群眾體育組織在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中的積極作用;不斷提高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管理水平、服務水平以及建設質量、建設規模和建設種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建立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的長效機制。開展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創建、交流、宣傳工作;統籌社區體育、鄉鎮體育協調發展,大力推進“體育生活化”進程,進一步加大農村體育工作力度;加強群眾體育科學研究和全民健身科學指導工作;不斷加大群體宣傳工作。

三、工作要點

(一)廣泛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創新群體活動模式,滿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努力打造*全民健身活動特色

1.組織開展以慶祝建國60周年為主要內容的全民健身迎國慶系列活動。

2.舉辦第七屆*市全民健身體育節。

3.開展第三屆“和諧社區杯”乒乓球比賽,繼續推進群眾體育活動政府引導,社會支持,全民廣泛參與的運行機制。

4.組織開展第十一屆全運會火炬傳遞活動。

5.普及開展非奧體育項目,組織非奧體育項目的比賽、展示活動?;I備*市參加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組隊和參賽工作。

6.籌建全民健身交流指導團,深入社區、農村宣傳推廣大眾優秀健身項目。

7.加強活動建設,研究適合不同人群、不同行業特點的健身項目和健身方法;推廣基層創編的優秀體育項目;指導創新家庭體育、胡同體育、公園和廣場體育活動的開展。

8.加強健身氣功管理與站點建設,穩步推廣健身氣功四種功法,擴大健身氣功隊伍。

(二)不斷完善多元化全民健身設施建設,進一步強化監督管理工作

1.進一步加強農村全民健身場地建設,配建300個籃球場。

2.繼續建設10個籃球廣場、10個乒乓球長廊和10個籠式多功能球場,滿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3.對2004年配建的全民健身工程器材進行更新、調整、淘汰。

4.建設18個社區健身俱樂部。

(三)大力做好青少年體育工作

1.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積極配合市教委開展“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

2.加強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管理工作,不斷提高廣大青少年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進一步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培養青少年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提高青少年體質。

3.加強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工作,建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體育教師培訓制度。

4.進一步推動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工作,強化政府職責,建立長效工作機制,采用部門聯動的工作方式與市教委、市財政局共同制定《*市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獎勵辦法》和《*市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補貼辦法》,總結推廣東城區、西城區、海淀區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試點經驗。

5.配合市教委,組隊參加第十屆全國中學生運動會。

(四)統籌城鄉體育協調發展

1.大力開展社區體育工作,創新群體工作管理運行機制

⑴堅持城市體育以社區為重點,建立以創建體育生活化社區為達標活動的長效機制,把開展社區體育工作納入全市社區服務整體工作范疇。

⑵加強宣傳和交流活動,努力營造體育生活化的社會氛圍。⑶成立*市社區體育協會,加快社區體育的社會進程。2009

年繼續創建24個體育生活化社區。

2.進一步加強農村體育工作

⑴結合后奧運時期本市農村體育發展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堅持農村體育以鄉鎮為重點,加強分類指導,加強體育組織、晨晚練輔導站建設。

⑵修訂農村體育工作有關規章制度。

⑶在行政村繼續開展體育工作“六進鄉鎮”活動。

⑷緊密圍繞“城鄉一體化”,加強鄉鎮專項球類場地設施建設。

⑸大力研制推廣適合農民特點、小型多樣的健身活動,不斷提高農民體育健身意識,努力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促進農民體質健康水平不斷提高。

⑹扶持一批具有示范性的體育特色鄉鎮。

(五)進一步加強群眾體育骨干隊伍管理和建設

1.探索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的新途徑和新方法,籌備成立*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使其在組織、引導人民群眾健身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2.為滿足群眾健身指導需求,規范社會體育指導員指導工作標準,建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定期培訓制度,強化服務與管理意識,提高組織能力和指導水平。

3.建立優秀社會體育指導員表彰獎勵制度,納入到*市人事局、財政局系統表彰獎勵常設項目。修訂優秀社會體育指導員評選標準和辦法。

4.積極推進體育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將其作為體育部門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保障百姓健身需求和健身權益的重要工作。

5.建立市、區縣群體干部和街道、鄉鎮體育干部定期培訓制度,不斷提升群體干部隊伍素質。

(六)著力扎實做好科學健身指導工作

1.進一步規范一、二級國民體質檢測站的日常管理,充分發揮其功能,重點對不同人群開展體質追蹤測試,逐步提高具有個性化的體質干預水平,力爭納入市統計局的統計報告。為第三次全國國民體質監測做好準備工作。

2.整合現有社會資源力量,充分發揮體育科研專家、醫學專家的專業優勢,開展全民健身科學大講堂活動。

3.創新科學健身指導工作模式,開展市民健身交流會、科學健身對話日等活動。

4.組織編制、發放精美便攜的科學健身卡,研發推廣簡單易學效果好的健身項目和方法,研究適合不同人群、不同疾病患者的健身方法。

5.加強對群眾喜聞樂見的健身項目(如登山、健身走等)進行科學指導。

6.在6月23日全民健身日開展全市性的市民體質測試工作。

(七)加強群眾體育規范化、科學化管理

1.制定《*市群眾體育工作管理規范標準》和《*市群眾體育工作評價標準》。

2.完成*市第二次群眾體育現狀調研工作,著力解決管理機制問題以及制約群體發展的難點和弱點問題。

3.修改完善*市群眾體育工作系列管理辦法及管理規定。

(八)建立*市群眾體育表彰獎勵長效機制

市體育局將從2009年1月開始,每兩年開展一次“*市群眾體育先進集體”和“*市群眾體育先進個人”評選活動,此項工作已納入市人事局規范表彰系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