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衛生應急工作計劃
時間:2022-03-18 08:00:00
導語:市衛生應急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9年,我市衛生應急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以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為根本,以加強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和“一案三制”建設為基礎,以提高預防和應急處置能力為重點,全面加強衛生應急管理工作,積極推進衛生應急工作科學全面發展。
一、結合實際深入學習,推進衛生應急科學發展
全面加強衛生應急管理工作是堅持以人為本,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保障。各縣(市)、區,各單位要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衛生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增強危機意識、責任意識,切實加強領導,結合實際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努力創新衛生應急發展觀念,進一步強化衛生應急工作常態管理,建立長效機制,積極推進衛生應急工作科學全面發展。
二、依法開展應急工作,完善“一案三制”體系建設
全面貫徹實施《突發事件應對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完善相關配套制度,明確衛生應急工作職責和任務,加強衛生應急工作體制、機制、法制和預案體系建設工作,結合衛生應急工作實際,適時組織開展《突發事件應對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檢查,促進衛生應急管理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建設。按照“預防為主、分類管理、科學規范、客觀實用”的原則,2009年要進一步修訂、完善各級各類衛生應急預案,加強對應急預案的動態管理,建立動態更新修訂機制,增強應急預案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積極推進體系建設,健全衛生應急運行機制
各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各級衛生監督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二級以上綜合性醫療機構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防控的專業技術機構,必須成立衛生應急辦公室或明確專門科室負責衛生應急日常管理工作。市局將依據《*市衛生應急工作開展情況評估標準(試行)》,對各縣(市)、區,各單位的衛生應急工作進行有效的督導評估,及時了解各轄區、各單位衛生應急工作的發展和各項措施的落實情況,建立健全衛生應急管理考核評估機制和應急工作制度,完善工作程序,加強協調配合,形成上下對口、分級負責、信息暢通、指揮有力的衛生應急工作機制和管理機制。
四、加強應急培訓、演練,提高衛生應急隊伍素質
按照“統一組織、平急結合、因地制宜、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協調運轉”的工作原則,認真全面總結抗震救災醫療衛生救援和奧運醫療衛生保障等衛生應急工作經驗,強化衛生應急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和擴充現有衛生應急專業隊伍,按照《衛生應急隊伍裝備參考目錄(試行)》要求,加強各級各類衛生應急隊伍裝備,重點加強極端條件下衛生應急隊伍裝備和快速反應能力建設。
根據《2008-2010年*市衛生應急工作培訓規劃》要求,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各醫療衛生單位要結合實際,制定本部門、本單位的培訓計劃,明確培訓對象和主要內容,要分期分批開展衛生應急培訓工作。重點做好衛生應急管理干部、衛生應急師資隊伍和衛生應急專業隊伍等各級各類人員的培訓,切實做到衛生應急培訓工作的全覆蓋,全面提高衛生應急管理干部和專業隊伍的業務素質。各縣(市)、區要結合實際,有計劃地組織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鼠疫、突發性和群體性化學中毒和核輻射事件等處置演練,規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程序,檢驗應急預案的實用性。為提高衛生應急協調管理和現場處置的實戰能力,2009年我局擬組織一次大型的由多部門共同參與的傳染病應急處置演練。
五、加強應急物資儲備,提高應急監測預警能力
應急物資儲備是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物質基礎,是應急能力的重要保障。本著統一規劃、分級儲備、節約高效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切實加強應急物質儲備工作。各縣(市)、區要積極與當地政府應急辦、經貿、財政等部門協調,積極爭取衛生應急物質儲備???。市屬各醫療衛生機構,要儲備適量的醫療急救包、便攜式緊急搶救設施設備、急救藥品器械等,作為應急狀態下可立即隨應急隊伍出發的物資儲備。各地在加強衛生應急物資實物儲備的同時,還要加強衛生應急物資的信息、生產能力的儲備。建立衛生應急物資儲備數據庫和信息管理系統,完善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制度。根據實際情況,探索建立輪換、補償機制,加強儲備物資的動態管理。
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救災防病信息報告工作制度,完善市,縣(市)、區,鄉鎮三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救災防病信息報告網絡系統,加強信息管理,依法規范、及時準確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機制,做好各類信息的分析和利用,提高預防、預測、預警能力。
六、加強應急宣傳工作,增強社會衛生應急意識
各縣(市)、區,各醫療衛生單位,要認真制訂衛生應急宣傳教育計劃,開展形式多樣的衛生應急健康教育和科普宣傳工作,積極推進衛生應急宣傳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的“五進”活動,普及衛生應急知識,指導公眾以科學的行為和方式應對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努力提高社會公眾的應急意識和避險、避災、自救、互救能力,最大程度地減少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的危害。
七、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加強應急事件聯防聯控
建立并完善衛生系統內部與政府其他部門之間以及地區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加強部門間、地區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溝通、聯防聯控、專家資源共享、應急培訓和實戰演練、衛生應急資源支援等方面的合作,理順工作關系,完善與氣象、農業、鐵路、交通、出入境檢驗檢疫、民航等部門的工作協調機制,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認真做好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公共事件的醫學救援和衛生防疫工作。
八、積極準備高效應對,認真開展衛生應急處置工作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醫療衛生單位,要高度重視衛生應急管理工作。平安時,要積極準備,隨時做好突出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的常態管理,應急狀態時,按照預案及時啟動相應級別的應對措施,快速有效地處置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日常工作中,要重點加強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等嚴重威脅公共安全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和應對工作,健全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流行的處置機制。在政府的統一指揮下,積極配合、認真做好其他各類突發事件的緊急醫學救援工作。認真做好我市重要節假日、重大活動的衛生應急保障工作,完善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科學、規范有效的應對程序。依法規范、及時準確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完善公共衛生事件風險溝通機制,動員全社會協同應對公共衛生事件,不斷提高我市衛生應急管理水平。
- 上一篇:省立法工作座談會講話
- 下一篇:依法行政工作會議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