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改革發展計劃
時間:2022-03-13 10:48:00
導語:社會改革發展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年是本市“*”時期的開局之年,也是不尋常的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市委的領導下,全市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堅決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緊緊圍繞實現“四個率先”的總體要求和建設“四個中心”的戰略目標,堅定不移推進發展,堅定不移反對腐敗,努力走符合科學發展規律、依靠科技進步發展的道路,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較快協調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全面完成了市*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任務,實現了“*”時期的良好開局。
(一)注重經濟增長的速度與結構、效益相協調,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提高
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0297億元,突破1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2%),連續1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1.5%,工業增加值增長13%,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繼續提高,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和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全市生產總值規模及增速
產業結構進一步改善。按照“*”期間加快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的要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0.6%;金融、交通運輸、信息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7.6%、13.8%、16.5%,國際旅游入境人數達到605.7萬人次,現代服務業重點行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比重達到67%。先進制造業發展勢頭良好,電子信息、汽車、成套設備等六大重點工業行業總產值增長17.9%,占全市比重達到64.4%。
*第三產業增加值構成
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繼續提高。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600.4億元,增長11.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超過1000億元,增長16%;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18.4,比上年提高14點。價格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2。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幅
(二)進一步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消費、投資、出口保持均衡增長
消費結構升級效應進一步顯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360.4億元,增長13%,增幅超過投資,為1998年以來最高(見*)。餐飲、家居、汽車和通訊消費繼續成為消費熱點。服務性消費支出占城市居民家庭消費支出比重達到32.8%。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幅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平穩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完成3925.1億元,增長10.8%,增幅比上年下降4個百分點(見*)。投資結構繼續優化,城市基礎設施投資比重達到28.7%,比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3%,比上年下降3.8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增長12.1%。
外貿結構不斷優化。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2274.9億美元,增長22.1%;其中,進口和出口總額分別增長19.1%和25.2%,進出口增幅差比上年縮小6.8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出口增長27.7%,增速快于加工貿易4.8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分別達到66.4%和39%。全市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預計達到410億美元,增長25%以上。
*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
(三)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邁出新步伐
能耗水平繼續下降。貫徹市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節約能源工作的決定》,分解落實“*”節能降耗目標任務,加強了對全市800多家重點用能單位的監管,確定了42個節能技改項目,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企業640多家。全社會用電量達到990.1億千瓦時,增長7.4%,增幅為最近三年來首次低于兩位數;全市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基本完成年初目標。
環境保護取得積極成效。全年環保投入達到310.9億元,增長10.6%,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比例達到3.02%。第三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256個項目全面啟動(見表一),其中33個項目已經完成。在50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試點。主要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和責任得到分解落實,全市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開始得到有效控制,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8.8%,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7.3%,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1.5平方米。
第三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項目進展情況和實施成效
房地產調控效應不斷顯現。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堅持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大存量土地盤活力度,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不斷提高,41個國家級開發區和市級開發區獲得國家公告確認,工業區單位用地產值達到每平方公里52億元。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比上年下降3.2%;積極穩妥推進舊區改造,完成平改坡綜合改造587萬平方米、舊住房綜合整治517萬平方米,普通市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
(四)加快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建設,城市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
際金融中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F代金融市場體系正在形成,金融市場交易總額(不含外匯、保險市場)達到61.1萬億元,增長75.2%。金融機構進一步集聚,全年新增金融機構59家,累計達到563家,其中經營性外資金融機構達到105家。抓住我國入世過渡期結束后外資銀行轉制契機,首批9家外資法人銀行獲準在本市注冊。
*本市現代金融市場體系發展情況
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加快推進??诎哆M出口總額達到4287.5億美元,增長22.3%。*港貨物吞吐量達到5.4億噸,連續兩年位居全球首位;國際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171.9萬標準箱,增長20.1%。洋山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323.6萬標準箱,世界排名前20位的航運企業已入駐洋山保稅港區。*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4601.5萬人次,增長11.3%。
*港國際集裝箱吞吐量
(五)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不斷提高
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全面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大會精神,頒布實施*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科技創新“36條”配套政策及其實施細則。全社會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257.8億元,增長20.6%,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比例達到2.5%;其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比達到69.7%,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分別達到27家、15家和32家。
全社會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
自主創新成效不斷顯現。全市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達到12050件和2644件,增長15.4%和32.4%,發明專利授權量占全國比重進一步提高。53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完成專利申請789件,其中發明專利占77%。全市共認定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712項,增長18.3%。高技術產業產值和利潤分別增長16.3%和23.7%。技術交易合同金額達到344.4億元,增長48.6%。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5%,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
本市發明專利授權量占全國比重
(六)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完善民生政策的力度進一步加大
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結合貫徹國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相關配套政策,出臺了10項分配保障政策,直接受益人群近600萬(見*0)。救助患大病重病的困難人員6.3萬人次。來滬從業人員綜合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78.7萬人。新增廉租住房受益家庭4323戶。
*010項分配保障政策及受益人群
積極就業政策效應繼續顯現。新增就業崗位66.3萬個,安置“雙困”人員就業超過20萬人,建立了36.3萬個職業培訓個人補貼賬戶,城鎮登記失業率連續三年控制在4.5%以內。
*1新增就業崗位和安置“雙困”人員就業情況
城鄉居民收入持續提高。城市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8%和10.4%,增幅差比上年縮小0.7個百分點。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和城鎮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月750元和320元,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年2560元。
食品安全監管進一步加強。完善食品安全工作機制,抓住源頭和流通的重點環節,整頓和規范食品經營秩序,積極防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充分發揮技術檢測和輿論監督作用,加強食品安全監測力度,共對22大類3萬多件食品進行監督抽檢,總體合格率達到89%,比上年提高4.8個百分點。
(七)努力改善郊區農村發展條件,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
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勢頭良好。農業生產設施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生態休閑功能進一步凸顯??萍寂d農十大攻關項目進展順利。全市糧食總產量達到111.3萬噸,超額完成全年目標。
*2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情況
郊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新改建農村公路1291公里,完成125座公路危橋改造,33條郊區農村公交線路投入試運營。積極推進郊區“萬河整治行動”,共整治村鎮級中小河道4816公里。建成626個“整潔村”。
郊區農村社會發展步伐加快。郊區農村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推進中心城區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向郊區輻射,繼續加大對遠郊農村義務教育的轉移支付力度。新建80個社區事務受理中心和12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完成300所郊區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
本市郊區農村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進展情況
(八)加強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社區建設有序推進。社區“三個中心”建設成效明顯。社區事務受理“一門式”工作機制不斷深化,服務效率得到提高;在基本完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預防、醫療、康復、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六位一體”的服務功能得到進一步加強;社區文化資源得到進一步集聚和整合,逐步形成了為基層居民提供精神文化服務的綜合平臺。居住證制度全面實施,發放居住證2.9萬張、臨時居住證62.8萬張。社區綜合協管員達到1.2萬人。農民工培訓、就業、社會保險和居住管理的聯動機制初步形成。
*3社區“三個中心”建設情況
教育改革和發展不斷深入。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學生學雜費全部免除,受益學生達到85.1萬人。小學和初中最低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進一步提高),對困難學生實施教育救助8.6萬人次。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幫困助學和專業獎勵辦法,共減免、獎勵2.5萬余名學生學費,25個開放式實訓中心投入使用。復旦大學、*交通大學率先試行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驗,10所高校順利通過“十五”期間“211工程”國家驗收。
*4小學和初中最低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
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進一步改善。圍繞“降低費用、提高水平、規范功能、加強管理”的總體要求,制定出臺了本市貫徹國務院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意見和12個配套文件。社區衛生服務改革取得明顯進展,改革試點范圍擴大到11個區。第二輪建設健康城市三年行動計劃啟動實施。
文化、體育和養老福利事業穩步發展。文化市場繁榮發展,公共文化設施達到925個;競技體育取得優異成績,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市民體質綜合指數列全國首位。成功舉辦*中國*國際藝術節、特奧會*國際邀請賽等一系列重大文化節慶活動和國際體育賽事。養老服務事業不斷加強。
*5養老服務事業發展情況
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成效明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查處涉嫌侵犯知識產權案件,社會公眾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進一步加強。深入開展打擊商業欺詐專項行動,加大整治企業設立中的“三虛”行為、無證無照經營等市場突出問題的工作力度,不斷完善行業標準、技術規范,市場秩序繼續好轉。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個人信用聯合征信系統累計采集770萬市民信用信息,企業信用聯合征信系統入庫企業達到60萬戶。
(九)全面推進世博會籌辦工作,城市建設和管理不斷加強
世博會籌辦工作全面推進。世博會國際招展工作進展順利,10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正式確認參展。世博會規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18個專業規劃編制完成。園區1.8萬余戶居民動遷全部完成,世博會規劃區動遷騰地率達到50%,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正式啟動。
確認參展世博會的國家和國際組織構成
公交優先戰略加快實施。軌道交通運營里程(不含磁懸?。┻_到140.2公里,車站總計95座,日均客運量達到178.6萬人次,增長10.3%。建設15個客運樞紐,73條公交線路實行換乘優惠,中心城區新辟31.7公里公交專用道。本市被評為“全國優先發展公交示范城市”。
軌道交通運營里程
信息化建設和應用不斷深入。新增集約化信息通信管線830溝公里。啟動綜合交通信息平臺和地下空間信息基礎平臺建設。城市管理網格化覆蓋中心城區?;ヂ摼W用戶普及率達到53%,家庭寬帶用戶達到301.7萬戶。信息技術應用領域不斷拓展。
信息技術應用進展情況
(十)全力推進*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改革開放開創新局面
*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取得積極進展。按照國務院確定的“三個著力”的要求,*綜合配套改革試點“三年行動計劃”60項具體改革事項中,70%已經展開,國家14個部門在*開展了20多項改革試點,本市制定了完善市區兩級政府管理體制、賦予*新區更大發展自主權的意見。*新區經過四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縮減行政審批事項近70%。
國家有關部門已在*開展的主要改革試點項目
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深化。政府行政管理透明度不斷增強,主動公開信息累計達到20.5萬條。第三步財稅體制改革全面完成。積極穩妥地推進資源類產品價格改革,實施成品油價格綜合配套改革,建立了燃氣價格形成機制。市衛生、水務、交通等部門的管辦分離改革試點繼續深化。本市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一批國有大企業集團改革重組順利實施。私營企業戶數和注冊資本分別達到56.9萬戶和8139.7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44%。市場和社會領域改革不斷深入,要素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市行業協會總數達到205家。
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達到145.7億美元,增長5.4%;實際到位金額達到71.1億美元,增長3.8%,其中第三產業實到外資占比達到62.1%??偛拷洕赓Y項目進一步增多()。同時,“走出去”步伐加快,簽訂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項目合同金額54.6億美元,增長1.2倍。國內合作與交流不斷加強,與全國各地簽訂各類合作項目484項,金額達到821.8億元。
總部經濟外資項目引進情況
*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時期的良好開局,成績來之不易。在計劃執行過程中,我們深切感到,本市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
加快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十分迫切。服務業發展速度不夠快,輻射能力不夠強,第三產業比重持續回升的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制造業總體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國有企業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
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節能降耗的形勢嚴峻,污染減排的任務仍然較重,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相關政策措施需要進一步狠抓落實。
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自主創新能力總體上還不夠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尚未真正確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需要努力營造;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和控制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非公經濟發展的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
解決民生問題的任務緊迫而又艱巨。就業壓力尚未有效緩解,社會保障體系尚需不斷完善,一部分群眾生活仍較困難;城鄉社會事業發展還不平衡;城市管理中還存在亂設攤、亂搭建等需要解決的頑癥,食品安全監管、來滬從業人員服務和管理等社會管理領域還面臨不少矛盾和困難。
政府職能轉變的步伐有待加快。政府直接或間接干預企業具體經濟活動的情況依然存在,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需要著力強化;對行政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需要進一步加強,行政效率和透明度需要進一步提高。
年*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目標
*年是推進實施“*”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是*加快實現“四個率先”要求、全面推進“四個中心”建設的重要一年。市委八屆十次全會全面部署了本市*年經濟社會各項工作,要求全市各方面繼續堅決貫徹中央宏觀調控各項政策,切實把加快實現“四個率先”,作為本市全面貫徹、自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集中體現。為落實市委八屆十次全會的部署,我們在今年本市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安排中,簡化了預期性指標,強化了質量效益、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和民生方面的指標,突出速度與質量、效益相統一,把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突出約束性指標,大力推進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突出民生問題,促進和諧社會建設?,F對*年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主要目標建議如下),并對相關目標作重點說明:
*年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目標
(一)關于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主要目標
在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方面,建議全市生產總值增長9%以上,地方財政收入與經濟保持同步增長。確定上述目標,主要基于以下三點考慮:一是體現與今年全國經濟增長8%左右的預期目標相對應;二是體現與本市“*”規劃確定的年均經濟增長9%以上的預期目標相銜接;三是體現與努力實現本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相呼應。我們將預期目標調至增長9%以上,目的就是要為本市加快推進結構調整、自主創新和增長方式轉變騰出空間,引導全市各區縣、各部門更加注重提高發展質量,更加注重優化發展路徑,更加注重豐富發展內涵,更加注重增強發展動力,保持和擴大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更好地推動本市經濟社會轉入科學發展軌道。
在加快結構調整方面,建議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繼續提高。加快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是本市“*”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提升城市功能的客觀要求,也是促進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加快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確定這一目標,就是要把發展現代服務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服務業發展的速度,加大服務業輻射的強度,在加快服務業發展中推進結構調整。為此,今年本市要抓住機遇,大力發展金融業、現代物流業、信息服務業、文化產業等現代服務業重點行業,加快重要載體建設,促進第三產業比重持續回。
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要措施
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方面,建議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左右,全社會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比例達到2.6%左右,高技術產業自主知識產權擁有率達到28.5%左右。在更高的起點上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根本動力在于自主創新。確定這些目標,就是要按照國家及本市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切實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著力抓好科技創新“36條”配套政策實施細則落地,圍繞“三個聚焦”,實現重點突破,進一步增強城市創新能力。
科技創新的主要措施
(二)關于推進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的主要目標
在加強節能降耗方面,建議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確定這一目標,是為了繼續分解落實好本市“*”規劃確定的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20%的目標,進一步加強節能降耗工作,切實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為此,本市將堅持遠近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圍繞“做好減量、管好存量、把住增量”的總體工作思路(,進一步完善節能降耗的長效機制,確保實現全年節能降耗目標。
節能降耗的主要措施
在加強環境保護方面,建議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2%,環保投入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比例達到3%左右。確定這兩個目標,就是要堅持重治本、重機制、重實效,從源頭上防治污染和保護生態。為此,今年本市一方面將繼續積極實施第三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重點推進電廠燃煤機組脫硫和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等工程,確保污染物減排目標的完成。另一方面,將強化環保市場準入標準,積極運用市場機制推進污染治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形成健康、節約、環保的消費模式和良好社會風氣。
在加強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方面,建議工業區單位用地產值達到每平方公里55億元左右。切實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是破解本市土地資源瓶頸制約的必由之路。確定這一目標,就是要引導全市各方面轉變依賴土地投入支撐經濟增長的發展觀念,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加強土地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為此,今年本市將按照“嚴控總量、用好增量、盤活存量”的原則,聚焦發展重點,堅決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進一步提高土地綜合利用效率。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主要措施
(三)關于解決好民生問題的主要目標
在擴大就業方面,建議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就業是民生之本,要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為此,今年本市將繼續深化積極的就業政策,確保全年繼續新增50萬個就業崗位,其中新增農村富余勞動力非農就業崗位10萬個。同時,著眼于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度,健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機制,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積極的就業政策
在完善社會保障方面,建議來滬從業人員綜合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00萬人,廉租住房受益家庭達到2.6萬戶以上。確定這兩個目標,就是要堅持“?;?、廣覆蓋”的原則,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今年本市將把解決好來滬從業人員的保障問題,作為落實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有關精神、更好地服務全國的重要舉措,積極促進“綜?!敝贫扰c居住證制度相互聯動,強化公共財政對“綜?!敝贫冗\行管理的保障功能,加大工傷、住院醫療等保障力度,更好地解決來滬從業人員的醫療保障問題。同時,進一步完善分層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體系,放寬廉租對象收入線認定標準,進一步擴大廉租住房受益面,加快建立住房租賃新機制,積極穩妥推進舊區改造,著力改善困難群眾的居住條件。
擴大“綜?!焙土庾》康氖芤婷?/p>
在提高居民收入方面,建議城市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確定這兩個目標,就是要努力使發展改革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今年本市將更加注重低收入群眾的利益問題,繼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適當提高初次分配中勞動報酬的比例,通過合理確定工資指導線、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等措施,形成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加強統籌力度,逐步縮小義務教育、基本醫療等公共服務的地區差距,切實減輕人民群眾在教育和就醫等方面的負擔。同時,更多地在多予和放活上下功夫,鞏固、完善、加強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加快形成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長效機制,著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
三*年*市重大建設項目計劃
*年重大建設項目安排,要充分體現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充分體現加快實現“四個率先”和全面推進“四個中心”建設的要求,聚焦五個方面重點,著力優化投資結構,為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全年共安排正式項目58項,預備項目21項。年內新開工項目15項,基本建成項目13項。同時,著眼于促進公共服務的均衡化發展,著眼于改善郊區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今年在重大建設項目之外,安排了一批公共性、公益性和基礎性較強的重點建設項目。為此,本市將進一步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強化公共財政對涉及民生的公益性項目的保障力度,更好地發揮市場對競爭性產業項目的資源配置作用,確保全市重大建設項目和重點建設項目的實施?,F說明如下:
(一)全力推進世博會項目建設
建設世博園區場館項目。適應世博會辦展需求,更好地展示2010年*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開工建設公共活動中心、中國館、主題館和世博演藝中心等世博會場館及配套設施。
建設世博園區基礎設施。全面啟動園區內浦明路、雪野路、半淞園路、南車站路等27條道路新、改建項目,以及公用管線等配套工程;開工建設世博軸及地下綜合體工程、上南路等集散廣場及配套停車場、蒙自雨水泵站等項目,以及世博公園工程、清潔能源等配套基礎設施項目。
完善世博園區外圍配套設施。加強世博園區內外交通聯系,建設連接園區的軌道交通7號線、8號線一期工程,加快形成大容量、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體系。建設世博區域外圍路網,開工建設打浦路隧道復線等越江工程,加快推進西藏南路越江工程建設。同時,加快實施寶鋼集團浦鋼搬遷工程、中船集團江南造船廠搬遷工程,為世博會項目全面實施創造條件。
(二)繼續推進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促進城市交通便捷化。按照“*”規劃提出的至2010年基本建成軌道交通基本網絡的目標,全面建設軌道交通6號線、7號線、8號線、9號線、10號線、11號線等,在建規模超過240公里。實施公交優先戰略,進一步完善軌道交通、地面公交等換乘優惠政策。建設新建路、人民路等越江工程,實施河南路等道路改造,繼續完善交通排堵保暢措施。
加強交通樞紐建設。抓緊洋山港區三期工程前期工作,為開工建設創造條件。建成*區二期工程。繼續推進*國際機場擴建工程,加快推進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虹橋機場擴建工程,為初步確立亞太地區航空樞紐港地位奠定基礎。推進京滬高速鐵路*段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形成鐵路、軌道交通、公交出租、長途客運等多種交通方式緊密銜接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提升*服務全國的能力。
改善生態環境。繼續推進第三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實施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三期工程,逐步恢復蘇州河生態系統。開工建設竹園、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擴容工程,新增80萬立方米污水處理能力,并提高污水處理標準。建設外環生態綠帶和松江辰山植物園,改善生態環境和城市景觀。對外高橋、吳涇、石洞口、寶鋼等燃煤電廠進行脫硫改造,在建脫硫改造規模達到800萬千瓦,為削減電廠二氧化硫和粉塵排放創造條件。
建設安全清潔高效的能源供應體系。以液化天然氣(LNG)項目一期工程建設為重點,加快形成西氣、東海氣、液化天然氣三氣源互補供應格局,提高清潔能源供應比例;全面實施外高橋電廠三期擴建工程,建設兩臺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及脫硫設施,增強本市供電能力,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實施500千伏靜安輸變電工程,進一步提高城市供電可靠性。
(三)加強郊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完善郊區交通網絡。加快A14長江橋隧、A11拓寬、A16(等高速公路建設,實施*二橋越江工程,開工建設滬太路、曹安路等一批國省干線公路,為改善崇明、奉賢、閔行、嘉定、寶山等郊區交通創造條件。建設農村公路1000公里,改建鄉村公路危橋約300座,保障農村公路日常養護和正常使用。推進郊區公交客運樞紐建設,增辟郊區公交線路,進一步改善郊區居民出行條件。全面實施*新區趙家溝、南匯大蘆線等航道整治工程,構建連通外高橋和洋山港區的集疏運通道,提升*國際航運中心競爭能力。
加強郊區生態環境建設。重點實施青草沙水源地建設,加大郊區供水集約化和管網改造力度,改善供水水質,保障供水安全。繼續推進崇明生態島建設。重點開展郊區水環境治理,加大郊區污水管網建設推進力度,全面開工建設郊區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項目。繼續實施“萬河整治”工程,重點整治村鎮級中小河道,以及近郊黑臭河道和郊區骨干河道。建設一批有機肥加工中心,推進金山、青浦等郊區畜禽糞便治理和綜合利用。
(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光源工程建設,為我國多學科前沿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應用提供有力支撐。建設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形成納米技術研發和交流平臺。建成*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項目,為我國汽車和軌道交通車輛自主研發提供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抓緊推進*汽車工程研究院自主品牌研發中心擴建項目,提升自主開發的試制、試驗能力。
加快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繼續推進西藏路現代商務集聚區、淮海中路國際時尚集聚區、南京西路專業服務集聚區、不夜城現代交通集聚區、北外灘航運服務業集聚區、徐家匯知識文化商務集聚區、長風生態商務集聚區等第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啟動張江高科技創意文化和信息服務業集聚區、虹橋涉外商務集聚區、五角場科教商務集聚區等第二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
促進制造業基地發展。繼續推進產業基地建設,加快建設*化工區聚碳酸脂(PC)工程。建成臨港重型裝備制造基地建設項目,加快核電、船用關鍵設備等國產化,增強特大、重型、超限裝備制造能力。建成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加快推進*國家微電子產業基地建設。建成4.5代TFT—LCD生產線項目,提升*平板顯示產業能級。
加快形成都市現代農業生產和流通服務體系。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設100萬畝設施糧田和30萬畝設施菜地。啟動金山區現代農業園區等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建設。建設西郊農產品交易中心,為農產品交易、展示、物流等提供服務。加強糧食儲備和流通體系建設,實施外高橋糧食儲備庫及碼頭設施項目,確保全市糧食安全。
(五)加強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
加強社區“三個中心”建設。堅持以社區“三個中心”建設為載體,加強資源整合,提高社區綜合服務功能。繼續完善社區事務受理中心建設,深化“一門式”服務機制;進一步健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施,提高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新建20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新增1萬張養老床位和一批養老設施。
加強人口管理。配合居住證制度的施行,整合現有資源,建立統一的人口信息標準規范,建設全市實有人口信息系統。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數據交換共享平臺,實現各部門之間、各區縣之間信息的交換、共享,形成人口信息系統的采集、維護、交換、共享機制。
加快推進醫療衛生重點項目建設。建設南匯、奉賢中心醫院和13個急救分站(點)建設項目,以及400所村衛生室改造項目,引導市級優質醫療資源支持郊區衛生事業,提高郊區農村醫療服務水平。推進*市第六人民醫院門診醫技樓和華東醫院市民門急診樓改造等項目,抓緊開展質子刀項目前期工作。
繼續推進教育重點項目建設。改善薄弱地區教學條件,進一步縮小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教學水平的差距。改善郊區和新建住宅區的幼托條件,在松江、嘉定、南匯、寶山、閔行等新城、新市鎮人口導入區新建一批幼托設施。整合資源,重點建設與產業發展和促進就業緊密結合的職業學校和實訓基地?;窘ǔ山煌ù髮W閔行校區二期工程和*水產大學臨港新校區一期工程;實施特色高校建設項目,推進*音樂學院改擴建工程。
推進文體重點項目建設。完成*體育場、虹口足球場等重大賽事場館改造及配套,為舉辦*年特奧會和女子足球世界杯賽創造條件。按照“文綠結合、以綠為主”原則,實施文化廣場改造項目,建設開放式城市綠地及音樂劇院。加強歷史文物保護,實施大世界修繕工程。
積極推進平安建設。結合*城市發展,推進30個消防站、點建設,逐步構建站點布置合理、基礎設施完善、技術裝備先進的消防安全保障體系。加強基礎工作,改善基層公安派出所工作條件。推進組建*市公安警用直升機隊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應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和城市綜合管理能力。
- 上一篇:證券化法律思考論文
- 下一篇:試論證券民事賠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