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產業合作工作發展規劃

時間:2022-11-17 09:35:00

導語:軍民產業合作工作發展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軍民產業合作工作發展規劃

一、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現狀

(一)發展現狀

是我國軍事工業布局的重點省份之一。全省現共有軍工及軍品配套單位135個,其中軍工單位85個、配套單位50個,職工總數20多萬人,分屬核工、兵器、航空、航天、軍工電子等行業,擁有資產總額414億多元。另外,還有民爆生產企業4家、民爆經營企業18家和船舶企業68家。

近幾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防科技工業局、總裝備部和有關中央軍工集團公司的關心支持下,軍工進入了有史以來發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嶄新時期,在加速推進我省新型工業化進程中作用顯著增強。主要表現在:

1、產業規??焖僭鲩L,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近幾年,全省軍工經濟發展勢頭強勁。2003至2008年,全行業經濟總量每年增速均在兩位數以上,從2004年開始全行業整體扭虧為盈,經濟效益大幅攀升。工業總產值、民品產值、工業增加值、利潤,分別從2002年的72.31億元、48.36億元、19.74億元、-1.19億元,達到2008年的296.17億元、213.89億元、64.8億元、10.55億元,平均增長26.51%、28.1%、21.89%、59.61%(2004-2008年利潤增長速度)。

2、產業優勢逐步凸現,競爭實力顯著增強

經過幾十年建設和發展,特別是最近八年來,實施建設項目213個,完成投資104.33億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達64億元。形成了以核資源探采、純化為主的核能產業,以航空動力、傳動和著陸系統為主的航空產業,以衛星地面裝備、衛星應用產品為主的航天產業,以太陽能電池設備、計算機應用及網絡設備為主的軍工電子產業,以及汽車及零部件、工程機械、工程船舶、特種材料、民爆化工等軍民融合產業?,F有3個國家級、6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6個名牌產品。

具備了一批具有一定基礎和比較優勢的產業,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目前有長豐、江南等10家汽車生產企業,華達汽車空調壓縮機、江麓容大自動變速器等18家汽車零部件廠家。江南機器集團公司利用其在我省唯一的國家轎車制造類公告目錄資源,成功地引進浙江眾泰在長沙興建20萬輛中高檔轎車基地;長豐集團是有50多年歷史的老軍工企業,獵豹汽車占領了國內中高檔輕型越野汽車23%的市場份額,自1997年成為軍車定點生產單位以來,一直是軍隊和武警師團級以上的主導指揮車型。

2008年全省軍工汽車及零部件實現工業產值75.1億元,約占全省汽車工業總產值的27.3%,其中生產整車6.5萬輛,產值57.5億元。按慣例,汽車整車帶動相關產業產值之比約為1∶3,每輛車帶動就業人員之比約為1∶7。據測算,帶動相關產值170億元,解決45.5萬人就業。軍工對我省發展汽車產業、拉動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做出了較大貢獻。

又如,核能產業,目前我國探明的鈾資源量為30萬噸,占了8萬噸,在全國排名第二。核電是世界公認的新型清潔能源,隨著桃花江核電站開工建設,我省將形成從探采、純化到核電的較為完整核能產業,并將帶動長沙水泵、湘電集團、華菱集團等重點配套及建立核應急體系。此外,還將建成電子48所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及光伏產業,湘電集團利用軍工核心技術及設備支撐研發的風電產業,形成核能、風能、光能等新能源體系。將極大地改變我省能源結構,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兩型”社會建設進程。

3、軍民融合初顯成效,政策環境顯著改善

一是“軍轉民”,全省軍工主動融入地方經濟,參與了“雙百工程”、“四千工程”等重點工程建設,產業關聯度明顯提高。如江麓機電科技公司是我省最早研制生產工程機械的廠家之一,公司利用軍民兩用技術和設備,研制生產的超重型全液壓振動壓路機、大型特大型塔式起重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無人駕駛壓路機列入國家“863計劃”,申報的新型混合動力工程機械項目已經通過專家評審,有望納入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目前,公司形成了起重、路面、環保、土方等4個工程機械系列,僅2008年就出口創匯3000多萬美元;二是“民參軍”,一批民口、非公有制單位承擔軍品配套任務,配套產值快速大幅增長。如華天集團出資與國防科大技術合作,組建了華天光電慣導技術公司,解決了軍工久攻不下的關鍵技術及產品,承擔了某重點武器裝備型號配套任務。目前,全省已有23家民口、非公有制單位完成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認證,占認證總數的45%;三是國家深化軍工改革,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促進軍工開放的政策陸續出臺。

“十五”以來,全省軍工民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70%左右,軍民良性互動的局面初步形成。

(二)主要問題

從我國、我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情況來看,由于歷史的原因、體制性障礙和國防科技工業自身改革滯后,尚存在軍工開放不夠、思想觀念滯后、體制機制不活、缺乏發展活力等一系列問題,主要表現在:

1、產業規模尚待壯大。從軍民融合產業發展來看,民用核電、民用飛機尚處在起步階段,民用航天、民用船舶產業規模較小。產業組織集中度低,與地方產業關聯度低,缺乏帶動產業發展的大企業大集團,主要表現在:一是品種門類多,主導產品產值少;二是一般企業多,大型龍頭企業少;三是配套產品多,總裝集成產品少。

2、體制機制尚待創新。軍工企業由于長期禁錮于計劃經濟體制,自成體系、自我封閉,基本上是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所有制結構單一、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比較缺乏市場意識、內生動力、發展活力。目前,軍工股份制改造、投資主體多元化處于起步階段,全省軍工僅有南方宇航、南嶺民爆兩家上市公司。亟待建立適應形勢的軍民融合體制機制。

3、政策環境尚待完善。我國軍民結合政策法規體系尚待健全,部分政策法規不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和形勢發展的需要,已出臺的部分政策法規尚待制訂可操作的細則辦法;軍品市場開放程度不夠,地方軍工、民口單位、非公經濟參與軍品科研生產障礙仍然較多,信息不對稱、待遇不公平的問題突出;尚未建立服務于軍民融合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等。

(三)形勢分析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發展,我國已初步形成了軍民結合發展格局,但仍與國防建設、經濟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相適應。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我省發展軍民融合產業,既有基礎、有機遇,也有競爭、有壓力。國家對中央軍工持續高強度的投入,形成了技術、裝備和產業優勢,工業、科技和經濟快速發展,形成了有地域特色的優勢資源,具備了進一步推進軍民融合的物質基礎。面對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們必須正確分析形勢,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趨利避害,乘勢而上,謀劃軍民融合產業的跨越發展。

1、從國際形勢看,軍民融合成為當今世界主要國家的發展趨勢。當今世界,各主要國家都在加速新軍事變革,推進國防工業轉型。特別是美國,提出構建“新三位一體”威懾能力體系,將“國防科技與工業能力”作為與“核常打擊能力”和“主被動防御能力”并列的第三支威懾力量。英國、法國等國也在21世紀新環境下及時出臺軍民融合政策法規,提出吸引世界范圍內技術先進的民用部門參與國防工業的科研和生產。各國國防工業轉型的重點是提高創新活力、經濟承受能力和建設經濟有效的國防,實現“專業化整合、資本化運作、產業化發展”。其根本解決辦法是建立軍民一體化的工業基礎,也就是實現軍民融合發展。

2、從國內形勢看,軍民融合成為軍工深化改革開放的必然選擇。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經過軍民分立、軍民結合發展階段后,正在進入軍民融合發展階段。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了“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國家先后出臺了關于國防科技工業投資體制改革、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和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的指導意見。正在制訂新的發展思路,將軍民融合作為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有機統一的重要舉措,要求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統籌兼顧、有機結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經營困難增多,軍工面臨軍品訂貨波動與軍工經濟下滑雙重困難。國家出臺了十大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等一系列積極應對措施,在這種形勢下,軍民融合不僅是促進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要求,而且是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就業、強基礎的要求,更是保持軍工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舉措。

3、從發展看,軍民融合成為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舉措。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長株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實施“一化三基”戰略等重大舉措。去年,我省實現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規模工業企業總數突破1萬家,出現了機械、食品、石化、有色等四個過千億元產業。這給軍民融合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也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

我省軍民融合產業領域包括民用核能、民用航天、民用航空、民用船舶等高技術產業,光電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防暴、反恐、安防等公共安全產業,是典型的高新技術產業,具有“兩型”產業的特征,這對改善以重化工業為主的工業結構,建設“兩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據初步測算,軍民融合產業實現1000億元產值,將帶動我省相關產業約1000億元,新增約100萬個就業崗位。

省委、省政府歷來十分重視軍工發展,今年出臺的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四千工程”,統籌納入了軍民融合產業項目。軍工已經形成了一批初具產業規模,具有一定基礎的產業,軍民融合產業快速發展條件基本具備。軍民融合成為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和促進國防建設的雙贏之舉。

二、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央“軍民融合”方針和省委“一化三基”戰略,按照“軍民融合、良性互動、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思路,充分依托我省軍工和地方資源優勢,推動軍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推進產業科技創新和結構升級,加強軍地企業對接,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加快產業聚集發展,加速由軍工大省向軍工強省邁進。

(二)基本原則

1、政府推動與市場主導相結合。努力強化市場意識,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形成政府推動、市場主導的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格局。

2、擴大規模與優化結構相結合。充分發揮軍地資源優勢,突出軍民融合產業特色,擴大產業規模,提高產業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實現產業優化升級。

3、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相結合。支持軍工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加快企業經營機制轉換,形成與市場經濟接軌的體制和機制。

(三)發展目標

重點發展軍民兩用核能產業、航空產業、航天產業、光電信息產業、特種材料產業等10個軍民融合優勢產業;著力打造長沙航空工業園、株洲航空產業園、航天科技城、長沙光電信息產業園、長沙特種材料工業園等10個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加快擴大產業規模和提高經濟效益,提升產業層次和優化產業結構,努力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更好地實踐科學發展。

全省軍民融合產業到20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60億元,增加值102億元。到2013年,突破千億大關,實現工業總產值1017億元,增加值220億元。到201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780億元,增加值390億元。初步實現由軍工大省向軍工強省的跨越發展。

三、軍民融合產業發展重點

未來五年左右,全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重點是“實施雙十工程、實現千億目標”,即:壯大十個軍民兩用優勢產業、建設十個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實現全省軍民融合工業總產值超過1000億元的發展目標。

(一)壯大十個軍民兩用優勢產業

重點發展10個軍民兩用優勢產業,實現結構優化、產業規模、質量效益的科學發展。2008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93億元,增加值64億元。規劃到2015年工業總產值1740億元,增加值380億元。產業涉及重點項目176個,規劃總投資946億元。

1、軍民兩用核能產業

產業發展目標:充分發揮我省核工業資源、人才和技術優勢,依托南華大學、二三○研究所,構筑核工業創新體系,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做強產業關鍵環節,完善核資源開發、核技術應用產業鏈,形成特色明顯的優勢產業。規劃到2015年工業總產值95億元,增加值10億元。

產業發展重點:一是核能資源及應用技術,包括核資源的地勘、開采、冶煉、純化、應用(選礦、生物、醫學等)等;二是核電,以建設桃花江核電站為契機,提高省內核電裝備配套率,建立核電及核應急體系。

產業骨干企業:中核集團桃花江核電公司、272廠、718礦及核工業地質系統、湘電集團公司。

重點建設項目:718礦建設、桃花江核電站建設、鹿井礦田鈾資源大型基地勘查、南華大學鈾礦冶生物技術實驗室條件建設等項目。

2、軍民兩用航空產業

產業發展目標:依托中南大學、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重點發展輕型飛機、航空動力、著陸系統、飛機維修等產業領域,支持中航工業發展支線航空運輸業,著力打造特色航空產業鏈,整體提升我省在全國及全球航空產業鏈中的地位。規劃到2015年工業總產值251億元,增加值67億元。

產業發展重點:一是航空動力,包括各類中小型航空發動機和大型飛機輔助動力裝置(APU),以南方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為核心,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小型航空發動機科研生產基地;二是著陸系統,包括起落架及相關控制系統,以中航飛機起落架公司及其研發中心為核心,建成世界先進水平的飛機著陸系統專業化公司,成為國家大型運輸機和大型客機著陸系統重要供應商和空客、波音系統集成供應商;三是輕型飛機,包括水陸兩用飛行船、無人機、輕型飛機等,以山河智能公司為核心,培育發展通用航空飛機制造產業;四是航空運輸,引進中航工業“幸福航空”支線航空運輸公司,設立分支機構,發展航空運輸業。

發展骨干企業: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航飛機起落架公司、山河智能公司、航翔燃氣輪機公司等。

重點建設項目:長沙航空工業園建設、株洲航空產業園建設、航空發動機研制生產基地條件建設、輕型飛機生產線建設等項目。

3、軍民兩用航天產業

產業發展目標:以“航天科技工業城”建設為契機,重點培育發展無人飛艇、慣性技術與衛星應用和高新材料三個領域,研制開發光學慣性器件、慣性制導裝置、定位定向、衛星通信與導航產品、磁性材料、超硬材料。規劃到2015年工業總產值106億元,增加值18億元。

產業發展重點:一是無人飛艇(近空間飛行器),主要用于偵察預警、指揮控制、應急通信、城市規劃等領域;二是衛星應用,包括數字電視廣播、衛星導航、環境監測、地面遙感等;三是衛星地面裝備,包括北斗手持用戶機、北斗快速定位定向系統、北斗授時系統等。以068基地為核心,拓寬航天技術民用應用范圍,擴大省內輻射面,進一步加快產業化進程。

產業骨干企業:航天068基地、9629廠、航天電子科技公司、中科北斗科技公司等。

重點建設項目:航天科技工業城基地建設、近空間飛行器研發中心建設、北斗授時系統產業化示范工程等項目。

4、軍民兩用爆破器材產業

產業發展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全面實施優勢集團帶動戰略,支持、引導神斧集團、南嶺民爆在強化管理、夯實基礎的前提下,進行跨區域重組整合,發展成為民爆行業有重大帶動作用的企業集團。調整優化民爆生產企業產業結構,大力整合民爆銷售企業,推進民爆行業技術進步,抓好一批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建設。規劃到2015年工業總產值50億元,增加值19億元。

產業發展重點:一是工業炸藥系列,包括乳化炸藥、膨化硝銨炸藥、改性銨油炸藥等;二是工業雷管系列,包括高精度電雷管、電子延期雷管、導爆管雷管等;三是特種爆破器材(略)。通過與國際民爆知名企業澳瑞凱公司的合作,加快技術創新和升級,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進一步確立國內民爆優勢地位。

產業骨干企業:神斧民爆集團、南嶺民爆股份公司等。

重點建設項目:南嶺澳瑞凱平江合資民爆產品基地建設,南嶺、神斧民爆器材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神斧集團電子延期雷管及起爆系統生產線建設、起爆藥及基礎雷管自動化生產線研制與建設、工業雷管生產線自動化技術改造、消防用火工品生產線建設等項目。

5、軍民兩用光電信息產業

產業發展目標:培育發展我省在太陽能電池光伏產業、車輛通信裝備集成、特種網絡技術裝備及特種電子元器件等優勢領域,形成特色光電信息優勢產業。規劃到2015年工業總產值227億元,增加值55億元。

產業發展重點:一是光伏產業鏈,以電子48所為龍頭,發展太陽能電池制造裝備和太陽能電池生產。用三年左右時間,使太陽能光伏電池產能規模達到500兆瓦(50萬千瓦)并帶動全省達到1000兆瓦以上,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二是特種網絡設備,以長沙湘計海盾科技公司為核心,繼續保持在特種計算機、特種顯示設備、特種網絡設備等領域技術、市場領先地位;三是通信指揮系統,以衡陽泰豪通信車輛公司為核心,發展以通信指揮系統為主體的特種改裝車集成產品;四是特種光電設備及元器件(略)。

產業骨干企業:電子48所、長沙湘計海盾科技公司、衡陽泰豪通信車輛公司、衡陽北方光電公司、湘潭無線電公司、長沙景嘉微電子公司、株洲宏達電子公司、衡陽晶體管公司、湘潭晶體管公司等。

重點建設項目:太陽能晶體硅電池三期(200兆瓦)工程、軍民兩用光電技改、新型高能鉭電解電容及超小型引線鉭電解電容器技改、泰豪(衡陽)工業園二期等項目。

6、軍民兩用特種材料產業

產業發展目標:發揮資源優勢,依托國防科大、中南大學、大學、稀土研究院、中南超硬材料研究所、省塑料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及其國家重點實驗室,發揮產學研和人才集聚效應,加快科研成果產業化步伐,開發一批國內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材料,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特種材料產業。規劃到2015年工業總產值158億元,增加值36億元。

產業發展重點:一是稀土稀有金屬材料系列,包括稀有金屬鈹、鉭和稀土鈧、鈥、銩等;二是粉末冶金材料系列,包括航空剎車片材料、鋼結硬質合金等;三是軍用功能材料系列,包括儲氫材料、永磁材料、特種絕緣材料、高強度防彈纖維等;四是其它材料,包括釹鐵硼稀土磁體等磁性材料、金剛石等超硬材料、銅鉛雙金屬、磷青銅雙金屬合金軸瓦材料等合金材料。以博云新材料公司為核心,保持和加強在新材料領域的技術優勢,進一步延伸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產業鏈。

產業骨干企業:博云新材料公司、稀土金屬材料研究院、水口山有色金屬公司、株洲硬質合金公司、常德中泰特種材料公司、航天068基地、衡陽星鑫公司、飛碟新材料公司等。

重點建設項目:中南大學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建設,稀土研究院特種稀土材料研制生產基地建設、水口山有色金屬公司高性能材料基地建設等項目。

7、汽車及零部件產業

產業發展目標:發揮軍工在乘用車輛、特種車輛、電動汽車、通訊指揮、標準方艙等汽車車輛研制領域的基礎和優勢,按照“培育龍頭、做專做強”的發展方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大資產重組和優化配置力度,整合行業優勢資源,重點扶持主導產品的產業化、規?;涂沙掷m發展,建設汽車及零部件優勢產業。規劃到2015年工業總產值475億元,增加值103億元。

產業發展重點:一是乘用車系列,包括轎車、越野車、電動汽車等;二是特種車輛系列,包括裝甲車、導彈檢測車、軍用越野車、通信指揮車、飛機加油車、武警指揮車等;三是摩托車系列,包括出口型及軍警用摩托車;四是汽車零配件系列,包括增壓器、活塞、變速箱、空調壓縮機、汽車安全氣囊等。

產業骨干企業:江南機器集團公司、長豐集團公司、江麓機電科技公司、衡山汽車制造公司、衡陽泰豪通信車輛公司、中聯重科專用車公司、湘電集團公司、7451廠、南方宇航公司、江濱機器集團公司、天雁機械公司、江麓容大公司、華達汽車空調公司、神斧民爆集團等。

重點建設項目:眾泰江南20萬輛中高檔乘用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建設、江南CNG天然氣纏繞氣瓶生產線建設、江麓容大20萬臺轎車CVT無級自動變速器技改、長豐特種越野車“汽改柴”技改、神斧民爆集團100萬套汽車安全氣囊生產線建設等項目。

8、軍民兩用工程機械產業

產業發展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揮軍工工程機械基礎和優勢,以重點產業項目為依托,依靠科技進步,實現技術升級、產品換代、規模經營。規劃到2015年工業總產值244億元,增加值43億元。

產業發展重點:一是軍用工程機械系列,包括軍用推土、挖掘、搬運、探測、排險等專用工程機械;二是起重機系列,包括塔式起重機、橋式起重機、施工升降機等;三是振動式壓路機、垃圾壓實機、沙漠植被機等路面、環保工程機械;四是工程用泵類產品,包括混凝土輸送泵、大功率渣漿泵等;五是裝備制造類產品,包括渦旋壓縮機、水輪發電設備等。以山河智能公司、江麓機電科技公司為主體,增強核心競爭力,進一步保持在軍用工程機械領域的優勢地位。

產業骨干企業:山河智能公司、江麓機電科技公司、云箭公司等。

重點建設項目:山河智能公司軍用工程機械技改、江麓九華工程機械產業基地建設、江麓系列工程機械技改、云箭長沙新區建設等項目。

9、軍民兩用精細化工產業

產業發展目標:按照建設“兩型”社會和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依靠技術進步,進行節能減排改造,優化產品產業結構,擴大產業輻射范圍,重點發展具有一定基礎和優勢的精細化工產品。規劃到2015年工業總產值37億元,增加值8億元。

產業發展重點:一是精細化工系列,包括聚甲基丙烯酰亞胺、中性蛋白酶、司盤-80乳化劑、氯化石蠟等;二是特種化工系列,包括起爆藥、延期藥、點火藥、擊發藥、黑火藥等。三是基礎化工系列,包括糊狀聚氯乙烯樹脂、離子膜燒堿、液氯、鹽酸、金紅石型及銳鈦型鈦白粉、聚合硫酸等。以華湘化工公司為重點,著力培養優勢化工企業,打造國內化工品牌。

產業骨干企業:郴州華湘化工公司、衡陽天友化工公司、省南嶺化工廠、中核無紡公司、晨光化工公司、神斧民爆集團、向紅機械化工公司、省湘南爆破器材公司等。

重點建設項目:華湘化工公司PVC糊樹脂四期技改及熱電循環建設、衡陽天友化工公司金紅石型及銳鈦型鈦白粉技改、中核無紡公司整體搬遷及技改、神斧民爆集團第二產業園建設的油茶深加工等項目。

10、軍民兩用船舶產業

產業發展目標:堅持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船舶工業。積極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船舶產品,優先發展工程船、特種工作船、新型高性能復合材料船艇等三大品牌船型,改造提升內河運輸船舶制造業,著力培育壯大船舶配套產業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打造特色品牌船舶產品,發展3-4個主業突出、競爭力強、聚集效應明顯的現代化造船企業,建設環洞庭湖船舶產業集群和國內最大游艇制造基地。規劃到2015年工業總產值100億元,增加值25億元。

產業發展重點:一是工程船,包括挖泥船、挖礫船、鋪排船、拋枕船、鉆探爆破船等;二是特種工作船,包括拖輪、清污船、起錨船、躉船、巡邏艇、消防船、指揮艇、工作艇等;三是附加值較高的內河及沿海運輸船,包括散貨、集裝運輸船、自航自卸駁及特種運輸船等;四是新型高性能復合材料船艇,包括高中檔游艇、高速船艇、商務艇、工作艇、軍警用特種艇等系列;五是船舶配套產品和海洋工程裝備,包括船用的工程機械、電機推進系統、水泵、柴油機油泵、鋼板、涂料、自動控制導航系統等。

產業骨干企業:益陽中海船舶公司、常德達門船舶公司、山河智能公司、太陽鳥游艇公司、湘電集團公司、三一集團公司、中聯重聯公司、湘潭鋼鐵公司、長沙船舶廠、遠通泵業公司等。

重點建設項目:岳陽創普船舶重工建設、中海工程船舶生產能力建設、沅江鋼質船舶生產能力建設、湘電船舶電力推進系統技改、游艇制造能力建設等項目。

此外,還將重點發展以湘電集團、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中南機械廠為核心的風力發電設備,以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航翔燃氣輪機公司為核心的“航機陸用”燃氣輪機及特種裝備動力設備等;大力支持軍工企業積極開拓工程建筑、機械加工、第三產業等多種領域。

(二)建設十個軍民融合產業基地

著力打造能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引導軍工和地方優勢資源聚集,產生倍增效應的10個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帶動軍民融合優勢產業發展。2008年基地實現技工貿總收入為164億元,增加值36億元。規劃到2015年基地技工貿總收入達1134億元,增加值251億元?;厣婕爸攸c項目129個,規劃總投資342億元。

1、長沙航空工業園

發展目標:2008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9億元,增加值2億元。規劃到2015年技工貿總收入110億元,增加值24億元。

建設項目:規劃項目8個,預計總投資38億元。

主要單位:中航飛機起落架公司及研發中心、中南傳動機械廠、長江動力機械廠、長沙五七一二飛機公司、山河智能公司、中航工業幸福航空分支機構等。

發展重點:飛機起落架及著陸系統;航空動力傳動系統;輕型飛機、水陸兩用飛行船、無人機等通用航空飛機;設立中航工業幸福航空公司分支機構,發展支線航空運輸業等。

2、株洲航空產業園

發展目標:2008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24億元,增加值5億元。規劃到2015年技工貿總收入118億元,增加值26億元。

建設項目:規劃項目9個,預計總投資24億元。

主要單位: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等。

發展重點:直升機、中型運輸機、大型飛機輔助動力裝置(APU)等航空發動機,包括大功率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以及微型地面燃氣輪機等。

3、航天科技工業園

發展目標:2008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6億元,增加值1億元。規劃到2015年技工貿總收入106億元,增加值18億元。

建設項目:規劃項目8個,預計總投資50億元。

主要單位:航天068基地、近空間飛行器研發中心、7801研究所、航天磁電公司、航天泰山機械公司、航天信息公司、航天衛星通信科技公司、航天經濟發展公司等。

發展重點:無人飛艇(近空間飛行器)、衛星應用產品、衛星地面裝備等。

4、長沙光電產業園

發展目標:2008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34億元,增加值4億元。規劃到2015年技工貿總收入193億元,增加值29億元。

建設項目:規劃項目4個,預計總投資10億元。

主要單位:國防科大、中南大學、大學、電子48所、長沙湘計海盾科技公司、長沙韶光半導體公司、省電子研究所、長沙經納電子技術公司、長沙景嘉微電子公司等。

發展重點:太陽能電池制造裝備、太陽能電池、集成電路芯片(包括設計、制造、封裝)、電子封裝材料、特種元器件等。

5、長沙工程機械產業園

發展目標:2008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0億元,增加值2億元。規劃到2015年技工貿總收入116億元,增加值24億元。

建設項目:規劃項目6個,預計總投資63億元。

主要單位:山河智能、中聯重科、三一重工等。

發展重點:軍用工程機械、軍民兩用工程機械及其配套產品,包括水陸兩棲輪式工程車、滑移裝載機、多功能挖掘機、伸縮臂叉裝車、履帶式起重機等。

6、長沙特種材料工業園

發展目標:2008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22億元,增加值6.5億元。規劃到2015年技工貿總收入115億元,增加值36億元。

建設項目:規劃項目5個,預計總投資7億元。

主要單位:國防科大、中南大學、博云新材料公司、航天磁電公司、稀土金屬材料研究院、省冶金材料研究所、有色金屬研究院、省塑料研究所等。

發展重點:粉末冶金航空剎車盤、炭/炭復合材料航空剎車片、航天用炭/炭復合材料、高強輕質航空結構材料、高溫絕緣特種材料、釹鐵硼稀土磁性材料等產品。

7、益陽輕型特種裝備產業園

發展目標:2008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9億元,增加值2億元。規劃到2015年技工貿總收入50億元,增加值12億元。

建設項目:規劃項目10個,預計總投資6億元。

主要單位:省兵器集團公司、省輕武器研究所、資江機器公司、南方洪源公司等。

發展重點:輕型化、信息化、自動化軍用警用系列特種裝備,數控加工中心,人工智能飛行器等。

8、湘潭工程機械產業園

發展目標:2008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8億元,增加值4億元。規劃到2015年技工貿總收入137億元,增加值33億元。

建設項目:規劃項目35個,預計總投資69億元。

主要單位:江麓機電科技公司、中南傳動機械廠、江南機器集團公司、江南遠通泵業公司等。

發展重點:塔式起重機、橋式起重機、施工升降機等起重機械;振動式壓路機、垃圾壓實機、沙漠植被機等路面工程機械、環保工程機械等。

9、湘潭汽車產業園

發展目標:2008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24億元,增加值4億元。規劃到2015年技工貿總收入139億元,增加值29億元。

建設項目:規劃項目20個,預計總投資50億元。

主要單位:江南機器集團公司、湘電集團公司、江濱機器集團公司、天雁機械公司等。

發展重點:汽車及其零部件產品,包括江南汽車、混合動力客車、全電微型轎車、礦山電動輪裝卸車及發動機活塞、渦輪增壓器、氣門、齒輪、機油泵等。

10、岳陽民爆器材產業園

發展目標:2008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8億元,增加值3億元。規劃到2015年技工貿總收入50億元,增加值19億元。

建設項目:規劃項目24個,預計總投資25億元。

主要單位:神斧民爆集團公司、南嶺民爆股份公司等。

發展重點:重點建設南嶺民爆公司與澳瑞凱(歐洲)公司合資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平江基地和神斧集團向紅公司軍民用火工品基地,研制生產新型工業炸藥、新興工業雷管、新型起爆器材等系列先進軍民用爆破器材,推進爆破器材產業向科研生產、儲運配送、工程服務等產業鏈模式發展。

四、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發展

1、由省政府牽頭成立推進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統籌全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工作。把支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作為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舉措來抓。

2、結合我省實際,將軍民融合產業納入地方規劃,使之與有關產業調整與振興實施方案、“四千工程”實施方案、“兩型”社會建設方案等銜接,統籌軍地資源,形成推進合力。

3、加強與國家國防科工局、總裝備部及有關中央軍工集團對接合作,進一步落實省政府與中央軍工集團簽署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力爭一批新的產業布局重點項目落戶我省。

(二)加強平臺建設,務實推進融合

1、構建軍民需求信息、軍民兩用技術成果轉化、軍民融合項目投資融資等服務平臺,發揮社會組織和中介機構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軍民融合公共服務體系。

2、著力從軍工與民用工業互動和資源共享,軍工實現保軍與促民的協調發展,民用工業更加有效地參與武器裝備科研生產等三個方面,務實推進對接合作。

(三)加強企業指導,激發發展活力

1、突出企業主體地位,通過招商引資、引智、引制等方式,將軍工人才、技術和裝備等優勢,與靈活的體制機制、先進的市場理念相融合,激發內生動力,產生倍增效應。

2、支持軍工加快深化企業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行股份制改造,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引導和支持有實力、有優勢的非軍工單位參與國防建設。

3、完善軍民融合產業人才培養、使用、激勵政策,加強軍民融合產業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加強人才引進力度,為推進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

(四)加強項目建設,提升創新能力

1、重點支持產業優勢明顯、科技含量高、輻射帶動作用強的軍民融合項目。抓好對接合作、產業配套、科技創新、重點建設、招商引資等項目,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

2、加強產學研用結合,打造合作創新平臺。重點培育一批國防科技創新團隊,支持一批國防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五)加強政策支持,優化發展環境

1、財政支持政策。設立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我省軍民融合產業項目貼息或補助;省直有關部門要繼續給予軍民融合優勢產業項目專項投資支持。

2、稅收優惠政策。軍民融合企業享受軍工稅收優惠政策,經認定的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發生的技術開發、轉讓、咨詢、服務等費用享受相關優惠政策。

3、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對軍民融合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執行優惠利率,支持和幫助其上市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債券或企業債券并做好發行工作。

4、支持兼并重組。加大對同行業軍民融合企業兼并重組的支持力度,在重組過程中的融資、相關稅費、股權和產權轉讓等方面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以支持企業持續做大做強。同時,國家對中央軍工和軍民融合企業的優惠政策,我省一律參照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