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辦城鄉環境整治意見

時間:2022-06-05 03:08:00

導語:市政辦城鄉環境整治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政辦城鄉環境整治意見

為進一步推動農村“五化”建設向縱深開展,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全市范圍內深入進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突出重點,集中攻堅,健全機制,長效運轉,全力打造文明生態和諧宜居新形象?,F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全市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城帶鄉、城鄉統籌原則,在“五化”工程實現廣覆蓋、“五風”建設深入開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城鄉環境整體上水平、提檔次,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突出“五治”(治臟、治亂、治綠、治水、治短)重點,開展四項主題活動,建立長效機制,統一組織,因地制宜,全面打造文明生態和諧宜居新形象。

全市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目標是“三統一、一健全”:

--城鄉垃圾統一清運處理。逐步建立“戶集-村(社區)收-鎮(街道)運-市處理”體系,解決垃圾圍村、圍城、圍河、圍路現象,垃圾清理“無三亂”(亂堆、亂扔、亂埋)。

--沿線路域統一形象要求。對城鄉道路開展綜合治理,實現路面衛生整潔、配套設施整齊、人車通行秩序井然;路域實現“三無一高”,即無違章建筑物、無臟亂差可視物、無不規章廣告物,全部做到高標準綠化,既要保障道路暢通,又要提升景觀形象。

--村內環境統一清潔標準。突出村莊綠化、凈化、美化重點,抓好河塘整治和水資源利用,不斷提高自來水規模供水率和普及率;全面清理“三大堆”,實施好“綠村”工程,推進“一池三改”,建設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水源。

--環境綜治長效管理機制健全。完善管理機制,所有村莊實現“五個有”:有堅強班子、有專業隊伍、有配套設施、有工作制度、有經費保障,建立健全城鄉環境長效管理機制。

二、主要內容

(一)以治“臟”為重點,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

1.強化市政管理。加強市政設施養護管理,提高設施完好率。加快推進常州路等10條老城區商業街綜合整治,依法治理戶外廣告,全面拆除違章建(構)筑物。抓好14處市場環境綜合整治,并將其它9處市場逐步納入管轄范圍。在城區5個辦事處設立環衛管理機構,在強化設施配備的同時,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著重抓好無物業小區、工業園垃圾收集、市級統運。與城區范圍內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商業網點簽訂落實“門前五包”(包衛生、包綠化、包市政設施、包市容市貌、包戶外廣告)責任書。加強全市餐飲單位廚余垃圾清運處理,作為衛生許可管理的重要內容,納入監控范圍。

2.建立健全農村垃圾集中處理體系。按照“戶集-村(社區)收-鎮(街道)運-市處理”原則,農戶負責自家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清掃,將垃圾送入指定垃圾箱(池);村按規定配(建)好垃圾箱(池),一般以每10戶或村莊街道每50米設置一只垃圾箱(池),鼓勵引導有條件的村推行垃圾袋裝。村級負責落實專人,及時將垃圾運送到指定的垃圾收集場,在市建設局指導下,各鎮、街道辦事處因地制宜進行處理。

3.配套完善城鄉環衛一體化設施。從實現“戶集-村(社區)收-鎮(街道)運-市處理”出發,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逐步配套完善城鄉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年,市財政安排900萬元,配備10輛壓縮式垃圾車和1.5萬個垃圾桶,年內實現所有鎮駐地、工業區以及107個村莊垃圾的清運處理。年內投資800萬元升級改造垃圾處理場,不斷提升低碳化處理水平。

(二)以治“亂”為重點,打造沿路沿線新景觀

4.強化城鄉道路建設。堅持多渠道投入,高標準建設,全面推進通村道路、通農民集中居住區道路建設,不斷提高公路的交通環境和暢通水平。嚴格按照《公路法》、《省公路條例》,推進灣高速、高速、青蘭高速、國道、朱諸路、營里路、董張路、“四條外環線”、站前大道等主干線建設,達到“四配套一管理”(綠化配套、路肩配套、水系配套、標牌配套和落實長效管理措施)要求。

5.開展路域環境整治。進一步整頓規范城區和城鄉主干道沿線沿路的小修理廠、小廢品收購站、小洗車點、小馬路市場、小加工廠、加油站等經營場所,全面清理無證經營和占壓路面、人行道經營業戶。對市域內公路沿線違章建筑全面拆除,大力整治戶外廣告和非法廣告,全面落實企業“門前五包”責任制,杜絕亂推亂放現象。著力改善鐵路、鐵路電氣化客運專線等鐵路沿線環境面貌,美化城鎮景觀,展示地域特色,提升整體形象。

6.加強城市交通秩序管理。治理亂停亂放亂行亂運行為,做到按燈停走、按線行駛、人車分流、各行其道、停放有序;規范機動車、非機動車停放位置,依法處理亂停亂放車輛;禁止貨運載重車輛進入城市主干道;禁止所有車輛超載,查處沿途撒漏問題。

(三)以治“綠”為重點,實現農村綠化廣覆蓋

7.大力開展村莊綠化。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500萬元,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實施“綠村”工程,通過圍村林與庭院綠化相結合的方式,對村莊內部街道、農戶房前屋后空閑地、休閑場所、進出村路及與主干道節點開展綠化,實現路路有綠相接,村村有樹成行。有條件村要建設面積100-300平方米的小景點或小游園一處以上。村內街道兩側要開展綠化、美化;進出村莊的主要道路每側植樹2行以上(或建喬灌花草等綠化帶);圍村林要保證栽植6行以上;植樹成活、保存率達98%以上。在實現村莊綠化廣覆蓋基礎上,圍繞市域內國道、路、“四條外環線”、站前大道等重要道路兩側,打造綠村示范帶,重點高標準打造綠化示范村300個。

8.科學合理調整林木品種結構。由市林業局指導確定村莊綠化規劃布局、品種選擇。成片造林、通道林帶、農田林網、圍村林,要以發展速生經濟林和混交林為主,因地制宜發展名優果樹。鎮處綠化、庭院綠化以景觀林、常綠樹木為主,適當加大觀花、觀葉、觀果等植物種植比例,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

(四)以治“水”為重點,提升生態環境涵養力

9.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從完善農村水利設施入手,年內完成水利項目237處。重點抓好洋河國道段、碧溝河馬店段綜合治理工程。實施規?;泄┧こ?,年內完成鋪集西部區域、南部區域、莊和全市農村學校飲水安全工程,解決87個村莊、21所學校12.18萬人的飲水問題;同時年內新開工張應、九龍等4處農村規模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保障134個村莊、9.18萬人的飲水安全。實施大沽河西岸堤防正陽路以上9公里標準段工程、高速與河交叉點路域治理工程,整治堤防、建閘壩攔蓄水源,提高水源存蓄量。實施等8座小(二)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完成5處病險水閘和農村灌排泵站的維修改造任務。

10.積極開展河道、塘灣清淤除障。按照“全面清、重點疏、強勢推、長效管”的要求,對城鄉河道、溝渠、塘灣開展綜合治理,確保農村人畜飲水安全。按照屬地管理和事權責任,對骨干河道、塘灣水面上的漂浮物、違章建筑設施等,由鎮(處)村兩級負責全面清理。對河道岸邊的亂搭、亂建、亂堆、亂放和違章種植等,由所在村組織全面清除。在對河等城鄉河道及兩岸治臟、治亂、治污的基礎上,積極實施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設,打造鋪集澄月湖、李哥莊大沽河休閑觀光區等一批旅游休閑觀光景觀河灣。

11.開展農村污水治理。積極推進農村污水處理體系建設,年內投資5700萬元,在莊鎮村和城區北部鎮河建設兩座污水處理廠,力爭十二五末小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55%。積極推廣清潔能源,把改水與改廁、沼氣池建設相結合,推進農村“一池三改”。道路兩邊、河道兩岸、鎮區、村莊要全面清除所有露天糞坑和簡易廁所,普及村(居)農戶衛生廁所,提倡新建房配套三格式無害化衛生廁所。對村內養殖散戶實行退戶入區、集中圈養,發展標準化養殖小區15個,引導建設大中型沼氣池、發酵池、沉淀池,集中清理解決好所有村莊內的畜禽糞便亂堆亂放問題。

(五)以治“短”為重點,實現綜合整治長效化

12.健全隊伍。要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進一步抓好村級班子建設,成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對垃圾的收集、清運要落實專人,每個村要按照50戶配一名保潔員的標準,定報酬、定標準、定責任、定考核,村內垃圾做到日產日清。

13.落實經費。日常運行所需經費由市鎮(處)兩級財政分擔,市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各鎮、街道辦事處進行配套,用于垃圾處理體系的運轉。在逐步加大公共財力投入的同時,通過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捐資、企業單位資助、市場化運作等多種渠道進行籌集。

14.建章立制。各鎮處要根據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環境整治制度,完善長效機制。引導村級制定保潔管理詳規,通過門前“三包”等方式,切實加強農村環境管理制度建設,規范村民衛生行為,變短期整治為長效管理,切實提高村(居)垃圾集中處理水平,擴大覆蓋面,長效保潔。

三、活動載體

為調動全市上下的工作積極性,早動手,快行動,出實效,集中開展四項活動:

15.開展“清潔家園我先行”活動。市文明辦牽頭,統籌協調,組織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采取劃片包段模式,分城區、農村兩個階段開展集中活動,清垃圾、搞綠化、作宣傳,以實際行動參與環境整治,營造濃厚氛圍。

16.開展“部門聯村”活動。認真總結“五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做法,繼續組織100個市直部門、事業單位與村莊開展幫聯活動,通過出資出物出力等多種形式,與村莊結對共建,互促提高。

17.開展“村企共建”活動。以各鎮、街道辦事處為主體,積極引導企業從造福鄉鄰入手,在著力搞好企業自身周邊環境整治基礎上,與村莊結對幫扶,發揮企業的資金、技術、人員優勢,組織企業員工參與環境整治,幫助村莊治臟、治污、造綠,共同打造和諧新農村。

18.開展文明生態村鎮創建活動。深入推進“五風”建設,以改善農村環境為突破口,積極開展清理“三大堆”整治活動。加大農村新能源推廣力度,大力開展農村沼氣、秸桿固化氣化、秸桿還田等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繼續推進農村電氣化建設,持續打造農村亮化工程。以培育新農民為目標,開展“整潔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美在農家”、“宜居農村”等評選活動,努力形成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強農村書屋、休閑文化大院等文化陣地建設,配備完善體育健身器材,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通過“五風”推樹活動,打造一批經濟繁榮、社會文明、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整潔、管理規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文明生態示范鎮、示范村,力爭有更多的村鎮跨入市級以上文明生態村鎮行列。

四、保障措施

19.明確責任,加強領導。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把這項工作列入責任目標和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市級領導要主動抓好聯系鎮處的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各鎮、街道辦事處要根據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目標任務,制定年度計劃,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積極抓好落實。市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要深入農村基層,加強督促與指導,切實保證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市財政、建設、城管行政執法、工商、公路、交通、農業、林業等職能部門要按照責任分工和業務職能,履職盡責,主動善為,形成綜合整治的強大合力。文明辦和工青婦等群團組織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組織開展好主題活動,形成全民整治的良好局面。

20.加強考核,嚴格獎懲。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納入全市工作目標考核,單列50分,強化工作落實。要制定完善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考核辦法,硬化考核指標。要努力創新督導形式,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日常動態督導考核機制,及時發現問題、限時解決問題。要嚴格獎懲,市財政每年安排20萬元,對整治工作成效明顯的鎮村進行表彰獎勵。各鎮、街道辦事處也要制定考核細則,明任務、定指標,加強對村(居)的考核獎懲。

21.強化宣傳,廣造輿論。相關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宣傳職能,廣造輿論,通過專欄、??蛑谱鲗n}片等方式,集中宣傳報道全市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情況,重點宣傳先進典型及其經驗做法,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各鎮、街道辦事處要組織村莊,通過召開動員大會、發放明白紙、印發宣傳冊、張貼標語、組織外出參觀、舉辦專題培訓班等多種形式,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廣泛宣傳,努力營造“人人參與環境整治、齊心共建文明家園”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