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局科技創新工作總結
時間:2022-03-17 10:12:44
導語:農科局科技創新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來我縣科技創新工作在省州科技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在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深入落實科技扶貧各項工作任務,以科技宣傳、送科技下鄉活動為基礎,以雙創示范基地項目建設為重點,以科技扶貧在線平臺為技術支撐,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產業發展帶動了群眾增收。目前已全面完成科技扶貧各項任務,現將科技創新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明確科技扶貧工作目標任務
州局下達了州級科技扶貧攻堅的戰略目標任務,4月初與州科學技術局簽訂了《州科技扶貧專項2020年度縣(市)目標績效管理責任書》、與省科技廳簽訂了縣科技扶貧特派團產業技術服務示范(科技特派員)》項目計劃任務書,根據《州科技扶貧專項2020年實施方案》制定了《州縣科技扶貧專項2020年實施方案》。
二、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助力春耕備耕
按照“一貧困村一科技特派員”指導原則,春耕期間,科技特派員奔赴各幫扶村開展農業技術指導服務工作,現場指導農戶春耕生產,助力春耕備耕。4-5月,開展送科技下鄉5場,深入田間地頭、挨家挨戶上門培訓13500人次,分發農業科技資料8560份冊,運用手機微信等方式積極做好春耕技術指導3230條,在應對狀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期間,切實做到了疫情防控和春耕備耕、春防工作“兩手抓,兩不誤”。
三、開展科普宣傳月、科技宣傳周活動
以“科技戰疫創新強國”為主題,5月13日開展科普宣傳活動1次,發放技術資料150冊,參加咨詢群眾700余人次。組織本縣科技特派團,深入貧困村寨開展了8月科普宣傳周活動,科技活動周圍繞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服務于脫貧攻堅的需要,送科技下鄉進村入戶,組織科技特派團開展培訓2期,開展技術指導2次,舉辦科普宣傳活動1次,宣傳抗疫防疫科普知識,發放200份相關宣傳資料。7-9月到煙袋鎮開展雙創活動2次。
四、組織實施科技扶貧平臺項目和成果轉化項目
(一)線上平臺運行情況
《縣科技扶貧在線平臺優化提升與運行維護》項目建縣級運管中心1個,年初制定了科技扶貧專項實施方案,今年完成有效信息咨詢772余條,完成目標任務的129%;在線平臺完成技術供給信息4項,供銷對接2項,收集平臺解決實際問題典型案例5個上報州局;按照甘財教[2020]44號文件于今年8月兌現了2019年度科技扶貧在線補助7.663萬元;根據川科農[2020]13號文件要求工作程序和進度對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的有效服務進行了申領,加強了分診員信息回訪工作,嚴把有效信息質量關,分診時對無圖片佐證的、與產業無關的無效咨詢信息堅決予以駁回,經州復核、省抽查后駁回了150余條無效咨詢信息。
(二)線下平臺中藥材示范基地建設情況
中藏藥材示范基地:村建50畝中藏藥材示范基地,主要內容有野生馴化、育苗育種、科學栽培、技術推廣、加工貯存。露天種植以白芍為主、大棚內馴化種植了巖白菜(刀口藥)、瀕危植物桃兒七等。運作方式主要是公司+科研院所+農戶的模式,縣中藥材科技有限公司與省農科院、中醫藥大學等院校的合作、帶動周邊的老百姓脫貧奔康模式為中藥材示范基地提供了示范作用。
白芨種植示范基地:鄉種植白芨30畝,3月12日農牧農村和科技局、鄉人民政府、順林種植合作社就白芨種植苗圃召開現場辦公會,簽訂了三方合作協議:由縣農牧農村和科技局從“州縣科技扶貧平臺優化提升與運行維護”中為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提供資金10萬元;科技扶貧在線平臺、縣科技扶貧特派團為基地建設提供技術支撐。由合作社為該村貧困戶提供三年齡白芨苗8萬株,保證成活率90%,并確保種植白芨2年后每畝產量可達到5000斤以上。鄉黨委政府負責組織協調、監督和貧困戶篩選。4月21日舉辦了現場技術培訓,培訓貧困戶19人,合作社代順林講解了白芨栽培技術要點,平整畦面、開挖排水溝的深寬度、施肥技術等,解答了農戶提出的白芨功效、市場銷售等疑問;副高級農藝師田正友對使用有機肥和病蟲防治進行了強調。
半夏種植示范基地:科技扶貧在線平臺投入14.6萬元在乃渠鎮爛碉村建70畝半夏示范基地。由于半夏種植技術難度較高,一年中存在“三生三死”現象,為確保半夏種植成活率、提高產量與品質,縣科技扶貧在線平臺積極為半夏中藥材示范基地提供了技術支撐。一是在線平臺組建了科技扶貧特派團。由郭玉成任團長,總農藝師楊永建,高級農藝師田正友,農藝師周建剛,科技扶貧在線運管中心負責人、技術人員為成員。二是加強實地指導??萍挤鲐毺嘏蓤F到現場入戶指導4次以上,推廣了半夏露地栽培技術、大棚栽培技術,育苗技術、半夏施肥、除草技術等技術5項。三是切實解決生產中的各種問題。種植戶遇到問題由平臺信息員在線提交技術咨詢,專家解答,信息員及時反饋合作社和種植戶。2020年通過在線平臺,就半夏種植過程中如何提高發芽率,苗期的管理技術、怎樣把握采挖時間等問題為合作社提供了在線技術咨詢服務。四是開展集中培訓。4月2日,由合作社牽頭,邀請科技扶貧特派團成員田正友、陳曉剛舉辦專題培訓班,共培訓貧困戶22戶。系統培訓了扶貧及農村惠農政策、縣科技扶貧、科技在線政策、半夏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控等知識。
五、組織實施成果轉化項目
開展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建設。以2019年石山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申報省科技廳成果轉化項目為重點開展科技示范工作,實施《高原肉牛健康養殖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完成了圈舍改擴建,開展甜象草、黑麥草等牧草栽培;養殖西門達爾牛達爾到80頭。帶動周邊散養50頭,每頭肉??蔀檗r戶帶來4000元利潤。目前項目已撥付資金39萬元,達到今年資金撥付進度的100%。7月科技扶貧萬里行專家團隊彭忠利教授到實地培訓了“肉牛創新團隊飼養管理技術”,專家與肉牛養殖大戶就飼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討論與互動,解答了肉牛飼養管理、育肥、玉米秸稈作為肉牛飼料與用量等方面的技術問題;9月局長張秀英帶隊,畜牧站、科技站對合作社基礎設施建設情況、肉牛的來源、喂養技術、銷售渠道、肉質品質、養殖場糞便處理情況等方面進行了指導。
六、積極組織申報省科技項目
今年組織申報省科技廳項目5個,申報的縣“科技扶貧在線”平臺建設與運行項目、縣科技特派員服務與創新項目,企業合作社申報的雅礱江大峽谷甜櫻桃標準化種植技術集成及示范推廣項目、縣中藥材野生撫育科技扶貧示范與應用項目、縣中藏藥材種植技術及科技扶貧示范項目。
與省科技廳簽訂項目計劃任務書1個。簽訂了縣科技扶貧特派團產業技術服務示范(科技特派員)》項目計劃任務書,項目投資30萬元,已組建1個科技服務特派團,明年完成牧繁農育牦牛示范基地1個,推廣冬季補飼技術和疫病防控技術增加牧民收入。
七、2017年度申報的省科技廳3個科技扶貧專項通過驗收
2020年6月10日,2017年度申報的科技扶貧專項《縣科技扶貧在線平臺建設》通過州科學技術局組織的專家組驗收,成果登記號9512020y2212。科技扶貧產業類項目《2018年外種豬健康養殖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由爾哈惠民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承擔,6月10日通過驗收,成果登記9512020y2210?!恫枞~技術扶貧綜合項目》,縣天鄉原生態茶業有限公司承擔,于2020年6月12日通過州級驗收。
八、舉辦科技培訓提高農牧民科技意識
為加快構建我縣高素質農民隊伍,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舉辦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3期,共計134人次,平臺培訓1期65人次,通過培訓提高了我縣農牧民科技意識,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撐,進一步為我縣發展產業、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九、存在問題
(一)、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監督管理和科技扶貧示范基地項目驗收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加強與承建單位溝通和項目監管,督促完成項目計劃任務。
(二)、平臺類項目信息的精準報送、專家的精準解答有待加強。
十、2021年工作打算
(一)、繼續抓好科技宣傳和普及工作。
(二)、抓好科技扶貧示范基地項目驗收和平臺建設項目實施。完成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各項技術指標、經濟指標及任務,向省州提交的驗收。繼續申報省科技廳科技扶貧項目促進農民增收。
(三)、抓好科技培訓,培養技術人才。平臺類項目培訓40人次以上,培訓農民50人次以上。
(四)、繼續抓好送科技下鄉工作和科技扶貧特派員工作。
- 上一篇:市場監督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 下一篇:農科局防災減災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