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農村建設工作總結
時間:2022-04-23 02:04:00
導語:衛生局農村建設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全省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廣大農村衛生工作者,按照省委、省政府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和《**省衛生強省建設與“**”衛生發展規劃綱要》的總體部署,根據省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年初布置的工作目標任務,圍繞讓農民“看得起病、有地方看病、加強預防少生病”的工作要求,以實施“農民健康工程”為總抓手,著眼于城鄉衛生統籌發展,全面加強農村衛生工作,努力推進城鄉社區衛生服務、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開展農民健康體檢和農村公共衛生服務,使農村衛生工作成為我省維護農村社會發展和穩定,維護農民健康的重要保障措施。現將有關工作總結匯報如下:
一、20**年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和成效
(一)縣、鄉、村三級農村衛生管理體制基本建立。
我廳按照省政府《關于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督促、指導各地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公共衛生管理體制和服務網絡。目前,各地由政府領導負責、各有關部門參加的公共衛生工作委員會或領導協調機構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村公共衛生工作情況納入有關部門和鄉鎮干部績效考核內容,農村公共衛生組織、協調、督查等工作有序展開。鄉鎮和村公共衛生管理員和聯絡員隊伍組建工作進一步加快,日常管理職責得到了進一步明確和落實。截止20**年底,全省各縣(市、區)公共衛生工作委員會都已經成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和工作隊伍已經建立,鄉鎮公共衛生管理員總數達2163人,村級公共衛生聯絡員有**人。
(二)縣、鄉、村三級農村衛生服務網絡進一步健全。
全省各地按照《**省發展城鄉社區衛生服務的意見》和“社區健康促進工程”的要求,制訂并實施社區衛生服務規劃,根據行政區劃以及服務人口、服務半徑,合理構建社區衛生服務網絡。通過調整農村衛生資源布局和優化配置,以縣級醫療衛生單位為業務指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為樞紐、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為網底,農村社區責任醫生為骨干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進一步健全。至20**年底,全省各縣(市、區)已建立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1**個,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室)**個(其中新建社區衛生服務站1827個),社區責任醫生3**91人,每千農村居民擁有責任醫生數已達0.93人。縣級衛生監督派出機構建設穩步推進,至20**年12月底,*%的縣(市、區)建立了衛生監督派出機構。
(三)農村衛生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
近年來,省級財政逐年增加衛生事業轉移支付資金投入,并將新增資金重點用于支持農村衛生事業發展。20**年省級財政安排“農民健康工程”專項補助資金達6.68億元,加上市、縣財政的資金,全省各級政府用于農民健康保障的投入達到23億元。在全國率先完成鄉鎮衛生院危房改造任務后,近兩年共安排省級資金1000萬元,爭取國債資金2730萬元,重點用于欠發達地區鄉鎮衛生院房屋改造。圍繞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做好農民健康體檢工作,20**-20**年省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2000萬元,用于欠發達地區鄉鎮衛生院的B超、X光機、心電圖、半自動生化分析儀、血球計數儀、尿液分析儀等新“六大件”裝備的補助,提高鄉鎮衛生院的醫療裝備水平。以政府投入為主的**省鄉村衛技人員素質提升工程和城市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全面啟動、實施。20**年全省城市醫師長期駐基層醫療單位達*人。
(四)“農民健康工程”各項工作卓有成效。
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進展良好。
農民參保率進一步提高,受益面進一步擴大,信息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從20**年起,省財政對不同經濟地區參合農民的補助,從原有的每人每年10、5、3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0、10、6元。這樣,省財政每年對合作醫療的專項補助資金達到3.68億元,加上各級財政的投入,每年用于合作醫療的投入將達到16億元,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鞏固完善和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20**年,全省參合農民3000萬,占全省農業人口的89%,人均籌資水平已達90元,全省87個縣(市、區)的人均籌資額都達到60元以上。當年度參合農民住院補償率24.39%,年受益面69%。上一年度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結余率7.51%,運行平穩、有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四年來,累計籌集合作醫療資金68.04億元,農民實際報銷醫療費用59.65億元,共有3512.61萬人次受益。
20**年開始,全面推行“大病統籌為主、兼顧門診統籌”的補償模式。目前,已有86個縣(市、區)實行了“大小統籌”的政策,全省參合農民的受益面也從試點之初的4%提高到了目前的69%左右。大力推進合作醫療信息化建設,加強科學管理。有84個縣(市、區)已完成信息化建設,符合“出院病人費用清單自動導入、自動審核、自動計算報銷金額”的要求,省級新農合信息平臺正在籌建之中,爭取到20**年實現全省聯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較好地減輕了廣大農民的醫療費用負擔,降低了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對于保護農村生產力起到了積極作用。據隨機抽樣入戶調查,95%的參合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表示滿意或基本滿意。
2.第一輪農民健康體檢順利完成。
從20**年起,省政府決定為參合農民免費提供兩年一次的健康體檢,并建立健康檔案。這項工作主要由鄉鎮衛生院承擔,基本內容包括體格檢查、心電圖、B超、三大常規和X光檢查。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整合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積極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著力推進農民健康體檢工作。20**-20**兩年第一輪參合農民健康體檢已經結束,累計體檢2416萬人,占全省參合農民總數的80%。檢出患有各種疾病者387萬人,占總體檢人數的16%,在統計的7種疾病中,高血壓位居第一,累計達178萬人,膽結石53萬人,糖尿病18萬人,各地對體檢出來的患病對象,納入社區衛生服務的重點對象,加強了跟蹤服務,達到了“無病早預防、小病早發現、大病早治療”的初衷,受到廣大農民的普遍歡迎。
3.農村公共衛生服務任務全面落實。
各地認真制定公共衛生項目服務實施方案,構建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全力推進社區責任醫生制度建設,通過劃分農村社區衛生服務責任區,選聘社區責任醫生、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考評體系等,使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工作得以逐步開展,農村居民基本衛生服務、重點人群重點服務和基本衛生安全保障等三大類12項任務得到逐步落實,全省以縣單位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達標率達到91.2%。據下半年省政府辦公廳組織對22個縣(市、區)的督查情況和20**年底各縣(市、區)自查及各市的復核結果顯示,對比項目實施前的數據,各類公共衛生項目指標都有了明顯提高。兒童規劃免疫“五苗”全程接種率由93.6%提高到98.7%,肺結核病規范管理率由90.9%提高到97.2%,精神病人綜合管理覆蓋率由61.7%提高到93.9%,食品從業人員體檢率由88.4%提高到97.7%,重點傳染病監測合格率由91.8%提高到98.6%,兒童系統管理率由86.6%提高到92.8%,產前檢查率由92.9%提高到98.7%,產后訪視率由91.4%提高98%。農村環境衛生面貌有了較大的改善,農村飲用水水質監測率達93.6%,農村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65.1%。農民對衛生服務的滿意率有了較大的提高。據對44個鄉鎮的440位農民調查,對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的綜合滿意率達89.3%,對社區責任醫生的滿意率為84.3%。
二、有關新農村建設的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
(一)全面部署工作目標任務。為切實抓好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把“農民健康工程”這件為民辦實事工程抓細、抓實、抓好,我廳每年召開全省農村衛生工作會議,全面部署具體工作任務。要求各地深入貫徹落實全省農村衛生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理念,加快建立和完善以縣為主,縣、鄉、村三級農村衛生管理體制,協同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健康體檢和農村公共衛生服務3大任務,全面實施“農民健康工程”。20**年5月,省政府召開全省城鄉社區衛生工作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會議,會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城鄉社區衛生服務的意見》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進一步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我省農村社區衛生工作的重點。20**年,我們組織了一期全省各縣(市、區)衛生局分管局長培訓班,四期鄉鎮衛生院院長培訓班,廳領導、有關處室負責人親自授課,對“農民健康工程”有關內容進行系統培訓。
(二)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為進一步明確“農民健康工程”的內涵、目標、建設任務和保障措施,我廳圍繞衛生強省建設與“**”衛生發展規劃綱要,會同有關部門,在調研的基礎上,完善和制定了相關政策性文件。出臺了《**省農民健康體檢管理辦法》、《**省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省省級農民健康體檢專項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省省級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專項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省規范化城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創建標準》、《**省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要求》、《關于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醫藥費用管理的意見》、《**省鄉村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資格評價與職務聘任規定》、《**省鄉村衛技人員素質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省鄉村醫生基本用藥目錄》、《關于促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員充分利用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省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實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文件10多個,為進一步指導全省各地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鄉社區衛生服務和農村公共衛生工作,加強農村衛生隊伍建設,提升鄉村衛技人員業務水平,推進“農民健康工程”的有序開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時,各地也在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出臺了一系列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實施意見和方案。
(三)加強對基層工作的指導、督查和考核。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農村衛生工作開展的情況,抓好“農民健康工程”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我廳組織人員深入到山區老區、交通不便海島、外來人口集中地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以及農戶家中,進行調查研究,認真聽取基層醫務人員和農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及時發現農村衛生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困難與問題,根據調查掌握的情況,提出了不少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意見,提供給有關領導決策參考,如在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鄉村衛技人員素質提升、鄉村醫生的待遇、擴大參合農民健康體檢項目等方面提出建設性意見,有效地推進了“農民健康工程”的深入實施。我廳在指導各地開展“農民健康工程”各項工作中,切實強化服務意識,加強對惠及農民的新農合、公共衛生、健康體檢等專項經費的管理和使用指導,對個別地方出現專項資金管理上的違規事件及時督促、指導、糾正,并要求全省各地引以為戒,建立健全內部財務管理辦法、機制,規范會計核算,提高財務收支的透明度,做到??顚S?,嚴禁擠占挪用,把專項資金真正用于農民的醫療衛生服務。加強對“農民健康工程”各項工作的督導,20**年下半年在各縣(市、區)自查和各市復核的基礎上,省政府辦公廳組織了農村公共衛生工作專項督查,全省形成層層負責、層層落實的良好工作機制,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在對全省三類地區不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農村社區公共衛生工作實際開展情況廣泛調查的基礎上,為了規范各地的工作,我廳起草了《**省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規范》,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見的過程,擬于20**年初印發各地執行。
三、存在的問題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省農村衛生工作的基礎還較為薄弱,地區之間發展也不平衡,農村醫療衛生服務保障與農村居民的健康需求仍存在一定距離;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網絡有待完善;社區衛生服務能力有待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籌資水平、農民健康保障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農村衛技人員的業務素質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隊伍要進一步穩定。我們將高度重視上述問題,認真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圍繞構建和諧社會,把農村衛生工作各項工作任務融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實踐之中,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不斷深化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認真加以研究解決。
四、20**年的工作思路和目標任務
20**年全省農村衛生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會議精神,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衛生強省”建設的戰略部署,圍繞“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按照“讓農民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加強預防少生病”的要求,以衛生強市、衛生強縣創建為抓手,進一步推進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全面實施“農民健康工程”,促進全省農村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一)20**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衛生工作目標任務:
1.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全省所有縣(市、區)人均籌資標準不低于100元。所有縣(市、區)開展門診費用報銷制度,住院補償率達到30%以上。以縣為單位信息化建設完成率達95%。
2.20**年參合農民健康體檢率達45%以上。
3.以縣為單位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達標率達85%。
(二)20**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衛生重點工作:
1.大力推進農村社區衛生服務。
一是健全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建設。按照《**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城鄉社區衛生服務的意見》的要求,以“五個轉變”、“四個化”為核心,制定并實施社區衛生服務規劃,重點加強城鄉基層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和優化,合理構建社區衛生服務網絡,逐步將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轉型建設成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站,整合和下移疾病控制、衛生監督、應急救治和基本醫療服務等方面的力量,做到“疾病防控立足社區、衛生監督進駐社區、應急行動依靠社區、城市醫院牽手社區、責任醫生扎根社區”,使農村衛生工作“關口前移,重心下移”。
二是加快規范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創建,開展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業務用房標準化建設。根據《**省規范化城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創建標準(試行)》的要求,在20**年每個縣(市、區)創建至少一個規范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基礎上,加快推廣進度。20**年按照“規劃引領,突出重點,嚴格標準”的原則,加強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業務用房標準化建設,要大力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縣、市)的創建和推廣工作,以點帶面,促進全省城鄉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協調發展。
三是加快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站的一體化管理進程。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站的管理考核機制,落實中心對站的統一管理。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收支兩條線”管理。完善社區責任醫生制度。按照1∶1000-1500的比例,配備社區責任醫生,制訂下發《**省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規范》,規范指導各地的工作。加快城鄉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管理系統的完善和推廣應用,探索建立全省社區衛生服務電子地理信息系統,提高社區衛生信息管理水平,逐步實現“管理一體化、服務網絡化、責任網格化、信息現代化”。
2.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我省的新農合工作已進入深化提高階段,20**年將以制度建設為重點,努力提高保障水平,進一步鞏固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穩定可靠、合理增長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機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積極引導農民提高個人繳費水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籌資標準不低于每人每年100元,省財政對全省不同經濟類型地區參合農民的補助分別從每人每年的20、10、6元提高到40、20、12元,穩步提高新農合的保障水平。完善“住院統籌為主、兼顧門診統籌”的補償模式,在實行大病住院統籌的基礎上,全面推行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診費用報銷制度,實行當場實時結報。逐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補償水平,減少補償分段,采用補償比例先遞增后遞減的補償方案,爭取住院補償率達到30%以上,適當降低住院補償起付線。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努力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加快信息化建設進程,以縣為單位信息化建設完成率達95%。
3.認真落實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各項任務。
扎實做好農村公共衛生服務,深化細化服務項目內容,以績效評價為抓手,提升服務工作質量。按照《**省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實施方案》的要求,加強對全省農村公共衛生工作的指導督查,在各地工作實踐的基礎上,制定并實施全省農村公共衛生工作規范。搭好農村公共衛生工作平臺,有效發揮縣級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醫療救治、衛生監督對農村公共衛生工作的業務指導作用。加強流動人口的公共衛生管理,爭取落實流動人口公共衛生工作經費補助。以農民群眾的滿意度、工作的實績和政策措施的到位為主要考核達標內容,20**年,以縣為單位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達標率達85%以上。
4.繼續推進第二輪參合農民健康體檢工作。
增加財政投入,提高健康體檢經費,結合第二輪農民健康體檢,開展乙肝等篩查,加強乙肝等重點傳染病的防治工作。加強健康體檢的后續管理和對重點人群的跟蹤服務,強化健康檔案的規范化管理,按照全人全程健康管理的要求,探索建立標準化的動態數字健康檔案,加強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惡性腫瘤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社區管理,建立有效的城鄉居民社區健康綜合管理模式,讓農村居民人人擁有責任醫生,家家建立健康檔案,更好地享有責任醫生提供的社區衛生服務。
5.加強農村衛生技術人員隊伍建設。
繼續開展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院長(主任)培訓工作,幫助轉變理念,更新知識,提高管理能力。組織開展社區責任醫生崗位知識培訓,提高責任醫生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切實承擔起農村公共衛生三大類12項工作任務。貫徹實施《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嚴格執行《**省鄉村醫生基本用藥目錄》,加強鄉村醫生全科醫學知識和實用技術培訓。探索建立鄉村醫生養老保障制度,爭取出臺全省性的指導意見,穩定鄉村醫生隊伍。
6.加強調查研究和指導督查。
積極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重點、難點工作的研究,進一步加強對全省各地新農合工作的指導。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模式和公共衛生工作機制的研究,按照“疾病預防立足社區、衛生監督進駐社區、應急行動依靠社區、城市醫院牽手社區、社區責任醫生扎根社區”的要求,研究建立與疾控中心、監督所、婦保院、鎮公共衛生管理員、村聯絡員的有效工作機制。研究建立農村公共衛生工作績效評價考核機制,進一步完善督查、考核、通報以及分類指導等制度。
- 上一篇:醫學校實踐科學發展觀實施意見
- 下一篇:教育局黨組實踐科學發展觀實施意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