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民政局行風建設年終總結

時間:2022-12-21 08:57:00

導語:縣民政局行風建設年終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民政局行風建設年終總結

為進一步加強民政部門的行風建設,推動糾風工作的深入開展,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權益,建立和完善民政工作新的運行機制,促進以法行政和優質、廉潔、高效服務。根據市民政局和縣委、縣政府“樹行業新風,優化經濟環境”的統一部署。今年以來,我們始終把行風建設工作做為實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進民政工作向法制化、正規化建設,保穩定、促發展的頭等大事來抓。行風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具體工作中,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切實加強對行風建設的領導,層層落實責任制

民政工作涉及面廣,工作范圍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的穩定。為把民政系統行風建設工作抓好、抓實,切實擔負起民政部門上為中央分憂,下為百姓解愁的神圣使命,我們首先對行風建設領導小組進行了調整,成立了由局長××*同志任組長,紀檢組長××*同志任付組長,付局長××*、××*、××*,辦公室主任××*為成員的行風建設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民政系統的行風建設工作,納入了重要議事日程,并就如何抓好民政系統的行風建設工作進行了認真的安排部署。二是及時組織召開了民政系統全體干部職工參加的行風建設工作會議,對如何抓好民政部門的行風建設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和奮斗目標。三是搞好服務承諾,層層落實責任制,為堅持民政部門“上為中央分憂,下為百姓解愁”的行業宗旨,熱心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決好民政工作對象急、難、盼、怨問題。我們根據省民政廳,市民政局樹行業新風,優化經濟環境行風承諾內容,結合我縣工作實際情況,就救災救濟,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優待政策落實,轉變職能,轉變作風等八個方面向社會公開承諾,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同時局長與付局長之間,主管局長與股長之間層層簽定了行風建設責任狀。全體干部職工也根據自已的職責范圍做出了服務承諾,有力地促進了民政系統行風建設工作的開展和服務水平的提高。

二、完善規章制度,提高辦事效率

為把民政系統行風建設工作落到實處,我們從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入手,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在總結過來經驗的基礎上,充實完善了《機關工作制度》、《學習制度》、《考勤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社會服務公開承諾制度》、《兩錯追究制度》等規章制度,對工作人員形象、工作接待及辦公用語等嚴格規范,使每個工作人員在公務活動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與此同時,我們結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認真組織開展了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人人為民政系統行風建設增磚添瓦活動,從抓機關形象建設入手,爭創文明機關,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進一步增強了大家帶著感情做好群眾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敬業精神,扎實的工作態度,苦干、實干的工作作風推動了各項民政事業的發展。維護了民政對象的基本生活權益,為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三、轉變職能、轉變作風,開創性的做好民政工作

今年以來,我們緊緊圍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改進工作方式和方法,進一步轉變職能,轉變作風,深入實際,深入基層,以“有難必幫、有憂必分、有災必救、有訪必復”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民政部門維護社會穩定、調節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發展的職能,以為民排憂解難事、辦實事、辦好事,讓群眾真正得實惠為宗旨,以做大做強民政工作為落腳點,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服務理念,求真務實、開拓創新,開創性的抓了各項民政工作的開展。

(一)社會救助工作

今年我縣先后遭受了風、雹等自然災害侵襲,涉及到××*|××*|××*等10個鄉鎮,30多個村。小麥倒伏18萬畝,倒塌損壞蔬菜大棚120個,直接經濟損失96萬元。為確保災區群眾生活,我們及時組織力量對群眾生活進行了詳細的調查摸底,登記造冊,納入微機,在掌握真實底數的情況下,根據各鄉鎮的受災情況和群眾生活實際,下撥各鄉鎮救災款36萬元,先后對2908戶,5819人實施了救助,穩定了他們的情緒,保證了他們的基本生活,沒有發生一件因救助不到位越級上訪和非正常問題。

(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在抓好群眾生活的同時,認真抓了城鎮特困居民和特困下崗職工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為增強工作的透明度,在具體工作中嚴格要求低保股的同志,一是對申請要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由社區管委會負責調查,組織評議小組對申請人家庭收入和實際生活水平進行評估初審,公示后報民政局。二是嚴格把關,民政局收到申報材料后,按照縣政府規定的保障線標準,認真核實,認為符合保障條件的在縣電視臺公示7天,并設立了舉報電話,廣泛接受群眾監督。三是定期核查制度。社區管委會每季度對保障對象的家庭收入情況調查核實一次,民政局半年審核一次,根據低保對象變化情況,對保障金及時予以調整。對超出保障線范圍的及時予以停保。今年以來,對超出保障線標準的8戶、22人取消了低保待遇,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112戶、313人及時納入了保障范圍?,F全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1077戶,2907人,月發保障金170070元,月人均57元。1——9月份保障金全部足額發放到位,做到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農村低保工作,根據××*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和完善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關于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試行辦法》的通知精神,結合我縣實際,起草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試行辦法》,同時對全縣的特困戶進行了摸底調查,制定了具體的有關表格和嚴謹的工作程序,此項工作正在運作當中。

(三)優撫工作

在抓好各項優撫政策落實的同時,重點做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完成了全縣590名傷殘軍人換證工作。工作中速度快、質量高、準確無誤,受到省、市領導好評。二是繼續開展愛心獻功臣活動,重點解決老優撫對象中的“三難”問題。解決看病難的27戶,款5萬余元;解決住房難的5戶,新蓋維修住房10間,款4萬元;解決生活難的29戶,解決困難補助費7000多元。三是認真做好優撫對象來訪工作。今年以來共接待來訪人員30多人次,各種信函10多封。對上述來信來訪人員做到了熱情接待,耐心解答,及時處理,把問題妥善地解決在了基層,沒有發生一件因處理不到位而越級上訪。

(四)社會事務管理

為進一步提高婚姻登記執法水平,依法進行婚姻管理。我們在集中登記管理的基礎上,緊緊圍繞改革、發展、創新的思路,繼續深化婚姻登記體制改革,從系列化服務上下功夫,全面推行規范化管理。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強化服務意識,我們始終把提高服務意識,建設文明的行業作風,樹立民政干部隊伍形象,作為經常性的工作落實到工作的每個環節,積極引導每個工作人員,要一切為當事人著想,一切為當事人出發,樹立良好地服務意識和愛崗敬業精神,為當事人提供全方位服務。二是增強法制意識,嚴把婚登程序關,嚴格要求每個婚登人員,必須依法行政,正確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在婚登工作中嚴把“三關”,即“證件關、詢問關、人情關”。今年以來共辦理結婚登記2927對,離婚登記手續148對,開具夫妻關系證明50對,婚登合格率和合法結婚率兩項指標均為100%。

為及時發現和收遣外流人員,建立了巡視制度,指派專人每天沿縣城各街道、路邊至少巡視一遍,發現一例,收遣一例,先后對31人給予了救助,優化了縣城環境。

抓實殯葬改革,逐步推進科學、文明、健康的喪葬方式,大力宣傳殯葬改革的重大意義,在做好喪主思想工作的同時,對拒不執行國家殯改政策偷埋土葬的堅決進行了起尸火化,對吹、拉、彈、唱等行為進行了重點打擊,如十五級鄉八章村齊某之父死后,我們了解情況后,會同公安部門聯合執法,沒收并銷毀棚罩,對吹唱人員進行了說服教育,對尸體進行了火化,并在電視臺爆光。既教育了群眾,又維護了殯改法律的尊嚴,有效地扼制了偷埋土葬大操大辦問題的發生。與此同時,我們會同工商,廣播等部門對喪葬用品市場進行了清理整頓,取締了無證經營攤點7個,進一步規范了喪葬用品市場,凈化了社會環境。

(五)基層政權建設

認真抓了第*屆村委會換屆選舉的掃尾工作,通過多措并舉,變上訪為下訪,妥善處理了換屆選舉的遺留問題,有效地遏制了村民上訪事件。同時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開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工作。年底可創建民主自治模范村87個,社團管理、民辦非企業、地名、區劃管理,均按照市局要求按時完成了各項工作目標。續修志工作正在加緊進行,第一編初稿已交市方志辦送審,千年古縣文字材料已報市局。社區工作,按精品社區創建標準,積極探索社區建設的路子,研究制定了《工作制度》、《接待制度》、《公示制度》等15項制度,做到了該上墻的上墻,該公示的公示。地名主街路、地名設標工作全部完成。

(六)投資20萬元修建殯管所辦公用房工程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由于我們狠抓了行風建設和干部職工的政治思想教育,進一步轉變職能,轉變作風,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熱心解決、妥善處理民政工作對象的實際問題,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做到了讓領導滿意,群眾滿意,社會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