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全新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總結
時間:2022-03-22 10:46:48
導語:氣象局全新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省州氣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扎實開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將產業扶貧作為精準扶貧重要抓手,以項目扶持為主要手段,多措并舉,因地制宜,認真履行包保責任,現將打贏脫貧攻堅戰五年行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包保村為鎮村,位于市鎮以東1公里,轄區面積4平方公里。屬中朝邊境村,距離邊境線長1.75公里。
在冊人口66戶,202人,其中,常年在村的本村人員5戶、10人,外地人口15戶、45人。朝鮮族占95%、滿族占1%。耕地面積31公頃。主導產業為水稻、玉米種植;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為葡萄種植;目前,集體積累211萬元;2019年村集體收入5萬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萬元。
(二)落實幫扶責任
2016年“一助一結對子”幫扶包扶對象2戶。
市氣象局黨支部書記、局長擔任駐村書記,按照駐村工作時間按時駐村辦公,深入村戶了解其生活困難,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幫扶脫貧計劃,采取實際有效措施,有力推動精準脫貧。一是幫扶慰問。氣象局采取節假日慰問方式對其進行幫扶,為他們送去了慰問金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2016年已脫貧。二是指導村提高氣象災害應急自救能力。氣象局黨支部赴村指導開展暴雨應急演練,講授遇到暴雨洪澇災害時的逃生自救技巧及如何開展應急措施,以提升村民們應對突發氣象災害防御能力。三是為貧困黨員捐款。氣象局積極為村貧困黨員捐款。四是開展扶貧日系列活動。多次深入包保村現場辦公,積極與村干部謀劃村發展思路。五是幫助村聯系村產銷路。保證其葡萄收入穩定。
(三)氣象助力精準扶貧
在全市建設區域氣象站23個,實現鄉鎮覆蓋率100%,擁有氣象信息員179人,氣象防災減災隊伍日趨完善。
開展智慧農業氣象服務,針對種養殖大戶,通過實地調研面對面服務、電話服務、微信公眾平臺服務實現直通式氣象服務。針對裕龍農業、孟嶺富硒蘋果園開展專項氣象服務,助其增產增收。
旅游氣象服務方面,為幫扶對象鎮村出謀劃策,開展了葡萄采摘活動,增產增收同時加大了宣傳力度。
(四)圓滿完成定點扶貧
2017年以來,市氣象局將產業扶貧作為精準扶貧重要抓手,堅持“造血式”扶貧方針,以項目扶持為主要手段,多措并舉,因地制宜。
1.大力扶持村集體產業,增加村集體收入。
村村集體產業為葡萄種植。一是結合實際,出資為村新建2棟大棚,幫助村集體增加收入。二是邀請農業專家為村葡萄產業進行技術指導。三是幫助聯系村產銷路。在秋季幫助種植戶拓展葡萄銷路創收,促進葡萄產業成為脫貧之基,每年村集體增收3萬元左右,同時增加了村民分紅收益,2018年實現了脫貧。2020年,9號臺風“美莎克”和10號臺風“海神”,對村村產葡萄園采摘基地造成了嚴重損壞,據村統計,6個大棚2個溫室暖棚的塑料棚膜全部損毀,2個塑料大棚的鋼骨架部分倒塌無法使用,部分苗木死亡,受損嚴重。市氣象局第一時間組織人員深入村屯調查受災情況,為了使其盡快恢復生產自救,切實發揮本單位包保扶貧作用,積極籌措資金近萬元,購買塑料薄膜等材料,幫助修繕種植大棚,組織人員對損毀大棚鋼質構架進行了焊接修繕。并于10月份,全員入村,幫助包保村清理受災枯死的葡萄秧和枯草,清理種植場地,為明年種植葡萄等作物創造良好種植條件。開展義務植樹。在指定種植區域測間距、挖坑、栽培果樹苗,為包保村種植基地增添一抹新綠,也為之后的農業生產增產增收打下夯實基礎。
2.以黨建工作帶動扶貧,多舉措提高群眾幸福感。
始終堅持把氣象助力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脫貧攻堅工作,定期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定期開展黨建工作指導和豐富的黨建活動,以“支部連支部、共建促脫貧”活動為抓手,與扶貧村共同開展慶“七一”、“助秋收”等主題黨日,開展送黨課進村屯、環境整治等活動。節假日慰問貧困黨員和群眾。
3.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
聯合村班子成員以及幫扶責任人積極開展衛生大整治活動,清理道路兩旁的雜草、垃圾,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二、2020年氣象助力脫貧攻堅戰進展情況及成效
(一)大力扶持村集體產業,增加村集體收入。
2020年9號臺風“美莎克”和10號臺風“海神”,對包保村村村產葡萄園采摘基地造成了嚴重損壞,據村統計,6個大棚2個溫室暖棚的塑料棚膜全部損毀,2個塑料大棚的鋼骨架部分倒塌無法使用,部分苗木死亡,受損嚴重。市氣象局第一時間組織人員深入村屯調查受災情況,為了使其盡快恢復生產自救,切實發揮本單位包保扶貧作用,積極籌措資金近萬元,購買塑料薄膜等材料,幫助修繕種植大棚,組織人員對損毀大棚鋼質構架進行焊接修繕。
(二)加強黨建聯系。
以“支部連支部、共建促脫貧”活動為抓手,推動包保單位黨員與村黨員在紀律作風和能力素質等方面互相交流學習、取長補短,有力帶動扶貧工作和黨建工作實現互促共贏、共同提升。一是疫情期間派人幫助村開展防疫宣傳。二是春節、七一、中秋等節日開展了節日慰問,為困難群眾送去了節日的祝福和溫暖,提升了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三是送黨課進村屯,結合黨課開講啦活動平臺,深入村黨支部,以“建設性綱領性法規解析之《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為主題,為在場的支部黨員講授了一堂生動的黨課。四是聯合開展2020年慶七一黨建基本知識競賽測試。
(三)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黨員干部多次到村里幫助開展義務勞動,清理道路兩旁的雜草、垃圾,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四)多措并舉幫助包保村增產增收。
10月份,全員入村,幫助包保村清理受災枯死的葡萄秧和枯草,清理種植場地,為明年種植葡萄等作物創造良好種植條件。開展義務植樹。在指定種植區域測間距、挖坑、栽培果樹苗,為包保村種植基地增添一抹新綠,也為之后的農業生產增產增收打下夯實基礎。
三、典型經驗和做法
(一)工作模式:組合模式。2012年以來,市氣象局將產業扶貧作為精準扶貧重要抓手,堅持“造血式”扶貧方針,以產業為主要手段,多措并舉,因地制宜。
(二)典型案例:
產業幫扶。市氣象局定點幫扶對象為鎮村。在前期多次實地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村葡萄種植村集體產業實際情況,出資新建2棟大棚,邀請農業專家進行技術指導,提高村民的技術水平,組織單位職工配合村對集體葡萄園進行維護,幫助除草,打藥和施肥,并結合自身優勢,把負責村集體大棚的技術人員納入的農業氣象服務平臺,保證他們及時接收到農業氣象信息,以便能夠及時根據天氣狀況對葡萄開展作業,保證葡萄增產增收。葡萄成熟后,幫助聯系村產銷路,促進葡萄產業成為脫貧之基,每年村集體增收3萬元左右,同時增加了村民分紅收益,2018年實現了脫貧。2020年在9號、10臺風中受災嚴重,市氣象局第一時間組織人員深入村屯調查受災情況,為了使其盡快恢復生產自救,切實發揮本單位包保扶貧作用,積極籌措資金幫助修繕種植大棚,組織人員對損毀大棚鋼質構架進行焊接修繕。
- 上一篇:某鄉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 下一篇:城管執法大隊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