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舉辦“銀發產業論壇”的先河
時間:2022-02-18 02:04:00
導語:開創舉辦“銀發產業論壇”的先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老齡問題是21世紀全球性三大社會問題之一。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為使“老齡化”問題受到社會關注,為在抓好老齡事業的同時,加強“老齡產業”的發展,6月1~2日中共羅江縣委、縣政府與四川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四川省中華文化學會共同在四川省羅江縣舉辦了“2007中國·羅江銀發產業論壇”。
論壇邀請了國內有關學術組織和老齡、社會、環保、生態、養生、保健、文化、旅游、醫藥、教育、規劃、建設等多方面的23位專家學者與老齡產業企業代表、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百余人參加,就人口老齡化問題、“銀發產業”的內涵和外延、銀發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前景、相關政策與市場需求等方方面面,進行了深入討論。特別對羅江開發銀發產業的可行性,以及有利條件和不足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為羅江縣政府今后發展銀發產業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政策建議,找到了科學發展銀發產業的路徑。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中共羅江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盧也、縣政協主席鄧華明率四大班子領導及全縣鄉鎮領導、機關中層以上干部傾聽專家建言??h委常務、副縣長陳天航主持了論壇開幕式??h委副書記、縣長徐光勇在歡迎辭中表達了全縣干部群眾對建設生態羅江、打造“銀發產業”,推進縣域經濟縱深發展的堅定決心和對專家學者出謀劃策的熱切厚望。
聯合國生態安全合作組織副秘書長李連仲先生趕赴論壇,做了人類與生態環境關系的專題發言。并對羅江縣委、縣政府傾全縣之力,在保持生態環境的同時,打造“銀發產業”,拉動一二三產業互動,促進城鄉經濟共融的做法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原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孟俊修等老領導到論壇致賀,表達了四川省老領導對羅江發展銀發產業舉措的肯定和支持,對老齡產業健康發展的關注和期望。
原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四川省中華文化學會常務副會長萬本根以《打造中國文化旅游生態示范縣,創造國家級銀發產業基地》為題作了主題報告。(本報6月5日已在A-3版《西部論壇》整版全文刊登。)
四川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何保全就《中國老齡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前景》發表了重要講話。(本報已在6月5日A-2版《西部觀察》新聞報導中作了主要摘引。)
23位專家19位相繼發言,有的作了書面發言。論壇召開前,羅江縣委、縣政府專派縣委常委、副縣長陳天航到成都召開“通氣會”,向專家們介紹了羅江縣的全面情況。論壇前又邀請專家對羅江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生態狀況和傳統文化進行了初步考察。
●老齡問題是21世紀全球性的社會問題
“老齡問題、艾滋病問題、貧困問題,是世界公認的21世紀世界性的三大社會問題。”“中國人口老齡化形勢已經十分嚴峻”。這是南開大學老齡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原新主任在今年2月1日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上向以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為主任的全體委員和全國人民傳遞的兩條重大信息。
在國際上,一般把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10%的社會,或者將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7%的社會叫做老齡化社會。我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們已經跨入了老齡化社會。60歲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26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0%(65歲以上老年人口為8687萬,占7%),并以年均3%的速度持續增長。有資料顯示,2005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人已達1.44億,占總人口的11%。其中80歲以上的為1600萬。據預測,20年后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達3億,30年后有可能超過4億。更為突出的是,我國8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100萬,并以年均5%的驚人速度遞增。到2025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可達2.8億,占總人口的18.4%左右。2050年將達到4億左右,占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表現出“兩高兩大兩低”的基本特征,即高速、高齡,基數大、差異大,社區養老社會水平低,自我養老和社會養老意識低的現狀。我國人口是“未富先老”,被稱為“跑步進入老齡化”。
四川是中國西部的人口大省,60歲以上老年人2006年底為1167萬人。其中80歲以上的為120萬。每年從59歲跨入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70多萬,年平均凈增40萬左右。據預測,到2010年,四川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1300萬人,2020年將達到1638萬人,2036年將達到2500萬人,占總人口的27.93%,達到最高峰。
●人口老齡化為銀發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四川省老齡辦常務副主任何保全指出: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和老年人口規模的增加,為銀發產業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在人口環境,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旅游、理財等方面的需求迅速增長,孕育了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
老齡產業是隨著人口老齡化和人口老齡結構的轉變而出現的新興產業,在國外被稱為“銀色產業”。老齡產業的興起和發展時間不長,人們對老齡產業的理論認識還處在初級階段。目前,普遍認可的老齡產業概念是:老齡產業是指為老年人提供特殊商品、設施和服務,滿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包括老年人口衣、食、住、行、用、醫、學、為、樂、葬以及精神文化生活方面需求的具有同類屬性的行業、企業經濟活動的集合。
從上述概念的界定上看,老齡產業包括生產、經營和服務三個方面,它的內涵具有如下三方面屬性:一是老齡產業既包括有形的商品、產品,也包括無形的商品和服務;二是老齡產業所涵蓋的領域是多方面的,即衣食住行用等,基本包括了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不但包括物質方面的商品和服務,也涵蓋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商品和服務;三是老齡產業不僅包括生產領域,也包括流通領域,以及相關的服務領域。人是經濟活動的主體,老年人是老齡產業的活動主體。按年齡段來分,又可將老齡產業分為高齡老人產業、低齡老人產業、“老人消費偏好產業”三類。
老齡產業的主要服務對象是老年人,但不完全局限于年齡界限意義上的老年人口。有些人雖未滿60歲,但因生理、心理或其他原因同樣對相關的老年產品和服務有著客觀的需求,他們也是老齡產業的直接服務對象。由于老年人群在社會中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決定了老齡產業是一個帶有公共性、福利性特征的領域。
四川省學術和科技帶頭人、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四川省社科院譚繼和研究員在《銀發產業的定位與羅江的特色文化》中,對“銀發產業”的內涵發表了獨到的見解。他說:銀發產業的概念是最近才提出來的。銀發產業相對應的概念是青絲產業和呀崽產業。發展銀發產業就必須給其定好位。給銀發產業定位,就要明確銀發(老人)的特征和需求。
從老年人的年齡、生理、心理特征和需求出發,可以把銀發產業分為四類:一是生存生活產業,解決老有所養即老年人生存的問題;二是生理養生產業,解決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問題;三是心理衛生產業,解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四是心靈開發產業。
以上四類產業中,心靈開發產業猶為重要。老年人是智慧的寶庫,有豐富的經驗,有自己的追求。豐富的閱歷和深邃的智慧。讓老年人能夠俯視眾生,洞察世事,在精神上,他們是先驅。他們從內心深處要求開發其智慧以饗世人。這種智慧開發屬于創意產業。它是銀發產業的最高層次。
銀發產業也是康樂倫理產業。在商業社會里發展銀發產業,是對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思想的繼承,也是對傳統道德回歸的吶喊。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把銀發產業歸納為“以滿足心理、生理需求為基礎,以追求心理衛生健康為特色,以開發心靈智慧為亮點的康樂倫理產業?!?/p>
●銀發產業發展的方向、路徑、模式
此次論壇中,多位專家對銀發產業的主要發展方向、應走的路徑、發展的模式進行了初步探討: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對外開放)研究所所長、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特殊津貼的專家王小琪研究員在發言中提出:“將銀發產業打造成羅江縣域經濟的新生長點”。他說:縣域經濟是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微觀經濟與宏觀經濟的結合部,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力量,是保持社會穩定的關鍵點。銀發產業既包括了傳統老年產業如食品、服裝、特殊商品、交通、醫療保健、老年福利設施等,也包括了現代老年產業如休閑娛樂、旅游、住宅、社區服務、教育培訓等。從縣域經濟與銀發產業之間的對比可以看到,它們都具有“結合部”和“寬領域、廣覆蓋”這兩個共同點,都起著連接城鄉,一二三產業的作用,都覆蓋了吃、住、行、游、購、娛等多個環節、多個行業,因而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帶動力和輻射力。
根據以上分析以及羅江縣的區位特點、資源結構、產業基礎和歷史文化傳統等,王小琪認為,應緊密結合成德綿產業帶和成渝經濟區建設,將銀發產業打造成羅江縣域經濟的新生長點。建議羅江在四川省和德陽市老齡委及其他有關單位的支持下,申報“中國銀發產業之都(或之鄉)”,并建設銀發產業策劃、研發和咨詢基地、銀發產業會議和培訓基地、銀發產業投融資基地、銀發產業制造基地和銀發產業交易和展示基地這五大基地,將羅江打造成四川、中西部乃至全國重要的銀發產業品牌。
四川省老年學學會副會長、西南財經大學人口研究所陳明立所長在論壇上提出了《對建立文化生態銀發產業鏈園區的構想》。他指出:構建文化生態銀發產業鏈科學園區的背景是:人口老齡化、生態運動、經濟全球化。最直接的背景是人口老齡化向高齡化的發展將是人類發展的主要特征,由此帶來的老年問題將成為日漸突出的重大社會問題。老年需求的多樣性決定老年產業的多樣化。因此,老年產業就不是單一的產業而是綜合性的而且相互關聯的“產業鏈”。
羅江縣作為以縣為單位進行規劃的區域經濟帶,可以根據自身的基礎和條件,打造文化生態銀發產業鏈園區:諸如居家養老園區、觀光旅游景區、老年精神文化產品園區、老年保健品產業園區、老年食品園區、老年醫藥及醫療器械園區、老年保健食品園區、老年健身器材園區、老年日用品園區、老年個性化特殊用品園區、老年家庭個人護理人員培訓及中介機構、其他相關產業及輔助產業等。
四川旅游學院(籌)徐學書教授在論文中分析了老年人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關愛需求、社會價值需求、服務需求后指出:老年群體的龐大、老年人多種多樣的需求,形成了巨大的產業需求市場,為發展銀發產業創造了巨大市場機遇,故銀發產業被認為將是21世紀最賺錢的十大產業之一。據預測,到2010年,我國老年人的退休金總額將達到8383億元;到2020年時將達到28145億元;到2030年,將增加到73219億元。這些資金,大部分將進入市場消費,關鍵看有沒有適應老年人需求的產品。他提出了銀發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有六個方面:1、銀發商品生產;2、銀發服務業;3、銀發房地產業;4、銀發康療保健業;5、銀發文化旅游業;6、銀發產業人才培養來促進銀發產業的發展。
中國市政西南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劉國緒、西部經理學院執行董事劉澤勇博士《從新農村實業與物流業的現狀,探索羅江生態銀發產業的發展路徑》,他們指出:老齡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社會問題;新農村實業的發展是銀發產業的基礎平臺;物流業是新農村實業發展的咽喉。他們認為:羅江銀發產業的發展可以沿著以下路徑去探索:1、挖掘比較優勢,突出文化內涵;2、發展農村實業,打造養老基礎;3、創建生態物流,建設幸福羅江;4、建設老年社區,推動自助養老;5、借助養生論壇;推動觀念轉變。
他們認為創建“自助型老年社區”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和3經濟效益。它是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群“老有所養”問題的有效途徑;是中國西部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積極嘗試;有利于提高社養老保障資金的使用效率;能夠帶動與養老生活有關的產業發展,并因此在中國·羅江形成新的銀發產業鏈和增加新的就業崗位。
四川省科技顧問團顧問、四川天澤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吳祥云提出“把羅江建設成為四川老齡產業基地”,他認為羅江縣自從德陽市中區劃出后,經濟社會獲得了快速發展,但在全省縣級經濟綜合評價中卻處于中游地位,其主要癥結就在于缺少一個能夠帶動全縣經濟發展的抓手和支柱產業集群。羅江縣委、縣政府正是基于對本縣縣情的深入分析和深刻認識,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把老齡產業作為啟動全縣快速發展的基石,把老齡產業作為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抓手,這個決策是卓有遠見的精明決策。
吳祥云從老齡產業保健、醫藥衛生;日常生活用品;社會化養老服務;旅游、休閑;老年文化、教育五個方面提出了建立老齡產業基地的具體內容和模式的建議。
四川大學張欽教授就“發展銀發產業與發展銀發事業的關系”發言道:發展銀發產業,最終是為了推動銀發事業的全面發展。所以,在進行宏觀構思的整體策劃中,需充分地關注生活服務、醫療保健服務、娛樂休閑服務、心靈慰藉和終極關懷服務、子女親人的關懷、安全服務等六個方面的內容,以產業來推動事業的發展,又以事業為價值核心來推動產業的可持續成長,只有這樣,銀發產業和銀發事業才能相得益彰,恒久地造福人群。
張欽教授還指出:銀發產業是一個正在興起的朝陽產業,已引起海內外實業界、學界的高度關注。羅江縣委縣政府將這一產業作為自己現在的一個支柱產業來推動,是很有遠見卓識的重大舉措。同時,提出以銀發產業帶動全縣的新農村建設事業,將全縣建成“城市在鄉村中,鄉村在城市中”的新型村鎮模式,也是相當有創意的。
西南財經大學原黨委書記廖明銓教授在論文《興銀發產業添羅江錦繡》中指出:銀發產業是以年齡決定的消費特征為標志而劃分的產業,他列舉一系列數據后指出:目前中國老齡產業仍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應通過長期大量的工作來改變。他提出興辦發展銀發產業,應當走社會化的路子,實行招商引資,對外開放。在政府的領導下,民政局可聯合規劃局、建委等部門,認真研究,哪些方面可以開放,哪些方面可以拍賣,把準備招商的項目、地點、政策扎扎實實落實好,并據實研究相關政策,召開民政福利事業招商引資會。還可培訓服務人員、吸引服務對象,誰投資誰受益,只要項目的效益比較好,不管長期的,還是短期的,不論是民營的,還是外資的,都要支持在羅江搞起來。還應拿出一批好項目走出國門,向世界招商。政府引導,企業出資,社會支持,興銀發產業,添羅江錦繡。
●開發銀發產業應與文化建設相結合
四川省社科院譚繼和研究員在《銀發產業的定位與羅江的特色文化》中指出:羅江縣要發展銀發產業,首先就要找準本地特色文化,要把特色文化和銀發產業結合起來。原來很多人認為三國文化就是羅江本地特色文化,其實這還需要深化認識。三國文化很普遍,在成都就提出民族智慧諸葛亮為代表的三國文化。我們知道,諸葛亮是智慧圣人,龐統是亞智慧圣人。羅江可以借鑒成都這個思路,宣傳龐統為代表的三國文化,也即龐統逍遙文化或風皺文化。這樣,就找出了一種羅江的特色文化。另外,李調元是羅江人。他的《潮海》恣意,海涵百科。讀書破萬卷,從中尋智慧是李調元也是蜀中所有文化巨人的特征。
羅江在開發銀發產業時,可以把李調元的智慧文化即《潮?!肺幕鳛橐淮筇卣?。不論是龐統逍遙文化還是《潮?!肺幕际侵腔畚幕?。因此,羅江文脈的傳承從鳳皺文化到《潮?!肺幕?,都是智慧、浪漫文化。這就是羅江文化特色。
羅江文化特色怎么融入銀發產業中呢?龐統逍遙文化中的心靈文化,與開發老年人心靈的文化相一致。因此,銀發產業可以以開發三國龐統逍遙文化為基石,開發銀發心靈文化。還以從李調元的《潮?!分姓页鲫P于老人、智慧的論述,作為銀發產業的源泉之一。同時,從史料中找出李調元曾經提到過的川劇曲藝、戲班,進行恢復,既可作為銀發產業的內容進行開發,也可作為非物質文化加以保護。羅江在開發銀發產業時,可以把李調元的浪漫和龐統的逍遙結合起來,作“詩意羅江、逍遙羅江”的宣傳。
《中國西部導報》總編輯楊達提出,發展銀發產業應與弘揚孝道文化相結合。要基于“博敬”和“泛孝”的人性化情結,形成一個社會公德的“磁場”,從而引發人文關懷的“磁力效應”,帶動資金流的集聚,保證產業鏈的形成和可持續發展。這方面,羅江除了三國、李調元等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還具有孝道文化資源的天然優勢:羅江隸屬“中華孝德之都”——德陽,緊鄰“孝德之泉”——孝泉。如果能將其作為發展銀發產業的一種核心精神支柱,對于崇尚孝道傳統的人群,特別是海外華人應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山潮水潮不如人潮,只要聚起“人氣”,何愁銀發產業不旺!
四川省通俗文化研究會會長、原四川文藝出版社副社長劉永康在發言中強調做好銀發產業要與道德建設結合。中國人無論做什么事,都愛依照傳統美德而講究“道德文章”,羅江縣銀發產業的文章,就是銀發產業這個一系列的實體建設,而道德是精神追求和支柱,是對建設者的素質的要求,也是搞銀發產業建設的精神支柱和追求,是至關重要的??鬃釉疲骸翱思簭投Y是謂仁,仁者,愛人也?!蔽覀兊慕ㄔO者要抱著仁愛之心去開發銀發產業,而不能只為產業而產業,甚至只顧賺錢去抓銀發產業,而忘卻初衷、忘卻根本、忘卻愛心。
四川新華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成都理工大學教授劉波在《重視合理開發利用老年知識分子的智力資源》中指出:針對全球社會人口高齡化發展趨勢的出現,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人生全程(青—中—老)年齡劃分的新標準:44歲以下為青年人,45~59歲是中年人,60~74歲為年輕的老人(或稱較老年人),75~89歲為老年人,90歲以上是長壽老年人。按照這種新標準,人在60歲以上才開始進入初老期,75歲才算進入老年期。
在當代,身心健康的中老年者,包括55歲左右的“中年人”、60~74歲的“較老年人”,即使他們在離退休后,不僅智力并未明顯衰退,而且擁有足以繼續開發利用的智力資源,理應在鼓勵他們強身健體、力求健康長壽的同時,促其繼續發揮余熱,為國為民服務,乃至再立新功,為我國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再創輝煌。
●發展銀發產業的戰略、策略
四川省中華文化學會副秘書長范世華在《將羅江創建成“銀發產業示范縣”的戰略思考》中,建議實施戰略目標分三步走,先把羅江建成銀發產業的“特色縣”,進而創辦“示范縣”,爭取早日成為“銀發產業第一縣”。為達此目標,可實施六個戰略:
1.揚長避短,另辟蹊徑,實施發展特色經濟的戰略,下決心打造“銀發產業特色縣”。要客觀冷靜地面對劣勢,綜合梳理羅江的比較優勢,全面分析羅江的產業結構特征,選擇自己具備而其他縣不具備發展優勢的產業結構,做大縣、富縣不愿做的事,形成自己的縣域特色。
2.先做規劃,打造名牌,實施品牌戰略,從縣域、行業產業、企業產品等三個層面努力創建“銀發產業示范縣”。
3.打造產業鏈,形成增長軸,實施產業化戰略,推動羅江經濟高速增長跨進“十強縣”,羅江應以養生養老房地產業為增長點,以銀發產業基地為增長極,通過養生養老等銀發產業集群的整合成為產業鏈,形成巨大的增長軸,推進羅江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跨越提升。
4.面向世界規劃,開拓國際市場,實施國際化戰略,在為世界銀發產業做貢獻中取得兩個效益。開發銀發房產、還要考慮賣給想到四川來養生、養老的外國人;要有組織地創辦國際養生特色游;銀發護理學校要培訓懂外語,會針灸的羅江妹子滿足外國老人的護理需求。
5.拓寬領域,多辟渠道,實施積極的財經戰略,從七個方面做大“資金鏈”為銀發產業作好經濟支撐。
6.招賢納諫,積聚英才,實施人才戰略,建造銀發產業的“人才高地”、“人才銀行”,保證銀發產業可持續發展。
中共四川黨的建設雜志社王慶躍編審以《關于做大做強羅江銀發產業的運作策略》為題作了建言:
1.羅江縣四大班子要統一認識,理清發展思路共謀發展??h委應將發展羅江銀發產業作為中心工作和系統工程來抓,牽頭組織制訂近期、中期、遠期戰略發展規劃,并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大政方略,各職能部門要高度重視,協同作戰,傾全縣的力量打造銀發產業。今后,各屆縣委、政府要按照既定的政策一以貫之,確保政策的連續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
2.依靠專家智囊團的力量,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方案及其措施。聘請省內外專家作為發展顧問,依靠專家智囊團的力量,制定發展規劃方案及措施,積極向國內外招商引資,為投資商和企業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3.注重加強宣傳策劃,爭取中央和省市黨委、政府職能部門的支持。通過各種媒體宣傳報道羅江的發展思路和具體做法,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銀發產業造勢。同時爭取中央和省市以及高??蒲性核陧椖?、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大力支持,逐步做大做強銀發產業。
4.羅江的發展與中央和省市委的中心工作緊密結合。如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造特色經濟區域和發展縣域經濟的思路來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銀發產業的示范基地,努力創造羅江模式,進而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5.建立政府——科研院所——企業相結合的產學研發展基地。深入研究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內涵,以儒家、道家、佛家、醫家、孝道文化作為理論基礎,結合羅江厚重的歷史文化,研發具有羅江特色的文化——生態——旅游——養生——養老產業鏈,通過培育產業、做大做強縣域經濟來發展老年產業,探索老齡化問題的解決方案。
四川生態經濟學會常務理事,理工大學客座教授楊槐在《發展銀發產業與實施大熊貓品牌戰略》中指出:羅江打造銀發產業,非常富有遠見和膽識。這一問題的解決,不僅具有前瞻性,從戰略上講也意義深遠,價值巨大。而且適逢一個非常好的歷史契機和社會大環境。這就是四川省正在規劃和即將實施的“大熊貓品牌戰略”。
在“大熊貓品牌戰略”中,國寶大熊貓不再是一個狹隘的物化概念,而是一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觀念品牌”,代表生態四川、和諧四川、開放四川形象的永久標識和經濟社會戰略的價值取向?!按笮茇埰放茟鹇浴钡暮诵膬r值是:生態——和諧。
在“深圳經濟階段”、“上海經濟階段”之后,一個以生態經濟、生態文化為特色的“中國第三發展階段”必將出現。而承載著上述特定戰略理念的“大熊貓品牌戰略”及其經濟文化區,具有充當這個“第三階段發展抓手”的各種應有資質。規劃和建設“大熊貓品牌戰略”,是四川加速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是以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就羅江說,它山明水秀,民風淳樸,物產豐富,歷史文化遺存豐厚,是全國的生態示范縣,而且領導班子具有遠見卓識,年輕團結,作風扎實,敢想敢干,發展符合大熊貓品牌戰略要求的生態型產業的條件相當好。倘若說,我們規劃的“特色”又定位在“生態銀發產業”上的話,則它就完全同四川目前正在制定和規劃的“大熊貓品牌戰略”合拍了,就有納入省的這個發展新戰略中予以規劃、予以實施的可能。因此建議羅江應下功夫,做好納入省規劃的爭取工作。
要把羅江的“生態銀發產業”打造為四川、乃至國家和世界的一個知名品牌,并納入省的“大熊貓品牌戰略”,這就離不開宣傳和造勢。在這方面,我建議羅江可考慮操作自己的“四個一工程”。即:設一個永久性的“國際生態銀發產業論壇”(每年一屆或每兩年一屆);辦一個一年一度的“國際生態銀發節”;創一個有關“生態銀發文化”的刊物;建一個“老年智慧文化”創造發展中心。
●意義重大深遠新聞反映熱烈
四川省老齡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何保全在論壇閉幕式總結講話中指出:“由四川老齡辦、四川中華文化學會與縣級政府聯合主辦老齡產業論壇會,這在四川是第一次,這次論壇會為四川系統地研究老齡產業邁出了第一步,為推動全省老齡產業的發展開了一個好頭,它將寫入四川老齡工作史,各位領導、專家、學者、企業家及相關工作人員為發展老齡產業做出了貢獻的也將成為歷史人物寫入四川老齡志?!?/p>
聯合國生態安全合作組織副秘書長李連仲說:中國羅江銀發產業論壇,意義深遠,認真抓下去抓出成效,不僅對中國縣級單位具有影響作用,對發展中國家解決老齡問題也具有示范意義和指導價值。
對這次“論壇”,新聞反映熱烈。截至6月9日,9天來已有23次報道?!吨袊夏陥蟆?月6日在頭版顯著位置報道了“2007中國·羅江銀發論壇”舉辦的消息,文中談到“由政府出面舉辦老齡產業論壇,并提出系統地打造老齡產業,這在四川還是第一次”。《四川日報》6月4日在報道論壇舉辦時指出:“由政府出面舉辦論壇,并提出系統地打造‘銀發產業’,這在全省還是第一次。這表明,四川在系統地打造‘銀發產業’方面邁出了第一步?!薄!吨袊鞑繉蟆?月5日在A2版《西部觀察》上用1/4版幅以《打造“銀發產業”羅江敢為人先》為題報道了論壇的召開。同時在A3版《西部論壇》上整版全文刊發了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長、四川省中華文化學會常務副會長萬本根教授在論壇開幕式的主題報告?!度A西都市報》在6月1、2、3三天連續報道了論壇開幕及專家闡發的觀點;《成都日報》6月2日關于論壇的報道《17萬空巢老人,可以帶動10萬人就業》,也引起了各界廣泛的關注。此外《天府早報》及時做了報道,《晚霞報》還做了兩次報道。
中國新聞社四川網以《專家云集羅江共話加快產業發展》為題、新華社新華網四川頻道以《四川專家驚呼:億萬市場產值“銀發產業”待開墾》為題、四川在線以《瞄準銀發產業羅江欲打造成德綿養老基地》為題,發揮網絡快速的優勢,在6月1、2日即對論壇作出宣傳。此外中國老齡網、四川新聞網也及時作了報道,點擊人數也越來越多。主辦者希望通過論壇引起社會各界關注老齡問題,推動老齡產業發展的初衷和愿望,正在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