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信息化建設意見

時間:2022-09-18 02:15:00

導語:農業信息化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信息化建設意見

各鄉鎮黨委、人民政府,縣委有關部門,縣直、駐縣有關單位:

為全面貫徹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大力推進我市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意見》(贛市辦字[**]23號)精神,大力推進我縣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信息化帶動農業產業化,加快實施“金農工程”,突出農業生產信息化、農產品流通信息化、農村管理信息化和農村社會服務信息化四個重點,加強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積極推進“信息化新農村”建設,全面提高我縣農村信息化水平。

二、工作目標

力爭在期間,通過“政府牽頭、市場運作、各方配合、共同推進”的發展模式,全縣建成一個系統完備、功能齊全、作用明顯的農村信息網絡體系,實現“家家通電話,村村通寬帶,信息進萬家”,基本構建起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信息化支撐體系。

**年,達到以下目標:

1、配合省委農工部和省電信公司“千村百鎮”網站建設工程,南安鎮、新城鎮、池江鎮、青龍鎮等4個示范鄉鎮要建立起一個鎮政府鏈接到**農網或江西農村綜合信息網的網站、一個信息服務站,實現網上“政務公開”,當地政府信息、農業特色信息上網。示范鄉鎮的信息化行政村要達30%以上,電話普及率達15%,寬帶普及率達1%。

2、全縣信息化行政村達32個以上,其中以下17個示范村要求有一個信息服務點、一所“陽光網”試點學校,實現當地農業特色信息上網。示范村的電話普及率要達到16%,寬帶普及率達到0.6%。

17個示范村為:南安鎮新民村、新安村、新珠村、新余村;黃龍鎮黃龍村、大合村、葉墩村;青龍鎮青龍村、赤江村、二塘村;池江鎮池江村、新江村、同心村、莊下村;新城鎮新城村、水南村、周屋村。

三、方法步驟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6月15日前)。廣泛宣傳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的目的意義、政策措施,充分調動農民參與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

第二階段:調查摸底(6月16日—7月10日)。鄉鎮、村、縣直掛點單位和當地電信所人員要深入17個示范村的農戶家中,開展家庭收入、產業發展、通訊、互聯網建設和農民對信息需求等情況的調查。

第三階段:組織實施(7月11日—12月10日)。按照先報、先批、先實施和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思路,在17個示范村中以自然村為單位,有6戶以上自愿購電腦入網的即可申報。經批復后,在縣委農工部、新村辦和電信分公司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組織實施。待年底核實確認后,享受政府補貼。今年全縣補貼購機入網農戶的名額為100個。

第四階段:考核驗收(12月11日—12月31日)。由縣委農工部、新村辦、信息中心等單位組成考核驗收組,就有關鄉鎮(村)的網站、信息服務站建設和電話、寬帶普及率等分別考核檢查驗收。

四、主要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農業信息化作為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的重點工作,對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意義重大。各地、各部門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來認識,切實增強發展緊迫感和責任感??h成立**縣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分管領導擔任組長,縣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縣政府辦、縣委農工部、發改委、信息中心、財政局、廣電局、農業局、林業局、糧食局、人口計生委、水務局、扶貧辦、供銷社、果業局、氣象局、農機局、電信分公司等單位有關領導為成員,負責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工作的組織領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主要負責做好規劃管理、政策研究、組織協調和指導監督等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委農工部,由梅卓運同志擔任辦公室主任,電信分公司經理彭庶忠同志擔任辦公室副主任。各鄉鎮也要建立相應的農業信息化管理機構,承擔起當地的農業信息化規劃、建設、實施和管理工作。

2、堅持政府主導。農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具有明顯的公益性,政府扶持與推動是關鍵。各地尤其是示范鄉鎮、示范村要強化措施,形成整體合力。要做好統籌規劃,增加資金投入,抓好示范引導。

3、加大資金投入。設立專項經費給予扶持。**年,從縣新農村建設經費中設立新農村建設信息化專項經費,由縣農工部、新村辦具體組織實施,主要用于:①被列為17個信息化示范村100戶農民購置電腦、寬帶上網和建成的村級信息服務站,每戶、每站補助1000元;②被列為信息化示范的4個鄉鎮,建成網站每個補助2000元,建成信息服務站每個補助1000元。

4、加大培訓力度。結合“農民知識化工程”,加強對農民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素質,積極培育農戶的信息需求,使農民認識到信息是增收的“金鑰匙”。同時要建設一支高水平的農業信息人才隊伍,讓他們在農業信息化過程中幫助農戶并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發揮政府主渠道作用的同時,進一步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鼓勵社會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到農業信息化建設中來,共同推進農業信息化的發展。

5、強化網站建設。全縣4個信息化示范鄉鎮在年內全部建立起鄉鎮政府網站,通過網站對外展示當地風貌、本地人文特色、政務公開、農產品特色、專業市場、龍頭企業等各方面信息。網站建設可由縣電信公司、縣信息中心按優惠價承建,各鄉鎮負責提供相關圖片和資料。網站建設采取“一站多窗”式的建站辦法,將涉及的各項審批服務、農業政務、技術服務等信息在網上統一。

6、注重資源整合。將全縣鄉鎮政府網站、涉農網站信息整合,規劃到政府門戶網站這個統一網絡平臺上來,開辟“為農服務”欄目,為農民提供一個技術交流、病蟲情報、產品供銷等平臺,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共享。該欄目由各鄉鎮和各涉農部門及時提供最新資料上報至政府門戶網站,確保該欄目內容的最新性、權威性和實用性。同時,申請一個可視聊天室,通過該室實現農業技術培訓,降低培訓成本。

7、抓好信息延伸。推進農業信息化,縮小城鄉數字鴻溝,關鍵是要解決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的瓶頸制約問題。因此,要把抓好信息延伸當作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難點和重點。一要積極推動“信息入戶”工程建設。要努力擴大計算機、網絡在鄉鎮、村的覆蓋面,并逐漸探索一條便捷、廉價、實用的信息進村入戶途徑;電信分公司對在農村安裝寬帶和寬帶業務資費要給予一定的優惠,使農村信息服務能夠低成本運行。二要著力抓好鄉(鎮)、村信息服務站建設。在新農村建設規劃中,有條件的村莊要建立農村信息服務站,可以依托村兩委建立,也可以設在種養大戶、購銷大戶家中。信息化服務站必須配備相應的設備(電話、傳真機、電腦、寬帶上網),及時把相關信息傳遞發給本村其他農民,并幫助和指導村民使用信息工具??梢圆扇≡O立“信息超市”的方式,幫助農民收集、信息。在無法上網的村莊,要通過廣播、尋呼、板報等形式,把農戶需要的科技、市場信息傳播到農民手中,最大限度地擴大信息覆蓋面。

8、實施網絡教育。信息化示范村要指定一所學校與電信分公司合作,共同建立好“陽光網”工程(電信網絡教育平臺),依托“陽光網”與名校名師合作,面向全縣農村學校提供專業網絡教育信息服務,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9、實施目標考核。縣委、縣政府將把農業信息化工作列入全縣新農村建設目標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年底縣里將對照工作目標,對相關的信息化鄉鎮(村)進行考核。通過明確責任,嚴格考核,嚴明獎懲,充分調動各地工作積極性,實現我縣農業信息化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