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構建意見

時間:2022-10-03 03:25:00

導語:和諧社會構建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和諧社會構建意見

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正在向縱深發展。在新時期,社會矛盾沒有也不可能消亡,而是呈現出更加復雜、更加多樣的態勢。清醒認識、正確處理不同性質的矛盾,對于經濟的持續發展、社會的安定詳和,對于實現黨中央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至關重要。由于歷史條件和社會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人民內部的利益矛盾凸現了出來,成了人民內部矛盾的主要表現形式。在當前,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首先就是要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的利益矛盾。

人民內部的利益矛盾表現在許多方面,最突出的是收入分配上的差距過大。我國現在實行的是以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所有制形式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形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在這種格局下,社會成員的收入分配就會出現差別。如企業中的勞動者、管理者、工程技術人員、非公有制企業的企業主以及其他人員,由于分工和在生產中的地位作用不同,也由于除按勞分配外,還存在按生產要素(包括資金)分配的方式,加上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和其他因素,他們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差距就較大,這種情況是以前所沒有的。改革開放前,我國的所有制比較單一,除少數個體經濟外,都是公有制(國有和集體所有),分配方面基本上是平均主義大鍋飯,在那種體制下,社會不同成員的收入分配基本拉平,人民內部的利益矛盾并不突出。但這種表面上平等掩蓋下的事實上的不平等,束縛了生產者的積極性,妨礙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最終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和廣大人民生活改善都極為不利。因此,我國目前人民內部利益矛盾比較突出,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我國實現體制轉軌的必然結果,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陣痛所必須付出的代價,解決這類矛盾,只能通過持續發展經濟,繼續深化改革,而決不能回到改革開放以前的老路上去。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的矛盾,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將始終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所必須面對的主要課題。對此,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思想準備。緩和、化解人民內部的利益矛盾,首先是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進一步發展生產力,把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貫徹好、落實好。經濟發展了,實力提高了,許多利益上的矛盾比較容易解決。其次是要調節好社會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這是當前解決人民內部利益矛盾的根本途徑和主要手段。調節利益關系的出發點是以人為本,使社會各不同利益群體都能享受到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其歸結點則是逐步化解矛盾,實現社會和諧。這種調節并非是壓制一部分人、抬高另一部分人,而是通過經濟、法律、政策、行政等多種手段,初步理順不同社會群體在收入、財產擁有等方面的關系,使這種關系保持在一個相對公平、相對合理的范圍內,防止因分配結構失衡而使利益矛盾激化,導致社會的不穩定。第三,調整利益關系,要特別關注低收入群體和貧困群體的生存狀態和生活狀況。改善低收入群體和貧困群體特別是改善農民的生存狀態和生活狀況,應當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也是調節人民內部利益關系的重點。農村占我國地域的一大片,農民占我國人口的大多數,農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農村穩則國家穩,農民富則國家富,農業經濟發展則國民經濟發展。農村、農民、農業的狀況不改善,要想經濟能夠持續發展,社會能夠安定和諧,是根本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