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組織黨建意見

時間:2022-10-12 10:48:00

導語:經濟組織黨建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組織黨建意見

為深入貫徹黨的“**大”精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的建設,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促進我縣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健康快速發展。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和省、市委有關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近幾年來,隨著企業改制的深入推進和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在我縣經濟中的比重逐漸上升,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地位,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縣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勞動力就業的主要場所,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點。由于非公有制經濟的迅猛發展,企業職工隊伍也在不斷的壯大,黨員數量也在逐漸增加。針對新形勢下出現的新情況,必須重視和加強黨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領導,促使其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嚴格依法經營,確保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這就要求各級黨組織務必充分認識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的緊迫性,增強政治責任感,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

加強和改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的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大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生產經營,通過“四建四抓”(建組織、建班子、建制度、建陣地,抓發展、抓教育、抓活動、抓機制),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健康發展。

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開展黨的工作,要堅持“四個原則”。一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原則。非公有制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公有制經濟的出資者(經營者)在國家的法律、法規范圍內,充分享有經營自主權、財產處置權、收益分配權和用人自主權,同時,他們的生產經營活動應該受到黨的方針、政策的引導和國家的法律、法規的制約。二要堅持圍繞中心,注重實效的原則。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組織必須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和企業的生產經營開展工作,把促進企業加強科學管理、加快科技進步、提高經濟效益和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三要堅持依法遵章辦事的原則。企業黨組織必須把執行《黨章》規定、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與依法辦事有機地結合起來,規范黨的工作,支持和監督企業依法經營。四要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給合的原則。企業黨組織既要借鑒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經驗,又要從改制后的企業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勇于創新,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發揮作用的途徑和方法。

二、建管并舉,不斷擴大黨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的覆蓋面

1、抓好組建。針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特點,按照“削除空白點,擴大覆蓋面,增強時效性”的要求,要創造條件,采取多種形式,在具有3名以上黨員的企業建立黨的組織。具體組建形式主要有四種:一是獨立式。黨員人數在3名以上,且生產經營狀況穩定,有合適支部書記人選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要單獨建立黨支部。黨員人數接近50名或超過50名,不足100名的,可建立黨的總支委員會,超過100名的可建立黨的基層委員會。二是聯合式。有兩名以下黨員的,與同行業或地域鄰近的企業建立聯合黨支部;三是掛靠式。分布散、僅有個別黨員的,可以建立黨小組,黨員組織關系可就近掛靠在企業主管部門黨組織、鄉鎮黨委、村黨支部等黨組織,進行統一管理教育;四是派入式。無黨員的企業,主管部門和鄉鎮黨委要在協商的基礎上,選派組織能力較強的優秀黨員到企業任黨建工作指導員,負責企業員工思想政治工作和組織發展工作,條件成熟時再組建黨的組織。國有(集體)企業改制為非公有制企業,要根據企業規模、黨員人數和工作需要,同步改建或組建組織。已建立黨組織的企業,要建好陣地,逐步達到“四全四有”標準,即:辦公設施齊全、黨建制度健全、學習用品齊全、工作職責齊全,有門牌、有會議記錄、有黨員照片、有黨旗、黨員的權力、義務及入黨誓詞。并充分發揮好陣地作用。

2、理順關系。按照有利于加強黨的建設的原則,對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的管理,一般實行屬地管理,也可以根據行業或主管部門實行歸口管理。私營企業、個體企業、股份制企業的黨組織一般隸屬鄉鎮黨委或農村黨支部;外商投資企業、規模較大企業或國有(集體)改制企業的黨組織一般隸屬于企業的主管部門黨組織或縣直工委;難以確定隸屬關系的,由縣委組織部指定或委托有關部門黨組織管理。

非公有制企業中黨組織隸屬關系的變更,要履行審批程序,由其上級黨組織報縣委組織部辦理有關手續。

3、建強班子。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則,認真選拔高素質人才,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支部班子建設。非公有制企業黨支部一般由1-3名委員組成,黨員人數在10名以下的只設書記1人,10名以上的設書記1人,委員2人;建立黨總支的一般由3-5名委員組成,設書記1人,副書記1人,委員1-3人;設黨小組的只設組長1人。在選拔任用黨支部班子成員,特別是黨支部書記時,提倡“四個注重一個叫響”,即注重黨員的政治素質、文化水平、協調能力和工作熱情,把誰能組織好企業黨員、員工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就讓誰當干部叫響。企業黨組織負責人要積極參加縣委組織部舉辦的各類專題培訓班和正規化學歷教育班,逐步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文化素質。

三、重教嚴管,充分發揮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員的作用

1、黨員教育。企業黨組織要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和企業的生產經營,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如“爭創黨員先鋒崗”、“黨員身邊無事故”、“黨員職工手拉手”、“我為企業獻一策”、“爭做優秀共產黨員”等主題活動,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使黨的活動與企業生產經營“兩不誤、兩促進”。在企業的急、難、重崗位開展“技術比武”、“崗位練兵”、“安全知識競賽”等活動,進一步提高黨員的生產技能。

2、黨員管理。要圍繞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這條主線,堅持從嚴治黨的方針,引導黨員履行義務,保障黨員充分行使權利,組織黨員參加黨的活動,建立健全黨的組織生活、民主評議黨員、繳納黨費等制度。要做好黨組織關系轉接工作,凡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工作半年以上的黨員,都應及時接轉正式組織關系,并編入黨的一個支部或小組參加組織生活;在企業工作3個月以內的黨員,應持《流動黨員活動證》或黨員證明信參加組織生活。

3、發展黨員。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發展黨員方針,進一步抓好在非公有制企業中發展黨員工作,努力壯大企業黨員隊伍。每個企業黨組織每年都要發展1名以上黨員或培養5名以上入黨積極分子,并做到“兩個側重”,即側重培養素質好、文化高、技術精、年紀輕的優秀員工,側重培養企業生產經營、生產技術骨干和一線優秀員工。

4、健全制度。要從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實際出發,建立健全“”、民主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黨員活動日、黨員目標管理等五項制度,靠制度規范黨支部工作,促進企業黨建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四、加強領導,健全完善抓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機制

1、健全機構。為扎實做好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建立黨組織工作,縣委成立新經濟組織黨組織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民政局、縣工會、縣經濟發展局、縣鄉鎮企業局、縣工商聯、縣工商局、團縣委、縣婦聯、縣體改委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成員單位,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認真研究制定相關政策、規定,運用行政、法律、經濟、教育等多種手段,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各鄉鎮黨委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

2、分級負責。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健全抓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分級負責制??h管企業的黨建工作由縣直工委和系統黨委直接抓;各鄉鎮管轄的企業,黨建工作由鄉鎮黨委負責抓;各級黨組織要強化抓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是本職、不抓是失職、抓不好是不稱職的責任意識,形成黨委書記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黨委成員共同抓的工作格局。

3、督促檢查。實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定期督查和通報制度,狠抓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堅持把抓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情況,列入考核各級領導班子及其成員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作為評選表彰先進和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凡是不重視、抓不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企業不能評為黨建工作先進單位;基層黨委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不重視、工作抓得不力的,要追究黨組織負責人的責任。

4、領導聯點。每個縣級黨員領導干部聯系1個或幾個非公有制企業,做為黨建工作聯系點,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業指導黨建工作,及時解決企業黨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努力提高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整體水平。

5、典型推動??h委將直抓1--2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示范點,每個鄉鎮黨委、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成員單位也要建立1--2個黨建工作示范點,及時總結和推廣成功做法和典型經驗,并充分利用板報、廣播、電視、標語等宣傳工具,大力宣傳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先進典型,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靠典型示范推動工作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