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意見
時間:2022-11-03 02:37:00
導語: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區、縣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發展循環經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的一項重大戰略措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為加快我市“一強三大”的建設步伐,現根據《安徽省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提出以下我市發展循環經濟的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廢物排放為目標,以優化資源利用方式為核心,以新能源開發和高效節能技術應用為突破口,大力開展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新經濟發展模式,堅持走新型工業化和可持續發展道路,形成政府推動、市場主導、企業主體、全民參與的發展循環經濟新機制,從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全面推進循環經濟發展。
(二)主要目標
力爭到2010年,建立健全比較完善的循環經濟政策配套體系、技術創新體系、推廣服務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建成一批符合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重點行業、工業園區、企業集群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鎮,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到2010年,努力實現以下主要經濟技術指標:每萬元GDP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0%;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不低于40%,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達到10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穩定達標率達到95%以上,國控企業水污染排放口自動監控率達到100%,省控企業水污染排放口自動監控率達到80%;大氣環境質量優良率達到100%,城鎮集中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農村沼氣普及率達到適宜推廣農村沼氣農戶的30%,生物質氣化裝置制造和秸桿利用示范企業實現突破,重點清潔生產企業達到30家;城市環境保護投資指數達到1.7%。
(三)主要任務
一是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大力開展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等活動,節約各種資源,減少資源消耗,力爭資源利用率達到省內先進水平,秸桿氣化技術研發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二是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鼓勵企業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備,優化機制,改善生產和管理,減少和避免廢棄物的產生,實現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預防的轉變;積極發展清潔能源開發和環保產業,為資源高效利用、循環利用和減少廢物排放提供技術保障。
三是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最大限度實現廢物資源化。對共伴生礦進行綜合開發利用,優先支持綜合利用技術成熟的資源開發項目;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渣、廢水和建筑、農業廢棄物及生活垃圾等進行綜合利用,支持余熱和余壓利用等綜合利用工程建設;對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舊物資進行回收利用。
四是調整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運用循環經濟理念,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限制和淘汰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落后工藝、技術和裝備;進一步優化生產力布局,引導開發區、工業園區及大中型企業圍繞核心資源發展相關產業,發揮產業集聚和工業生態效應,形成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的產業鏈。
二、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
(一)重點環節
在資源開采環節,要統籌規劃礦產資源開發,推廣先進的技術、工藝和設備,大力提高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率,把資源開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在資源消耗環節,要加強對重點行業能源、原材料、水資源等的消耗管理。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全面開展清潔生產審計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對于已完成清潔生產審計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要進一步推進關鍵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廣泛采用先進工藝技術與設備,使單位產品能耗、物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量等控制指標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在廢物產生環節,要強化污染預防和全過程控制,降低廢物最終處置量;在再生資源產生環節,要大力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舊資源;在社會消費環節,要大力提倡有利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消費方式,倡導綠色消費,引導合理消費。
(二)重點行業
旅游行業。從旅游資源開發、旅游產品和旅游設施的設計到整個旅游過程,都要堅持“先規劃,重保護,慎開發”的原則,減少和盡可能避免對環境造成直接或間接的負面影響,實現旅游清潔化、綠色化和可持續發展。按照產業化、規模化、社會化、網絡化的發展目標,加強對旅游交通、旅游資源和旅游產品整合的協調管理。建設綠色飯店,牢固樹立安全、健康、環保理念,引導賓館逐步取消使用一次性客房用品。倡導綠色消費,引導旅游者選擇使用有助于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并注意節水、節能、節約食物。
化工行業。堅持“穩定生產規模、創新工藝技術”的原則,加快精細化工產品結構調整和新產品研發,實行企業聚集,規模生產,集中排污,達標排放。推進資源循環使用,重點抓好化工廢渣、廢水、廢氣的綜合利用,大力延伸產業鏈。氮肥行業要采用國內先進技術,加快原料結構和動力路線改造;繼續實施“兩水治理”,積極推廣最新清潔生產技術,做到合成氨污水“零”排放。
輕工行業。推進廢渣制飼料或二次發酵技術,能耗、水耗力爭達到省內先進水平。造紙企業要加大環保投入和技術改造力度,確保實現達標排放。
建材與建筑行業。加強對采砂、采石的控制和管理,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對環境的破壞。大力推廣新型墻體材料,嚴格執行城市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心城區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節能率要達到50%。加大推廣高效照明電器產品和節能控制技術力度,鼓勵發展太陽能等新能源。
農業。推行集約化生態農業模式,培育生態農產品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生態農業生產基地,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等生態農業區。采取生態措施保涵水土,保護山區植被,鼓勵開發綠色、有機農產品。積極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推廣使用有機肥料,加快建設農村戶用沼氣,重點支持秸桿氣化技術推廣應用和規?;B殖場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加強小流域治理,促進水土保持。
(三)城鎮環境
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鼓勵使用綠色產品,抵制過度包裝,減少一次性用品消費。倡導理性消費與綠色消費,抵制“白色污染”,治理“餐桌污染”,鼓勵使用太陽能、節水、節電產品和用具;開展創建“綠色飯店”、“綠色醫院”、“綠色學?!薄ⅰ熬G色社區”活動。政府機構要發揮示范作用,在政府采購中大力提高可循環使用產品、可再生產品和節能、節水及綠色產品的使用比例。
積極創建節水型城市。在保證居民生活用水和工農業生產用水及生態用水的前提下,要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引導市民增強節水意識,形成良好的用水環境,積極創建節水型城市。
建立完善城市污水處理和中水回用工程。到2010年,所有區縣城都要建立城市集中污水處理系統,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積極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鄉鎮建立污水處理系統。
建設城鎮垃圾無害化、再利用處理工程。市中心城區要建立和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系統,各區縣要建立生活垃圾集中處置設施,對生活垃圾進行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建設**市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含醫療廢棄物處置)。
建立廢舊物資回收利用體系。鼓勵和支持各種所有制形式的廢舊物資回收、再生利用企業的發展,提高社會再生資源利用率。支持建設廢舊物資再生資源化集中處置利用中心和廢舊機電產品再制造中心,建立區域性資源再生產業基地。
(四)開發區和工業園區
積極鼓勵園區通過共享資源、延長產業鏈進行招商引資,形成集聚效應,節約土地等資源,改善環境狀況,提高園區綜合競爭力。鼓勵園內企業對排放的廢水、廢氣進行集中處理和回用,提高能源綜合利用率。各工業園區要按照工業生態學理論,引進關鍵鏈接項目,實現橫向耦合、縱向閉合和區域整合,促進產業升級換代,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三、認真開展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和推廣工作
(一)開展循環經濟示范企業試點工作
根據企業自愿、政府引導的原則,在新能源開發、建材、化工、輕工等行業,選擇4-5戶企業開展循環經濟試點。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資源節約管理制度。積極推行清潔生產,開展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力爭試點企業單位產品能耗、物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二)開展循環經濟園區試點工作
選擇1-2個開發區(工業園區)開展循環經濟試點。試點開發區應當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進行規劃、建設和改造,發揮產業集聚和工業生態效應,形成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的產業鏈,提高資源產出效率。
(三)開展學校、社區循環經濟試點工作
選擇2-3個學校和社區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實行垃圾分類處理、生活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等試點工作。鼓勵和提倡學生、居民以自身行動宣傳和推廣循環經濟知識,提高全社會重視發展循環經濟的理念。
(四)開展農業循環經濟試點工作
以一家一戶型、生產基地型和生態環境保護型等模式開展農業循環經濟試點工作。一家一戶型試點的重點是建立沼氣——家用能源——有機肥——生態農業等生態鏈,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生產基地型試點的重點是,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主體,提升農業產業化科技水平,實現生態農業商品的成片開發,提高土地產出率;生態環境保護型試點的重點是積極推廣應用秸桿氣化技術,在中低山及高丘區探索既能實現綠化美化,又能獲得可觀收入的農業生態保護辦法。
(五)開展城市廢棄資源循環利用試點工作
逐步推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分揀,促進廢舊物質的回收利用;規范廢棄物回收與拆解市場,防止廢棄物回收與拆解過程中出現再污染;禁止進口洋垃圾。建立完善價格機制,鼓勵采取特許權出讓等形式,實現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和中水回用的市場化運作。合理規劃布點,鼓勵企業、社區、個人設立資源回收企業,鼓勵有關企業開展廢舊物資回收利用。
四、建立健全發展循環經濟的支撐體系
(一)促進科技創新和適用技術推廣應用
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循環經濟技術開發和創新,逐步建立覆蓋全市的循環經濟科技體系。
通過產學研聯合、自主研發等方式,加大重點企業引進設備的消化吸收力度。重點組織開展具有普遍推廣意義的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延長產業鏈和相關產業鏈接技術、“零排放”技術、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術、回收處理技術、綠色再制造技術等。
支持建立循環經濟信息系統和技術咨詢服務體系,及時向社會有關循環經濟技術、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節能技術服務中心等中介機構和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作用,開展信息咨詢、技術推廣、宣傳培訓等工作。
(二)加大執法監督力度
環保部門要發揮執法和監督作用,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加強對企業三廢治理的監督管理;推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開展環境友好企業創建工作。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大對土地、礦產資源開發使用的執法監督力度,嚴格執行國家土地政策,鼓勵礦產資源綜合開發。質監、工商部門要加大對節能、節水、環保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力度,規范生產和流通秩序。
(三)建立和完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撐體系
加大對發展循環經濟項目投資的支持力度。政府及其投資主管部門在制定和實施投資計劃時,要加大對發展循環經濟的支持,對發展循環經濟的重大項目和關鍵技術開發、產業化示范項目予以重點扶持。市發改委、經委、農委、建委、國土局、水利局、科技局、環保局等部門要對口扶持循環經濟試點項目建設。
落實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財稅政策。財政部門要適當安排發展循環經濟的引導資金,支持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研究、技術研發與推廣、示范試點、宣傳培訓等。發揮財稅優惠政策對產業發展的引導作用,鼓勵民間資本、銀行資金等社會資金投入循環經濟。稅務部門要認真落實國家對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的稅收優惠政策,對發展循環經濟所需進口設備,按國家統一規定予以稅費減免。
利用價格杠桿推動循環經濟發展。認真執行國家和省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價格和收費政策,征收好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和污水處理費。對高耗能行業中的限制類項目,嚴格執行差別電價政策,依法對重點用能單位進行能源監測。
綜合運用市場準入等政策鼓勵循環經濟發展。認真落實國家促進節能、節水產品推廣的鼓勵政策,將節能、節水產品納入政府采購目錄。積極推行能效標識制度。質監部門要會同環保、農業等部門加強對環保產品、生態農業產品等認證監督工作;工商部門要降低循環經濟科技研究及推廣咨詢服務企業注冊資本金門檻或允許分期注入資本金;國土部門要按國家土地礦產管理法律法規,優先辦理循環經濟項目用地手續及礦產資源開采手續;建設部門要鼓勵使用節能、節水和環保設備,開展節水型城市創建活動;水利部門要加大對節水型農業的支持力度;科技部門要將循環經濟共性和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納入科技開發計劃和產業發展計劃,提高循環經濟技術開發水平和創新能力。
五、切實加強對發展循環經濟的組織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發展循環經濟聯席會議制度,由市發改委牽頭,相關部門參加,負責協調、研究、解決循環經濟發展中的具體問題。市發改委要會同有關部門認真組織落實國家和省出臺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積極組織開展各類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各區、縣人民政府和市直有關部門要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落實措施,扎實地推進循環經濟發展。
(二)堅持科學規劃。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編制各類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要按照立足實際、積極探索、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的原則,組織編制各地發展循環經濟規劃和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重點企業清潔生產等專項推進計劃,使發展循環經濟工作扎扎實實、富有成效地加以推進。逐步建立循環經濟評價體系,加強對循環經濟的主要指標分析。
(三)運用典型引路。各地、各單位要結合當地產業結構特點,注重發現和培育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發展循環經濟的典型,并積極予以推廣示范,從政策、技術等方面給予指導和支持,充分發揮其在本行業、本區域的示范帶動作用。
(四)加強宣傳教育。要面向社會、面向公眾、面向決策層,充分利用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宣傳媒體,采取理論講座、工作研討、召開現場會和舉辦骨干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宣傳發展循環經濟的意義,普及循環經濟知識,倡導新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逐步提高全社會、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對發展循環經濟的認識,樹立循環經濟理念,增強循環經濟意識。教育部門和各類培訓機構要加大對發展循環經濟的宣傳教育,倡導綠色消費意識,增強包括中小學學生在內的社會公眾的責任感和節約意識,創造有利于發展循環經濟的良好社會環境。
精品范文
10加快水利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