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黨派代表人士意見
時間:2022-11-04 04:17:00
導語:無黨派代表人士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委《關于進一步加強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代表人士工作的若干意見》(浙委〔2003〕13號)精神,進一步加強我市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代表人士工作,現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高度重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工作
1、充分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意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堅持和完善這一制度,是我們黨通過長期實踐得出的寶貴經驗,是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各級黨組織要從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始終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不斷增強多黨合作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努力將這一政治制度堅持好、完善好、落實好。
2、切實加強和改善對多黨合作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要把多黨合作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每年至少聽取1次匯報,抓好重大問題的落實。黨政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分管領導要抓好落實。派成員、黨外知識分子較為集中和統戰任務較重的單位,一般要建立統戰部,暫不具備條件的,要有專人分管此項工作,并將任務落實到相關職能部門。把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工作納入黨委和黨政主要領導目標管理考核內容,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之一。
3、認真做好新時期統戰理論政策的教育和宣傳工作。各級領導干部要加強統戰理論、方針和政策的學習。把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的理論、方針、政策納入黨校教學內容,黨政干部培訓班在15天以上的,安排3-4課時的統戰理論課。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學院作用,加強對統一戰線成員的培訓。各級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
二、堅持、完善和落實多黨合作的各項制度
4、民主協商會制度??h、區以上黨委、政府在作出事關本地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決策前,要邀請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代表人士進行民主協商,不能用通報來代替協商。協商會一般應書面提前將議題告知與會人員。有關問題應有計劃地讓派、工商聯事先組織調研。領導班子換屆、各級人大常委會、政府、政協和司法機關等方面領導人選的確定,應事先向派、工商聯主要領導和無黨派代表人士通報有關情況,進行民主協商。
5、季度通報會制度。每季度要向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代表人士通報黨中央、國務院的大政方針及重大工作部署、黨委政府有關重要工作情況和重要文件精神。遇緊急重大事件,應及時通報。通報會一般由黨委或黨委委托統戰部門進行。
6、談心交友制度。黨委領導和政府中的黨員領導要與派、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代表人士交朋友,開展談心活動,交換意見、溝通思想。談心活動每年至少安排一次,一般由黨委政府領導主動上門,也可由派、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代表人士事先約談。縣、區黨委和市直屬單位黨委(黨組)應建立相應制度。統戰部門要及時掌握情況、反饋意見,督促制度落實。
7、特約人員制度。拓寬政府和司法機關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代表人士中聘請特約人員的領域,在現有聘任人員的基礎上,增加聘請工商、稅務、國土資源、規劃、環保、技術監督、藥品食品監督等方面的特約人員。聘請特約人員的部門和單位,要確定分管領導,落實職能處室,加強聯系,安排活動,及時聽取意見建議,并反饋落實情況。特約人員名單由統戰部與有關部門協商確定。
8、對口聯系制度。抓好湖政辦《關于調整政府部門與市派及工商聯對口聯系單位的通知》(湖政辦函〔2003〕31號)精神的落實。建立對口聯系的政府有關部門,要有領導和處室專門分管、落實這項工作,做到有計劃、有制度;部門(單位)召開重要會議、組織重大活動,可視情邀請派和工商聯負責人參加;部門(單位)開展調研,可邀請派、工商聯進行聯合調研和專題協商,或委托派、工商聯組織調研;部門(單位)根據工作需要,可聘請派成員和工商聯會員兼任顧問或參加所屬咨詢研究機構。對派和工商聯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要認真研究,及時反饋。有關政策性文件和資料,要視情抄送對口聯系的派和工商聯??h區政府應建立相應制度,加強對口聯系工作。對口聯系活動每年安排1—2次。
9、重要內外事活動制度。市、縣區黨政領導接待重要外賓和兄弟市、縣、區負責人時,可視情邀請派、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代表人士參加和陪同。市、縣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代表團出國出境訪問或主要領導到外地參觀學習及在本地考察調研,可視情邀請有關派、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代表人士參加。
三、積極發揮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代表人士在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促進祖國統一大業中的作用
10、充分發揮黨外人士在各級人大、政府、政協和司法機關中的作用。黨外人士在各級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會委員候選人建議名單中的比例應不低于20%和30%,在人大專門委員會中也要占適當比例。市、縣(區)人大常委會及政府領導班子中都要有黨外干部。在市、縣政府職能部門領導班子中黨外人士不少于8名、區不少于3名,符合條件的可以擔任正職。有條件的鄉鎮人大、政府領導班子要盡可能配備黨外干部。在各級政協委員和政協常委中的黨外人士不少于60%和65%,縣、區政協副主席(工委副主任)中要有一定數量的黨外干部。全市(含所轄縣、區)司法機關領導班子中要配備3-5名黨外干部。
11、支持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代表人士緊緊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積極建言獻策,獻計出力。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發揮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代表人士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優勢,支持他們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開展調查研究,進行各項社會活動,重視吸納調研成果。支持他們按照中央統戰部、中央臺辦《關于支持派、工商聯開展對臺工作的意見》(統發[2001]43號)的要求,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開展適合自身特點的各項對臺交流活動。各級黨委要重視和加強工商聯工作,協調和理順各方關系。工商聯要按照《中國工商業聯合會章程》的規定,根據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和當前經濟工作實際,按行業建立同業公會或行業商會并發揮作用,努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四、進一步支持派、工商聯加強自身建設
12、指導幫助派、工商聯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各級黨委要指導幫助派、工商聯切實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堅定正確政治方向。派、工商聯要建立和完善領導班子成員理論中心組學習、民主生活會、聯系基層組織等制度,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作風建設。
13、指導幫助派加強組織建設。各級黨組織要積極支持和幫助派做好組織發展和建設工作,全面貫徹執行各派中央聯合下發《關于派組織發展若干問題座談會紀要》(1996年)和《各派中央關于加強自身建設若干問題座談會紀要》(1999年)的有關規定。原則上暫不建立新的派縣級組織,不在沒有該黨派地方組織的縣、區發展成員。在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中發展成員,要嚴格按照中央統戰部統發1996年《紀要》有關規定執行。
14、切實加強派、工商聯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把黨外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納入全市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總體規劃,數量應不低于后備干部總數的10%。按照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統一戰線工作的決定》的要求,統戰部門要協助組織部門做好政府和法院、檢察院黨外干部的了解、考察和推薦工作,黨委決定對黨外干部任免、調動、交流前,組織部門要征求同級統戰部門的意見。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和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市級醫院、重點中學等單位,要選配一定數量的黨外中層干部。
15、切實為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代表人士履行職責、開展工作創造條件。各派、工商聯機關現有的編制不得減少,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占用。各級財政部門要保證各派、工商聯的辦公經費,力爭逐年有所增長,要解決好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代表人士的專項調研經費。有派組織的基層單位,要為派組織開展活動提供幫助。實行工作量計算的單位,應根據實際情況,將派兼職負責人和有關成員參加黨務工作、統戰培訓或社會活動等計算一定的工作量,并保障出差培訓等有關經費。重視市社會主義學院建設,在人員編制、教學經費、學院設施等方面給予支持??h區也要為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代表人士的培訓工作創造條件。
各縣區委和市級有關部門(單位)黨委、黨組要按照本意見精神,結合各自實際,制定具體貫徹執行措施,每年年底向市委上報貫徹落實情況,并抄送市委統戰部。
- 上一篇:法律六進宣傳教育方案
- 下一篇:推進民營經濟新飛躍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