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區域合作交流意見

時間:2022-11-05 11:31:00

導語:加強區域合作交流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區域合作交流意見

為進一步加強區域合作交流,加快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對口支援和國內合作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見》(浙委辦[2004]73號)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結合本市實際,提出以下意見:

一、始終把加強區域合作、擴大對外開放作為**建設發展的重要戰略。

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堅持立足大局、加強合作、互榮共進的工作方針,高度重視區域合作,把這項工作擺上各級各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地開展區域合作交流,在加強與各地區的廣泛合作中,促進**加快科學發展。

二、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原則。

各縣區、各部門要按照切實轉變政府職能,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的要求,在推進區域合作交流工作中主動做好組織、協調和服務工作。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確立企業在區域合作交流中的主體地位,廣泛調動行業協會、高等院校、中介機構、科研院所、人民團體等各類組織和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多形式、多領域地參與區域合作交流。通過健全機制、整合資源、創新形式、拓寬渠道,形成政企聯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區域合作交流工作格局。

三、全面推進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工作。

圍繞建設“四個基地”的目標,虛心學習、主動接軌,繼續完善政府協商機制,在規劃銜接、政策協調、項目建設等區域合作的重大問題上主動及時地加強協商溝通,形成共識,推進落實。充分發揮現有區域合作組織和有關行業合作平臺的作用,根據長三角區域發展的新趨勢,積極探索新的合作機制和形式。繼續深化區域間政府部門的合作,加快推進現代交通運輸體系、產業發展、市場建設、能源利用、環境保護、文化教育、人才開發等方面的專項合作,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鞏固和加強企業合作,完善基礎,優化環境,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大企業大集團,引進先進技術、先進管理理念和高科技人才。主動參與服務2010年上海世博會,發揮我市特色和優勢,密切合作,促進產業發展和城市功能完善,加快提升**綜合競爭力,推動實現我市在杭寧城市帶中間率先崛起。

四、進一步深入實施山海協作工程。

按照《浙江省山海協作工程規范綱要(2005—2010年)》,根據對口協作地區麗水、衢州、舟山的資源稟賦和經濟基礎等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協作新形式、新機制,發揮優勢,互動發展。各縣區、各部門要積極構筑合作平臺,加強載體建設,充分利用每年舉行的全省山海協作系列活動和本地區、本部門的各種節會,因地制宜開展多形式的交流與合作活動。有結對任務的縣區每年要組織一次高層互訪交流,組織企業進行項目合作洽談,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其他縣區和部門也要遵循優勢互補、效益優先的原則,主動與麗水、衢州、舟山等地加強合作交流。突出重點合作領域,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利用當地資源,積極開展先進制造業、生態農業、現代旅游業和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的廣泛合作,實現兩地優勢互補,共同繁榮。

五、繼續加大對口幫扶和對口支援力度。

突出重點,落實責任,創新機制,形成合力,積極推進對口幫扶和對口支援工作。按照《浙江省對口支援對口幫扶2005—2007年工作指導綱要》的部署,重點抓好“浙川扶貧新村示范工程”的推進工作,促進改善對口幫扶縣四川省儀隴縣的農村面貌。加大援建幫扶地區基礎設施及社會公益事業項目力度,通過援建一批人畜飲水工程、交通設施工程、醫療衛生工程、希望小學工程等,切實改善當地生產生活條件。加強勞務合作和產業支援。加大勞動力培訓工作力度,著力提高勞動力素質,繼續開展互派干部掛職交流,加強智力支援。引導鼓勵**優勢企業到儀隴投資興業,扶持貧困農民發展產業,拓展增收渠道。堅持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輸血”和“造血”相結合,推動對口支援工作從政府配置資源為主向市場配置資源為主轉變。繼續援建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事業項目,幫助庫區做好移民安置、勞務輸出和干部掛職交流工作。

六、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統一部署,按照省、市委“立足浙江,發展浙江”和“加快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決策對加強區域合作交流工作的新要求,積極組織調查研究,扎實做好服務參與西部大開發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工作,不斷拓展合作領域。發揮**的特色和優勢,參與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市政公用設施和其他項目的建設,幫助改善生態環境、發展效益農業。牢牢抓住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改造的機遇,努力尋求參與合作的切入點和聯動發展的結合點,運用市場機制,實現雙方經濟互動發展。

七、不斷加強與各地的全面合作與交流。

組織參加省內和國內有關區域性重要經貿活動,開展合作洽談,協調落實合作交流的協議和項目。積極支持和參與區域合作組織,聯手探索區域合作交流的新途徑、新方法。進一步發揮好友好城市和友好地區在推進區域合作中的重要作用。要十分注重引導**企業加強與資源富集地區的合作,通過投資,建立生產加工基地,建立完善資源合作開發利用機制,在拓展市場的同時汲取資源,推進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八、優化投資和發展環境。

進一步健全對外開放體系,不斷完善市場機制。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行政管理體制,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著力優化提升產業結構,為市場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合理配置創造良好條件。制定完善加強區域合作交流的政策措施,擴大政策鼓勵范圍,通過項目貼息、資助、獎勵等方式,支持企業加強跨區域合作,增強開拓市場、創新技術、汲取資源的能力。建立和完善區域合作交流互訪機制、合作項目跟蹤服務機制,著力構建服務平臺,提高服務效能。

九、加強組織協調,健全工作機制。

各縣區、各部門要把區域合作交流工作作為目標責任制的考核內容,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定期研究、協調、部署區域合作交流工作計劃、具體政策、重大舉措和重要事項。及時調研、掌握對口地區和兄弟省市合作交流的需求與政策等信息,認真研究我市區域合作交流的思路、重點、方式和具體措施。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輿論氛圍,促進區域合作交流工作健康、有序、協調發展。注重發揮各級各部門駐外辦事機構和企業在外分支機構在信息交流溝通、合作項目的綜合分析與協調服務、重大經貿活動的聯系落實等方面的作用。

十、加強區域合作交流工作機構和干部隊伍建設。

市發改委(協作辦)要切實履行本市區域合作交流工作主管部門的職能,加強指導和服務,統籌協調相關資源,有機整合各方力量。各縣區要加強對區域合作交流工作的領導,高度重視本地區的協作工作機構和隊伍建設,確保協作辦“機構、人員、經費”三落實。各部門要落實領導責任,明確工作職責,確定工作處室,切實加強區域合作交流工作的協調溝通和推進落實。堅持以人為本,加強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政策理論水平和宏觀研究能力、綜合協調能力、辦事服務能力,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強、作風實、工作好、服務優的干部隊伍。